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
联系杜新忠:13757963812 | 网站地图
戒毒专家—杜新忠记事 《中国禁毒工作》
首页 > 当前位置:>戒毒模式 > 强制隔离戒毒 > 正文
强制隔离戒毒
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情感修复”之探索
强制隔离戒毒、戒毒模式
2009-07-01 14:06:10 来自:李公富 邵金龙 江苏矫治网 作者: 阅读量:1

  【摘要】吸毒人员情感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创伤或阴影,易产生种种不良情感和癖好,影响着他们的戒毒信念、信心和行为。为了从心理上有效防范戒毒人员复吸,对戒毒人员不良情感进行修复很有必要。强制隔离戒毒场所对戒毒人员情感修复具有时间(1—3年)场所(相对封闭)和资源等的便利条件,适宜对其不良的自我情感、家庭情感、社会情感等进行干预和修复。

  【关键词】强制隔离戒毒人员 情感修复 戒除 吸毒 瘾癖

  情绪和情感是指人们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戒毒人员因为吸毒,他们与家人、朋友以及社会存在着与正常人不同的情绪情感经历,与周围人群的情感存在着多种多样的问题。他们的娱乐活动大多局限在自己的“小圈子”里,与主流社会和主流文化相疏离。在吸毒过程中,吸毒人员因为筹集毒资、吸毒和反吸毒的斗争等等与家人和社会产生种种情感问题,形成了极为顽固的“毒癖”(因吸毒而逐渐形成的不良癖好)。在被强制隔离戒毒过程中,自由、资源受到限制,欣快感难获得代之以痛苦的戒毒体验,加之戒毒人员之间相互负性影响,使得戒毒人员的内心很复杂,情感很可能无处寄托或出现危机,如果得不到恰当的引导,就有可能出现敌对、报复、绝望等不良情感。戒毒人员情感修复就是针对戒毒人员出现的影响戒毒康复的不良情感,进行引导和干预,建立正常的情绪情感互动模式,促进他们戒毒保持操守。近期笔者对戒毒人员的情感修复问题进行了一些思考,现分析如下,以期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戒毒人员情感修复的意义

  (一)情感修复可以促进戒毒人员积极接受戒毒矫治。情感的外部表现是情绪,情绪的深化和本质内容是情感。情绪能够以一种与生理性动机或社会性动机相同的方式激发和引导戒毒人员的戒毒行为。有时戒毒人员会努力去做某件事,只因为这件事能够给他们带来愉快与喜悦。情绪分为积极增力的情绪和消极减力的情绪。快乐、热爱、自信等积极增力的情绪会提高戒毒人员的戒毒主动性和能力,而恐惧、痛苦、自卑等消极减力的情绪则会降低戒毒人员活动的积极性。另外,情绪情感对于戒毒人员的认知过程具有影响作用,适当的情绪情感对戒毒人员的认知活动具有积极的组织功能,而不当的情绪情感对戒毒人员的认知活动则具有消极的瓦解作用。

  (二)戒毒人员情感修复可以利于维护场所稳定。场所安全稳定是戒毒矫治场所的重要工作之一,其途径是控制戒毒人员的行为不出轨,不违反场所规章制度。而戒毒人员的行为一方面受习惯所影响,其次就是受认知、情绪情感以及意志所控制,因此,对戒毒人员实施情感修复,控制戒毒人员的不良情感发展,干预其问题情感,可以促进戒毒人员遵守所内各项制度,实现场所安全稳定。

  (三)戒毒人员情感修复是建立和巩固戒毒支持系统的需要。戒毒支持系统归根结底是外界对戒毒人员的支持和帮助,而某个人真正地帮助戒毒人员的前提是情感上接受戒毒人员,然而,戒毒人员由于吸毒,他们和家庭、朋友、社会等之间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情感创伤问题,所以,修复他们之间的情感显得很有必要。另一方面,修复戒毒人员的情感同时也优化了戒毒人员的情感互动模式,这有利于他们建立良性的人际关系,从而为他们提供更趋良性的戒毒人际环境。

  (四)戒毒人员情感修复是促进戒毒人员身心健康的需要。情感对戒毒人员身心健康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对生理健康的影响。良好的情绪情感状态可以直接作用于人的脑垂体,保持身体内分泌功能的平衡,从而使全身各系统、各器官的功能更加健康和协调。其次是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情绪情感与戒毒人员的心理发展、潜能开发、学习工作效率及生活质量等都有密切的关系。乐观开朗的人往往乐于行动,有兴趣学习、工作和实践,愿意与人交往;稳定健康的情绪有助于开拓思路、集中注意力、激发创造性,使人对生活充满信心。而沮丧、冷漠、麻木、戒备甚至敌意等的不良情绪情感及行为习惯则会阻碍其戒毒动机的产生,甚至诱导其更疯狂的吸毒。

  二、戒毒人员的情感状况

  (一)自我情感

  在对戒毒人员的调查了解中,发现戒毒人员主要有以下几种不良自我情感体验。一是自我否定,包括自卑、自我怀疑、茫然和麻木等等。戒毒人员在生理、心理、经济和社会地位等方面都因为吸毒而受到了严重的摧残。他们清醒的时候,在和正常人的比较中,发现了很多的不足,开始自我怀疑、自卑,有的反复吸毒和戒毒,他们对成功戒毒丧失信心,变得麻木,对未来不报希望,人生一片渺茫。二是自我冲突,对70名戒毒人员进行SCL90测试的结果表明,戒毒人员的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敌对、偏执等因子分明显高于正常人。具体来说,戒毒人员的心理冲突来自戒毒与吸毒的冲突、现实与理想的冲突、善与恶的冲突等多方面。三是自责,戒毒人员从一个正常人变成吸毒人员,形成现在这种处境,内心深处无法摆脱自己对自己的谴责,而这种自责往往是在每一次吸毒之后产生的。四是自我冷漠,这是自我否定而形成的对自己消极的一种态度,常听到戒毒人员讲这样一句话“我无所谓”,这句话里包含着对自己的绝望,对自己的冷漠和无情。另外,戒毒人员还存在着道德感美感缺失、自满、自闭、自私等一些不良自我情感,这里不一一列举。

  (二)家庭情感

  家庭是人们生活、工作、学习乃至安身立命的基本支持系统,还是一个人情感的寄托,戒毒人员更是如此。吸毒人员之所以吸毒,某种程度上是受到家庭功能的不完善的影响,同时,吸毒人员也给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和摧残,如此恶性循环,给戒毒人员及其家庭其他成员带来了多种多样的情感问题,其中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值得关注:1、缺乏温暖和寄托。在戒毒人群中,存在这方面问题的人占有一定的比例。这部分人长期体会不到家的温暖,缺乏家的概念,情感没有寄托,没有戒毒动机,混迹社会,混天度日,人生没有目标,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2、关系紧张敌对。大部分吸毒人员家庭关系十分紧张,相互之间难以有效沟通,矛盾尖锐,家里硝烟不断,心情大起大落,他们一方面没有精力投入戒毒,另一方面也很容易借毒品麻醉自己。3、家庭破败,没有希望。很多戒毒人员因为长时间吸毒,家徒四壁,父母年老体衰,妻离子散,甚至无家可归、无亲可投,残酷的现实和巨大的压力使其找不准人生的方向,放弃了戒毒的目标,丧失了追求美好生活的动力。

  (三)同伴情感

  1、“良友”情感的缺失。戒毒人员由于吸毒,除了“毒友”以外,他们很少有其他正常的同伴,良性朋友情感处于缺失状态。由于吸毒,他们以毒品为中心,为毒品或逃避惩罚而奔波,有时候不惜牺牲朋友,因此他们过去良性的朋友往往弃而远之,认为这些吸毒人员不好相处,也怕被他们拖累。究其原因,发现吸毒人员也存在着一些不利于同伴情感建立和发展的因素,主要表现有:(1)缺乏诚信。长期觅毒、吸毒,吸毒人员撒谎变得轻松,强制隔离戒毒后,一些戒毒人员仍不能改变撒谎、欺骗的习惯。(2)缺乏责任感。吸毒人员作为弱势群体,几乎没有担负责任的意识,自认为无法为他人负责,进而发展成为无责任感。(3)自私,缺乏感恩和同情心。为了筹集毒资,他们信奉“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今朝有酒今朝醉”、“及时行乐”等消极的人生信条,极端的麻木自私,伤害相互间的感情,同情心全无。(4)缺少信任感。戒毒人员走上吸毒的道路,正是因为和一些“不良伙伴”混在一起的结果;在逃避被惩罚的过程中,他们对“毒友”以外的同伴处处提防,缺乏基本的信任感。

  2、与“毒友”的情感。“毒友”是涉毒人员的主要交往对象。从吸毒开始,有的甚至从小时候开始,他们就混在一起,他们有着共同的爱好、共同的语言、共同的生活方式以及共同的需要、共同的遭遇和感受等等,相同点特别多,这使得他们之间相互交往的动机特别强烈,在一起吸毒也感到特别方便和有安全感,可见他们之间的不良情感之深厚,联系之密切。被强制隔离戒毒后,有的戒毒人员仍然通过信件和外面的“毒友”联系,有的戒毒人员的大部分花销是由一些“毒友”提供。隔离戒毒回去后,很多戒毒人员拉不开面子,抵制不住“毒友”的拉拢、纠缠,很快又走上复吸的道路。

  (四)强制隔离戒毒场所内相关情感

  戒毒人员在强制隔离戒毒场所的相关情感直接影响着戒毒矫治的效果,包括与工作人员的情感、戒毒人员之间以及客观环境所影响而形成的情感。工作人员与戒毒人员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加上有的工作人员方法不当,或与戒毒人员缺乏沟通,导致与戒毒人员间产生人际关系危机,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戒毒人员精神紧张、情绪消极,产生抵触戒备心理。在强制隔离戒毒场所,戒毒人员之间一方面有很多相似性,同病相怜,另一方面因为利害关系,存在着各种竞争和斗争,如果得不到恰当的调控,他们之间就会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严重影响戒毒人员之间的健康情感形成。部分戒毒人员对强制隔离戒毒持不信任态度,他们对国家的一些方针政策不够了解,认为被强制隔离就是被处罚,消极接受戒毒矫治。

  (五)社会情感

  在戒毒人员的社会情感中,他们更多的是反社会情感,原因有三:首先,他们走上吸毒道路,大多数是接触社会阴暗面、长期养成不良癖好的结果,他们看到的大多是社会的阴暗面,也很容易把吸毒的结果归因于社会,导致其认知错误,情感消极低落;其次,作为毒品的受害者被强制隔离戒毒,他们痛恨政府没有把贩毒人员彻底清除,而且他们感受更深的是社会的歧视,这让他们原本就不够稳定的情绪变得更加焦虑和不稳定;第三,作为被隔离人员,他们和社会脱离,加之社会发展速度迅猛,他们渐渐感觉到年龄渐大,跟不上形势,被社会淘汰,难以适应正常的社会生活,长期处在这种情感下的戒毒人员,心态失衡,如果缺乏有效引导很容易站到社会的对立面,这种情感又成为他们复吸的诱因和动机。

  综上所述,戒毒人员的自暴自弃,自我情感淡漠,除了“毒友”以外,基本没有什么正常的良性同伴,许多家庭关系紧张、情感淡漠,甚至存在反社会情感。这种情感世界里,要使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安心接受矫治,彻底戒除毒癖,走向新生,就显得很难。因此,很有必要对其进行情感教育修复,调整他们的自我情感、同伴情感、家庭情感与社会情感等,形成良性情感互动,建立符合社会规范的健康的生活方式。

  三、对戒毒人员的情感修复构想

  在情感修复实施之前(以后阶段性),要对相关的戒毒人员进行情感问题诊断评估,会同制订修复目标、计划和需采取的措施。以下重点探讨如何对强制隔离戒毒人员进行情感修复。

  (一)自我情感修复——认识自我,接纳自我,改变自己

  通过个别谈话、心理咨询、课堂化教育、团体活动等方式,帮助戒毒人员重塑自立、自强、自信、自尊的人格品质。首先,改善认知,引导戒毒人员深挖走上吸毒道路的根源,深层回忆分析自己的蜕变过程,细算吸毒的成本,从内心深处产生悔恨心理,产生追求常人健康生活的动机。其次,教育引导戒毒人员正确认识自我与他人,认同、接纳主流文化,确立靠自己不依赖别人的观念,与一味依附别人的奴化心理彻底决裂,与依赖别人恩赐的侥幸心理划开界限,把争取个人利益和幸福,放在自己努力的基础上,树立自强意识,重塑理智感。第三,要在矫治、学习、生活等各方面严格要求他们,让他们从小事的成功开始,发现戒毒人员突出的优点和长处,给予及时恰当的支持与鼓励,适度对其作肯定性的评价,以增强他们对成功的体验,使之相信自己能行,帮助其建立自尊和自信的支点。第四,逐步消除戒毒人员的不良心理冲突,维护并不断巩固强化其健康心理。启发他们的戒毒决心和动机,变被动治疗为主动“求救”,认识到毒难戒,但毒瘾还是能戒除的;认识到人是可以改变的,改变必须首先依靠自己;认识到我必须实现改变,我可以实现改变。

  (二)戒毒场所内人际情感修复(重点放在强制隔离戒毒之前期)——构件和谐场所人际情感氛围

  如前所述,戒毒人员在场所内接受戒毒矫治,他们与工作人员、同伴及客观环境之间存在着频繁的互动,很容易出现人际情感危机和客观环境造成的无助、压抑、焦虑等情绪,影响戒毒人员接受戒毒矫治。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构建和谐的场所人际情感环境:一是戒毒工作人员要严格、文明、科学合理地施行矫治措施,在严格管理规范其言行举止的基础上,多与戒毒人员真诚沟通,多尊重理解关爱他们,善于共情和积极关注,尽量多给他们动力,逐步改变其防御机制的缺陷,重建人格与行为模式,在戒毒人员与工作人员之间建立可信赖的、和谐的关系。二是合理分配好戒毒人员之间的利益,及时调处他们之间的矛盾纠纷,教会其如何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减少他们之间因为矛盾而发生的情感冲突。三是以各种活动为载体,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文体等活动,充实戒毒人员的生活,坚持寓教于乐的矫治方针,营造热情洋溢的矫治氛围。向戒毒人员灌输互帮互助、关爱他人、承担责任、感恩、自尊等的健康思维和行为模式,增强他们的积极情感强度和广度。四是以团体训练(如成长团体、晨会等)为载体,有针对性地矫治戒毒人员的不良情感互动,建立积极情感互动模式。

  (三)家庭情感修复(重点放在强制隔离戒毒之中后期)——“把戒毒人员的心带回家”

  家庭情感是一个人情感的核心,良好的家庭关系和功能可以使毒品依赖者保持一种充分的戒断状态,有利于戒毒者操守的保持。许多戒毒人员的家庭会存在如离婚、父子不和、家庭破败、亲情淡漠等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在戒毒人员接受矫治的过程中,就像一个幽灵,时刻在困扰着戒毒人员,分散了他们投入戒毒矫治的精力,影响了他们的戒毒。因此,必须对戒毒人员家庭情感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排摸,并和其家庭取得联系,共同诊断出家庭情感症结之所在。笔者认为从以下几个步骤对戒毒人员的家庭情感进行修复。首先,对排查出的家庭情感危机的戒毒人员实施情感干预,通过心理咨询改善他们的不良家庭认知,打开心结,促其接纳家庭成员,接受各种现实。其次,进行个别教育矫治,回顾和正确剖析个人成长史,培养当事人的家庭责任感。第三,对戒毒人员进行感恩教育,促其体会家庭的抚育、宽容之恩,重建责任,增进对家庭的积极情感。第四,尽可能创造条件(如电话沟通、会谈、家庭学校等),对家庭情感问题双方做工作,建立良性情感互动模式,适时同戒毒人员家人交流,把感化工作做到所外去,努力帮助戒毒人员家属消除焦虑、失望、恐惧等不良心理,使其重新认知吸毒者和戒毒人员,而不是一味地责怪、埋怨、冷漠、歧视,抑或迁就、包庇、放任、纵容,并注意强化这种良性亲情关注,共同营造适合康复向善的家庭情感环境。

  (四)社会情感修复——消除反社会情感(重点放在强制隔离戒毒之后期)

  笔者认为,部分戒毒人员的反社会情感主要来自于其处于毒品泥潭的无能感、“习得性无助”(习惯并适应了这种无助的状态,且没有改变现状的意念)和被社会抛弃感,他们再次鼓起勇气向外界求助是需要经过一番挣扎才能做到的。可以在建立戒毒人员自立自强的基础之上,通过社会相关部门提前介入强制隔离戒毒场所内帮教,开展就业信息援助、形势政策教育、专题报告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帮助其转变对社会的扭曲认知,适时促成双方良性互动,达成相互理解与接纳,使戒毒人员逐步调整社会适应心理,尽力保持心理期望与社会要求相一致或相近,增强回归社会和健康融入社会的信心,恢复正常生活工作能力。

  回归社会健康生活是戒毒的根本,作为完整的戒毒康复过程,回归社会是最终目的,经过强制隔离戒毒的吸毒者对完全适应外部社会得有一个过程。戒毒人员回归社会后,戒毒人员家庭、所在社区(社区康复)等社会支持系统要及时做好接茬帮教工作,提供必要的情感、行为“善后照顾”(三至五年),条件许可的话,强制戒毒隔离场所相关工作人员也应当配合对其进行延伸情感帮扶(如热线电话、互联网、回访等),使之尽早产生正常的“免疫力”,这种服务对提升戒毒人员的操守率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廖焕标.《滥用药物者入院适应期的专业陪伴技巧》.中国社会报.2008-8

  2、任茜蒙.《家庭与戒毒》.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2008,17(1)65-69

  3、鄂禁宣.《浅谈戒毒的三个过程》.禁毒周刊.2007-10-13

  4、赵福云.自愿戒毒者家属心理特征及其干预对策.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07年第4期

  5、方曼,凯文,韦公远.危机事件后,亟待拯救心灵.心理与健康2008年.第一期

  6、《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

[责任编辑]杜新忠
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