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
联系杜新忠:13757963812 | 网站地图
戒毒专家—杜新忠记事 《中国禁毒工作》
首页 > 当前位置:>戒毒模式 > 社区戒毒 > 正文
社区戒毒
社区戒毒人员再社会化工作分析――基于个案管理模式的研究
2014-12-24 15:48:56 来自:法制与社会 作者:杨碧 周小琳 阅读量:1

  一、社区戒毒产生的背景

  吸毒不是个人的问题,吸毒现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特别是在云南这个特殊的地域,吸毒贩毒的形势更是不容乐观。吸毒产生的社会因素有很多,如云南的特殊地理位置、社会文化、对毒品的容忍程度、社会贫富差距过大等,但近些年来很多人,特别是青少年,因为心理因素的影响,为了追求一时欢愉,铤而走险,最终误入歧途。所以禁毒、戒毒工作迫在眉睫。

  2008年6月10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确定了自愿戒毒、社区戒毒、强制戒毒几种戒毒形式,而社区戒毒最为重要。社区戒毒是指吸毒成瘾人员在社区的牵头、监管下,整合家庭、社区、公安以及卫生、民政等力量和资源,使吸毒人员在社区实现戒毒。社区戒毒的期限一般为三年。

  二、社区戒毒中的个案管理

  社区戒毒管理模式主要有三种,个案管理模式、家庭管理模式、小组管理模式,在此主要介绍个案管理模式。

  个案管理模式是一种整合性服务的工作模式,经常用于服务那些同时面临多重问题,且自身无法有效地向外寻求帮助的对象。①个案管理模式的优势在于不仅能整合分散的社会服务资源,并且能够同时解决多个复杂问题,更重要的是个案管理能有效降低服务成本。

  在社区戒毒工作中介入个案管理模式,不仅要引入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并且要引入科学系统的工作方法,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包括平等、尊重、案主自决、保密等原则,旨在与案主较快建立信任关系,帮助他重塑自信,尽快恢复社会功能。

  三、阻碍戒毒人员再社会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社区戒毒人员的再社会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通过与案主的接触和交流,笔者将阻碍戒毒人员再社会化的因素分为三个方面:

  (一)家庭因素

  家庭环境是对社区戒毒的特殊群体影响最大,也是最基本的因素,该群体中的很大一部分人就是因为家庭问题走上了吸毒这条路。在该群体吸毒期间,家人便开始产生排斥心理,甚至逐出家门,不管不问,家人的冷漠让他们中的很多人走向了不归路。即使有的人戒毒后,也会遭到家人的冷漠、辱骂,甚至继续断裂关系。在笔者所接触的案主中就存在不少这样的情况,他们正处于家庭关系决裂的边缘。加之他们长期生活在自私自利、冷漠无情的环境中,在如何处理好他们与家人的关系问题上难免会遇到障碍。这是导致社区戒毒人员再社会化难的一个主要问题。

  (二)社会因素

  很多戒毒人员回到社区以后,因为周围邻居、原来的朋友对他们的歧视、戒备、冷漠,他们便渐渐与社会疏远,不愿意多和人接触,不愿意找工作,最基本的生活和医疗都得不到保障。有的社区戒毒人员的家人,包括小孩,在上学、就业等多个方面都会受到影响,社会对他们的漠视让他们对现在的新生活逐渐失去信心,甚至变得仇视社会,于是又走上了复吸这条路。由此可见,社会因素是导致社区戒毒人员复吸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他们只有和原来的毒友在一起时才会感到自己被接受,才能找到平衡。所以我们应该呼吁社会多给予这些人群关注和支持,社区居委会能切实的为他们谋福利,寻帮助,让他们感受到社会对他们的关心,早日回归到社会中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之人。

  (三)心理因素

  心理因素是影响社区戒毒人员再社会化的一个较复杂的因素,因人而异。个案管理师只能通过耐心细心的和案主沟通交流才能基本把握案主的心理变化,但要全部准确把握却很难做到。有的戒毒人员在回到社区以后可能会对未来充满希望,干劲十足,但更多的人却相反。对于家人,他们可能存在着自责、内疚,可能会因为家人的冷漠而表现出仇视;对于社会,他们可能会自卑、逃避,不愿意主动融入社会,对社会充满恐惧,缺乏勇气。过多的心理障碍让他们抑郁、焦虑,甚至会怀念吸食毒品时的畅快感受。这样一些复杂的心理过程让这些特殊人群的再社会化成为一个难题。

  四、成功介入案例的要点分析

  在社区戒毒的个案管理中,想要成功介入案例,首先社会工作人员要有强烈的价值意识,要时刻坚持个案工作的价值理论,为案主保密其相关信息,从观念到态度再到方法都要与社会工作的价值追求相一致,其次在个案管理实务中要做到目标明确,真诚相待。通过几次的个案管理实践,笔者从中总结出几个成功介入案主的关键因素:

  (一)给予案主充分的尊重和关爱

  虽然案主曾是犯罪之身,但他们已悔过自新,想重新回归社会,他们渴望社会的接纳,但他们毕竟被“标签”了太久,可以说已经散失自信,此时作为社会工作者,不应该去责备和惋惜,更多的是给予案主充分的尊重和关爱。

  尊重意味着不以社会工作者的价值观评判和取舍对方,而是要时刻坚持一种信任、接受的态度,并且充分肯定案主的个人价值和人格尊严,对他以前的所作所为表示理解。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案主的内心变化,及时评估到案主的各种需求,也让我们及时的与案主沟通和交流,提供服务,为下一步的评估做准备。

  作为社会工作者,我们对他们的关爱是无条件的,无论案主对我们持有的态度如何,我们对他们要始终保持充满希望的积极态度,这样才能让他们感受到我们和社会对他们的关心,让案主尽快找到“归属感”。

  (二)始终坚持温和的态度

  我们对待案主的态度直接决定了案主对我们是否能敞开心扉,我们是否能及时捕捉到案主的内心,给予其正确的疏导。

  温和的态度指的是在与案主接触,交谈时,语气要始终保持平和,不能时而激动时而沉默,这样会导致案主认为你的服务不够专业,多少便有了戒备和防范之心。要做到不急不躁,也不可表现得高人一等,说话时处处压着对方,让案主有被“审问”之感。我们与案主的关系是平等的,交谈中不该说不得体的话语,比如打击、伤害的话,或是刺激、唆使的话,这些语言会让案主失去信心甚至改变他逐渐回归社会的想法。

  (三)用真诚打动案主

  真诚要求社区工作者要以一个真实的自我投入工作,要以真实的感情流露、真实的内心表达投入到社会工作中。真诚的表达并不是虚伪,更不是信口开河、乱说一气,不是无论案主提出什么样的要求我们都一口答应并承诺,这是对案主的不负责任,因为很多问题并不是社会工作者单方面能解决的,就像笔者接触过的某案主,他在申请廉租房的问题上存在困难,这个问题比较复杂,并不是我们单方面就能够得以解决的,如果我们一口答应一定帮他解决,到最后又失信于他,必然会导致与案主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信任关系的破裂。

  社区戒毒工作其实是帮助社区戒毒人员重塑其内心,要重塑必须先从感化开始,用真诚去感化,这个特殊群体与别人有着不一样的人生经历,所以他们处人待事的方式可能与我们存在差异,其实他们的内心渴望与别人交朋友,得到别人的关注,他们只是习惯了用这样的方式来掩饰真实的自己,为他们开启那扇心灵的铁窗。

  信任是相互的,我们双方都得到对方的信任,才能不设防的从容交流、倾心沟通,没有顾虑和不安,这才是我们希望的结果。

  (四)不断给于案主鼓励和希望

  社会工作者在个案管理服务中承担的是支持、帮助的角色,与案主是平等的合作关系,我们不能过于苛刻的要求他们,他们身上每一个闪光点都是难能可贵的,也许只是几句简单鼓励的话,就能让他们重新发现自身的价值,改变他们的人生观。

  我们在与案主交流和接触中发现,他们对生活的态度时而消极时而又积极,有时常常把死亡挂在嘴边,觉得死亡是一种解脱,有时又对未来充满希望,向往以后的生活,这些心理活动其实说明案主已经从过去的阴影中迈出来,试图过新的生活,这时他们最希望也是最需要得到别人的鼓励和支持,我们需要做的是认同他们正确的言行,正确的选择,必要的时候可以适当放大案主的优点,让他们信心满满的继续走下去。

  五、总结

  介于个案管理在社区戒毒中存在能整合资源、同时解决多个复杂问题以及有效降低服务成本等优势,现已经成为最有效、最直接的戒毒社会工作的方法。不仅适用于社区内的成年人,还适用于老年人和未成年人,对不同的服务对象,个案管理的侧重点会不一样,但核心的价值理念和基本操作方法是一样的。

  在社区戒毒中推广个案管理模式首先需要的是社区的支持,不仅需要社区提供一定的资金和资源,而且还需要相应的机构和组织内有专业的社会工作者来承担个案管理师职责,提高服务的质量,个案管理的机构还应该与外界保持密切联系,建立良好的关系,发现和挖掘更多的资源,包括来自政府和社会各界,以及非营利组织的关注和支持,逐渐形成并完善这样一个社会福利服务的资源网络。

  注释:

  ①倪娜.社会工作介入戒毒的理论与实践探索.法制与社会.2009(26).

  参考文献:

  [1]李增禄.社会工作概论.巨流图书公司.2002.

  [2]程立显.论理学与社会公正.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3]赵环,孙国权.刍议个案管理模式在禁毒社会工作中的运用.社会工作下半月(理论).2008(8).

  [4]魏三珊,黄瑞斌.个案管理模式介入戒毒人员“回归社会”的探讨.法制与社会.2009(26).

  [5]吴佳.个案管理在身心障碍者就业服务中的运用.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

  [6]钟莹,梁国勋.个案管理在社区戒毒工作中的运用.中国社会导刊.2008(10).

[责任编辑]杜新忠
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