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
联系杜新忠:13757963812 | 网站地图
戒毒专家—杜新忠记事 《中国禁毒工作》
首页 > 当前位置:>戒毒资源 > 戒毒所管理 > 正文
戒毒所管理
对劳教戒毒工作的几点思考
戒毒所管理
2007-07-08 09:28:14 来自:湖北省狮子山戒毒劳教所 作者:张幸福 吴福军 阅读量:1
    据公安部统计,2003年,全国31个省、市190个县(市)均有毒品泛滥,吸毒总人数高达105万,按禁毒界有关专业分析机构1∶12算法,国内总人数可能已攀升至1000万以上,国家每年因毒资的直接消耗损失几近2000个亿……

  在当前形势下,究竟如何有效戒毒,是所有戒毒工作者和研究者急于探讨、深入研究解决的一大课题。笔者从多年戒毒工作的实践中感到:当前,任何单一的戒毒方式都只能是一时的“戒毒”,要提高戒断率,降低复吸率,必须建立网络化立体式戒毒体系,不仅要进行“戒”,更要进行“矫”,科学矫治吸毒者。

  一、强化生理矫治,夯实劳教戒毒的基础

  生理矫治,是对毒品依赖者进行强制性生理脱毒的一种方法,是对其生理稽延性症状进行长期的、不懈的维持治疗,直至痊愈的一种戒毒康复模式。

  劳教戒毒工作,大致经过了三个历程:第一阶段是“美沙酮”戒断阶段(1996—1999年)。这一阶段采用的是美沙酮替代脱瘾,当时劳教场所普遍觉得戒毒简单,几粒戒毒药,隔离一星期,毒就戒下来了。但随着戒毒者回头率的升高,大家认识到了戒毒的艰难。第二阶段是寻觅阶段(1999—2001年)。这一阶段,戒毒工作者们开始了妙法寻觅。借鉴马来西亚“冻火鸡式”的做法,对吸毒者采取依靠吸毒者个人意志和强制意志戒毒。即把吸毒者关起来不给毒品,进行自然脱毒。1999年全国禁毒会议上,内蒙古推出的“干戒法”,与做法类似,但效果不大,且安全难保。第三阶段是维持治疗和探索阶段(2002年至今)。近年来,神经科学研究的大量结果表明,慢性药物滥用即吸毒成瘾与依赖的结果,不断引起个体神经化学与神经生理学方面功能变化,而且也导致神经结构改变。因此,吸毒成瘾与依赖的病理生理本质是一种慢性、复发性脑病,这就决定了对吸毒者的生理戒治不能仅仅局限于短期的生理脱毒,而必须着眼于长期的、科学的生理矫治。人们认识到:戒毒不仅仅要脱毒,而且要矫治。
开展生理矫治必须重点抓住三个环节:一是首先对吸毒劳教人员进行“美沙酮”生理脱毒。二是着重对吸毒者进行生理康复训练。一方面通过增强营养使吸毒者脱毒期间身体得到恢复,另一方面进行体能训练,组织开展一系列的体育和文艺活动。三是进行戒毒生理稽延性症状处理,推行丁丙诺啡维持疗法。由于丁丙诺啡比美沙酮依赖潜力低,更长效安全,实施方便,不仅有静脉用药,而且还有口服和舌下用药等不同剂型。从对康复回归劳教戒毒人员跟踪随访情况看,复吸率比以往要低,操守率比以往普遍提高。目前,美国在其全国范围内推广的就是丁丙诺啡替代维持疗法。2002年10月8日,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正式在全美范围内推广,普通门诊非专科医生在经过特设的8小时训练课程后即可使用丁丙诺啡进行毒品依赖维持治疗。这一戒毒理念和治疗策略的重大变革,已经引起世界的广泛关注。

  同时,应在劳教场所建立与大专院校和医院共同研究的科研基地。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治疗与矫治相结合的方法,共同研究、共同开发和共同享用科研成果,为早日攻克世界性难题开辟新径,作出贡献。

  二、实化行为矫治,突出劳教戒毒的重点

  行为矫治,是依法采取强制性的措施,通过严格的教育、训练与习惯养成,促使吸毒者不良行为与吸毒积习得以矫正的过程。

  吸毒者之所以堕落,不能自觉改掉恶习,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吸毒者不能自觉遵守法律和纪律,缺乏自我行为控制能力。因此,劳教场所在深入开展生理矫治的基础上,必须对吸毒者开展行为矫治,建立“递进式管理机制”和“四期四级行为考评管理模式”,将级别与相应的处遇相挂钩。通过分类管理、分级处遇和建立严格的组织管理体系,培养其组织纪律观念,矫正其无政府主义、分散主义、小集团主义和个人欲望至上思潮。针对吸毒者的特征对症下药,矫正不良行为。1进行日常生活行为矫治。通过成立自管会,在遵守日常行为规范和参加集体活动方面实行自我约束、自我激励、自我教育。2进行涉毒行为的矫治。通过建立毒品陈列室、禁毒图片展览室、悬挂吸毒危害类、违法类宣传画和戒毒信条,对其吸毒积习进行毒品厌恶刺激,提高操守率;通过运用墙报、板报、广播、所内小报等媒体搞好行为舆论导向,促使养成良好生活、行为习惯,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3进行行为养成教育和训练。通过教育,促使注重仪表、言谈和举止,培养良好的修养和气质,促其诚实诚信,坦诚待人、待己。4进行劳动矫治。由于吸毒者成瘾后,伤害了身体,危害了家庭,影响了社会,使其愈来愈孤立,愈来愈封闭,最终导致生存能力低下、社会功能弱化。开展劳动矫治,一方面可以培养其热爱劳动的品格和劳动光荣的意识,另一方面能够恢复体能,磨练意志,培养其社会生存能力。国外也有类似做法,如马来西亚规定,吸毒成瘾者要在强制性改造营接受为期两年的强行戒毒和劳动改造,而后转到戒毒护理中心进行为期2年的治疗、康复,方能再进入社会,重新就业。

  三、细化心理矫治,把握劳教戒毒的关键

  心理矫治,是指运用心理康复手段将吸毒者对毒品依赖的畸形心理或者是缺陷心理转变成正常心理,消除心理渴求、排除其心理障碍、增强其心理调适能力和适应能力的过程。

  心理矫治作为国际公认的有效戒毒必经的“生理—心理—再社会化”三环节之一,已经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国外为此创立和流行了多种心理康复治疗模式,最著名的有:(1)嗜酒者互戒协会(AA)模式;(2)治疗社区(TC)模式,其中美国专门为戒毒而建立的组织以锡南浓村(Sgnanon)、日顶村(Dagopvinage)和凤凰村(Phoenix House)最为有名。目前,国内大多数劳教戒毒场所都开展了心理矫治工作。鉴于吸毒者绝大多数吸毒史长,对毒品心理依赖程度深、违法犯罪史复杂、矫正难度大的实际,建立一个符合矫治吸毒者、旨在降低复吸率的心理矫治模式,对挽救吸毒者本人,降低社会危害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根据几年来的矫治实践,劳教场所在对吸毒者开展心理矫治上必须抓好七个方面:
(一)建立心理矫治教研中心,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一方面通过中心这一平台,对现有吸毒劳教人员吸毒心理展开深入研究,掌握心理矫治研究的最新动态和发展方向;另一方面科学设置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即通过宣讲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吸毒者了解心理健康对防止复吸的重要意义,树立心理健康意识、增强心理调适和适应能力、预防复吸心理的产生,指导他们处理好心理困惑问题,从而达到排除心理障碍,增强吸毒劳教人员抵御毒品诱惑的心理承受力。

  (二)创造良好的硬件设施、改善心理矫治环境。一是在戒毒场所内建立“三室”,即心理咨询室、心理疏导室、心理治疗室等良好的硬件设施,为吸毒者提供一个自我调整戒毒心态、解决心理困惑的场所;二是创建良好的心理治疗条件,有必要的心理治疗设施;三是营造心理矫治的人文环境,为心理矫治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开展心理咨询,进行心理康复治疗。一是在所内着力打造一支专业型心理矫治队伍。即组织民警参加国家劳动保障部门组织的心理咨询培训,获得国家认证的心理咨询师资格。二是设立戒毒心理热线、戒毒信箱,采取笔谈、面谈、电话谈等多种形式对吸毒者开展戒毒心理咨询。三是建立心理咨询约谈制,促使所内吸毒劳教人员和康复回归人员以积极的心态主动寻求心理咨询。四是对吸毒者“充分借鉴美国的治疗社区(TC)模式”深入开展个别心理治疗和集体(小组)心理治疗。

  (四)进行情感转化。研究吸毒者情感特点与情感变化规律性,是对其进行情感转化的条件和基础,是进行心理矫治的关键。吸毒者在情感上有两大突出特点:一是情感的多变性。主要表现为冲动、暴躁、易激惹、情绪波动大等情绪障碍和悲观、抑郁、焦虑、烦躁、空虚、无聊等不良心态;二是情感的顽固性。吸毒者成瘾以后,往往产生一种对毒品难以割舍的畸形“依恋情感”。这种非正常情感状态的顽固性,在一定程度上是他们屡戒不断,戒毒复吸率居高不下的又一重要原因。要实现这种情感的转化,第一,必须进行教育、引导和培养,启发他们用理智来控制情感。要教育他们学会自我肯定,开展心灵对话;引导他们合理地减低期望值,因为合理的期望值有助于吸毒者理性地看待自己,并学会寻找社会力量和调动社会资源帮助自己;通过举办如家庭联谊会、读书、文体等活动培养健康向上的兴趣和情感,转换他们的负性情绪。第二,进行感化。“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针对吸毒者长年混迹舞场、迪吧、地下烟馆,远离亲人,缺乏温暖,内心冷漠、情感怪异的实际,进行感化。1设立情感宣泄室,给吸毒者一个情绪宣泄的空间;2开通心灵驿站和情感夜话热线,开辟亲情点歌台,为吸毒者排解孤寂,情感回归创造良好的环境;3进行关爱和启迪,用关心体贴的办法,用爱抚的手段在精神上给以温暖,培养其爱的情感,同时,运用具有说服力的人物形象和事迹进行熏陶感染。

  (五)建立吸毒者心理素质档案,对复吸倾向进行预测和综合素质测评。建立心理档案,科学规范地评定吸毒者的复吸倾向对戒治工作意义重大。要对吸毒者进行一系列的科学心理测量,不仅要用《MMPI》进行人格分析,而且要用《SCL—90》进行心理健康普查,分门别类进行记录,让吸毒者了解自身心理健康状况及复吸的危险因素,更好地确定努力方向和目标;使戒毒工作者对矫治对象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深入了解。

  (六)开展预防复吸心理训练。该训练是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基础上戒治工作深化的重要方面,是吸毒者充分发挥自主性的自我改变历程。通过理解、练习和调整,使吸毒劳教人员抵抗心瘾的能力得到提升。戒毒劳教所在预防训练方面应重点做到四点:1识别引发因素。主要通过讨论什么是“引发因素”,“什么时候最想使用毒品”和引发他们使用毒品的特定情景,进行讨论、分析和训练,以找出避免或改变这些引发因素,学习应对方法和技巧。2应对心理渴求。心理渴求是一种想体验毒品的强烈渴望,会产生使用毒品的冲动,如果能及时应对、有效控制,渴求感会越来越弱。训练目的:讨论“渴求”、“冲动”和“不正确的想法”三者间的区别,学会用健康的思想和行为取代渴求。3走出偶吸。讲解偶吸是康复过程中的一个正常现象,一起研究如何在偶吸后保持不使用毒品,帮助吸毒者识别负性情绪,使其认清欣快、焦虑、无聊等高危情境是导致偶吸的根本原因;安排学习放松和应激处理技能,提高戒毒者抵御毒品诱惑的自我效能感和自我控制能力,同时实施毒品厌恶刺激疗法,实现预防偶吸的目的。4戒除心瘾。利用条件反射原理,模拟社会场景,让吸毒者在所内谈毒品、看毒品及用具,使其心理和意志受到锤炼。

  四、深化思想矫治,触及劳教戒毒的灵魂

  思想矫治,是消除吸毒者精神污染,净化其灵魂,破除错误的思想观念,增进对毒品危害的认识,建立新思想、新观念,培养良好品德的过程。

  矫治思想是劳教戒毒的治本之策。开展思想矫治就是要用先进的思想去战胜陈旧的、落后的、腐朽的思想影响,提高他们对毒品危害的认识能力,让他们学会用正确观点来分析事物,明辨是非。其关键在于认知论的转变、道德观念与不良品德的转变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转变。其做法应该是:

  (一)开展思想教育攻势。开展“三观”教育和思想道德修养教育、法律常识和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和形势政策教育。进行正规、系统的课堂教学,组织吸毒者开展自我教育。通过总结、回顾等活动,启发他们吸取教训,进行自我反省和自我教育。

  (二)引导吸毒者正确认识和对待毒品问题。一方面反复进行戒毒知识教育,促使吸毒有害的思想真正入心、入脑。另一方面在场所内营造积极的戒毒文化,促使吸毒者在良好的文化氛围中提高思想认识,进一步端正矫治态度。

  (三)进行思想康复治疗。针对吸毒者思想上偏执、多疑、逃避等问题开展个别思想辅导,进行思想干预,将吸毒者对毒品危害的思想认识,采取无纸化试卷形式,实行层层网考过关,促使改变认知。

  (四)进行预防复吸思想矫正。组织课会,进行集体讨论,通过暴露吸毒者的内在思想,使其正确看待自己的问题,幡然醒悟,端正矫治态度;同时进行自我再评估。应用“资源取项”的原则重树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及生活原则等观念,以逐步改变其错误思维方式。

  (五)打造个别思想教育的“三大工程”。个别教育的“受教工程”,即吸毒劳教人员必须百分之百接受个别思想教育;个别教育的“约谈工程”,即民警接到约谈后,必须在24小时内开展接谈工作;个别教育的“攻坚工程”,即对个别思想顽固的吸毒劳教人员要集体研究、制定方案、合力攻坚、定期转化。

  (六)开办吸毒者家属学校。充分利用吸毒劳教人员接见日,免费为吸毒劳教人员家属传授心理学、教育学、戒毒思想转化的知识和技巧,逐步实现对吸毒者思想的家庭治疗,即系统家庭治疗、结构式家庭治疗、多维度家庭治疗。

  (七)建立匿名戒毒者协会。设立戒毒网站、戒毒电话热线、戒毒信箱,形成以戒毒劳教场所为中心,以街道社区为辅助的戒毒网络,延伸思想矫治的空间,完善网络。

  五、网化社区矫治,实现劳教戒毒的延伸

  社区矫治,是将符合条件的吸毒者置于其家庭所在地的社区内,由戒毒场所、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在相关社区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组织的协助下,帮助其巩固戒毒康复成果、提高操守率、逐步恢复社会功能、真正回归社会的戒治模式。

  大量研究和长期观察表明,无论是阿片类还是兴奋剂类吸毒者,一旦对某种物质形成依赖,都具有慢性和复发性的特点,对其成瘾性障碍的康复治疗就意味着长期性和渐进性。大量的工作应着眼于如何克服吸毒者的心理渴求、解决成瘾性、处理戒断迁延症状。因此,建立劳教—社区矫治戒毒模式,是整合社会资源,实现科学、有效戒毒的最佳途径,是吸毒者康复回归,真正实现再社会化的必然选择。

  要真正实现对吸毒者开展社区矫治,必须重点做好四点:1建立劳教—社区矫治戒毒组织。将这一组织作为创办无毒社区的主体,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立社会志愿者组织,整合社会精神类、心理类、药物类专家、学者参与社区矫治工作,同时参考和借鉴香港的社工模式,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让社会共同关爱弱势群体,使戒毒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2建立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戒毒劳教场所、社区和家庭的积极因素,使社区矫治工作和无毒社区建设具体化。遵循国际社会公认的生理—心理—社会康复戒毒原则,进行防复发的早期干预。即在戒毒场所的指导下,在每个社区建立心理咨询处(所),开设与戒毒场所戒毒网站相衔接的社区矫治网页,实现戒毒者社区矫治网络化管理、帮助和指导;对家庭及社区普及认知心理治疗知识,建立平衡生活方式;通过戒毒匿名者协会、戒毒热线进行心理渴求干预。3为吸毒者提供最低生活保障。并尽可能地帮助他们重新建立一种不依赖药物的生活方式,如设法帮助他们提高工作技能和发展业余爱好,教给他们如何打发业余时间,帮助建立没有吸毒伙伴的社交圈。4建立定期跟踪随访调查机制。通过对回归社会的吸毒者定期跟踪随访、体液检测及采访亲属,收集报告,观察分析这一群体在一定时限范围内的复吸情况,做好复吸率、治愈率、有效率的统计,搞好趋势预测和戒治措施的改进,以促进戒治质量不断提高,推动戒毒工作深入发展。
[责任编辑]杜新忠
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