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
联系杜新忠:13757963812 | 网站地图
戒毒专家—杜新忠记事 《中国禁毒工作》
首页 > 当前位置:>戒毒模式 > 强制隔离戒毒 > 正文
强制隔离戒毒
论社区劳教戒毒一体化趋势
强制隔离戒毒、戒毒模式
2007-07-08 10:19:51 来自:《禁毒周刊》 二等奖 作者:浙江省十里坪劳教所二大队 余雄华 阅读量:1

    劳教戒毒为禁毒斗争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给劳教事业增添勃勃生机。在新形势下,对劳教戒毒模式的探索和重新定位作为创劳教工作特色的突破口,有利于我们抓住机遇,巩固和提高劳动教养工作的地位。

一、劳教戒毒工作的现状及继续存在依据

    在越来越强调以个人为本位的文化背景下,个人权益保护越发凸现,劳教戒毒必须走出传统模式。众所周知,利用劳教场所来收容复吸毒品的人员是我国实行禁毒的主要政策之一,也是在目前我国处于主导地位的戒毒方式。对复吸毒品的人员注入强制治疗因素,同时意味着对吸毒者的惩罚性强戒,以强制代替治疗,以一种社会救济性治疗模式出现,经过多年运作,获得了较高的评价。但同时劳教戒毒也暴露出一些弊端:劳教场所的固有封闭模式和劳教机关历来一以贯之的强制手段来谋求劳教强戒的客观效果,更多的强调社会的安全性,其执法、戒备心理远超过对吸毒人员本身的康复治疗,对吸毒人员的谴责、否定的意蕴远多于康复救助,造成劳教场所对因吸毒进所的人员和与其它违法者所采取的强制惩罚,毫无异样,这样效果可想而知。其次,劳教期限二至三年固然可以延长收容人员与毒品的隔绝时间,但不一定有利于被收容人员的心理康复。而且他们的再社会化问题也会变得更加尖锐起来。同时劳教场所基于安全防范需要,原则上不予减期、提前解教、非特殊情况不予准假和所外就医,也不轻易实行“三试”,在实际操作运行过程中,保障学员权益的制度受到严重的扭曲,造成学员的自主性降到最低。再次,在戒毒前期,必要的强制是保证治疗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但其后期则必须考虑到被治疗人的主观能动性及该群体的自助互助,而这正是传统劳教戒毒的管理方式所缺乏的东西。最后,从上可知,由劳教引申出强制戒毒功能,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掘和利用职权相关的制度资源,极适合我国现阶段的国情。但同时它与传统惩戒方式又息息相关,给社会和被收容人员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因此,如果一味的再沿用传统的劳教戒毒模式,社会只是利用劳教的封闭环境来实现对吸毒人员的行为预防,隔绝毒源,面不引入新的治疗理念,就永远止步于单纯的惩罚和强制行为矫治的陷阱,不能从机能上发生根本的转变,定将悖于社会文明前进的脚步。

    但是,作为一项社会救济性治疗手段的劳教强戒的生命力仍将十分旺盛,劳教戒毒的优势也非常明显:首先是劳教戒毒以法律的强制力量和威慑力作为后盾,迫使复吸者除戒毒外别无选择。其次劳教场所相对封闭和管教环境可以尽可能地切断毒品来源,有强有力的措施防止外界骚扰,控制内部联系,保证一个净化的戒毒环境。再次每一学员都有一个一至三年的劳动教养执行期,能对其较系统安排康复治疗措施方案及教育工作,不至于因时间太短而功亏一篑。第四劳教场所已积累相当的实践管教经验,有已成体系的行之有效的管教制度和措施基础。第五若用一项无惩罚性的单纯的治疗体系来强制戒毒,也有违于社会本意,在中国传统社会文化观念当中,吸毒无论怎样都是种极其丑陋的社会现象,也是引发其它恶性犯罪的根源之一,因此在我国吸毒本身就是违法行为,复吸者更是恶习难改,对其进行一定程度的惩罚也顺理成章。

    因此,促进劳教戒毒走出传统单一的模式,变革劳教戒毒理念成为我们急于探索与研究的课题。可喜的是,伴随着劳教制度在我国的持续运作和创办劳教工作的深入,新的运作理念(如TC模式等),在我国已悄然兴起,一些新的理念、治疗技术已渗透到劳教工作管理体系中,并逐步扩大、加强,有的已上升为一种制度理念。

二、概述TC模式

    TC即Therapeutic community的缩写,意思是治疗集体(社区)。TC源于英国医生对精神病人的治疗方式,它是利用居住性治疗环境,通过既定的特定的治疗程序来矫正自己的人格问题,伴随能动地改善人际关系,主动树立对自己行为负责任的观念。在半年到二年的时间内,居住者接受各种心理、职业、教育辅导,学习各种知识,生活技能训练,充分利用集体的力量促进成员成熟发展,以自我的成长来改变现状,实现居住者的重新社会化。l958年TC模式技术应用于对吸毒成瘾者的治疗上。到目前为止,专门为吸毒者建立的TC分布在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TC的特点及原则是:一是认为人是可以改变的,良好的环境可以加速转化。二是治疗社区是一种社会学习模式。三是治疗社区以负责任的爱、相互帮助为基础。四是相信集体的力量,认为优秀的集体能够促进行为的改变。五是居住者个人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

    作为一种新型治疗模式,它所推崇的诚实、信任、责任感、自立都为社会主流所认可和赞许。因此TC很快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和支持,有日益壮大之势。此时,我们不禁要问,TC会取代我国目前的劳教戒毒模式?不。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既缺资金,也无人员和场所的“三无”现象,TC作为一项基本措施在我国全面施行,是不太现实的。但不可否认的是劳教戒毒与TC模式有许多契合点,将TC模式技术应用于我国的劳教戒毒工作中,其前景将非常广阔。

三、TC模式与劳教强戒的比较

    (一)、两者的实施都必须以一定的封闭环境为基础。确保与外界的隔绝,避免毒品的引诱和流入是两者实施的前提。因此二者都有一定的强制性和约束力。

    (二)、两者都需要一定符合戒毒所需的期限。TC的治疗康复期一般为半年至2年,分入住早期、入住中期、入住后期和社会复归期四期。而劳教强戒则分三阶段:入所阶段、常规阶段和出所阶段。相比之下,TC多了一个社会回归期,更注重对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很好地解决了成员的再社会化问题。

    (三)、两者的入住或收容条件则大相径庭。TC模式强调入住者在主观上有强烈的戒毒愿望,并提出相应的申请和签署协议,强调自愿、诚实。而强戒则严格依照法定程序和条件,收容与否与当事人的主观意愿无关。

    (四)、TC模式实行的等级制与劳教场所实行的分级处遇有异曲同工之妙。TC模式很重要的一点是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处在不同等级的居住者有不同的权利、义务。而强戒的分级处遇也根据学员的现实表现来评定等级,不同等级则有不同的处遇,实行区别对待。

    (五)、成员和学员参与的角色不一样。TC强调成员的自我管理,在充满家庭气氛的环境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在共同管理运作过程中实现自助与互助。而强戒则实行在干警的直接管理下,学员必须严格服从管教。

    (六)、成员的生存技能培训与学员的职业技术教育二者间有极强的共同点。二者都是解决治疗康复后,戒毒者在重返社会后的生存谋生问题,从而提高戒断率,降低复吸率。

    (七)、TC模式与强戒的侧重点不同,前者注重治疗康复后的心理矫治。后者注重行政管理,强调行为矫治。

    (八)、管理者与成员(学员)间的地位也不一样。TC更多强调管理者与成员间的平等对话与情感交流,鼓励共同参与、其同决策。而强戒的情感交流更多时候是单向性的。

四、借鉴TC模式技术,完善劳教强戒,从中找到治疗关键

    因此TC模式与劳教戒毒都有各自的优势与特点,我们通过借鉴TC模式技术来整合、完善劳教戒毒模式,实现中西合璧,双管齐下,形成在充分运用TC模式技术的基础上,设计康复治疗的实施方案,由专业人士完成各种康复训练,管理干警积极参与其中,采用各种康复措施,加大治疗的强度和时间,运用各种生动有趣的训练形式,让戒毒者自己在集体治疗的环境中实现自助与互助,增强出所后的适应社会的能力,从而从根本上降低复吸率。实践也将充分证明,将TC模式技术运用于劳教强戒中,将心理治疗与行为矫治充分有机结合,增加TC模式的康复训练,定会促进吸毒者的康复,从而全面合理地推进劳教戒毒工作的开展。

    另外,将TC模式技术运用于劳教戒毒中,二者虽有诸多的相同点,但运用一项新技术,毕竟有其独特、深刻的内涵,要做好这项工作还必须解决几个关键问题:一是必须认识到吸毒的的确确是一种社会丑陋现象,对社会、家庭、本人带来很大的危害。但绝不能把他看成是有罪的人,而应从根本上把其看成是病人,毕竟他们也是毒品的受害者,他们急需的是康复治疗,而不是歧视、惩罚,我们都有责任从心理、社会及医疗各方面给予吸毒者应有的帮助和治疗。二是,管理干警的角色转换,不能只单纯的作为管教人员出现,而且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情形能够担任不同的角色。而非单纯的看守、裁判,应做到人人平等,注重个人感觉和人格,从改变人的思想,情感出发,激发吸毒者主动改变自己。三是,训练者与管理者的技巧也是相当重要,吸毒者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如何设计一套行之有效,为康复对象所乐于接受的治疗措施,将对训练者的素质提出很高的要求。四是,管理者、训练者如何取得康复人员的信任与理解,获得他们的心理认同,使他们认识到自己需要帮助,并去主动地学习各种技能。这需要管理者们有极强的敬业精神和良好素质。同时需时刻表现出负责的关心和爱,让对方感觉到管理者真正的关心,激发他们自身潜力去改变自己。第五,如何巩固康复成果,使康复对象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具体的现实生活中去,保持较高的操守率,最终摆脱对毒品的依赖,实现治疗的最终目标。

五、作为引入TC模式技术的重要原因还有三个

    一是由于用“劳教”这种制度性预防,涉及到剥夺和限制一个公民的人身自由,惩罚的度要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不能滥用。根本一点在于如何转型劳动教养模式,使之转为双向性的治疗康复活动。研究结果同样表明毒品成瘾后再次吸食的动因主要是心理因素,也是药物再次滥用的关键始发因素和维持因素,同时,吸毒行为同样损害机体生理,极易引起生理损害。此外社会同伴们的态度、家庭的状况、社会相应组织制度健全与否都会影响到一个吸毒者的维持能力。既然戒毒的维持因素包括社会、心理、生理等诸因素,而劳动教养则偏重于强制性行为矫治与强制思想教育,实际上就是变相的惩罚,而不对已“成瘾”的人员给予治疗,这不符合经典的疾病观念。因此,我们必须一改传统的以强制教育和行为矫治为主要内容的劳教强戒。强调劳教强戒应以治疗为主要取向,并且强制教育只能作为治疗的手段之一。另外,经劳教强戒的人员,通常吸毒史较长,在一定期限内,他们只是暂时性的逃避成功对毒品的引诱,要想根治,非得在完全治疗康复的基础上才行。

    二是劳教强戒作为国家的救济性行为,更需要全社会的大力支持。让一个或几个部门对已经吸毒成瘾的人保证他们始终康复,不复吸显然是不太现实,也不可能。唯一重要的只能是治疗时间,治疗时间越长、出现的症状越少,得到的相关部门、社会团体及个人的扶助和规劝越多,戒断成功的也就越多,否则在没有一个与劳教配套的跟踪督导机制下,尽管劳教部门完成了相应的基本的心理治疗和行为指导,被治疗者在面临接触毒品的高危社会环境中,后果仍不堪设想。三是政府部门没有理由也不可能全部承担起由吸毒者个人过错引起的全部后果。政府部门只能尽其所能给予吸毒者最大的扶助,那种让政府部门承担全部后果的观点显然过于苛刻。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现有劳教场所的收容能力已远不适应需劳教强戒的人员。这同时也提示社会对劳教场所必须投入最基本的物质和社区配合,否则谈对吸毒成瘾者的治疗是不切实际的。而且这些弱势群体能否顺利溶入社会,关键取决于社会与公众的态度,而不是政府行为。

六、L--TC模式的构建

    至此,我们勾画的劳教社区戒毒模式(L--TC模式)已展现在众人面前:L--TC模式以劳动教养制度为工作平台,借鉴社会治疗(TC模式)理念,心理康复与行为矫治并举,加强与科研机构的合作,最终实现劳教戒毒的目标。

    (一)具体作法:在劳动教养制度的框架上,在与外界隔离的劳教场所内,以给成员机会,让学员学习并作出决策,学习对自己行为负责任,以重返社会后能加以应用为基点,通过工作人员的指导及工作人员与成员间的情感交流,学员在严格遵守所规队纪,在严密的生活结构基础上,实行自我管理,小组互助,惩罚和奖励共举,在集体生活中实现自我成长,改变以往不良的生活模式,在L--TC模式里面,各成员在集体内充分扮演不同的角色,强调各成员间应分担不同的职责,参与不同层次的管理, 同时任一成员都必须从最低级做起,逐渐升级,升级的标准包括工作的好坏、行为、思想、情感的成熟程度等,培养他们的上进心,同时树立角色模范和发挥管理人员的表率作用。以发挥每一成员的积极性,鼓励进取精神,让学员能够自觉地积极参与集体的管理工作,各成员在严格的作息时间表内,改变以往的生活方式,缓解“即刻满足”的心理,尽自己所能,让集体运行起来,通过种种小组活动实现各成员间应相互学习、相互扶持,达到自助互助的目的,各成员都必须以身作则,开展批评不良行为,在此具体的微观的集体社会里,形成各成员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一旦有错,就接受应有的惩罚,从而指出努力改变的方向。
   
    L--TC模式的关键在于培养成员的归宿感,驱除内心的隔膜感与孤独感,同时强调不能脱离社会,时时为重返社会作准备。

    (二)L---TC模式的具体工作流程(方法与内容):

    总的原则是针对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治疗与管理教育:在急性脱瘾期,以医疗戒治为主:在康复教育期,以系统的心理疏导为主:在规范管理期,以正规的行为矫治为主。

    第一阶段即入所阶段:该阶段以身体检查和入所教育为主要内容。这是前提和基础阶段。首先需确定的是进入L----TC内的成员具备起码的身体健康状况(主要是常规检查、传染病检查、HIV检测三项)。其次入所教育通过行为规范、法律常识、爱国主义、文化四大教育来端正成员的态度,改变成员的思维方式, 使成员能够按照正常人的生活规律指导自己将来,能够学会以“资源取项”的原则而不是缺陷取项的道理,重树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及生活原则。通过班务会、接谈、咨询辅导来改变成员的认知态度。

    第二阶段即常规阶段:该阶段以生理、心理康复为主要内容。这是重点阶段。运用行为治疗、情绪控制、心理治疗、家庭心理治疗、工作治疗等五大手段。生理康复以体能恢复、劳动锻炼、体育与娱乐活动为内容,适时的穿插行为治疗、情绪控制及工作治疗,对成员的日常生活行为(日常行为规范、集体活动)、社交行为(仪表、言谈、举止、诚实性、坦诚待人、待己)、与毒品有关行为(良好的生活习惯、遵守规章制度)三大行为进行矫正。情绪控制在必要时也可给予药物治疗,一般选择1即可片类药物及纯中药制剂、抗焦虑药物。而心理康复主要通过晨会、心理治疗、专题讲座、讲解讲座会、班务会、家庭会议与帮教活动、其它心理训练(冥、想、静、坐等)、辅之必要的劳动锻炼。其中心理治疗又分个别心理治疗、集体心理治疗(如晨会、讲座、情感交流、谈话、批评、严厉批评、坐冷板凳)、家庭心理治疗。家庭心理治疗尤其必要:一是可促进戒毒学员与家庭的沟通、理解、信任。二是帮助家庭与戒毒学员重新找到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三是重新得到家庭成员的接纳。四是为戒毒学员重返社会做必要的铺垫。

    第三阶段即出所阶段:该阶段主要是针对学员在回归社会前期所应做的一些必要准备工作及对整个治疗方案的疗效评估阶段。也是回归社会前的评估阶段。该阶段注重生活技能训练(人际交往训练)、职业技能训练(求职技能、专项学习及培训、职业道德教育)、预防复吸训练、减少危害训练。至于回归社会前的疗效评估则通常采用百分考核、行为类型测试、精神压力测试、心理健康测试。

    第四阶段即评估后续阶段:该阶段通常采用不定期的吗啡尿检、成瘾行为严重度指数。该阶段还包括后续照顾,诸如提供咨询辅导、建立以家庭、社区为基础的监控网络。该阶段也是回归社会后跟踪评估阶段。

作者简历:

    余雄华,汉族户共党员1972年6月出生于浙江龙游,1990年毕业于浙江师范大学中文系,1992年参加劳教工作.从一线劳教基层管理做起,现任浙江省十里坪劳教所二大队教导员有较高的理论水平,结合从事劳教工作10余年间积累的丰富工作经验,不断的创新劳教管理理念,平时尤其侧重研究吸毒劳教人员的教育管理.曾在所内外多次发表关于劳教管理工作的文章,并获得奖励。

[责任编辑]杜新忠
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