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
联系杜新忠:13757963812 | 网站地图
戒毒专家—杜新忠记事 《中国禁毒工作》
首页 > 当前位置:>戒毒模式 > 强制隔离戒毒 > 正文
强制隔离戒毒
“群体心理”在戒毒管教工作中的应用
2016-01-08 15:10:34 来自:多巴劳教所 作者:谢飞 阅读量:1

  一、群体心理的一般特征

  1、共同目的。一些偶然发现他们彼此站在一起的人,仅仅这个事实,并不能使他们获得组织化的群体。要想具备群体特征,必须有某些前提条件,对它们的性质加以确定。

  2、群体成员自觉消失个性,情感与思想转向同一个方向。这是个体转向群体化的首要特征,但这一特征不要求所有人在同一时间同时表现出来。有时候一个偶然事件使他们闻风而动聚在一起,此时就立即获得了群体属性。

  根据群体心理的一般特征来看,在监所内每名劳教学员都具有形成群体心理的特征。他们有共同的目的——改正罪错、早日解教,入所教育的目的在于人为的、客意的消除个性,使情感与思想转向同一方向,有利于后期的监管工作顺利开展。当然,在一个数以千百计的监管场所内,出现部分学员因相同民族、罪错、籍贯等形成小团体的情况是难免的,共同的归属感更加容易引起情感的共鸣。但小团体的存在对我们场所稳定有极大隐患,是管教工作的重点,对这一现象必须坚决打击。接下来我们可以根据群体心理的成因进一步讨论以上问题。

  二、群体心理的成因

  1、本能。仅仅从数量上考虑,个体就会对群体感到一种势不可挡的力量,这就使个体敢于发泄出本能的欲望,而独自一人时,个体必须对这些欲望加以限制。因为单独的一个人是有其名姓的,而群体是无名氏。无名氏不需要为他所做的任何事情承担责任。于是责任感便彻底消失了。

  2、传染。个体的情绪迅速的感染了一部分个体,甚至有的情绪很容易让其它个体受到感染,一般来说,传播的情绪都是感性的、本能的情绪,而理性的、冷静的情绪不易接受且容易被排斥。因此传染决定着群体行为选择的倾向。

  3、暗示。由于在群体中个性的消失,群体中的个体更易于接收暗示。长期融入群体的个人,通过不同的过程,极端情况下可以完全失去人格意识,他对群体给予的暗示惟命是从。当然,这是极特殊的状态,但在一般群体中每名成员都有或多或少的受暗示表现。在这种情况下,他不再能够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会因为了某种群体利益而难以抗拒冲动的去采取行动。

  三、群体心理对监所内负面影响的对策

  “细”。充分发挥班组长的作用,要求其经常向管教民警汇报劳教人员的思想和行为情况,知道他们想什么、需要什么,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同时,每月对所管劳教学员开展个别谈话的方式分析思想和行为,遇到特殊情况要及时分析掌握人员的思想动态,预测发展趋势,及时向大队领导汇报、采取相应措施。

  “严”。管教民警一定要树立起从严教育管理的观念,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坚决按照规章制度的要求规范言行,处理问题,管教劳教人员。在开展工作中,不当老好人、不怕得罪人、不口软、不手软。只有牢固树立从严管理教思想,才能及时发现场所内的不良倾向,使其无法传播扩散,确保场所的安全稳定。

  “感”。管教工作的开展在依据国家法律、所规队纪的前提下,采取多样性的工作方法。以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充实劳教学员的业余生活,使负面暗示没有存在的时间;以真心实意、体贴入微的关心,感化劳教学员的内心,让劳教学员醒悟到负面暗示的危害性,形成对负面暗示的强大冲击。

[责任编辑]杜新忠
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