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
联系杜新忠:13757963812 | 网站地图
戒毒专家—杜新忠记事 《中国禁毒工作》
首页 > 当前位置:>戒毒模式 > 社区戒毒 > 正文
社区戒毒
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如何用好“网格”?
2023-02-03 10:03:15 来自:中国禁毒报 作者:谢玲 王瀚宇 阅读量:1
  社区作为社会的功能单元,既是戒毒康复人员日常生活的基本栖居地,也是其完成全程戒毒、接受社会化救助的服务保障场所。和谐包容的社区环境是影响戒毒康复人员思想态度转变的重要因素。依靠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优化社区网格功能,织密织牢戒毒康复、心理指导、就业扶持、救助服务等措施构成的社区戒毒网络,有助于帮助戒毒康复人员从生理心理上摆脱毒瘾,尽早地回归、融入家庭和社会。
  
  加强社区支持:创建和谐包容的社区环境戒毒康复人员是社区的一员,让其对所属社区产生心理上的认同感、归属感和依从感,是社区力量介入,开展分类管控、戒毒康复、救助帮扶和禁毒宣传教育等相关工作的基础。如果戒毒康复人员与社区居民之间的关系不和谐,戒毒康复人员会始终处于一种防御、拒绝和内心冲突的状态,影响与社会帮扶力量的合作。通过在社区居民中发展禁毒志愿者,在社区开展线上线下形式多样的禁毒宣传活动,能够引导社区居民了解毒品危害,认识到社会支持体系的缺失会让戒毒康复人员成为孤立无助的绝望群体,从而减少社区居民对戒毒康复人员及其家庭成员的歧视和排斥。当戒毒康复人员不再面对周围人异样的目光,接受邻里善意的交流,在小群体闲谈、居家生活中能够更为放松地与人沟通,这些有形、无形的情绪支持都可以缓解他们长期以来因缺乏社会化交流产生的压抑、焦虑、无助的心理紧张感,预防或减少毒品次生问题的发生,使其具有更多符合社区期望的积极特征。
  
  完善社会保障:重视戒毒康复人员就业需求提供就业、廉租房、社会保险等社会保障是降低戒毒康复人员复吸率、帮助其再社会化和康复的重要因素。大多数戒毒康复人员因为过去的吸毒行为丢掉了工作,生活陷入拮据,加之自身文化、技能的不足和特殊的“身份”,怯于或拒绝走上工作岗位。心理学家阿伦森认为,人际关系的基础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重视、相互支持。就业问题恰好是戒毒康复人员在融入社会、社区的人际交往中遇到的最大难题之一。每一个人都期待别人支持自己、接纳自己。就业和居住需求的不满足,不仅带来个人经济上的危机,也会动摇戒毒康复人员的情绪安全感与寻求社会接受的期待。对此,相关部门应当切实做好戒毒康复人员的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有针对性地为其提供政策咨询、岗位信息、就业指导、技能培训和职业介绍服务,多渠道促进就业创业,加强劳动维权力度,帮助其顺畅参与相关社会保险,解决最低生活保障及廉租房、公租房的依条件申请与供给。促进就业、保障生活、融入社会的长效机制可以阻断特殊人群的毒品再消费,减少其自卑感和担心,促使其改变原有的不良生活方式。
  
  着眼服务管理:形成新型社区网格化治理格局当前,社区戒毒、社区康复被纳入基层镇街的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由镇街配备的专职社工负责监督辖区内戒毒康复人员开展每月定期不定时毒情抽检和调查摸底。由于专职社工干预力量有限,通常一个街道配置一名专职人员,社区戒毒、社区康复的日常管理方式多为电话沟通和催告,社工在需要时会入户面对面接触戒毒康复人员。专职社工单独开展走访和宣防工作存在一定风险,加之服务对象基数较大,工作难度较高,不利于及时发现和掌握戒毒康复人员的现实生活情况。而社区网格员熟悉社情民意,与社区成员的联系更为紧密,通过优化涉毒风险排查、戒毒康复人员动态信息跟踪机制,由网格员协助社工加强戒毒康复人员后续管控、宣传和帮扶工作,做好定期上门随访、谈话教育和吸毒检测催告,能够有效预防和化解管控中专职人员短缺、动态掌握不全、情报预警不及时等消极因素,形成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吸毒人员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格局。
  
  强化定向关系:调动专业力量帮助戒除心瘾加强与戒毒康复人员的定向关系和沟通联结是帮助其摆脱心瘾纠缠和负性情绪影响的关键。戒毒康复人员在面对各种困难时容易选择复吸去转移压力,也是将吸食毒品当成了一种以愉悦的刺激补偿逃避现实困境的心理依赖。戒断过程中生理的不适导致一些戒毒康复人员对毒品有所渴求,加之负面情绪状态、环境刺激引起对毒品的社会心理依赖,会让他们的戒毒道路更加困难。对此,社区戒毒康复工作需要引入专业社工帮助戒毒康复人员制订科学的脱毒计划和目标,在初步沟通后发展人际互动的定向关系,即促使其向社工敞开心扉、愿意与之建立专业关系。在社工的专业引导下,通过一段时间的沟通,服务进入定向阶段。社工了解戒毒康复人员所承受的心理压力和顾虑,以及影响其成瘾性习惯的不利因素和保护因素,进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疏导,教授其一些心理脱毒的自我控制和调节的方法,提供修复其家庭关系的有益建议,才能以深度的沟通联结和渐进的专业化矫治潜移默化地对其态度与行为带来积极影响,从生理脱毒、心理脱毒和社会化回归三个方面教育引导其主动脱离毒品的控制。
  
  (作者C系西南政法大学刑事侦查学院副教授,王瀚宇系西南政法大学网络犯罪侦查治理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
[责任编辑]杜新忠
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