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
联系杜新忠:13757963812 | 网站地图
戒毒专家—杜新忠记事 《中国禁毒工作》
首页 > 当前位置:>戒毒模式 > 强制隔离戒毒 > 正文
强制隔离戒毒
冷眼热谈强制隔离戒毒综合矫治新途径
强制隔离戒毒、戒毒模式
2009-07-17 08:37:20 来自:郝雪梅 内蒙古自治区五原劳教所 作者:杜新忠戒毒、禁毒专业网 阅读量:1

  禁毒工作由来已久,从帝国主义用鸦片敲开满清的国门之后,毒品之祸就深为国人所痛觉,几百年来,禁毒工作在历史变迁中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1991年12月28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关于禁毒的决定》开启了劳教戒毒之门,经过16年的拼打磨砺,劳动教养强制戒毒逐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戒毒体系。2007年12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并于2008年6月1日正式实施,这标志着我国禁毒工作步入法制化轨道。此后,全国大部分劳教场所加挂强制隔离戒毒所牌匾为充分发挥劳教强制戒毒成功经验、整合戒毒资源、服务强制隔离戒毒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笔者旨在通过本文展示一个综合矫治新途径的另类入眼点,换句话说叫“冷眼热谈强制隔离戒毒综合矫治新途径。”

  一、 反弹琵琶,推陈出新

  反复研读《禁毒法》我们发现禁毒法规定的强制隔离戒毒与原来的劳动教养强制戒毒既有相同也有本质区别。而多数劳教场所在承担了强制隔离戒毒任务后,劳教工作警察习惯沿用着劳教戒毒的模式来管理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为避免这种因陈守旧的工作方法和适应禁毒法规定新要求,我们应重新审视过去的工作方式和对策,用新理念、新视角、新方法研制出符合新形势下强制隔离戒毒综合戒治的新措施。为此,我们应该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坚持把戒毒康复效果作为强制隔离戒毒的工作目标和重心。随着各劳教场所加挂强制隔离戒毒牌匾并实施强制隔离戒毒职能后,原有场所在借鉴劳教戒毒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始终要把戒毒康复效果作为强制隔离戒毒的工作目标和重心。《禁毒法》第31条和第43条分别规定:“国家采取各种措施帮助吸毒人员戒除毒瘾,教育和挽救吸毒人员”,“强制隔离戒毒场所应当根据戒毒人员吸食、注射毒品的种类及成瘾程度等,对戒毒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生理、心理治疗和身体康复训练”。从这些规定可以发现:我国禁毒工作彻底扭转过去的“重罚轻戒”的思想,明确了“救治和教育吸毒人员”的立法态度。因此,对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教育矫治质量评估体系、所内戒断率、保持操守率等应重新拟定考核指标,对其教育矫治方法应更加科学化、多元化,要始终把握执法公开、公平、公正,要开展系统规范的心理矫治、行为矫正、技能教育、拒毒训练等系列综合矫治教育,切实从根本上提高戒毒康复效果。

  (二)尽快出台《禁毒法》配套法规,规范强制隔离戒毒工作管理。由于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身份不再是劳教人员,不能适用原有的劳动教养管理制度,《禁毒法》第四十三条规定“强制隔离戒毒场所应当根据戒毒人员吸食、注射毒品的种类及成瘾程度等,对戒毒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生理、心理治疗和身体康复训练”、第四十五条规定“强制隔离戒毒场所应当根据戒毒治疗的需要配备执业医师。强制隔离戒毒场所的执业医师具有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处方权的,可以按照有关技术规范对戒毒人员使用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第四十七条规定“执行强制隔离戒毒一年后,经诊断评估,对于戒毒情况良好的戒毒人员,强制隔离戒毒场所可以提出提前解除强制隔离戒毒的意见,报强制隔离戒毒的决定机关批准。”从这些全新的规定可以看出:为适应新形势和法律要求,国务院应尽快出台《戒毒条例》明确司法行政机关在强制隔离戒毒中的法律地位。司法行政部门应尽快出台相应的管理制度使强制隔离戒毒工作有章可循。以便使各强制隔离戒毒场所建立一整套严格区别于劳动教养的收治、管理、教育、戒毒治疗、戒毒效果评估、医疗卫生、习艺劳动等符合强制隔离戒毒实际工作需要的规章制度。

  (三)博采众长、更新戒毒理念,探索完善强制隔离戒毒新模式。强制隔离戒毒场所要积极开展戒毒理论研究,做到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双管齐下,不断探索戒毒工作的有效途径。强制隔离戒毒工作作为一项全新的戒毒措施,广大民警应从戒毒规律、工作方法、教育内容、矫治措施等方面进行大胆实践和积极探索。例如:教育矫治方面以禁毒认知教育、团体治疗、行为养成教育等方式为载体,以降低危害、预防复吸、矫正恶习、培养兴趣、强化动机为内容,融合同伴教育、角色扮演、心理矫治等各种新型教育手段积极探索强制隔离戒毒新模式。而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日常管理、身体康复、医疗卫生、习艺劳动等都应该建立完全有别于劳动教养的新方法新体系,探索中要反复锤炼、反复推敲、博采众长、多方取经,从而切实起到提高戒毒效果的良好成效。

  (四)打造民警队伍一专多能适应强制隔离戒毒工作需要。各场所必须进一步加强强制隔离戒毒警察队伍建设。一是加强民警思想建设。开展系统的《禁毒法》宣传和职业道德教育,充分认识戒毒工作的性质、目的、任务和自己肩负的历史责任,认识戒毒工作客观规律和发展形势,切实转变思想观念。二是在增加警察编制、提高警察配备比例的基础上,按照戒毒工作要求,合理配备或引进医疗、管理、教育方面的人才,特别是急需引进一批高水平、高技能的医疗救治专业人才,做到各尽所能、才尽所用。三是加大戒毒业务技能培训力度。通过举办培训班、进修学习等多种形式全面提升广大警察强制隔离戒毒业务工作水平,使之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五)扩大戒毒社会影响,积极争取社会协助。戒毒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医学、心理学、社会学的疑难课题,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为此,戒毒场所要充分运用资源优势,积极探索建立禁毒宣传网站和面向社会群众特别是中小学生的禁毒宣传教育基地,充分发挥戒毒场所对社会群众的教育引导作用和对边缘人群的教育震慑作用,积极争取社会的理解和支持,通过引进教学、医学、军事化管理模式及企业化安置就业等增强戒毒工作社会化职能,努力扩大强制隔离戒毒工作对社会的影响,取得社会强项资源的整体协助。

  二、因势利导,强基固本

  强制隔离戒毒是一项持久性工作,始终对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因势利导、强基固本是决定戒毒工作成败的有效方法,更是保障强制隔离戒毒工作教育挽救矫治的根本所在。

  强制隔离戒毒所收治人员中既有复吸毒品初次被强制隔离戒毒的人,又有“重复型”戒毒人员。所以从强制隔离戒毒场所管理层次来看,第一,可以将初次戒毒人员和多次戒毒人员分开,单独编队管理。第二,将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中的老弱病残人员集中起来,放在一个区域,单独管理。第三,有条件的场所在三种管理模式下可以根据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年龄段、吸毒成因、成长历程、文化层次等类型分开管理。第四,对同一地区的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分开管理,避免形成帮派和团伙。

  由于吸毒人员思想上具有性格偏执、感情脆弱、心理矛盾突出等症状,行为上具有好逸恶劳、责任感差等表现,所以,必须针对不同个体的特殊性,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可以按照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吸毒成因、成长历程、家庭背景、性格特征以及行为方式、心理反应的不同情况进行分类,开展有针对性集体矫治教育和个别教育。在对强制隔离戒毒人员进行个别谈话教育时,我们要把握因势利导、循序渐进地原则。运用开导、劝导、疏导、引导方法旁敲侧击、引古博今、举事实、摆道理直至最终达到让强制隔离戒毒人员茅塞顿开、悔不当初的效果。循序渐进是一种由浅入深,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是千日之功,不能急于求成。良好习惯和行为培养需要时间磨砺,良好道德和良知需要耐心、爱心的浇灌和启迪。

  强基固本做好强制隔离戒毒工作的措施:

  1、建立戒毒综合性体系。吸毒行为是毒品、个体和社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戒毒既要开展脱毒治疗,消除其生理依赖,促进生理功能康复;又要减轻或消除其强烈的心理依赖,促进吸毒者心理和行为改变,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由此可见,戒毒工作是一项由急性脱瘾、生理恢复、心理行为康复和再社会化等内容组成的系统工程。要使戒毒工作效率最大化,就必须处理好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所以必须建立一个包含戒毒医疗戒护、综合教育矫治、戒毒流程管理、后续照管及效果监测评估等内容的综合性的戒毒工作体系。

  2、建立科学强制隔离戒毒工作机制。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有意识的行为是在动机的支配下进行的,动机的强弱直接影响行为效果。国内外戒毒实践表明,取得良好戒毒效果需要最大程度激发戒毒人员的戒毒动机。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一旦脱离这种强制性的戒毒环境极易复吸。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戒毒人员大多缺乏戒毒主动动机,戒毒意志薄弱。因此建立戒毒模式必须建立一套科学的工作机制。在戒毒过程中把握好严格管理与科学管理、强制教育和互动教育、人文关怀与树立正确人生观的教育挽救理念的不同方法,充分培养和调动戒毒人员戒毒心理动机,帮助戒毒人员实现从被动戒毒向主动戒毒转变,增强戒毒人员抗毒拒毒的能力。依照这样的思路建立的强制隔离戒毒模式,是以《禁毒法》为根据,以康复救治教育为重点,以综合戒治为手段,以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健康回归为目的的戒毒康复良性运行模式。

  3、积极推进自愿戒毒康复。强制隔离戒毒场所在履行强制隔离戒毒职责的同时,还应该继续加大自愿戒毒康复工作力度,完善后续照管工作机制,努力为戒毒人员回归社会建立“中途岛”、“安全站”,从而保证戒毒效果的延续。以五原劳教所为例:该所在加挂“内蒙古第一强制隔离所”牌匾时已经率先申请并批复成立“五原自愿戒毒康复中心”机构,直接实现了后续衔接“养护”。现代禁毒理念认为,吸毒人员既是违法者,也是受害者,同时还是脑病患者。因此,禁毒工作既应包括对吸毒违法行为人的惩戒,更应体现对受害者和病人的治疗和救助,进一步加大自愿戒毒康复力度可以为吸毒人员提供更多巩固戒毒成果的时间保障和物资供养渠道。

  三、身心兼顾,帮教联合

  内蒙古各强制隔离戒毒场所积极践行大教育工程,就是将对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矫治挽救工作渗透到工作中的各个层面,简而言之是最大限度的发挥教育挽救工作的融合作用。对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做到身心兼顾、帮教结合自然也是达到理想矫治挽救的根本途径。

  传统的戒毒模式是先进行生理脱毒后进行心理脱毒,其实不妨双管齐下来个身心俱除。推荐方法:

  1、从医疗角度入手强身健体。因为长期吸食毒品促使人体生理机能出现畸形需要和依赖,所以对于初入所的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第一个流程就是生理脱毒过程。生理脱毒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为了能够循序渐进地达到生理脱毒的目的,就必须借助先进的生理治疗方法,如采取吃药、打针、输液等用药物递减缓解重度毒瘾初戒的痛苦,直到其真正生理脱毒为止;草药脱毒,通过呕吐和发汗排除毒品对人生理上的损害;对于身体健康、精神健康的吸毒者不使用替代品,实行突然戒断法等。根据不同时期强戒人员身体恢复状况适度加大体能恢复训练,合理配置戒毒营养基本餐,参加康复习艺生产锻炼。

  2、从心理角度入手进行“唐僧式的说教”。所谓“一朝吸毒,终身戒毒。”可见吸毒对人的伤害程度,很多人复吸是因为心瘾作怪才走上复吸路。由正常人沦为吸毒者,其实是一种痛苦堕落。毒品巨大吸引力和依赖性,使吸毒者很快将人世间荣誉、利益、感情抛之脑后,毒品成为他们唯一追求。随着吸毒者心理需求畸形发展,逐渐地,吸毒者思想焦点就脱离了正常人思维,以毒为中心,其他利害关系忽略不计。而戒毒,就是要迫使吸毒者恢复到正常人思想轨道,改变其原有思维定势使戒毒成为一种痛苦挣扎。毒品可以让吸毒者保持高度兴奋和亢进状态,不管性格是外向和内向,这种状态保持时间长了或重复次数多了,在大脑神经中就留下了深深烙印。没有毒品支撑后,这种惯性依然会滞后消亡。所以戒毒人员常会为一些事、一两句话就破口大骂,甚至出手伤人,表现出性格冲动、行为偏执。针对这些症状,我们需要“唐僧式的谈教”不厌其烦、推心置腹地与他们谈生命的脆弱与坚强,谈做人的本份与准则,谈亲人与朋友、家庭和前途等等,按照“唐僧式”洗脑谈教让他们情感回归于正常。

  3、从行为角度入手养成健康行为。对强制隔离戒毒人员行为矫正,就是要把他们平时不正确行为加以改正。这是一种从行动表现入手的矫正程序。首先对强戒人员实行军事化管理,军事化管理是严格管理模式化体现,能够同时提高警察执法管理水平和强戒人员接受戒毒康复治疗的双重积极性,可以最大限度地把戒毒人员思想往健康轨道上引领,让他们全部活动置身于集体规则范围内,军事化管理能起到增强体能训练、意志强化训练、技能培养训练等,回归社会时,他们不仅能去掉不良生活习惯、行为习惯,而且能让他们养成符合社会要求、亲人接受、个人立身处世的良好行为。其次民警要规范执法行为,强化执法理念,促进执法公正,育人以情,以身作则,继续深化人文关怀在戒毒工作中的作用,民警要帮助强戒人员缓解心理压力,重塑生活信心,培养他们打破封闭,利用亲情感召和环境熏陶激发他们正常情感,因势利导培养他们的成就感和光荣感,为融入社会打好基础。

  4、从社会帮教入手做好“戒毒信念”养护。一方面可以让强戒人员了解社会对他们的期望,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信任感;另一方面,可以让社会成员更好地了解强戒人员,消除社会成员对他们的歧视,调动社会帮助他们戒毒积极性,为强戒人员回归社会创造更好环境。家属作为强戒人员成长与发展中的社会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强戒人员心理健康的发展和场所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除此之外,各种社会现象、社会舆论、影视文化与传媒等其它社会因素也直接影响着强戒人员心理健康的发展和强制隔离戒毒场所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因此,强制隔离戒毒场所开展戒毒康复教育时必须注重与强戒人员亲属达成共识,通过各种活动与宣传,打破强戒人员家属那种认为只要强戒人员不违纪、听管服教、身体戒断毒瘾就是矫正好了康复好了的认识误区,获得其亲属的支持和认同,鼓励其亲属参与,营造出全体成员共同参与和支持戒毒康复教育的环境与氛围。要把帮教工作延伸至社区以提高和巩固戒毒工作扎实开展。

  四、康复训练,重塑品行

  康复训练包括身体康复训练和心理康复训练,身体康复训练在生产习艺和行为养成中已经同步实施,心理戒毒康复训练从入所就同时进行毒品认知疗法等康复训练,尤其在强戒人员毒瘾戒断评定前要加大心理戒毒康复训练,训练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情景模拟 个体厌恶疗法训练

  把监测与脱敏室、吸毒人体图展室两者的功能结合起来使用,用情景模拟厌恶疗法训练检验拒毒能力。方法是:让强戒人员测过心跳和体温后进入监测与脱敏室,直接面对模似毒品和有关吸毒场景或影视资料,10分钟后再测心跳和体温;让心跳和体温前后有变化的人员,进入吸毒人体图展室,观看吸毒人体的病态图和有关毒品对人体危害的影视资料。可以视不同情况,一周左右训练一次,直到参训人员前后两次的心跳和体温无明显变化为止。

  面对毒品和吸毒的场景,如果吸毒者能做到心平气和地面对,就说明他对毒品基本上已经没有了心瘾。

  2、团体抗拒心瘾疗法训练

  以“抗拒内心的毒瘾”为主题,以团体咨询的方式,组织部分强戒人员参加。活动中,心理咨询师引导大家围坐成一圈,鼓励每一个人都谈谈在什么场景下容易诱发自己的心瘾,如针管、毒品类模拟品等,以及心瘾上来时的感受,再针对每个人的发言都让大家讨论抗拒这种心瘾的具体方法。然后心理咨询师引导大家剖析心瘾的发作过程,共同商定抗拒各种心瘾的好办法。

  心理咨询师一般用认知疗法,让大家认识到:心瘾是一种强烈的想体验毒品的心理渴求,这种渴求的特点是有时间性,开始时十分强烈,如果能有效应对,及时控制,如迅速离开诱发场景、寻求亲人的鼓励和帮助,立即进行强体力运动、或其他刺激性强的游戏等,渴求会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战胜巨魔的成就感。这种成就感能倍增自己的自信和勇气,有了这种自信和勇气就能坦然地面对生活中的所有挫折。

  最后,要求大家以“战胜毒魔,永不言败”为口号,齐声高喊几遍,以激励参加者的信心和勇气。

  3、拒绝毒品引诱疗法训练

  以自编自演情景剧的形式,组织20—25名强戒人员参加。活动中,在心理咨询师的引导下,以四、五个人为一组,以组为单位各自编自演一个或两个拒绝别人引诱自己吸毒过程的情景剧。然后让大家清楚识别各种引诱手段,讨论应对办法。心理咨询师引导大家共同给各种引诱手段命名、归类,并在黑板上一一列出应对各类引诱的最好办法,要求参加者撑握牢记,并抄写黑板上的内容。

  康复训练之后,强戒人员良好行为基本养成,心理抵御毒品也初有根基,初步达到了矫治康复重塑品行的目的。

  五、珍爱生命,回归信心

  毒瘾像恶魔,毒品对一个吸毒者的诱惑力是一般人难以想象的,如果戒毒者不具备坚强的毅力和戒断的信心,根本无法抗拒。强制隔离戒毒人员面临自认为不能克服的困难和挫折时极易产生心理危机,如亲人丧失、婚姻破裂、身患重症、人际关系紧张等,处于心理危机中的强戒人员往往情绪严重混乱,不能应付面临困难,甚至产生精神障碍、绝食、自伤自残、自杀、伤害等危机。适时干预心理危机,树立珍爱生命、乐观面对人生的信念对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是非常重要的。

  大量的研究与实践经验证明,心理矫治可以为民警及时掌握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心理危机进行心理干预、帮助强戒人员树立热爱生命和积极生活信心具有良好的推进作用。而心理健康教育和其它的教育一样需要与场所日常的管理教育活动相结合,需要“润物细无声”的意识和观念。良好心理素质培养仅靠有限的时间、空间是难以实现的,还需要在点滴的生活实践经验中积累而成。因此,场所日常管理教育活动应成为心理健康教育主渠道,只要充分发挥民警主动性、能动性、创造性,将心理健康教育思想、内容渗透到民警每天大量而具体管理教育、生产劳动等各方面工作中去,才能真正把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才能确保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珍爱生命、回归戒毒信心。

  有关资料显示,我国戒毒工作形势不容乐观,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很多基层民警看着自己辛辛苦苦帮助戒了毒瘾的人再次走上复吸路,非常失望,久而久之,有的民警甚至连自己都怀疑“毒瘾真的能够戒掉”这话的真伪,一旦这个信念都把握不好,接下来的工作就更是缺乏主动性、缺乏创新性;民警尚且缺乏信心,强戒人员树立远离毒品又何来信心?所谓治人先治本,医生需有良好的医德医风,民警要及时对症矫治,开展戒毒教育要切中要害,如同人扭断了脚,医治要先定好位,打上石膏,上好绷带,矫正以后需要一段时间的修养和恢复,而后还要进行实践锻炼。不同的是,戒毒是一种思想和身体的双重治疗。是一种比较棘手的顽症,所以从事这项工作的民警要具有甘于奉献和扎扎实实的工作作风、要具有专业性和知识性技能、要具有良好的素质修养和爱岗敬业精神、要有一丝不苟的坚定戒毒信念。

  帮助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树立戒断毒瘾的信心是一项艰巨的事情,事实上,很多吸毒人员戒断毒瘾后复习率居高不下,目前,国际上一般认为吸毒者要从根本上恢复健康,在戒毒以后至少需要3—5年,甚至10年以上才能完全表明摆脱毒瘾,可见毒品对人体的摧残具有长期性和顽固性的特征。我们所能做的就是最大限度利用有限时间帮助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回归人格、树立远离毒品信心。

  总之,强制隔离戒毒工作无论采取何种途径,其首要目标和工作重点体现在如何提高毒瘾戒除率、降低复吸率、巩固戒毒成果上。我们相信,随着国家《禁毒法》配套规章制度的陆续出台,强制隔离戒毒工作将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秩序稳定发挥着不可替代的职能作用。

[责任编辑]杜新忠
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