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
联系杜新忠:13757963812 | 网站地图
戒毒专家—杜新忠记事 《中国禁毒工作》
首页 > 当前位置:>戒毒模式 > 强制隔离戒毒 > 正文
强制隔离戒毒
强制隔离戒毒入所教育模式的实践探索
2020-01-07 21:48:38 来自:江西省女强制隔离戒毒所 作者: 罗凤香、袁丽明等 阅读量:1
  强制隔离戒毒人员集违法者、受害者、病人于一体,强制隔离戒毒所除了依法行使行政执法职能外,还担负教育、治疗、康复及各种救助的职能。这就要求强制隔离戒毒所要落实守护、重塑、康复和调谐四项功能,帮助戒毒人员康复身体、矫治人格、解除毒品依赖,实现降低复吸率和提高戒治操守率的目标。如何做好新入所戒毒人员的管理和教育工作,帮助其完成角色的转变,确保入所教育期间的安全稳定,最终从源头上提升教育矫治质量层次,对于整个戒治过程至关重要。
 
  一、强制隔离戒毒工作入所教育的内核
 
  (一)入所教育目标的确定。根据司法部127号令,戒毒人员入所教育期实质是15—30天的急性脱瘾期。从医疗角度来看,戒毒人员入所教育应该在医疗戒护区进行,辅以心理诱导,力求让戒毒人员平安、无痛苦地渡过急性戒断期,消除剧烈的心理依赖,同时引导她们认识到吸毒是一种违法行为,以减轻逆反心理,主动配合戒毒戒治,为下一步康复打下基础。完成生理脱毒后,进行生理状况检测评估,达标者转入下一阶段继续接受戒治。民警对戒毒人员的基本情况、生理和心理状况、家庭社区关系、违法性认识、教育集训期考核及行为状况、习艺技能及态度、稳定程度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得出现实危险程度、戒治难度的评估结论,为其后续戒治提出建议,为以后的矫治工作奠定良好的开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入所教育任务的实现是下一步开展药物治疗、康复教育、心理矫治的重要前提。
 
  (二)入所教育模式的确立。入所教育模式是指由教育目的、教育体制和内容组成的一个宏观控制的连续统一体,它包含教育观念、内容、教育结构及其评估体系等的特定组合形式。其核心要素应该符合戒毒人员戒治工作规律,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如:科学引入适宜、经济、简便、有效的急性脱瘾、稽延性症状控制、生理体能康复等相关疾病防治等医疗措施,以消除戒毒人员行为的生理依赖基础,确保戒治过程的安全;有选择性地引入科学、实用、可行、有效的心理咨询、行为矫治手段,以促进戒毒人员的心理相对稳定和行为改变,消除戒毒人员的心理依赖基础,建立系统的戒毒工作心理行为矫治方法体系;引入新颖、灵活、互动、人性化的参与教育矫治方法,提高戒毒人员接受矫治的主动性和认同率,增强戒毒教育的实际效果,建立充满活力的、具有女所特色的新型戒毒工作入所教育工作方法体系。
 
  (三)入所教育执行方式的确认。《禁毒法》明确规定吸毒是违法行为,吸毒违法行为又进一步演变成为反复发作的、不能自控的强迫性病态自虐行为。因此,对吸毒者既要依法给予相应惩处,又要从人道主义出发给予矫治和关怀。对于入所教育来说,关键是要达到吸毒人员在入所教育期间个体能得到发展和成长的执法效果。我们解读《戒毒条例》及司法部127令,不难发现,强制管理是确保入所教育工作正常进行的必不可少的措施,入所教育首先要以严格管理为主基调。可以想见,入所教育期间没有强制性的执行方式,就不可能对行为不能自控的吸毒成瘾人员实施有效矫治。由此可见,强制性与矫治性同为戒毒工作的本质属性。
 
  二、强制隔离戒毒工作入所教育的架构
 
  稽延性症状的困扰深、身体的损害大、人格的障碍多、抵御“心瘾”的能力差等等,是戒毒人员入所时普遍呈现的特点。由于科学流程的缺位,导致入所阶段戒毒人员只能停留在生理戒毒的“干戒”状态。构建科学的入所教育框架是确保戒治效果的重要前提,而其科学化应体现出戒毒医疗的亲情化、强制管理的人性化、教育矫治的多元化、心理疏导的创新化。
 
  (一)戒毒医疗融入亲情化。脱毒治疗指在隔绝毒品的条件下,采用各种方法和使用不同种类的药物,以消除或减轻毒品依赖者急性戒断症状为主要目的的治疗过程。同时要求在治疗结束后,急性戒断症状基本消除或仅残留有少量的轻度戒断症状。脱毒治疗是整个毒品成瘾治疗程序的第一步,能否顺利完成脱毒治疗,关系到受治疗者能否进入下一阶段治疗的关建所在。
 
  1、实施急性脱毒治疗解除生理痛苦,为后续戒毒提供前提条件。脱毒治疗目的是尽可能地减轻或消除戒断症状,同时治疗躯体并发症。戒毒人员入所后为其实施有效的治疗方案,控制戒断症状和治疗并发症,使整个脱毒治疗过程安全、顺利、达到目的,并为下一阶段的康复治疗创造条件。
 
  2、实施生理康复的药物治疗,促进生理体能逐步恢复。大部分戒毒人员不需要经过药物脱毒治疗,一般通过自然戒断及体能康复就可以取得良好的生理脱毒效果。但仍有少部分戒毒人员,尤其是吸食新型毒品甚至合并吸食多样化毒品的人员需要进行必要的药物脱毒治疗,才可以达到预期的生理脱毒效果。脱毒阶段应给予合理的应有的医药干预,尽量减轻其躯体痛苦,使其能平稳过渡。
 
  3、实施稽延性戒断症状治疗,弱化心理依赖的生理基础。消除稽延性戒断症状是预防戒毒人员解除强制隔离戒毒后复吸的重要环节,应当在入所教育阶段就提供完善的、亲情化的康复治疗。完成脱毒治疗并不是治疗的结束,而是进一步治疗的开始,虽然受治疗者躯体上症状基本消除,更多的诸如行为、情绪、态度、思维、职业技能和社会适应等问题,有待于在康复治疗中加以解决。
 
  (二)强制管理体现人性化
 
  1、创造全封闭、无干扰、安全、净化的无毒环境,为入所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前提条件。戒毒人员能安心接受戒治的首要前提就是打消其对场所存在疑虑、恐慌、逃避的心理以及解决其在场所外尚未处理好的事宜。新入所阶段可以向戒毒人员介绍所政管理措施、教育矫治及心理咨询工作,以及医疗救护和生活卫生等工作内容,让戒毒人员打消对场所的顾虑。另外,针对部分戒毒人员入所前有的或存经济纠纷,或存婚姻纠葛,等等,如若处理不妥不及时,让她们安心在所就成为一句空话。为此,我们可以通过入所见面谈话掌握了解情况,酌情帮助解决。戒毒人员一旦安下心来,进入一个毫无干扰的戒毒环境,角色转换就完成了第一步。
 
  2、营建既威严整肃又宽松适宜的戒毒氛围,帮助戒毒人员在适宜的氛围中接受戒毒治疗。女性吸毒人员大都经历了这样一条演变规律:好逸恶劳——贪图享受——穷尽于吃喝玩乐。初来乍到强制隔离戒毒所有诸多不适——面对失去自由的较大心理落差、面对严格管理,难免陷入痛苦的心理矛盾之中,直至造成思想情绪上的变化。失落、悲观、恐惧孤独、憎恨焦虑以及自卑绝望心理日益增强,容易出现情绪上的不稳定;与亲朋好友联系的减少甚至中断,抱怨甚至仇恨心理潜滋暗长,以致整日处于不安状态。因此,为戒毒人员营造“我健康、我进步、我快乐”的氛围,帮助其尽快适应新环境,进入角色平稳度过急性脱毒期。为此充分运用国学在倡导和谐的生活方式、净化人的心灵、端正价值观方面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大力打造国学文化品牌,以“启德修身”为文化主题,拓展并发挥正能量。采取“让墙壁说话”的方式,精心设计新入所戒毒人员宿舍、活动室的墙面,布置各种墙绘,如象征盎然的生命和希望的“希望之树”,象征美好愿景与梦想的花朵,激发她们新生的激情。
 
  3、借助严格管理措施,保证矫治措施有序实施,实现强制隔离戒毒平稳安全。相当多的人员在被公安机关抓获时,曾有过自伤自残、吞食异物逃避处罚的经历。在被送往强制隔离戒毒所后,她们依然认为通过这些伎俩就有逃避处罚的可能。甚至一些新入所人员由于对新场所的未知、恐惧,或者听到对强制隔离戒毒所的一些不实描述,导致恐慌逃跑思想。从近年来戒毒场所发生的逃跑、自伤、自残、吞食异物等问题来看,都以新入所戒毒人员居多。因而,对于戒毒人员整个教育矫治过程来说,新入所人员的管理教育工作难度及重要性显而易见。虽然戒毒人员有病人的属性,但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病人,按现有的法律法规来看,民警与戒毒人员的关系并不是医患关系,核心还是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的关系。以人为本也是要在法制的框架下进行人性化的执法,强制性还是要在适当的时候体现出来。
 
  4、运用规范管理方法,促进戒毒人员异常行为的矫正改变。入所教育是对新入所戒毒人员进行系统的规章制度、行为养成、违法性认识及戒毒知识教育的过程。它必须是通过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去让戒毒人员完成生理脱毒,进而矫治其异常行为,达到服从管理、遵规守纪、自觉接受戒治的目的。
 
  (三)教育矫治落实多元化。作为入所教育模式的主要构件,教育矫治是核心内容,在入所教育工作流程中处于主导地位
 
  1、进行心理测试和分析了解戒毒人员心理行为。新入所人员进行入所教育两周后,心理咨询师应及时对她们进行心理健康筛查,针对个别戒毒人员出现的不同的心理障碍及精神异常,因人而异、量身定制针对性强的矫治方案。
 
  2、开展禁毒相关教育,改善认知结构,建立拒毒意识。首先,让戒毒人员认识到毒品对社会、家庭、自身的危害,而切不能误认为吸毒是自己的事,与别人无关,与社会无关,恨家人把自己送到戒毒所。通常多采用多媒体进行毒品危害的课堂化教育。同时可以辅以利用展板、墙刊对新入所人员进行直观的毒品危害教育。还可以运用各种活生生的事例,如:吸毒导致传染的艾滋病患者、吸毒引起的各种性病,因吸毒产生幻觉出现的街头枪杀,因吸毒过量导致暴死街头等可怕的场景,强烈的视觉冲击可让戒毒人员对毒品心存厌恶之情,从而从心理上抵制毒品,自觉参与到戒毒工作中来。
 
  3、运用心理矫治方法,改善吸毒人员的异常心理状态。初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为尽快稳定戒毒人员的焦灼情绪,调整好心态,尽快适应戒毒场所的矫治生活,实现平稳过渡,要及时运用各种心理矫治方法,将心理健康知识介入到戒毒人员的入所教育中去。首先要上好心理健康知识讲座。采用一些互动的心理游戏,让戒毒人员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为下步的心理辅导打下基础。通过团体心理辅导和心理拓展活动,促进她们矫治思想的稳定,如在活动中戒毒人员与警官手牵着手一起参与心理互动游戏,这种充满关爱的氛围,更能让她们能感受到被接纳、被信任,从而帮助她们宣泄自己内心积压的负性情绪。通过活动体会与他人合作的快乐,感受与人交流的重要性,掌握、提高交流与沟通的技巧,改善人际关系、舒缓心理压力,激发改变旧我的强烈愿望。
 
  4、引入行为矫治方法,改善吸毒人员的异常行为方式
 
  恢复良性习性与不良行为的矫治是对戒毒人员异常习性和行为的直接根治。严格控制戒毒人员除睡眠以外的所有时间,实施以一定范围的环境干预及个例行为矫治相结合为原则,形成生活的新的充实化和习惯化。以意识与行为辅导相结合,全方位的心理干预,从意识的启蒙、培养到行为、习惯上的彻底改变。
 
  (四)心理疏导运用创新化。戒毒人员在入所初期主要是由于角色的转换、原有社会地位的丧失、矫治生活环境的变化,难于适应场所规章制度的约束,生活气候环境不适应等而产生焦虑、恐惧、紧张、强迫、自卑、孤独、无助等不良情绪。如何帮助她们进行心理调适,减少心理困惑,树立正确的健康理念,稳定矫治情绪,主要从维护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怎样培养健康心理、入所后常见不良情绪及调适对策、戒毒人员心理健康的标准和遇到心理问题时如何提出申请主动寻求心理咨询等方面入手。
 
  三、强制隔离戒毒工作入所教育重点
 
  (一)行为养成教育促戒毒人员转变身份角色。初入所的戒毒人员,大多数身上仍然保留有社会不良习惯,自控能力较弱等问题,对她们“吃、穿、住、行”等日常行为进行培养,对她们“习艺、学习”等戒治行为进行规范,改变“懒、散、拖、赖”,逐渐纠正她们长期在外养成的各种不良作风和习气,进一步增强她们戒毒的信心,为以后的戒治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所规所纪教育束戒毒人员规范行为举止。“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组织戒毒人员学习《禁毒法》、《戒毒人条例》和《戒毒人员行为规范》等一些法律法规,并对学习效果进行考核,使她们正确地认识吸毒的违法性和所规所纪的严肃性。
 
  (三)身体康复训练助戒毒人员恢复身体机能。运动康复治疗,对于戒毒人员缓解稽延性症状、恢复生理机能和提高身体素质具有较为明显的促进作用。目前所普遍采用的身体康复训练包括有队列训练、体能锻炼、康复游戏等等内容。根据新入所人员的身体负荷程度开设易学易练的太极拳课,女性柔韧性良好可以开设瑜伽课等,科学合理地充实到入所集训的操课中,为康复期的恢复性训练、体能训练等打下身体基础。
 
  (四)课堂化教学重树正确“三观”。针对戒毒人员特点,戒毒场所安排形式多样的课堂化教学内容,如开设道德课堂,促进精神健康,让她们在经典教诲中学会安静与思考。制作《尊重、理解、信任》主题课件,教戒毒人员如何避免集体生活中的矛盾、克服不良心态。制作《中华女性礼仪》课件,让她们通过学习传统礼仪,提高自尊水平。开设《案例专题》,从道德伦理的角度剖析吸毒的危害性,引导和树立她们积极健康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模式。
[责任编辑]杜新忠
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