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
联系杜新忠:13757963812 | 网站地图
戒毒专家—杜新忠记事 《中国禁毒工作》
首页 > 当前位置:>戒毒模式 > 强制隔离戒毒 > 正文
强制隔离戒毒
提升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复原力方式途径之研究
强制隔离戒毒、戒毒模式
2009-05-02 11:02:46 来自:吴卫东 作者:江苏矫治网 阅读量:1

  【内容提要】本文系采用复原力理论探讨降低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复吸率的试探性研究,主要目的在于探讨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复原力影响因素以及提升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复原力的方式途径。

  【关键词】强制隔离戒毒 复原力 方式 途径

  从事戒毒工作的人都有一个疑问:为何同样身处各项高危复吸情景中的戒毒回归人员,有人无法抵御而复吸,但有人能免于这些不良因素的威胁,克服家庭和环境中的负向因素而成功戒毒?实践中我们发现造成“复吸”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外部环境,二是主观愿望。在这二者之中,外因是通过内因才起作用的,内因是起作用的根据,这个内因,就是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复原力。提升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复原力不是外在地按照某个标准去塑造人,而是激活和形成强制隔离戒毒人员自我完善的内在机制,使个体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主体性的人,拥有自我建构和发展的内在活力和机制。没有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复原力的极大提高,“戒断毒瘾”就只能流于口号。

  一、几个相关的概念

  1、复原力:复原力是伴随着对压力应对和个体发展模式的深入探讨而逐渐兴起的研究领域,它摒弃了以往的病理心理学模式转而倡导积极心理学思想。这一领域的研究先驱Rutter曾说过:研究为什么和如何使个人活得有自尊和充满自我效能,而不只是了解什么原因使个人放弃希望会更有意义。在早期,复原力常用良好适应、应对和抗压力等术语来表达。目前对复原力概念的界定主要遵循两种取向——“特质论”和“过程论”。特质论将复原力视为相对静止、稳定的个人心理特征。过程论者更多地将复原力视为个人与环境交互作用的动态过程,是个体在压力情境中仍能获得良好适应的动力过程。许多研究对复原力的定义有一致的观点,认为它是抗拒困境而能恢复正常适应的能力,是一种在每一发展阶段能以不同的行为表现出促进或修补健康的能力。综上所述复原力可定义为"个体面对内外压力困境时,激发内在潜在认知、能力或心理特质,运用内外资源积极修补、调适机制的过程,以获取朝向正向目标的能力、历程或结果"。它包含能力、过程和结果三种内涵:一是人有自发调适复原的潜在认知、情感或行为的能力倾向。二是复原力的运作就是一种调适修补历程。三是复原的结果是朝向正向、积极追求良善幸福的目标。

  2、保护因子:能调节或缓和暴露在危机状态中的影响,使问题行为的发生率降低,或增加成功适应的结果,它分为内在保护因子和外在保护因子两个方面。复原力的内在保护因子是指个体本身具有保护因子作用的心理能力和人格特质,其功能在调节或缓和暴露在危机因子中的影响,其结果会减低问题行为的发生率,或增加成功适应的结果,也就是个体对危机情境之反应的修正。复原力的外在保护因子指就是指家庭、学校和社区或同伴的环境中所拥有能促进个体复原的因素。个人的内在保护因子须与外在保护因子产生交互作用才能发挥复原的效果。

  二、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复原力提升的影响因素

  1、个体因素。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先前的创伤经验及复原程度。个体先前经历的意外事件与失落经验,而引发其对环境掌控感的丧失及焦虑与悲伤情绪,极易在类似的情景中再度引发。二是人际关系的疏离程度。在诱惑面前,吸毒者个体与父母家人和同伴的关系,会连带和现在的适应有关。当一个戒毒回归人员的人际技巧和社会支持愈正向时,其压力反应会较少。倘若人际疏离,则在面对环境压力时,将存在更多的孤立,会陷入不知如何求援的窘境。三是个体的生活目标。指个体对生活充满希望与期待。生活目标愈正向,其对自我效能的价值愈肯定,对自我的价值也愈重视,相反则是否定。四是先前适应状况和因应方式。包括日常行为、人际及家庭适应。个体愈能有弹性,启动不同类型的因应策略,愈能抵御各种诱惑保持操守。愈用一切僵硬的因应方式,愈不易自危险环境中跳脱出来。

  2、家庭因素。戒毒回归人员极需在其所处的环境获得协助,当个人陷入极端的焦虑、失落时,亲友被认为是最佳的支持对象。在以往的劳教戒毒工作中,戒毒人员谈到自身的一些问题时有很大一部分都牵涉到了其家庭,比如,有些家庭中,因为丈夫吸食毒品导致妻子也因此染上毒瘾,还有些家庭中,因为子女吸食了毒品,而父母为此互相埋怨、争吵指责对方管教不力导致家庭矛盾升级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吸毒人员回归社会后,在对他们的后续照管方面,则需要更多的依赖他们的家庭,家庭将接替戒毒机构对他们继续进行行为干预,同时家庭也是他们回归社会后最大的支持系统。但实际上许多家庭对于怎样进行行为干预,用什么方法进行干预,什么时机进行干预以及怎样给予他们有效的支持等等一些问题都缺乏足够的了解,从而使家庭的干预行为和给予的支持不仅不能帮助到戒毒人员的康复和保持操守,反而可能导致新的问题出现,影响他们的康复效果。因此,让家庭获得有关毒品及预防复吸等方面的知识和信息,建立信念,动员家庭资源,建立家庭支持体系,对吸毒者的康复和保持操守起到重要的作用。

  3、社会因素。与正常人相比,戒毒回归人员获得的社会支持较少,导致他们具有强烈的消极应对倾向,而消极应对方式不利于他们的康复。社会大环境对回归人员也很重要,一些社会潮流对戒毒回归人员所起的作用是正面还是负面,将对其复原力的提升起直接影响。

  三、提升戒毒人员复原力,降低复吸率的方式及途径

  从我所经过“三期一延伸”戒毒流程的343名回归人员跟踪回访情况分析,长期保持操守的戒毒回归人员具备了高复原力的三个基本特征:一是具有“接受并战胜现实的能力”。包括从最初的逃避,到后来的面对现实,再到后来的设法兑现对自己的承诺。二是具有“在危难时刻寻找生活真谛的能力”。这点讲的是对价值观和人生信念的坚守,能长期保持操守回归人员不论遇到什么样的挫折,都始终坚持正道,体现出把握生活真谛后所拥有的勇气和力量。三是具有“随机应变想出解决办法的能力”。对回归社会后受亲友的冷遇而“心灰意冷”、碰到毒品或回到了曾经追求和获得快感的地方而“触景生情”、受到“粉友”的再三拉拢而“盛情难却”、突然拥有许多现金而“蠢蠢欲动”等几种最能引起复吸的高危情景具备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据此,在戒毒流程的运作中要有针对性地从自我效能、对未来乐观的态度、有序的生活、家庭凝聚力和社会支持五个保护因子维度,提升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复原力,给他们一个基本的知识体系,一个基本的认识体系,一个基本的价值体系和一个基本的人文体系。

  (一)培养强制戒毒人员回应恶劣环境的能力与特质

  以相信自己并能有创意地解决问题、能够容忍挫折并调节情绪、面对挫败保持乐观及坚毅、能够扺挡外在的贬抑和负向标签、能够宽恕也能遗忘、能够在关怀和相互支持的基础上发展友谊六项内容为目标。根据“三期一延伸”戒毒流程,结合不同阶段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心理特点,积极开展针对性的心理矫治工作。脱毒戒断期则重点进行行为矫治体能训练,增强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体质,磨练戒毒意志。康复矫治期则重点进行“心瘾”的矫治和人格的重塑,运用厌恶疗法,降低对吸毒体验的内驱力,形成对毒品的回避反射。运用放松疗法等方法学会控制自身的心理生理活动,缓解身心紧张,排除心理障碍。回归适应期通过认知疗法加强自我调控能力的培养,改善心理素质,提高社会适应能力。重点是模拟回归社会后最能引起复吸的高危情景,通过编排心理剧的形式,让参训学员进行角色扮演,引导学员懂得如何控制自己情绪的变化,如何化解各种心理冲突,从而有效地摆脱“心瘾”,拒绝毒魔的诱惑,引导他们学会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延伸跟踪帮教阶段,发放指导手册,提供心理咨询热线,并指定民警通过电话或上门回访等形式,了解回归人员的戒毒操守情况,巩固戒毒成效。

  (二)营造具有抚育性的矫治康复环境

  一是转变工作理念,大力营造戒毒文化环境。树立“环境育人”的理念,取消空泛的宣传性标语口号,悬挂名人名言、人生哲理、警言警句,张贴富有人性化的宣传标语,设置以民警名字命名的心理矫治室、法律援助工作室以及体能训练室、音乐治疗室、图书阅览室、情绪宣泄室、毒品考验室等戒毒配套设施,开展所区绿化、美化活动,营造出校园化、花园式的戒毒矫治文化氛围,促使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在心灵上受到启迪,思想上受到教育,有效地发挥环境感召人、启发人、教育人的重要作用。同时,从小处着眼,从细微处入手,积极营造和谐、健康、活泼的戒毒矫治环境。比如,在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生活、学习、劳动等场所张贴心理漫画,在生活区张贴强制隔离戒毒人员自己的戒毒誓言等等,让他们每天温故而知新,不断增强他们戒除毒瘾的信心和决心,达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目的。

  二是建立稳定的家庭支持及情感连结。一方面,引入家庭疏导,从目前场所的资源来说,还达不到做系统的家庭治疗的条件。但对于某些关系紧张、矛盾尖锐的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家庭给予适当的心理疏导,引导戒毒人员及其家属发现家庭中的问题,改善彼此之间紧张的关系,建立有效的交流,分享对彼此的感受,使整个家庭重新凝聚在一起。另一方面,把一些戒毒人员的家属组织起来,定期召开家庭小组会,通过分享、宣泄、沟通、讲座、知识培训等形式,让家属之间交流彼此帮助家庭成员康复的感受和经验,了解处理戒毒康复过程中各种问题的有效的方法和知识,让他们可以更科学更理智的处理家庭成员在戒毒康复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情况。通过家庭小组会,使家庭内正性力量组合起来,形成家庭支持网络而相互援助、相互扶持,帮助更多的家庭,使更多的吸毒者摆脱毒品。

  三是建立正向的同伴支持。每个人都能表现出相似于同伴的行为,且至少有一位亲密的知己。戒毒场所内,同伴之间相同的经历,面临共同关注的问题及时对新生的渴望,使戒毒人员间充满了真诚与理解,同伴的友谊及成功的认可对提升戒毒人员的复原力是重要的。戒毒矫治流程中,可运用“小组社会工作方法”,以一定标准挑选经历类似的戒毒人员组成小组。通过小组活动的情景来弥补戒毒人员个人在戒治过程中社会化的不足,实现成员间互帮互助、团结友爱,改善小组成员融入社会的能力,克服戒毒人员内心的孤独感,增强他们戒毒的自信心。如平时的问候、鼓励,使彼此感受到了一种关心他人与被人关爱的温暖,在遇到困难时会觉得有人与自己同在。

  (三)完善后续照管机制,推动安置就业向良性发展

  社会调查表明,在未复吸的戒毒回归人员中,绝大部分有相对稳定的工作,他们对工作、对事业有了新的追求,精神上很充实,从而不再接触毒品。而绝大多数戒毒人员回归后,生活没有着落,在家庭不愿接纳、社会歧视客观存在的现状下,只能投靠毒友,继续依赖毒品麻醉身心。鼓励就业,支持创业是对戒毒人员最现实也是最重要的支持。因此,对戒毒场所而言,要加大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出所教育和技能培训力度。回归社会开始新生活之前,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首先,集中一段时间组织戒毒人员进行出所前的思想教育。认真开展形势政策、遵纪守法、人生观和心理素质等方面的教育,以提高出所人员的社会免疫力,为顺利安置做前期准备。其次,要积极引进社会资源,开展全员培训方式的职业技术教育。由劳动局职业技术培训部门实施考证考级,使职业技术教育同国家劳动部门通用标准挂靠衔接,让戒毒机构内的职业技能教育成为回归之路的有机组成部分。《禁毒法》明确规定社区康复工作由城市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在社区基层组织和家庭的关怀帮助下继续巩固戒毒成果,恢复正常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作为地方政府部门,要拓宽渠道,建立安置帮教组织网络。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建立回归安置帮教的处、科或总站、站、分站,由其牵头,协调公安,劳动、工商、民政、税务等部门分工负责,共同搞好安置帮教工作。通过创办安置帮教基地、创建过渡性企业、开辟个体职业等方式,安置戒毒回归人员。在帮教内容和形式上,向教知识、传技术、帮致富方向发展。

[责任编辑]杜新忠
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