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
联系杜新忠:13757963812 | 网站地图
戒毒专家—杜新忠记事 《中国禁毒工作》
首页 > 当前位置:>戒毒模式 > 强制隔离戒毒 > 正文
强制隔离戒毒
在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中开展“六种自我管理”教育
2016-01-04 16:16:40 来自:甘肃省戒毒管理局 作者:罗盘山 阅读量:1

  一、学会动机管理
  
  戒毒动机是影响戒毒效果的核心要素之一,它直接决定戒毒人员激发、维系戒毒的过程和状态,影响戒毒人员保持操守的深度、广度和效度。如何激发和维持戒毒人员的自愿戒毒的动机,这是近年来我们戒毒系统一再强调要实现戒毒人员由“要我戒”向“我要戒”动机转变的重要问题。对戒毒工作而言,如果不能有效引导、激发和维系戒毒人员自愿戒毒的动机,那么,我们所进行的一系列教育矫治措施都将显得无济于事。诚然,作为毒品的受害者,戒毒人员对于吸毒有着切肤之痛,我们也相信绝大部分戒毒人员都有着强烈的戒毒愿望。但问题在于,戒毒人员在回归社会后离开戒毒所这一无毒环境,还能否继续维系其戒毒的动机,这是戒毒成功与否的首要因素。
  
  为此,我们首先要教会戒毒人员学会动机管理。一是要帮助分析吸毒动机归因,使其检讨其吸毒的原始成因,并通过反复的毒品考验,从心理需求层次方面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抑制其因空虚、寂寞、无聊、失落、追求刺激等而形成的吸毒心理冲动。二是要确立正向的戒毒动机归因,使其清醒地认识到,“我为何戒毒?”“我为谁戒毒?”“戒毒有什么好处?”,并通过督导不断地背(默)诵《戒毒信条》或自我选定的戒毒座右铭,以强化其戒毒信念,寻求支撑起戒毒的精神动力。三是要用已有的戒毒成就进行自我激励,对其戒毒过程中每一点细微的进步给予精神奖励,使其充分体验戒毒带来的种种利好,并以此固化、增强其自愿戒毒的动机。
  
  二、学会情绪管理
  
  对一个嗜酒的人而言,要喝酒总会找出一万个理由,“遇见顺心的事喝几杯、遇见不顺心的事喝几杯,高兴了喝几杯、忧愁了喝几杯,有事了忙里偷闲喝几杯、没事了闲来无事喝几杯”,这说明嗜酒者更容易受情绪的影响。而在调查戒毒人员复吸原因时,很多人同样有类似的表述,出所后因为遇到不顺心的事、无事可干、内心空虚寂寞、几个朋友遇到一起很高兴等缘由而复吸。人的行为极容易受到自身情绪的支配,特别是在受极端情绪的支配下,吸毒者更容易出现极端行为。我们常说人有七情六欲,“喜、怒、忧、思、悲、恐、惊”这七情是人与生俱来的,也是作为有感情的人必须认真面对的。但每个人都必须对自身的情绪有所节制,“不以物喜,不以物悲”。而当戒毒人员无法调节控制自身负面情绪时,就有可能导致复吸。教会戒毒人员管理好自己负面情绪,保持积极情绪,对于预防复吸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情绪管理是指通过研究个体和群体对自身情绪和他人情绪的认识、协调、引导、互动和控制,充分挖掘和培植个体和群体的情绪智商、培养驾驭情绪的能力,从而确保个体和群体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并由此产生良好的管理效果。戒毒人员要想彻底戒毒,就必须善于掌握自我,善于调节情绪,对生活中的矛盾和事件引起的消极反应能适当的排解,能以乐观的态度、幽默的情趣及时地缓解紧张的心理状态。因此,为防止戒毒人员对自身情绪放纵、失控,我们要教会其一些情绪管理的方法和技巧。一方面要教会其怎样建立正向情绪,始终保持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一方面要教会其化解负性情绪,始终保持戒毒的坚定信念,不受负面情绪的影响而再次复吸。
  
  三、学会行为管理
  
  不良的行为习惯必然导致不良的行为后果。吸毒人员大多具有懒惰散漫、贪慕虚荣、追求享受、难以经受挫折和压力等方面的不良行为习惯,这也是其陷入吸毒泥潭原因之一。当其吸毒成瘾后,就形成了不顾一切反复觅毒的心理行为特征。近年来,我们在戒毒人员教育矫治中采取了一些心理行为矫正的方法,但这种方法更多的是依靠戒毒所严格的规范,通过一种“他律”方式所传递的,而没有教会戒毒人员如何管控自我行为的方法,使其在回归社会后能够通过“自律”起到预防复吸的作用。试想,如果在“自律”缺位的前提下,一旦脱离严格规范下的“他律”环境,戒毒人员极有可能以一种补偿心理再次复吸。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就戒毒而言,戒毒人员“自律”是内因,“他律”是外因。只有“自律”内因发生作用时,“他律”外因作用才会显现。因此,帮助戒毒人员在自省的基础上,不断增强自律意识,学会管控自己的行为,对于预防复吸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笔者建议,我们在管理戒毒人员时,要更多地采取戒毒人员自我管理的方式,而不是单纯地强调严格管理,忽略戒毒人员自律意识的培养,形成单一依赖于“他律”的行为认知。在教育矫治过程中,不仅要通过养成教育、习艺劳动、文体活动等形式,培养戒毒人员良好的行为习惯,更要注重培养戒毒人员自我管控能力,教会其应对压力挫折的方法,教会其在出现觅毒念头时如何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克制自我,教会其如何控制自己的行为,不该去的地方不去、不该干的事情不干,建立起戒毒人员严于自律的预防复吸行为准则,从而长期维系戒毒操守,设置一道预防复吸的防火墙。
  
  四、学会人际关系管理
  
  调查发现,一些戒毒人员因长期吸毒,加之社会对吸毒人员歧视现象普遍存在,吸毒人员难以融入正常的社会交往,而游离于社会边缘。人际关系的重建、融入正常的社会交往,是戒毒人员回归社会后必须面对的问题。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为使戒毒人员在回归社会后脱离原有的“吸毒圈”人际环境,建立起健康的人际交往关系,赢得更多的理解、信任、支持,形成有利戒毒的社会支持系统,我们要教会戒毒人员管理人际关系的方法,正确对待人际交往,使其能够按照基本人际交往的原则为人处世。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清楚“言中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的修身之要”、明白“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的处世态度”;懂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的待人接物态度”。学会正确地看待自我、对待别人,审慎交友、平等交往,以诚为贵、以信为本,宽容为怀、直言相劝,推己及人、悦己达人,克服自身存在自卑、封闭的心理,坚持以积极主动、自信阳光的心态参与正常的社会交往,坚决拒绝“毒友”的诱惑和侵扰,进而使自己逐步融入社会,在健康的人际交往中获取较高层次的心理需求,抑制因人际关系处置不当而形成的孤独、寂寞、无聊等负面心理情绪,从人际交往方面建立起较为稳固的戒毒维持系统。
  
  五、学会财物管理
  
  有一名成功戒毒的人士谈到,从戒毒所出所后,在亲戚的帮助下,他找到了一份收入不菲的工作,之后他有了自己的生意,几年下来有了六百多万元的资产。但这些年,他身上带的钱只够出门坐车,钱始终由亲人掌管,生怕有了钱自己不能自持,再次吸毒。
  
  我们知道,吸毒者为觅求毒品,首先考虑的是毒资。作为戒毒人员经过两年强制隔离戒毒,对毒品的生理依赖已基本戒除,但心理依赖并没有完全戒除,当其遇到一定的吸毒环境、遭遇吸毒的心境、具备吸毒的钱款后,极有可能造成复吸。为此,教育戒毒人员学会财物管理,同样是戒毒教育的重要环节。首先要教育戒毒人员对其吸毒行为进行经济成本核算,使其认识到吸毒是一种损人不利己的高消费,造成了个人和社会财富的巨大损失和浪费。第二要教育戒毒人员要摆正创造财富与正当消费的关系,使其认识到吸毒虽然花的是自己的钱,但吸毒违背道德观念、败坏社会风气,既不能带来个人幸福,也不能产生社会价值。第三要教育戒毒人员管理好自己的财物,珍惜劳动成果,担当自身责任,真正将钱用到有用的地方、有价值的地方,体现出自身的社会价值,并在自己没有把握的情况下,将财物委托他人管理,个人少带钱、不带钱,进而为成功戒毒多加一把安全锁。
  
  六、学会危机情景管理
  
  戒毒人员在出所回归社会后将不可避免地遇到社会歧视、亲友冷落、生活失意、无业可就或回到曾经追求和获得快感的地方而“触景生情”、受到“毒友”的再三拉拢而“盛情难却”、突然拥有许多现金而“蠢蠢欲动”等各种诱发复吸的危机情景。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教会戒毒人员具备应对高危情景的能力,随机应变想出拒绝毒品的基本技巧,以及时的化解危机。一是要学会自救。在遇到“毒友”的侵扰时,要采取直接拒绝、“30秒原则”、转移话题、间接拒绝、友情劝说、终止关系等措施,学会对“毒友”说“不”;在遇到“触景生情”的境况时,能平复自身的心理渴求,尽快避开高危环境;在遭遇别人的“冷眼”时,能正确对待,冷静处理,自强自立,不自暴自弃。二是学会社会求助,在遇到生活无着、就业无门等实际困难时,如何通过相关部门获得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以建立起改变现状的社会支持系统。三是学会专业救助。在遇到一些心理困惑或因突发事件造成心理应激反应时,如何运用戒毒所开通的心理咨询热线或其他机构,及时得到专业的心理援助,化解心理危机。四是学会特别应对。在自身无法摆脱困境,难以自我解决的情况下,一可选择到政府开办的戒毒康复中心,接受康复治疗;二可选择到当地卫生机构设立的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部,接受替代性的维持治疗,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复吸风险和毒品危害。

[责任编辑]杜新忠
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