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
联系杜新忠:13757963812 | 网站地图
戒毒专家—杜新忠记事 《中国禁毒工作》
首页 > 当前位置:>戒毒资源 > 戒毒所管理 > 正文
戒毒所管理
论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问题教育
2011-02-08 10:50:04 来自:四川省资阳强制隔离戒毒所 作者:车孟春 付鹏 阅读量:1

  强制隔离戒毒人大多数人是学校生活的失败者,他们在学校生活中表现出各类问题,是班上的差生或问题学生。他们最后走上吸毒的道路,学校生活适应差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对于这部分强制隔离戒毒人员而言,他们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受益很小。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需要针对强制隔离戒毒人员这一特殊群体的特质,适应群体的需求。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群体除了都是吸毒者这一典型特质外,还有一典型特质即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在心理、行为、法制观念等方面存在问题。虽然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个体表现出的问题千差万别,但是他们的思想、行为与正常人相比总会在某个方面存在偏差,问题教育的教育理念则是针对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问题,进行针对性教育。

  一、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问题特征

  对强制隔离戒毒人员进行问题教育,首先需要了解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问题特征,了解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产生问题的实质,才能有针对地进行问题教育。

  (一)普遍性问题

  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是毒品成瘾者、药物依赖者,他们走上吸毒的道路既有其偶然性,也有其必然性。我们通过调查发现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几个普遍性问题:

  1.缺乏正向的社交圈子。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有爱与归属感的需要,这种需要是人类成长所必须的营养,他称之为缺失的需要,如果需要得不到满足则会出现心理问题。强制隔离戒毒人员通常在童年、青年时期因为调皮、成绩差从而受到主流文化的排斥,在家里被长辈认为是坏孩子,在学校是老师、同学眼中的差生、问题学生,他们难以得到爱与归属感,对爱与归属感的向往促使这些坏孩子、问题学生形成一个个的小圈子,从中满足归属感的需求。由于这些不被主流文化所赞同的人组成社交圈子,圈子内充满了各种各样的负面情绪,对于能帮助他们“摆脱”负面情绪的毒品就缺乏抵制力。

  在吸食毒品的人员中,他们把吸毒当做一种社交活动。如果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在所内戒除了毒瘾回归社会后,不再沾染毒品也就相当于断绝了他的与人交往的渠道,使他的爱与归属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他们为了满足心理需求,与以前的朋友建立人际关系而又一次拿起毒品。

  问题教育针对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人际交往问题,帮助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学习正向的人际交往技巧和观念,建立正向的人际交往圈。

  2.对生活现状感到失望,自卑感严重。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多数生活在社会底层;部分社会地位较高者相对比他的同事或亲朋好友也属于事业、生活不得意者;极个别属于事业的成功人士,但他们往往期望过高,或对自己过于苛刻使自我评价偏低。总体而言,这类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对现实的生活状况充满了不满和失望。心理学阿德勒认为人都是自卑的,但是成功的人可以化自卑感为动力,正常的人可以控制自卑感带来的不悦情绪,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却把自卑感塑造成了压在心里的一座大山。他们感到现在的生活糟糕至极自己却无力改变,这种无力感和无助感又加深他们的自卑情绪,导致他们焦虑、抑郁和烦躁不安。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使用毒品来减轻这些负面情绪带来的困扰。针对他们较低的自我效能感,需要帮助他们重新树立信心,打败自卑感。

  (二)经验性问题

  经验性问题即其成长性问题,是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在过去的生活中体验、感悟的总结。这些生活经验可能对强制隔离戒毒人员造成了心理创伤,可能被强制隔离戒毒人员错误地认知、评价,构成了扭曲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影响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外在行为。问题教育是结合教育学和心理学相关知识的新型教育理念,通过发现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经验性问题,抚平心理创伤,改正错误认知,达到培养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主观能动性的效果。

  1.童年时心理创伤。心理动力学认为人的童年经历可以影响人的一生,成年时出现的种种问题行为都可以追溯到童年的创伤性经历。通过调查发现,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人群里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就占了不小的比例,而在双亲健全的家庭里普遍存在着家庭暴力、教养方式不当等问题。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童年经历已经不可更改,但是进行问题教育的民警如果能掌握这些情况就能更加灵活、更加针对性地选取教育方式和内容,解开他们的心结。

  2.青少年时学校生活适应性差。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是现行教育体制下的失败者,是主流文化的排斥对象,他们青少年时期的生活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负面评价,这些负面评价则内化成他们的自我概念,让他们把负面评价与学习进行结构联结,使他们对学习从本能感到厌恶,从而不想学、不愿学,甚至抵制一切与学习教育相关的事情。因此,我们在进行问题教育的时候要首先擅长改变传统教育模式,针对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厌学情绪作出应对,弱化、更正他们错误的自我概念与学习态度,使他们从问题教育的过程中感到自己是能适应学习的,变不愿学为我要学。

  3.成年时同事人际关系、夫妻关系不和谐。人长大了,烦恼也就多了。有的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可能在青少年时期还是学校的天之骄子,家里的心肝宝贝,但是成年之后却陷入了生活的泥潭。他们在社会上难以理清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回到家里又频繁爆发夫妻战争,或者是在平淡、重复、单调的生活中失去了激情与斗志,他们选择用毒品逃避烦恼,追寻刺激与快感。问题教育就需要帮助他们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帮助他们构建和谐的家庭氛围;帮他他们寻找生活中的意义与闪光点。

  (三)情境性问题

  情境性问题是强制隔离戒毒人员非理性地应对应激性情境产生的问题。看上去,普遍性问题和经验性问题具有一定的必然性,而情境性性问题却充满了偶然性,不同的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个体面临的情景天差地别,但是问题教育不是关注强制隔离戒毒人员面临的情境,而是关注强制隔离戒毒人员面对情境采取应对措施的能力,而且进行教育帮扶。

  1.缺乏心理应激能力。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在面临情境性应激问题时过于冲动,他们不能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情绪,使用一些非理智的行为来发泄自己的不满,通常会造成恶劣的后果。如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与家人发生争吵后,要么觉得家人难以沟通,还是以前的毒友有共同语言;要么认为自己受到委屈,需要通过毒品来减压;甚至可能觉得家人不爱自己,复吸毒品来使家人伤心。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在清醒后又对自己因情绪激荡而做出的种种蠢事而后悔不已,问题教育就需要训练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在面临情景性问题时的自我控制能力。

[责任编辑]杜新忠
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