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
联系杜新忠:13757963812 | 网站地图
戒毒专家—杜新忠记事 《中国禁毒工作》
首页 > 当前位置:>戒毒模式 > 强制隔离戒毒 > 正文
强制隔离戒毒
浅谈强制隔离戒毒所收治工作的难点及对策
强制隔离戒毒、戒毒模式
2009-07-03 08:04:07 来自:眉山强制隔离戒毒所 刘松 郭家晓 熊贵宾 蒲云华 作者: 阅读量:1

  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收治工作还是新时期的一种“新鲜产物”,除了《禁毒法》可以作为我们执法工作的指南以及劳教人员收容工作中好的经验可以借鉴外,没有现成的具体的可操作性执法规范,全国各地强戒所都在不断地探索总结,力求形成一种固有的规范的操作性极强的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收治工作制度。四川省眉山强制隔离戒毒所(沙坪劳教所)自2008年8月挂牌,11月正式收治强制隔离戒毒人员起,截止目前收治人数已达XXXX人。我大队作为从事入所收治工作的大队,通过近半年的入所收治工作实践,遇到了未脱毒人员多易发各种安全事故,戒毒人员是HIV感染及携带者机率大易引发“职业暴露”,吸毒人员身体体质较差易发各种传染病等诸多收治工作难点,采取了周密防范和科学矫治、戒治措施,取得了无任何安全事故发生。为此,我们将这半年多以来的收治工作情况进行简单总结,以供交流,求教同仁,以期探索更好的收治办法,确保整个收治工作流程规范有序。

  一、入所收治中存在的困难及问题

  (一)未脱毒人员数量增多。从我所收治的XXXX余名强戒人员中就有9.4%的人未经过急性生理性脱毒,在收治中直接引发毒瘾发作的戒毒人员比例越来越高。并且,现在某些地方公安机关由于戒毒设施设备等因素的制约,甚至无强戒所,往往是采取当天抓获吸毒人员当天就送入其他强制隔离解毒所戒毒,导致未脱毒人数还会急剧增加,这些人员一旦毒瘾发作会引发自伤自残、非正常死亡等突发性事故发生。

  (二)戒毒人员中HIV感染或携带者的机率大。由于初筛时间较长,民警完全处于“双盲”管理状态,无具体防护性设施,稍有不慎会导致民警职业暴露,给这部分专管民警造成一定心理压力,在执法中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三)吸毒人员身体体质差,抵抗力弱,易患病。从我所收治的XXX多名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中,已有21%的人员进行住院治疗,77.8%的人进行过门诊医治,其中每天就医人次达30以上,由于吸毒人员的生理机能已受破坏,免疫力下降,易患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等疾病,更可能带有性病、艾滋病、肝病、结核病、胃病等等,加之国家投入经费有限,医疗设施设备的不完善,给强戒所的戒毒工作和诊断治疗造成一定困难。

  (四)医疗戒治方法有待探索。关于医疗中的药物治疗,也没有具体参考措施,需要进一步研究,如美沙酮能不能替代运用或其它科学有效的戒治办法,毕竟硬脱毒办法较粗暴,稍有不慎容易危及戒毒者的生命。

  (五)制度缺失。在监视未脱毒人员时,我们虽派专人监视,但百密总会有疏,如果其配合治疗,那么其能无条件地服从强戒所的工作,如果不配合,那么很易发生重大事件或生命危险。因而,对未脱毒人员的专人照料,需要明确可行的具体制度。

  (六)戒毒收治格局的影响导致收治工作流程的不规范。传统的戒毒收容格局是吸毒——公安强戒——劳教戒毒即:一名吸毒人员吸毒上瘾被当地公安机关抓获后,首先就地进行强戒,如果再次复吸被抓获,也只能在当地公安机关羁押一段时间,经当地劳教委员会审核批准后才送往劳教所进行劳教戒毒,因此送往强制隔离戒毒所(原劳教所)的进行戒毒的人员一般都经历过急性生理脱毒期,很难有毒瘾发作而引发其他安全事故发生。随着我国《禁毒法》的颁布实施,将以往的劳教戒毒所和公安强戒所进一步整合成强制隔离戒毒所,致使戒毒收治格局转化为吸毒——公安强制隔离戒毒所戒毒或吸毒——公安强制隔离戒毒所戒毒一段时间——司法强制隔离戒毒所(原劳教所)戒毒以及吸毒——司法强制隔离戒毒所(原劳教所)戒毒三种途径,从而导致戒毒收治工作流程不规范。

  二、收治工作采取的措施

  (一)重视入所安全检查登记。入所收治时,我们进行了入所安全检查、强化入所和财物登记,由专职民警按制度保管财物。入所检查除检查随身携带的衣物外,查看其是否有外伤,并且安排洗澡,预防夹带毒品,同时通过监控器监视其在厕所、寝室、学习室的独自活动,或通过其他信息员监视和反馈信息,发现入所时有的强戒人员将毒品塞入肛门内、嘴里、伤口等极不容易发现地方,曾检查强戒人员入所时携带海洛因5起,加大检查力度,严防强戒人员入所时将毒品等违禁品带入所内,维护无毒环境。

  (二)夯实基础业务。根据强制隔离戒毒工作实际运行需要,初步拟定我所试行的《强戒人员守则》、《戒毒誓词》、强戒宣传口号、欢迎词等,构建有关励志或戒毒等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制作版示:《入所收治流程图》、《安全检查流程图》、《强戒人员一览表》;并适合强戒人员的特点与工作需要,建立完善了《强戒人员点名册》、《强戒人员邮件登记》、《强戒人员安检登记》、《强戒人员财物登记》等簿册。专管民警参照“十亲自”管理制度进行日常管理,同时我们正组织民警学习《禁毒法》,网上收集强戒人员戒毒相关资料供民警交流学习,提升专管民警的业务知识和感性认识,拓宽视野。

  (三)强化入所教育训练。树立大教育观念,有针对性强化对戒毒人员的再社会化教育训练,让他们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培养其生存观念,生存能力,生存方法和生存心理。以课堂化教育为主导,倡导“珍爱生命、远离毒品”,主要组织学习《禁毒法》,结合艾滋病防治知识进行专题教育,强戒人员以学习讨论为辅,使其弄清强戒人员与劳教人员的区别。主要学习《强戒人员守则》、《日常行为规范》、《一日生活规范》、唱戒毒歌和励志歌。在训练上,严格按军事化管理要求,结合戒毒人员身体体质差等特点,进行站队、报数、停止间转换训练等,同时进行内务卫生和环境卫生整治以及文明礼貌用语和行为规范养成训练。

  (四)注重人性关怀。对缺衣少被,“三无”戒毒人员,所部抽出经费专门为他们添置,以表组织关心和关爱。重视毒瘾发作时的监视和照料,对毒瘾发作的戒毒人员,及时送往医院医治,同时安排志愿者实行24小时守护,要求值班民警切实履行职责,明确每半小时巡查一次,严防事故发生。对于毒品戒断后出现戒断综合症:心慌、出冷汗、全身乏力、关节肌肉酸痛、腹泻(或便秘)呼吸不匀、睡不好、站立不稳、心跳加快等等,因而,我们一方面按生理病症进行治疗,由医生指导,严重的人员进行住院治疗;另一方面,我们单设二个寝室重点监视这些未脱毒的人员,采取以下措施:1、严禁吸烟,防止其因呼吸不匀或过快而引起呼吸窒息;2、睡觉时,派专人看护(以4人为宜,轮换值班),严禁趴着睡,严禁被盖捂头,严禁个人上厕所,严禁睡床(严格作息时间),目的是防止呼吸窒息,防止身体乏力后的摔伤等意外;3、做好每日异常情况记载,预防情绪激动、神志不清、暴力、幻觉、自伤自残等行为,严重者采取必要的约束性保护措施;4、对体质虚弱者,对腹泻、呕吐、无食欲者,要求其适当改变饮食状况,严禁暴饮暴食,忌食油腻等不消化食品,多食清淡易消化如麦片等食品;5、产生戒断综合症后,其旧病易复发,又易感冒,这样平时在生活上关心温暖,多进行户外简单而又能自我康复的训练,如做操,唱歌或自由的伸腿、来回走动等。6、值班民警和医生定时考体温、脉博,随时检查、观察,发现问题及时按程序报告。最后,对这专设的寝室,不安高低床,安置离地不超过30公分的榻榻米或地铺,除随身衣被外,不放置其他物件。通过以上做法,我们较好地收治了未脱毒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有效地防止了重大事件的发生。

  (五)开展科学脱毒治疗。据有关资料显示:一般海洛因、鸦片等未脱毒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急性脱毒期大约1——3周,喝美沙酮成瘾的可长达1月左右,而需要医院住院治疗一般在1周内,长的可延至2周,不包括有其它病的人员。在具体的药物选择方面,我们原则采用针对生理症状进行硬性脱毒法,即停用毒品,让戒断症状自然发生、发展、消退,同时辅以必要的镇静剂类和心理辅导,一般10天内就完成身体脱毒,当然对身体特别:有病和年老体弱者,主要针对其生理病症进行针对性对症治疗,必要时采用镇静类药物治疗。我们不提倡用美沙酮等替代递减,虽然戒毒时递减和停药容易,病人合作,但使用不好,就会发生新的依赖,造成海洛因和美沙酮交替毒瘾发作,并且像美沙酮毒瘾发作时间更长。其它戒毒方法,如:药物戒断的中医戒毒和脑手术戒毒等,不具备条件就没有运用。

  (六)进行心理矫治。由于戒断综合症的痛苦难以忍受,接受脱毒人员普遍存在抵抗情绪,眷恋毒品的心理,至少有20人(未具体统计),明确向民警提出要美沙酮喝,没有给美沙酮,他们明显不满,抵抗情绪强烈。如强戒人员卢某在刚脱毒时说:“医院一次美沙酮都不给,这咋受的了”,又如强戒人员张某说:“我原来戒毒都用美沙酮,现在这里不给,看来活不下去了”,在没有达到目的时,又都燥动不安或情绪极度低落,这时最易发生自伤自残或吞食异物,因而,一方面要有专人看管,控制,必要时采用保护性约束措施,另一方面安排心理咨询师,充分运用心理学原理,对其进行提高认知领悟能力,认识毒品的危害;对其进行“厌恶疗法”,启发其对毒品的厌恶感;对其进行戒毒毅力的赞赏,稳定情绪,接受治疗,积极地开展心理调试和心理干预。

  (七)落实亲情帮教。为帮助戒毒人员重树戒毒信心,克服戒毒艰难痛苦历程,拟定戒毒计划书,确保戒毒成功。我所邀请成功的戒毒人士来所献身说法,定期组织戒毒人员以及亲属代表来所展开座谈,使戒毒人员与亲属代表以及民警进行心与心的沟通交流,互通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在强戒所的戒毒状况和表现情况,签订联合帮教协议,落实帮教措施,搭建三级互动帮教方式。

  三、几点建议

  (一)以司法体制改革为主导,进一步整合司法资源,明确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收治途径,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确保收治流程的规范。

  (二)呼吁尽快出台相关的管理制度,尤其对强戒人员自伤自残、吞食异物、抵抗民警或医生治疗等行为加以约束和制止,对民警在“双盲”管理中易产生的“职业暴露”等问题,要采取一定激励机制和保护性措施,缓解民警的心理压力,增强工作的主动性,确保民警执法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三)借鉴国外先进的戒毒经验,积极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的医疗脱毒戒治办法,保证戒治工作科学有效和有章可循。

  (四)财政支持是保障,无论是改善调济戒毒人员的营养饮食结构,配置康复训练器材,增添文体活动设备,还是完善医疗设施设备,特别是强戒人员中的HIV感染及携带者的治疗,都需要国家投入大量的专项经费。

[责任编辑]杜新忠
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