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
联系杜新忠:13757963812 | 网站地图
戒毒专家—杜新忠记事 《中国禁毒工作》
首页 > 当前位置:>戒毒治疗 > 心理治疗 > 正文
心理治疗
绘画疗法在述情障碍女性戒毒人员心理康复中的辅导效果——基于戒毒人员视角的质性研究
2018-01-03 09:12:38 来自: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作者:郝学敏;姜峰;王凤兰;张志强 阅读量:1
  1 引言
  
  戒毒人员在生理脱毒完成后的心理康复阶段,由于其对情绪识别和表达存在困难,常将情绪和躯体症状混淆,在以言语为主的心理咨询中阻抗较大,影响咨询效果〔1〕。近年来,绘画疗法在我国心理戒毒领域得到了快速应用和发展,在绘画治疗能帮助治疗师了解戒毒人员心理状况、促进戒毒人员心理健康等方面达成了共识。但绘画疗法究竟如何实现对戒毒人员的辅导效果仍不得而知。本研究采用质性分析方法,从戒毒人员的视角,基于戒毒人员自身体验了解绘画疗法对女性戒毒人员述情障碍的辅导效果,以期为心理戒毒康复工作和戒毒人群教育问题提供借鉴。
  
  2 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山西省某强制隔离戒毒所心理康复期女性戒毒人员为研究对象。
  
  2.1.1 纳入标准
  
  具有小学以上文化程度;脱毒治疗六个月以上,无明显躯体戒断症状;无精神病史;无明显语言表达障碍;述情障碍中等程度及以上 〔2〕(TSA-20 得分 >40);右利手;接受 9 周标准绘画辅导;自愿参加质性访谈研究且签订知情同意书。
  
  2.1.2 抽样方法
  
  本研究以深度访谈的方式收集资料,访谈对象的抽取遵循质性研究中“目的性抽样”原则中“校标抽样”的具体策略〔3〕。采用目的抽样法,当资料收集饱和后即停止抽样。按照 Lincoln 和 Guba 的观点,访谈的样本数应大于 12 人。本研究在正式访谈时共获得 15 个有效样本,符合质性研究对样本的要求。
  
  2.2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一对一深度访谈的方法收集资料,访谈采用半结构式访谈,对参加 9 周标准绘画辅导的戒毒人员进行访谈。访谈后 24 小时内将访谈中获得的录音、记录等信息转录为文字稿,在资料处理上采用扎根理论的方法,通过不断地“比较”,由下而上逐级编码,最终形成理论。
  
  3 研究结果
  
  3.1 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本研究正式访谈了 15 名参加绘画治疗的女性戒毒人员,研究对象基本情况见表 1。

  
  3.2 一级编码结果
  
  一级编码又称为开放式登录,这一阶段的编码过程中研究人员应尽量保持“中立”或以“一无所知”的态度对资料按其本身所呈现出来的状态进行“开放式”的,没有“偏见”和“定见”的登录〔4〕。一级编码是将研究收集到的资料“打散”,赋予初始概念(即初始登录),然后以新的方式重新组合起来形成概念(登录)的操作化过程。这一过程需要尽可能地细致,开始时登录范围较宽,随后范围不断缩小,直至初始概念饱和。本研究访谈后将录音资料进行整理,转录为文本,通过对转录稿的反复阅读和推敲共对 534 个有意义单元进行了开放式编码,从初始概念中提取出41 个概念:表达情绪情感、记录生活事件、未来期望、戒毒信念、表达人际困惑、回忆过往、认识情绪、辨别情绪、感受积极情绪、感受消极情绪、感受情绪变化、放松、宣泄、释放、整理心情、绘画与情绪一致、绘画与状态一致、绘画引起回忆、自我形象、自我批评、自我否定、自我肯定、他人评价、毒友相处、所内交往、家庭矛盾、未来生活、戒毒方法、复毒原因、心瘾、自我认识、人际关系、戒毒方法、心瘾控制、高危情境、习艺技能、寻求帮助、寻求咨询、读书读报、收集信息、主动交流。
  
  3.3 二级编码结果
  
  二级编码又称为关联式登录或轴心登录(AxialCoding),这一阶段研究者需要努力寻找一级编码中所得到的概念之间的联系,将相同系统的编码联系起来,将相异资料区分开来,这些关系之间的关系多种多样,包括时间先后关系、语义关系、因果关系、差异关系、结构关系、功能关系、过程关系、策略关系、对等关系、类型关系、情境关系以及相似关系等〔4-6〕。经过不断地分析、整理、归类和浓缩,二级编码从 41 个概念中得到“副范畴”10 个,分别为记录内容、表达主题、情绪区分、情绪体验、调节情绪、绘画思考、绘画分析、学习内容、改变意愿、改变行为。从 10 个“副范畴”中归纳出 5 个“主范畴”,分别是:记录和表达、感知和体验、调节情绪、思考和分析、学习和改变(详见表 2)。

  
  3.4 三级编码结果
  
  三级编码又称为选择式登录,编码的过程是一个发现核心类属的过程。核心类属具有统领其它类属的能力,是对概念类别进行系统化的归纳和总结中提炼而成,核心类属需要频繁的出现在原始材料中,能够对原始材料由于条件变化而出现的不同现象进行解释〔4、7〕,本研究中将核心类属定义为绘画体验和辅导效果,对二级编码中的 5 个主范畴起统领作用。具体层次详见表 2。
  
  以这一理论为框架,返回到原始资料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后得出 5 个扎根理论:(1)绘画辅导帮助女性戒毒人员记录生活和表达信念;(2)绘画辅导帮助女性戒毒人员感知和体验情绪;(3)绘画辅导帮助女性戒毒人员调节情绪;(4)绘画辅导帮助女性戒毒人员思考和分析;(5)绘画引发女性戒毒人员学习意愿并实现行为改变。
  
  4 讨论
  
  4.1 绘画辅导帮助女性戒毒人员记录生活和表达信念
  
  归属于记录和表达范畴的副范畴包括记录内容和表达主题,这两个副范畴下的概念包括:表达情绪情感、记录生活事件、未来期望、戒毒信念、表达人际困惑、回忆过往等。戒毒人员在强戒期间对自我情绪情感的表达较少,这不仅与强制隔离戒毒环境的压抑、安全感不足等有关,也与戒毒人员情绪表达能力缺陷相关。戒毒人员的情绪表达“不能”问题上,既有表达能力上的“不能”,也存在表达意愿上的“不能”。戒毒人员的羞耻感较高而亲密度较低,安全感较差〔8〕,在日常生活中往往不愿意或者不敢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而恰如受访者所言,绘画辅导使得戒毒人员“能有自己的空间记自己的事情”,画册像日记一样为戒毒人员提供了一个比较私密的表达途径,而绘画本身由于“个人特征”显着,他人很难单纯只从绘画推断出绘画作品具体代表的情绪或事件,因而更具私密性,使得戒毒人员在画册使用上更具安全感。而绘画本身的提取作用可以将个体压抑的事件、情绪、想法等提取出来,使个体内心的情绪、冲突得以表达。在绘画辅导中戒毒人员常常以绘画的形式记录生活中发生的重要事件,并以此来表达情绪、情感、期望、信念等。例如:C6“画里就是她(妈妈),拿手指着我,嘴里黑的都是她(在)骂我。她总是觉得我不像样,干啥都不成,她就没相信过我(眼圈发红,没哭出来)。我要活出个样来,让她看看我不是料子鬼(流泪)……(长时间停顿,深吸气)就跟我画的(自己)一样,我不是见不得光,我也能好好的。”
  
  4.2 绘画辅导帮助女性戒毒人员感知和体验情绪
  
  归属于“感知和体验”范畴的副范畴包括“情绪区分”和“情绪体验”,这两个副范畴下的概念包括:认识情绪、辨别情绪、感受积极情绪、感受消极情绪、感受情绪变化。绘画使得研究对象的情绪体验更为细腻丰富。绘画为研究对象提供了一个描绘自己情绪的机会,“写、画、记”的设置让研究对象能够去体会情绪的变化。绘画起到宣泄情绪的作用,将心中的愤怒不满等消极情绪以较为安全的方式发泄出来,而绘画的升华作用可以让个体将消极、毁灭的力量转化为积极、创造的力量。通过绘画,戒毒人员的压力得到一定释放,焦虑减少,身心得到放松,体验到放松、平静等中性情绪。例如:C13“我想起这个事情的时候特别气,画这个的时候就特别用力,心里蛮畅快的,画完了觉得好像也没那么气了,心里那个劲儿……不劲儿劲儿的了(笑)。”研究对象对情绪的区分、识别更准确。戒毒人员对情绪的描述常见为将积极情绪情感描述为高兴、美丽,将消极情绪情感描述为麻烦、不美丽。进一步的区分则比较困难。而述情障碍者常常难以区分情绪与躯体感觉,将二者混淆,在临床中常将情绪问题报告为躯体症状 〔9〕。例如,戒毒人员常将焦虑、紧张带来的胸闷、心慌看做是生理功能上的问题,认为是吸毒后遗症或者是身体出现问题。在绘画过程中研究对象可以对自己内在情感和想法有更多的关注和思考,体验自己情绪的差别。例如C3“这些天就快忙死累死了,心里麻烦得不行,我们组里有个手慢的,还得天天帮她做片片,老觉得胸口闷得慌,堵得难受……生气,我不想帮她,不帮又连累全组,为难死了。想让她快点她又快不了,着急火燎的”。
  
  4.3 绘画辅导帮助女性戒毒人员调节情绪
  
  归属于“情绪调节”范畴的副范畴包括“情绪调节”,这一副范畴下的概念包括:放松、宣泄、释放、整理心情等。负性情绪是戒毒人员吸毒或者复吸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因素〔10〕,许多戒毒人员在对自己吸毒或复吸经历进行回忆时都提到自己吸毒与无聊、郁闷、愤怒、悲伤等情绪状态有关。由于消极情绪无处排解,虽然知道吸毒无异于饮鸩止渴,但仍然选择以吸毒的方式来“排解”苦闷。在绘画过程中戒毒人员通过绘画的宣泄作用来释放压力和表达情绪,随着压力和焦虑降低,达到平和心境、平衡心态的效果。如 C9“高兴难受也不用那的(像以前那样)压着,写写记记画上几笔,心里也没那么麻烦了。”也有戒毒人员在面对消极情绪或事件时选择画一些积极优美的事物,通过绘画的升华作用将破坏性力量转化为积极的建构的力量。例如 C11“有时候画个漂亮的东西就觉得自己心情也好了”。
  
  4.4 绘画辅导帮助女性戒毒人员思考和分析
  
  归属于“思考和分析”的副范畴包括“绘画思考”和“绘画分析”,概念包括:绘画与情绪一致、绘画与状态一致、绘画引起回忆、自我形象、自我批评、自我否定、自我肯定、他人评价、毒友相处、所内交往、家庭矛盾、未来生活、戒毒方法、复吸毒原因、心瘾等。述情障碍者一般存在外向性思维的特点,缺乏幻想和内省能力。戒毒人员由于经历的特殊性,往往比较自卑,无法接纳自己的过去和现状,思维极端化,非此即彼,非好即坏。常常认为自己一无是处、没有希望。绘画辅导“写、画、记”的设置使得戒毒人员在绘画过程中乃至绘画结束后都会对绘画产生一些思考,大部分戒毒人员都会提到绘画的内容与自己的情绪或者自己的状态是一致的,这种“一致”使得戒毒人员从绘画这一全新视角来“审视”并思考问题。在对戒毒人员的心理矫治工作中,戒毒人员的认知转变以及内隐认知的改变是心理戒毒工作的重要突破口〔11〕,女性戒毒人员的绘画主题常常与所内生活、自我、戒毒、心瘾、人际关系等相关,由此带来的思考和分析也多与自我认识、人际交往、未来生活、复吸、心瘾等相关。经过一段时间的绘画辅导,戒毒人员通过思考、对比和分析,对自我认知有了一定的改变,如:C8“我当时气得不行,直接就吵了,可自己画的时候就觉得这样真难看,我们两个都特别丑,嘴里是黑的,脸也是扭(曲)的,而且画着画着我气就消了。我在记的时候就想其实犯不着啊,天太热了,大家都心烦,她也不是针对我,是我自己心里有火,人家一点我就炸了。”
  
  4.5 绘画辅导引发女性戒毒人员学习意愿并实现行为改变
  
  归属于“学习和改变”的副范畴包括“学习内容”、“改变意愿”和“改变行为”,概念包括:自我认识、人际关系、戒毒方法、心瘾控制、高危情境、习艺技能、寻求帮助、寻求咨询、读书读报、收集信息、主动交流。应对方式对戒毒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12〕,戒毒人员在面对问题时往往采取逃避等消极应对方式,而较少采用寻求帮助和支持等积极应对策略。经过绘画辅导,女性戒毒人员对自我认识、人际关系、戒毒、心瘾等产生较多的思考和分析,对自我的关注和了解增加,对自己当下的生活和未来有了更多的想法,往往期望改变现状,寻求改变和突破。此时,戒毒人员希望开始新生活,但与此同时又对改变的方法和方向比较迷茫,有所担忧。例如:C10“我觉得小草就跟我现在一样,现在在圈圈里,但是会长出来,爬出去。我不能一直这样混下去,(如果)两年(强戒时间是两年)再两年,那就真完了。”行为意愿是行为的准备阶段,面对心瘾、复吸、人际关系困难等,戒毒人员寻求转变的愿望较强,但由于知识文化水平等的限制,在面对问题和冲突时,想要改变和应对,但不知该如何“行动”,因而学习和获取知识的愿望较为强烈。为了改变现状或解决问题,戒毒人员多会主动寻求专业帮助,如申请心理咨询、参加团体辅导、看书看报等。例如:C12“绝对不能再碰(毒品)了,我(对毒品)又恨又怕。都说‘一日吸毒,终身戒毒’,这么多被抓的,能戒的没几个,出去就怕自己经不住诱惑。我也怕,怕自己又跟着人上道了。……听说出所前都能去心理(心理矫治中心)做戒毒的训练,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轮到我过去。”总体而言,女性戒毒人员有改变的意识和意愿,也有一定的改变行动,但在方式方法上仍比较迷茫,此时需要专业心理戒毒工作人员的介入,为戒毒人员提供心理健康和防复吸的心理辅导。
  
  5 结论
  
  本研究采用质性分析的方法揭示了 15 名女性戒毒人员的真实绘画体验。绘画辅导中,女性戒毒人员通过绘画记录、描述和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和信念,情绪体验更为丰富,对情绪的区分和识别能力也有所提高。基于对绘画内容的思考,女性戒毒人员在自我认识、人际关系、戒毒等问题上有了更多的思考和认识,内省能力得到提升,分析能力增强、评价更为客观,对个人戒治生活的思考增加,改变和学习的意愿较强,在应对方式方法上也有一些改变的努力,对戒治方法的学习需求和主动性有所提高。在绘画辅导治疗的基础上,如果能对戒毒人员开展与心理戒毒和防复吸有关的心理辅导工作,可能会取到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郝学敏,姜峰,杨遇林,等.女性戒毒人员述情障碍与自我接纳的相关分析〔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6,03:226-228.
  
  〔2〕Xiongzhao Zhu,Jinyao Yi,Shuqiao Yao,et al.Cross-cultural vali-dation of a Chiese translation of the 20-item Toronto AlexithymiaScale〔J〕.Compr Psychiatry.2007,48:489-496.
  
  〔3〕刘礼艳,刘电芝,严慧一,等.优秀贫困大学生心理弹性与保护性因素分析〔J〕.现代大学教育,2013,03:66-73.
  
  〔4〕陈向明.扎根理论的思路和方法〔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9,04:58-63 +73.
  
  〔5〕石丹理,韩晓燕,邓敏如.社会工作质性评估研究的回顾(1990-2003)对中国社会工作的启示〔J〕.社会,2005,03:70-100.
  
  〔6〕费小冬.扎根理论研究方法论:要素、研究程序和评判标准〔J〕.公共行政评论,2008,03:23-43 +197.
  
  〔7〕王锡苓.质性研究如何建构理论?———扎根理论及其对传播研究的启示〔J〕.兰州大学学报,2004,03:76-80.
  
  〔8〕易春丽,周婷,陈凌隽,等.吸毒者与一般对照人群的家庭环境、羞耻感、自尊、社会期望及抑郁水平的比较〔J〕.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2008,05:362-366.
  
  〔9〕蚁金瑶,钟明天,罗英姿,等.述情障碍者的情绪认知与认知性调节特征〔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9,02:118-122.
  
  〔10〕杨玲,马丽,赵鑫,张更生.毒品成瘾者情绪加工及应对方式的特点:基于负性情绪的视角〔J〕.心理科学,2015,02:482-489.
  
  〔11〕高鹏程,杨梅,刘雄文,等.从吸毒到戒毒: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吸戒毒心理过程的定性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4,05:812-815.
  
  〔12〕张婷,刘新民,韦克诚,等.强制戒毒模式下戒毒者应对方式与心理因素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2013,01:34-37.
[责任编辑]杜新忠
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