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
联系杜新忠:13757963812 | 网站地图
戒毒专家—杜新忠记事 《中国禁毒工作》
首页 > 当前位置:>戒毒模式 > 强制隔离戒毒 > 正文
强制隔离戒毒
广东、贵州探索戒毒管理新模式
2016-01-06 08:08:55 来自:北京周报 作者:白石 阅读量:1

  戒毒医院零拒收

  广东省中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南区分院是一所特殊的医院。2015年12月20日,记者在这里看到了进行戒毒治疗的患者老李。

  一年多以前,50岁的老李因为吸毒被警方执行强制戒毒。但戒毒期间,警方得知老李患有比较严重的心脏病,不适合在强制戒毒所生活。为了保障他的身体健康,经他本人同意,警方安排老李转到南区分院一边戒毒康复,一边接受心脏病的保守治疗。

  南区分院的钱医生说,这里的医疗条件完全可以保障老李每日的心脏病药物治疗。待他完成戒毒康复后,就可以接受心脏搭桥手术。

  “我现在每天读读书、看看报,和其他戒毒的病友在一起打打牌,这里的条件很好,感觉恢复地不错,”老李说。

  “我染上毒品很多年了,现在岁数大了,又有病,家里人也很担心。再过些日子,我就可以出去了。我儿子会来接我。我多次向家人表示,出去以后再也不吸毒了。”

  据南区分院院长王军介绍,这所医院主要承担市劳教所、市看守所、市公安局强制隔离戒毒所、市拘留所在押病人的治疗任务。医院实行公安部门与卫生部门合作管理。警方负责在押病人的安全和看护,医生则负责对患者进行治疗和康复。

  中山市副市长、公安局长谭培安对记者说,“南区医院的运转很好地解决了长期以来对病残吸毒人员难以收治收戒的问题。”

  过去,一些吸毒人员由于身患重病或高传染性疾病,如艾滋病、肺结核、肝炎等,公安机关在对其拘留后无法找到合适的场所收戒。而他们一方面自暴自弃,对社会产生报复情绪,另一方面又觉得有恃无恐,为了获得毒资进行偷盗犯罪,严重威胁社会治安和公众健康。对此,中山市在广东省委的指导下,探索建立公卫合作医院,自2013年起对吸毒人员开展大收戒专项行动,将所有病残吸毒人员全部收戒。实现了对吸毒犯罪人员有人管、管得了、管得住,谭副市长说。

  2011年6月南区医院投入使用。该院占地15亩,投资3581万元,建有住院大楼和门诊大楼;设有门急诊科、呼吸感染科、肝病及综合感染科、普通综合科、医技科、药剂科以及重症监护室(ICU),基本满足常见手术、抢救和重症监护等诊疗需要。必要时,南区分院的病患也可以转移到更大的医院接受治疗。公安部门派驻28名警力负责安全监管,卫生部门配备56名医务人员进行医疗服务。

  谭副市长说,当前吸毒人群总体还在增长。每年处理的吸毒人员七到八千人,其中强制收戒的有三、四千人。目前,中山市有500多名病残吸毒人员,基本都得到了妥善处理。

  社区康复助脱毒

  按照我国法律规定,戒毒方式有强制戒毒和自愿戒毒。但是许多吸毒人员在重新回到社会后很容易再次堕入毒圈。如何解决复吸率较高的问题成为我国禁毒工作中的一个紧迫任务。

  目前,我国许多城市都已推广建立了美沙酮社区维持治疗门诊。

  据中山市禁毒协会会长王高喜介绍,美沙酮属于一种麻醉性镇痛药。其药理作用与吗啡非常相似。其特点是镇痛作用强、口服有效,对阿片类毒品,即罂粟中提取的鸦片、海洛因等成瘾者具有持久的戒断症状抑制作用。吸毒成瘾病人可通过长期服用美沙酮进行脱毒治疗。

  王高喜从事戒毒临床、戒毒药物研究、戒毒社会工作研究十余年。他目前担任广东联众戒毒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总干事,带领着一支专业的社工团队开展社区层面的禁毒工作。联众现已在中山市石岐区建立了社区康复工作站,配备20名社工。每天都有戒毒人员来这里接受美沙酮治疗、戒毒康复以及就业安置等服务。

  据王高喜介绍,中山市政府每年出资200万购买联众的社工服务,开展社区层面的戒毒工作。这种政府购买专业服务的形式,灵活地解决了社区层面戒毒开展难,追踪难,不配合的问题。

  “我们与市公安局和社区派出所建立了密切的协作关系,对每一名戒毒人员登门访问,耐心劝导他们接受免费的美沙酮治疗。看到效果后,他们也渐渐放弃了抵触情绪,主动配合我们的工作,”王高喜说。

  王高喜告诉记者:“戒毒是一件很难的事。正因为艰难,所以才要坚持。”

  “大部分吸毒成瘾的人都需要专业的组织来帮助他们不断修正以前的习得偏差。我们要通过一系列专门措施来训练他们,解决社交障碍、戒毒动机、就业障碍等问题,慢慢恢复到正常人的情况,过上正常的生活,”王高喜说。

  “大部分戒毒人员到我们这里治疗没有一天是缺勤的。维持治疗率保持在80%以上,达到了国家的要求。现在一些患者已经逐渐戒掉毒瘾,而且还找到了稳定的工作。这让我们感到工作没有白做。”

  王高喜说,为了解决社工人力不足的问题,2015年秋,吉林大学珠海学院与联众服务中心合作,开展了禁毒社工专业方向的本科教学工作。到2017年,首批禁毒社会工作专业方向毕业生将进入社会参与禁毒工作。同时,中山大学也开展了社会工作戒毒方向的硕士生培养,聘请他参与教学,为今后的社会化戒毒工作培养高端专业人才。

  广东省副省长、公安厅厅长李春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加强吸毒人员这个特殊群体的管理是社会治安的重要方面,也是解决毒品问题的治本之策。

  “今后广东省将把社区戒毒康复工作作为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措施,建立相关部门共管,社区街道具体负责的网格化管理机制,切实把社会吸毒人员戒治好,管控好,挽救好。明年,我们将在解决病残涉毒人员收治问题基础上全面推进实施社区戒毒康复工程,”李春生说。

  同样的社区戒毒康复服务也在地处西南的贵州省落地铺开。2015年12月24日,在贵阳市乌当区顺新社区服务站,两位中年妇女正在进行戒毒康复治疗。

  其中一位叫李梅(化名),今年45岁,是贵阳人。她告诉记者,她开始戒毒到现在有十多年之久,期间反反复复又复吸了几次。戒不断的毒瘾让她十分痛苦。

  李梅说她上世纪90年代从事服装生意发了家。但好景不长,在与生意场上的朋友交往中,因为好奇吸食了海洛因,从此染上了毒瘾。最初,她根本没有毅力自行戒毒。后来她接受了美沙酮的维持治疗,现在已经有八年没有再碰毒品。

  “我每天都服用一次美沙酮,大约40毫升,”李梅说。

  不过,在李梅看来,要保持截断必须克服的最大障碍还是心瘾。

  “心理上对毒品有一种依赖。特别是每当生活中遇到烦恼或挫折时,脑海里就想通过吸毒来麻痹自己,”李梅说。

  李梅的心理咨询医师杨蕊冰告诉记者,“即便接受美沙酮的维持治疗,戒毒人员也有很多心理问题,因为吸毒会使人患上复杂的慢性、复发性脑疾病。”

  戒毒人员心理上往往比较脆弱和敏感,遇到任何波折或者怀疑都会导致治疗失败。这就要求康复工作人员对他们时刻关心,及时排解他们的心理问题,开导他们,帮助他们,杨蕊冰说。

  杨蕊冰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有着自己的心理诊室。四年前她受聘成为一名贵阳市的社区禁毒专干,为戒毒康复人员提供心理辅导和治疗。

  杨蕊冰坦承,她最初对这份工作的难度并没有思想准备。在顺新社区工作一个多月后,接受她治疗的几个成瘾患者又复吸了,这让杨蕊冰感到很沮丧。经历了此番挫折后,杨蕊冰决定改变方法,采用更加理性、科学的方法。通过查阅资料,她对毒品有了深入的认识。与戒毒患者的接触中,她对戒毒治疗也有了更为成熟的思路。

  “我们现在对每位戒毒人员都进行团体辅导和个案治疗相结合,保持对他们的不间断治疗。对于他们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我们都尽力提供帮助,”杨蕊冰。

  杨蕊冰说,戒毒人员与社会交往时会存在一定的退缩。因此,我们要经常地鼓励他们,看到他们所取得的进步,看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李梅说,每个周二杨老师都会和工作人员去看她,了解她的生活情况,这让她感到很温暖。

  四年来,杨蕊冰已经为100多戒毒人员进行了治疗。她说,总体康复情况不错。其中有不少人已经恢复了正常人的生活,工作稳定。

  李梅现在是一家工厂的车间主任,曾经因为吸毒而离婚的她也再次组建了新的家庭。

  贵州省公安厅副厅长温贵钦向记者介绍,目前贵州省建有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62个,累计治疗人数4.2万余人,维持治疗人数1.4万余人。

  温贵钦说,贵州省公安厅开展强戒出所人员“无缝对接”工作。戒毒人员解除强制隔离后由禁毒办、派出所、禁毒专干、吸毒人员家属前往接回并签订社区康复协议,落实各项帮扶措施,充分发挥家庭、社区、社会组织的作用,对强制隔离戒毒出所人员进行网格化管理。

  “阳光工程”帮就业

  “阳光工程”是贵州省近年来在禁毒工作中摸索出的重点配套措施。它为戒毒康复人员脱贫脱困进而彻底脱毒提供生活上的保障。

  据温贵钦介绍,贵阳市在社区和乡镇大力推进禁毒办、志愿者协会、家委会、帮扶中心、就业中心、康复中心建设,建立了戒毒康复站、“阳光助业驿站”等一批人社部门引导、专业团队参与、企业吸纳安置戒毒康复人员的帮扶模式。

  当记者走进一家位于贵阳清镇的阳光就业家园时,36岁的陈英(化名)正在缝纫机前忙碌着。

  陈英告诉记者,她曾经是一名吸毒者。1997年,陈英在广西打工时不慎染上了海洛因。此后她经历了戒毒、复吸的反复。在家人和社区的帮助下,2007年再次开始戒毒的陈英至今再也没有碰过毒品。

  逐渐康复的陈英想重新工作,但是在求职的过程中经常四处碰壁。企业不太愿意雇佣曾经染过毒品的工人。就在陈英倍感失落时,当地社区向她伸出了援手,主动帮助她联系企业,提供就业指导和培训。2011年清镇市阳光就业家园正式开工,陈英被介绍到这里工作。一开始工厂做电子元件,后来又改做服装加工。

  陈英手头上正在缝制一件学生校服。她对记者说,“工厂现在接到的服装订单大都是学生校服或者工作服,业务比较稳定。”

  陈英说,她的月工资有两千多元,能够满足生活所需。她的丈夫也在当地一家工厂做工,家里有一个12岁的儿子。有政府的帮助和社会的关心,她觉得现在的日子挺踏实。

  黄斐是陈英所在的阳光就业家园的老板,也是一位民营企业家。

  黄斐告诉记者,自己是打工出身,后来自己创业开办了工厂。五年前,清镇市有关部门找到他,问他是否愿意出资开办一家专门安置戒毒人员就业的加工企业,政府可以提供一定的优惠政策。黄斐认为,这是一件好事,能够帮助生活困难的戒毒康复者自食其力,又为社会安定做出一份贡献。于是就答应了下来。

  但是工厂开工后,问题接踵而至。一些被安置到这里就业的工人对就业家园未来持着怀疑的态度,对黄斐也不信任。他们觉得来这里不过是混混日子领取点工资。一些人上班不认真,没事就从车间里出来,经常有十多名员工在院子里溜达、聊天。

  黄斐看到后感到这些散漫的工人不好管理。但他知道只有通过自己的诚心才能打动他们,让他们安心工作。黄斐主动找员工谈话和他们一起吃饭,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耐心劝导他们学习技术,挣钱养家。

  谈到管理经验,黄斐说,“一定要把他们当正常人对待。而且我也没把盈利看做这个企业的目标。我把它当作社会公益事业来做,为这些特殊人群提供就业和回归社会的桥梁。”

  “一开始,我们公司的员工身体机能不好,普遍都还有一点心瘾,不能承担多少劳动。我们用了三年的时间来慢慢改正,亏损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大家都坚持了下来,现在员工的身体基本恢复到正常人水平,公司也渐渐有所盈利,尽管很微薄,”黄斐说。

  “能够坚持下来是我最大的成绩,”黄斐说道。

  同时,黄斐的坚持也与当地政府的扶持分不开。

  黄斐说,清镇市政府减免了我们的税务负担,市政府采购的校服、工作服等基本上都会优先交给我们去做。

  黄斐说他开办阳光就业家园最大的感触就是,他与员工之间从一开始的排斥怀疑到后来成为朋友,现在则变成了亲人,成为一个大家庭。

  “这就是人心的回报。我要让他们有尊严的活着,”黄斐说道。

  据黄斐讲,阳光就业家园现有100多名员工,五年中共有400多名戒毒人员来这里工作,他们中的不少人在这里学到了谋生的职业技能,回归到社会上自谋职业。

  据贵州省公安厅副厅长温贵钦介绍,贵州省“阳光工程”现有140家运转正常、发挥实效的阳光企业,安置就业的戒毒康复人员有2000余人。

[责任编辑]杜新忠
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