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
联系杜新忠:13757963812 | 网站地图
戒毒专家—杜新忠记事 《中国禁毒工作》
首页 > 当前位置:>戒毒治疗 > 阿片受体拮抗剂 > 正文
阿片受体拮抗剂
纳洛酮(苏诺)对兔急性心肌缺血面积的影响
2010-09-26 09:37:19 来自:中国急救医学 作者:杨旭明 李小彩 李素平 阅读量:1

   方法:结扎冠状动脉左室支中点复制心肌缺血模型。采用纳洛酮干预,缺血3个小时后静脉注射美兰使非缺血区兰染,处死动物分离左心室(LV)并切片,用TTC染色,区分缺血心肌(IS)、危险心肌(AAR)及正常心肌。在解剖显微镜下分离IS、AAR,分别称重,观察IS、AAR、IS/AAR%及IS/LV%以评价缺血范围。结果 纳洛酮实验组IS、AAR、IS/LV%、IS/AAR%明显减少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着。结论:纳洛酮能明显缩小急性心肌缺血的缺血面积。其机理可能与改善心肌微循环、促进组织氧合、降低组织乳酸浓度、减少缺血区水肿、防止膜脂质过氧化、对心肌缺血及缺血后的继发性损伤的抑制作用等有关。

  
  纳洛酮(Naloxone,苏诺)对不完全性脑缺血有缩小梗死面积、改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等作用[1],心肌缺血时对心肌是否有类似作用尚不清楚。该实验复制兔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利用美兰及TTC(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法,观察纳洛酮对心肌缺血面积的影响,为临床纳洛酮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动物模型制备 健康大耳白兔30只,雌雄不拘,体重2.0~2.5kg,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纳洛酮组,每组15只。戊巴比妥纳30mg/kg,经耳缘静脉麻醉,用针状电极刺入皮下与SJ-42型多导生理记录仪(上海医用电子仪器厂)相联,连续观察Ⅱ导联心电图。沿胸骨左缘开胸,避免撕破胸膜,保持自主呼吸,在冠状动脉左室支中心处穿线结扎冠状动脉,以ST段弓背向上抬高≥2mm为结扎成功标志。
  
  1.2 材料与方法 ①在冠状动脉结扎前5分钟,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5ml,实验组静脉注射纳洛酮2 mg/kg(北京四环制药厂生产,批号920311)。连续观察3小时后静脉注射美兰4ml,使心脏非缺血区兰染,静脉注射10%氯化钾溶液使心脏停跳,取下心脏,分离左室,从心尖到心底部垂直长轴将左心室用快刀均匀切成五片,用解剖显微镜将染色区与非染色区分离,非染色区为危险区(AAR)。②将这些组织放入35℃、1%的TTC磷酸缓冲液温浴、染色15分钟,以区分活性心肌与坏死心肌(IS),活性心肌呈粉红色,坏死心肌呈白色[2],而后用10%福尔马林溶液过夜固定。③最后取出AAR在解剖显微镜下把染色区与非染色区分离,分别将IS、AAR及LV称重,以IS占AAR的百分比表示缺血范围的大小。
  
  1.3 统计学处理 实验数据均用±s表示,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显着性标准。
  
  2 结果
  
  如附表所示。实验过程中,对照组2只动物出现明显低血压,实验组1只出现难以纠正的室速,均被剔除。两组动物左室重量(LV)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而IS、AAR、IS/AAR及IS/LV比较,两组结果差异显着,P均<0.05。提示纳洛酮能明显缩小缺血及梗死心肌的范围。
组别 动物数 LV(g) AAR(g) IS(g) IS/LV(%) IS/AAR(%)
对照组 13 4.737±0.214 2.573±0.134 1.249±0.087 27.3±5.7 50.8±4.9
实验组 14 4.682±0.197 2.001±0.176 0.883±0.066 18.0±4.4 38.5±8.7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据报道[3],同脑梗死一样,在严重的心绞痛或心肌梗死这一应激因素的作用下,β-内啡肽释放增加,可使已经缺血的心肌血流灌注进一步减少而加重心肌缺血。纳洛酮通过拮抗吗啡受体,翻转β-内啡肽对心血管系统及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增加局部血流,有助于缺血心肌的保护。从理论上讲可试用于顽固性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的治疗。然而这一结论尚存争议,动物实验的结果较少,临床尚在探索阶段,故从基础研究出发进一步明确纳洛酮对缺血心肌的保护作用,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对心肌缺血的影响最直接的证据莫过于从病理角度评价梗死范围的大小,该研究正是基于此而设计。
  
  实验显示,纳洛酮不仅能明显缩小危险区的范围,同时能缩小缺血区的范围,与文献报道一致[4]。但其缩小缺血范围的机理尚不清楚,多认为与纳洛酮同阿片受体结合翻转内源性阿片肽的作用有关。
  
  总之,在急性心肌缺血时纳洛酮可以缩小缺血面积,其机理可能与改善心肌微循环,促进组织氧合,降低组织乳酸浓度,减少缺血区水肿,防止膜脂质过氧化,保护缺血心肌的继发性损伤等机理有关。详细机理尚需从分子生物学、神经内分泌学及受体机制等多方面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
  
  [1]Bussone G L,Boiardi A.Naloxone in cerebral ischemia:preliminary data[J]。Ital J Neural,1985,6:89.
  
  [2]Klein HH,Puschmann S,Schaper J,et al.The mechanism of the tetrazolium rection in identifying myocardial infarction[J]VirchousArch,1981,393:287.
  
  [3]Dirksen R,Wood G J.Medchanism of naloxone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shook:a hypothesis[J]。Lancet,1981,2:607.
  
  [4]杨天德,刘桥义,王舟琪。纳洛酮对缺血再灌注心肌局部血流变化的影响[J]。中华麻醉学杂志,1995,15(10):439.
  
  中国急救医学 2000年第10期第20卷 论着
  
  作者:杨旭明 李小彩 李素平
  
  单位:洛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心内科,471003
[责任编辑]杜新忠
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