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
联系杜新忠:13757963812 | 网站地图
戒毒专家—杜新忠记事 《中国禁毒工作》
首页 > 当前位置:>戒毒模式 > 戒毒康复 > 正文
戒毒康复
天堂河戒毒康复所创新工作模式
2014-02-04 20:09:51 来自:法制网 作者:王斌 阅读量:1

  一、从“管理”到“服务”之变

  据了解,北京市天堂河戒毒康复所,前身为北京市天堂河戒毒康复中心,2007年2月成立。6年来,戒毒康复所不断转变观念,探索形成了“1234”戒毒康复工作模式,即“一个理念,三大平台,两大体系,四项建设”。所谓“一个理念”,即以“人本、阳光、和谐”的工作理念为指引,实现了整体工作的稳步推进。戒毒康复、家庭康复、社会康复“三大平台”的建构,确保了戒毒康复效果不断提升。

  最为成功的经验是什么?北京市天堂河戒毒康复所所长孙本良告诉记者,“是从管理到服务的理念上的变化”

  “强调服务,实质上是强调所内干警对戒毒人员充分尊重,充分信任,你不信任他们,他们就对你不信任,最终不配合戒毒。把服务工作做好,就是要帮助解决他们思想上的、生活中的包括他本人及子女就业等问题。”孙本良说。

  在戒毒康复平台建设上,他们坚持“服务中管理,管理中服务”,以营造安全无毒环境为基础,从行为规范、心理咨询、体能康复“三位一体”开展工作,特别是在心理咨询工作上,创造性地开展“心瘾治疗五步法”,围绕“树立康复意识、改变错误认知、重建社会支持系统、回归社会指导、防复吸与后期照管”。据统计,今年以来开展个体咨询千余人次,开展团体咨询活动150余次。

  来这里的戒毒人员,有初次来的,也有“三进宫”的;有文化低的草根百姓,也有高级白领,要让他们想呆在这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小龙的事例便是其中的一个典型。

  妈妈发现小龙染上了这个“爱好”时,小龙的脾气已经变得敏感古怪了。2012年11月,妈妈苦口婆心,好说歹说带他来到北京市天堂河戒毒康复所。走到大门口,他犹豫了,害怕了:“妈妈,咱们回家吧,你是不是要把我关起来?”天堂河戒毒康复所工作人员热情地接待了小龙和他的母亲。看着优雅整洁的环境,老师亲切微笑的面容,小龙逐渐消除了心中的疑虑。入住三个月后,他选择了继续接受戒毒康复治疗,现在还当上了康复大队康复人员自主管理委员会委员,每天帮助工作人员为其他康复人员打饭、组织打扫卫生、召开分享会……。心理变化,是任何一位成功戒毒者的必经之路。戒毒康复所里听到的、看到的、感觉到的都成了心理转变的助推剂。

  服务,不断推进。他们把具体的服务送到了具体的家庭。“挽救一个吸毒的人,就是挽救一个家庭。”孙本良深有感触,“干警们就是抱着这样的想法来强化家庭康复平台建设的”。所里规定“四必访”,即康复人员回归社会前、家庭出现困难或变故时、生活学习工作环境发生变化时、重大节日前要走访吸毒人家庭。目前累计家访3500余人次,电话访5000余人次,帮助百余人修复了家庭关系,康复人员和家属对康复所的认可度以及家属的帮教、监护能力明显提升,普遍认为家访对保持操守非常有利。

  二、从“墙内”到“墙外”之变

  记者了解到,康复所在北京大兴区、东城区等几个区县相继建立了戒毒康复辅导站,作为天堂河戒毒康复所的派出机构,配备了专门的派出干警。“辅导站建设,是天堂河戒毒康复所把工作从墙内延伸到墙外的一个标志。”孙本良介绍。

  除了平时的工作,辅导站每月至少会约一次辖区内的康复人员。康复人员是否复吸,康复方式是什么,等等,都是辅导站必须调研撰写的“特殊人群”报告里的内容。

  不久前,东城区戒毒康复辅导站会约几位康复人员参观体验东城区阳光中途之家,老张即是康复人员之一。他看上去四十岁出头,记者问他吸了多久了,他像是有些不好思,说是“吸了一辈子”。他曾在天堂河戒毒康复所“呆过”2个星期。说起那2个星期,特别让他感动的是,他是带着11岁的孩子去的,他妻子离婚,老父亲八十多岁不能自理,孩子在家无人看管。没想到,在康复所里他和儿子住进了一个单间,干警们不仅关照他,还照顾他的孩子,逗孩子一起玩。他离开康复所后,又让他没想到的是,东城区戒毒康复辅导站的袁警官和他一直保持着联系。袁警官和他每个星期都要见一次面,不仅和他谈心,还帮助他解决了低保、孩子上学的问题。最让他感动的是,袁警官跑前跑后,协调各方关系,帮助他办了执照,开了个煎饼摊。说到这里,老张有些激动,“我不彻底戒掉,真从心里对不起袁警官。”

  据介绍,辅导站建设仅是“社会康复平台建设”一个方面,他们还积极拓展工作职能,先后与17家基层单位合作共建,充分利用社会各界的资源,如大兴区几个镇都有辅导站,东城区戒毒康复辅导站利用东城区阳光中途之家的设施开展活动。分管东城区社区矫正工作的东城区司法局副局长王佩茹对中途之家与辅导站的合作高度肯定。她说,帮扶康复人员等特殊人群,是我们份内的事,阳光中途之家有现成的软件硬件设施,像心理咨询、沙盘治疗等,还有一支人民调解员队伍,应该说,辅导站和阳光中途之家的合作共建,是资源共享,利国利民。

  记者了解到,天堂河戒毒康复所的合作共建单位还有一些高等院校。他们聘请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等专业机构的专家成为志愿者,开展了脑功能恢复实验,完成了《不同戒断期毒品戒断者金钱奖赏敏感性的损伤与恢复》的课题研究,合作开展了《物质成瘾者的前瞻记忆研究》的前期研究准备,目前正在进行数据处理工作。

  在康复所,康复人员集中康复训练;回归家庭和社会后,由辅导站联合街道、公安等部门对其进行综合治理;当其出现复吸风险时,可以随时返回康复中心继续进行戒毒治疗,规避复吸风险,直到问题解决再返回社会,如此循环往复,从而达到保持稳定戒断的目的。这条以康复所——家庭——戒毒康复辅导站——康复所为链条的开放的工作机制,有效整合了专业人员、家属和社会方方面面的力量,在这个链条作用下,79名戒毒人员实现3年戒断。

  目前,这个康复所的戒毒模式已成为全国禁毒宣传教育的“范本”。不仅如此,他们创办的集禁毒宣传、戒毒指导功能为一体的北京戒毒康复网站,点击率已超过55万;康复所先后吸引了北京、重庆、福建等20余个省(直辖市)的200余名戒毒人员慕名入住;他们还在全国率先建立了“阳光之家”戒毒QQ群,圆满完成了司法部、北京市政府、国家禁毒委以及联合国毒品与犯罪问题办事处、印度尼西亚、荷兰、澳大利亚等国家戒毒机构参观的接待任务;他们还受邀作为专家证人出席了贩毒案件庭审,协助有关部门完善了相关证据链条。

[责任编辑]杜新忠
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