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
联系杜新忠:13757963812 | 网站地图
戒毒专家—杜新忠记事 《中国禁毒工作》
首页 > 当前位置:>流调监测 > 流行病学调查 > 正文
流行病学调查
成瘾者的告诫——新型毒品流行趋势
流行病学调查
2009-04-21 10:36:38 来自:刘晓春 作者:北京禁毒在线 阅读量:1

  新型毒品的泛滥成灾,有社会文化的深刻内涵——这已经基本形成共识。时尚潮流也好,观念的转变也好,社会道德观的扭曲与缺失也好,都在说明,新型毒品的流行,是与整个社会文化密切相关的。但是,在这方面,我们不能简单化地分析问题,根据不同的人群不同的文化层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中找到问题的症结,再进行有针对性的措施。

  有一个现象或者说观点值得探讨,就是随着对制造、贩卖毒品行为打击的加重,随着法律与治安工作的完善,毒品的价格在上涨。近年来,海洛因的价格在全国范围大幅度上涨,因而吸食海洛因的人群或保持平稳或稳中有降。而新型毒品因其价格便宜,因而近年来吸食的人群呈上升趋势。

  笔者以为,上述观点有一定的片面性。

  在北京市公安局强制戒毒所,笔者与一位才开始强制戒毒的人员进行了交谈,该人是因吸食新型毒品冰毒而被强制戒毒的,他的一些看法引起笔者的重视。

  这为强戒人员给笔者算了一笔帐:通常来说,“溜冰”很少一个人,尤其是对那些瘾不是很深的人来说。目前社会上比较流行的方式,是三四个朋友一起去娱乐场所“玩”,很少有一个人在家“溜冰”的。

  他的这一说法,结合冰毒、摇头丸的一些特点及与阿片类毒品的比较,可以得到证实。兴奋剂类致幻剂类的毒品,确实与麻醉剂类的毒品有一定区别,而国外当初所谓的“舞会药”、现在我国常常提到的“娱乐性毒品”的叫法,都说明了一点:甲基苯丙胺类毒品,因其有强烈的兴奋、致幻作用,又因其能够产生强烈的“助兴”、“助性”作用,更适合于在娱乐场所使用。同时,娱乐场所的环境如灯光音乐及特定的人群(如“冰妹”、“陪酒”等),又强化了毒品的刺激度。

  那位强戒人员对笔者说,既然是到娱乐场所去,“溜冰”是必然要包房的,一般还会招几个“冰妹”;一定要有酒水饮料。包房等的消费,其实远远大于几克冰毒的价格了。因而可以说,“溜冰”其实是一种高消费。他告诉笔者,就他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说,一次与朋友去歌舞厅吸毒,个人的消费额至少要两千元。即便去得少,平均一周只去一次来,一个月至少要为此花费四五千元。在他这一层面上的人,一个人一个月因吸冰毒而产生的消费八千至一万元比较普通。

  这位强戒人员给我们算的这笔帐,说出的情况至少说明了两点:第一,当前吸食新型毒品,与当初的吸食海洛因一样,是一种高消费的行为;第二,如果仅仅从价格低廉而解释新型毒品的流行,至少是片面的。

  这两点带给我们什么启示呢?笔者以为,有一点必须引起我们的注意,那就是新型毒品向白领、高层面人群蔓延的趋势,值得高度警惕。我们必须看到,在新型毒品流行之初,比如摇头丸,一般是在舞厅里一些相对时尚的年轻人中流行,而且很多是收入不高的学生及无业人员。现在,摇头丸已经逐渐“过时”,相对“典雅”的冰毒越来越盛行。而冰毒的流行,已经向高收入阶层蔓延,逐渐形成了一种高消费的行为。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一种必然。因为,吸食冰毒目前来说,并不“便宜”;同时正因其为一种高消费,所以具备时尚的特征,甚至也是某种身份的象征。

  由此来看,既然吸食冰毒往往被看成是一种高收入人群的特点,也就必然引起一些低收入人群的羡慕与模仿。往往有这种情况,一些收入不高的人,平时生活比较节省,但一旦有了足够的钱就到娱乐场所去包房吸冰毒,并引以为荣。这种情况,很有些类似于人们的其它一些高消费行为,比如进高档餐厅用餐或购买名牌产品。

  如何应对这种局面?笔者以为,我们首先要客观地面对现实,不能简单地把新型毒品的流行归结为价格便宜等因素。如果我们仅仅从毒品的价格上考虑问题,就容易忽略毒品流行与泛滥的其他原因,从而使工作出现偏差。在这方面,使我们广大的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依然是治本之策。其次,我们必须改变观念,把注意力从边缘人群向主流社会的人群,甚至精英群体转移。根据境外的一些实际情况,如高层面人群吸毒的现象,我们国家目前也同样面临着毒品危害着高收入人群的趋势。那么,禁毒宣传教育,就需要有更广泛的内容,同时,对象的范围也就更加广泛。就目前来说,大学生群体、白领阶层并没有广泛接受禁毒预防宣传教育,这是我们必须注意的。

[责任编辑]杜新忠
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