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
联系杜新忠:13757963812 | 网站地图
戒毒专家—杜新忠记事 《中国禁毒工作》
首页 > 当前位置:>流调监测 > 药物滥用监测 > 正文
药物滥用监测
药物滥用监测:为防范药物滥用提供技术支撑
药物滥用监测
2009-05-22 06:36:15 来自:中国医药报 许琳 作者: 阅读量:1

  药物滥用一词是60年代中期国际上开始采用的专用词汇,它与我们平时所说的“滥用抗生素”“滥用激素”等滥用药物中的“滥用”概念截然不同。药物滥用的概念是指长期使用过量具有依赖性潜力的药物,这种用药与公认医疗实践的需要无关,导致了成瘾性以及出现精神错乱和其他异常行为。近年来,药物滥用的变化和危害,使得药物滥用防治工作难度加大,因此需要不断提高对药物滥用事件的发现、报告和评价能力,逐步形成报告、评价和服务体系,充分发挥药物滥用监测在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监管和禁毒工作方面的技术支撑作用。

  日前发布的《2008年药物滥用监测报告书》(以下简称2008年报告书)显示,2005年~2008年新发生药物滥用者中传统毒品,医用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新类型毒品的滥用比例,呈现出“两低、一高”的变化态势。从目前全球的药物滥用流行趋势看,滥用药物正逐渐从传统毒品转向新类型毒品。2008年报告书为进一步加强我国特殊药品监管,以及研究分析和评价禁吸戒毒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可借鉴资料。药物滥用情况需进一步引起社会及相关部门的重视。

  趋势 呈现“两低、一高”变化态势

  提示 合理使用麻精药品和其他处方药物

  2008年报告书显示,我国传统毒品滥用流行趋势稳中有降,新类型毒品滥用流行趋势呈迅速增长,医用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滥用比例有所下降。

  传统毒品是指海洛因、鸦片、大麻及可卡因。其中,海洛因是目前我国主要流行滥用的毒品之一。综合分析看,以海洛因为代表的传统毒品,滥用流行趋势处于下降变化之中。以海洛因为例,据统计,2005年~2008年,在新发生药物滥用者中,海洛因滥用比例从79.5%下降到69.3%。在监测报告的海洛因滥用者中,新发生人员所占比重从2005年的6.4%下降到2008年的4.6%,处于2000年以来的最低点。虽然海洛因滥用者的总体人数还处于增长之中,但是新发生人员的年增长在4年间下降1.8%。

  监测数据同时显示,华南、华东、华中、华北、西南、西北和东北7个地区海洛因滥用者中新发生人员的构成比差别在逐渐缩小,从2005年地区之间最大相差10.2%(12.2%~2.0%),缩小至2008年地区之间最大相差4.3%(6.6%~2.3%),表明各地区海洛因滥用发生情况在逐渐趋于相同水平。

  在传统毒品滥用流行趋势下降的同时,新类型毒品滥用流行趋势呈迅速增长。报告以目前主要流行滥用的“冰毒”、“摇头丸”、“K粉”和“麻谷丸”作为监测的新类型毒品。在监测报告的新发生药物滥用者中,新类型毒品滥用比例由2005年的17.4%上升到2008年的28.8%,增长11.4%。

  监测数据同时显示,在新类型毒品滥用者中,新发生人员所占比重由2005年的26.5%下降到2008年的13.1%,下降13.4%。根据2008年药物滥用监测系统的预警信息,在监测报告的七个地区都已出现新类型毒品流行滥用倾向。东北地区是“冰毒”、“摇头丸”、“麻古丸”流行滥用的重点地区,华东、华中和华南地区则是“K粉”流行滥用的重点地区。

  “冰毒”是近年滥用增长速度最快的新类型毒品,成为目前主要流行滥用的毒品之一。2005年~2008年,在新发生药物滥用者中,“冰毒”滥用比例由2.4%上升到22.1%,增长8.2倍。

  因滥用对个人和社会造成影响和危害的药物,已不限于海洛因、“摇头丸”、“冰毒”、“K粉”、“麻谷丸”等违禁药物,已经发展到一些处方药,特别是一些含有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成分的复方制剂。

  2008年监测报告显示的药物滥用者中,医用麻醉药品、精神药品以及其他处方药物使用比例为29.5%。监测报告使用最多的是第二类精神药品和含有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成分的处方药物,其中主要使用的品种是曲马多、安定。2008年报告书显示,2005年~2008年在新发生药物滥用者中,医用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滥用比例从1.9%下降到1.2%,减少0.7%。

  国家药物滥用监测中心主任吕宪祥指出,为避免和防止发生药物滥用,需要合理使用医用麻醉药品、精神药品以及其他处方药物。以第二类精神药品曲马多为例,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该药品,用于癌症疼痛、骨折或术后疼痛等各种急、慢性疼痛治疗,是安全有效的。但由于曲马多具有一定依赖性潜力,须注意不要长期使用。国际上对曲马多上市后的不良反应和滥用监测表明,正常医疗目的使用情况下,其滥用(相对于曲马多使用人群)的发生率很低。曲马多于1995年在美国上市后的调查显示其滥用率仅为2~3例/10万。

  因滥用药物过量导致的中毒事件不仅对个人造成伤害,对医院、急救中心等公共卫生场所也带来不良影响。根据2006年北京市药物滥用监测中心对本市急诊药物滥用相关就医情况调查的结果显示,1/4以上接受调查的药物滥用者曾因滥用药物引发不良事件需要去医院就医,其中包括艾滋病及其他传染性疾病感染者。而在调查的重点医院和急救中心,医务人员对药物滥用的认知程度普遍较低,对药物滥用行为的界定和药物滥用事件的识别,医院没有建立相应接诊报告,缺乏快速检测方法,容易造成在药物滥用应急事件出现时不能给予安全有效的处置。

  措施 建立监测系统与预警机制

  作用 为监管部门防范滥用风险提供参考

  为加强特殊药品监管,防止流入非法渠道,我国于1992年起建立药物滥用监测网。目前,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全部成立药物滥用监测站,云南、贵州、广东、黑龙江、吉林、河南、湖南、广西等省将监测网建设延伸至地市级单位,形成了覆盖国家、省和部分地(市)的三级药物滥用监测网络。云南省还在107个县级单位成立了监测机构。连接31个省(区、市)的药物滥用监测网络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监测数据的在线直报。

  2005年~2007年“监测网络信息管理系统”采集的实时药物滥用监测信息51.86万条,2007年12月16日~2008年12月15日,国家药物滥用监测中心通过“药物滥用监测网络信息管理系统”采集有效《药物滥用监测调查表》157608份。

  “监测网络信息管理系统”运用科学预测的方法和技术,对实时监控信息进行推测、判断,发现药物滥用的流行先兆、形成和趋势,及时发布药物滥用监测报告,并实施了预警制度。它通过发布黄色预警,提示某种精神活性物质在单位时间内,由一个地区报告的例数超过预警阈值,或有3个以上地区报告的例数超过预警阈值,预示这些地区有可能发生某种精神活性物质流行性滥用。通过发布绿色预警,提示在监测地区发现新的滥用药物(或物质)。通过发布红色预警,警告在监测地区发生严重药物滥用事件,包括药物中毒或死亡事件以及因物质滥用造成的公共卫生事件。

  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药品安全监管司副巡视员高峰介绍,我国近年来对氯胺酮、三唑仑、丁丙诺啡、曲马多等药品的适时调整管制级别工作中,药物滥用监测数据就起到重要作用。

  据了解,2005年~2006年,监测数据显示,部分地区出现联邦止咳露等含可待因口服溶液滥用问题。于是,国家药物滥用监测中心立即组织开展了含可待因口服溶液滥用与流弊的专项调查,评价结果为国家制定监管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据此加强了对可待因口服溶液的管理,开展了含可待因复方口服溶液专项检查,进一步规范含可待因复方口服溶液的经营行为,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并强化企业的自律意识,组织生产企业签订了自律协议。一些生产企业主动为产品进行编号,严格记录销售流向,实现产品的可追溯,一系列举措有效遏制了流弊行为。

  此外,近年来对三唑仑、曲马多等药物滥用情况的监测信息,也为监管部门及时采取对策,防范滥用风险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

  现状 监测及特殊药品监管面临挑战

  建议 拓宽监测网络健全体制机制

  科学的监测,严格的监管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麻醉、精神药品的流弊,但由于暴利的驱使,不法分子总是铤而走险,利用各种非法手段套取特殊药品,药物滥用监测及特殊药品监管工作仍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2008年报告书通过对药物滥用流行趋势和滥用特征的分析后提出,应继续强化对新类型毒品“冰毒”滥用的防治工作。从目前新类型毒品滥用的增长情况和流行地区分布看,新类型毒品滥用的流行趋势仍然比较严重,而其中针对“冰毒”滥用的防治更是重中之重。

  2008年报告书同时指出,药物滥用者中滥用多种药物情况严重。2008年监测数据显示,在新类型毒品滥用者中单一物质滥用者占33.5%,在海洛因滥用者中单一物质滥用者占64.2%。药物滥用者中多种精神活性物质交叉、合并滥用问题严重,特别是传统毒品与新类型毒品两类药理作用完全不相同的毒品出现交叉滥用,甚至是药物乱用,包括监测报告的美沙酮维持治疗患者中,有3.3%存在滥用新类型毒品行为。

  此外,2008年报告书提出应密切关注戒毒后康复人员的治疗及用药问题。根据2008年监测数据显示,海洛因滥用者中,接受过戒毒治疗的人员占66.1%。目前接受过戒毒治疗的人员中除了部分进入美沙酮药物维持治疗门诊外,其他仍流散在社会上,他们也需要后续的心理和药物康复治疗,应当予以关注。

  针对当前面临的问题,如何进一步加强药物滥用监测工作,业内人士提出了以下建议。

  进一步拓宽监测网络。据了解,目前药物滥用监测工作大多以省级监测站为主。覆盖范围主要为大型医疗机构、戒毒机构,而一些基层医疗单位如乡镇卫生院以及城乡接合部未在监测范围,而这些地区流动人口较多,容易出现药物非法供应与滥用的情况,应是目前特殊药品监管的重点关注地区。为此,吕宪祥提出,药物滥用监测网络应逐渐向基层及偏远地区延伸,消除监测盲区。

  加强专业培训及健康教育。药物滥用监测专业性较强,为此,业内人士建议,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戒毒机构医务人员、普通医院急诊科医生及广大公众的培训,讲解麻醉、精神药品监管政策,药物滥用监测数据的采集,临床用药以及药物滥用防治知识,让专业人员了解药品的药理性质、药物依赖性和药物滥用潜力,提高专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增强公众的认知度。

  进一步健全体制机制。药物滥用监测工作涉及多个领域,需要多部门的支持与配合。2001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禁毒委员会成员单位主要职责的通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全国药物滥用监测工作,定期向国家禁毒委员会报告全国药物滥用监测情况。2001年9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安部、卫生部、司法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药物滥用监测工作的通知》,要求加强药物滥用监测,建立或健全省级药物滥用监测机构,为加强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监管和为禁毒工作提供重要的基础性材料和决策依据。2008年6月1日颁布实施的《禁毒法》中也明确要求,国家开展毒品监测工作。但目前监测工作还存在上下体制不顺,对监测报告工作缺乏刚性约束等机制方面的问题,各地开展药物滥用监测工作大多是凭着一种责任感,难免造成工作发展的不均衡。吕宪祥建议,国家应尽快理顺药物滥用监测工作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监测工作制度建设,推动药物滥用监测工作健康、可持续发展。

  对此,高峰表示,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将在以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加大药物滥用监测力度,不断拓宽监测网络,完善相关法规,确保特殊药品管得住、用得上。

[责任编辑]杜新忠
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