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
联系杜新忠:13757963812 | 网站地图
戒毒专家—杜新忠记事 《中国禁毒工作》
首页 > 当前位置:>戒毒模式 > 强制隔离戒毒 > 正文
强制隔离戒毒
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三期管理下的心理健康教育
2015-12-13 09:17:15 来自:甘肃省第二强制隔离戒毒所 作者:李艳玲 阅读量:1

  一、强戒人员心理健康现状及影响因素

  从我所戒毒人员的实际看,他们违法原因、思想表现、年龄特征、文化程度及个性心理特征等,在其心理表现上具有以下明显特征:

  1、心理依赖性顽固。强戒人员入所后,通过一段时间的生理脱瘾及康复治疗,其急性戒断症状或迁延性症状会逐渐减轻甚至基本消失,从而在生理上控制了毒瘾,心理上也获得某种程度的恢复。但由于吸食毒品能够给人带来莫名的快感,情感体验非常深刻。虽然他们在特定的环境中难以获得毒品,但一些特定因素可以唤起他们吸食毒品的情感记忆。笔者在日常心理矫治工作中曾与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探讨香烟与毒品之间的关系时,大部分强戒人员承认:在吸毒时,毒品产生的快感需要用香烟来“吊”出来,在无法得到毒品的环境下,对香烟的依赖心理较重,通过吸食香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感受到吸毒的快感。强戒人员对香烟的依赖,表明其对毒品的追求和向往并不会随着毒瘾在生理上受到控制而消失,且还将长期存在。

  2、心理异常及人格变化明显。有大量的调查和实践结果表明,心理由健康状态逐渐转变为不健康,甚至是心理不正常是强戒人员最为常见的变化过程,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认知方面的特征:病理性的消极态度,主观意志色彩浓厚,是非不分,善恶不分,道德沦丧。二是情感方面的特征:常以悲观、抑郁、焦虑、紧张等情绪为主。三是意志方面的特征:吸毒者一方面在寻找毒品时表现出病态的意志亢进、坚忍不拔。另一方面在戒断毒品时表现出病理性的意志缺乏、自制力差,无法用自己的力量戒断毒瘾。四是个性特征:脾气暴躁、敏感、多疑、优柔寡断、耐受性差、自信心不足、心理康复能力减弱、贪图享受、消极怠惰、适应环境能力差、社会交往不良,丧失事业心责任感,伦理感和道德感水平低下,甚至存在反社会人格等。这些心理异常和人格变化,阻止了他们戒除毒瘾的决心和信心。

  3、自我控制能力差。我们对我所317名吸毒人员的戒毒史(含自愿戒毒和强制戒毒)进行调查,调查数据如下表:

  戒毒次数(含自愿) 1次  2次  3次  4次及以上

  人数             136   141    36    4

  通过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强戒人员入所前,几乎都有过一次及以上的戒毒经历,他们一方面体验到吸毒后产生的极度欣快感,另一方面从吸毒人员有自愿戒毒的历史也能看出,吸毒人员同样饱尝了吸毒行为对精神、身体的巨大伤害,有着强烈的戒毒意愿,可是由于对毒品的巨大依赖性,加上自身意志薄弱,使得他们在戒毒上一再受挫,认为一旦吸毒后根本就无法戒除,于是意志消沉、自暴自弃,对自己、他人及任何事情都失去信心和信任,以致在“吸了戒,戒了吸”的怪圈里越陷越深。笔者在工作过程中遇见一位即将解教的吸毒人员陈某,将自己的袖子捋起,看着腕部的筋脉,说出一句“在这里,血筋保养得不错啊。”我听见后,心里莫名地难过,认为该吸毒人员出所后,很快又会吸食毒品了。果然,后来有其他吸毒人员反映,陈某出所后很快又再次吸食毒品,并在吸食后也进行过自愿戒毒,但还是没有成功。

  二、根据以上特点我们结合三期管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1、强制生理脱毒期。时间期限一般确定为强制隔离戒毒的前三个月。这段时间,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生理上对毒品的渴求,心理上对毒品的依赖,常常会折磨得他们茶饭不思,夜不成寐,心理处于极度烦躁、空虚状态,加之新的环境,新的要求也会给他们带来种种不适。我们一是及时开展心理健康测试,为强戒人员设立心理档案,进行入所测试,为掌握了解强戒人员的基本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矫治提供第一手资料。二是积极开展灵活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布置心理知识作业、讲解分析正反两方面的典型事例等同时辅以黑板报、办小报、图书室设心理知识读物角等多种教育形式。有针对性地展开心理健康教育,引导戒毒人员消除心理恐惧,以健康的心态适应所区生活,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层次,让戒毒人员了解相信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加大自我调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戒毒人员走进神秘的心灵世界,了解自身心理健康状况,正确认识“我是谁”。

  2、康复教育期。这是为了帮助强制隔离戒毒人员逐渐抚平毒品带来的身心创伤而采取的针对性教育措施。时间期限一般为自强制教育期满之日起到解除强戒前三个月止。这段时间,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生理上对毒品的渴求减弱,而心理上对毒品的依赖仍然很强,继续跟踪进行心理健康维护。这是提高强戒人员素质的教育之一。

  具体包括:戒毒心理指导,即帮助强戒人员对隔离戒毒活动的本质建立科学认识,培养强戒人员形成健康积极的隔离戒毒态度、动机,训练强戒人员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情感教育,即教会强戒人员把握和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学会有效控制、调节和合理宣泄自己的消极情感,体察与理解别人的情绪情感,并进行相关技巧的训练,如敏感性训练、自我表达训练、放松训练等;人际关系指导,即围绕亲情、友情、爱情三大人际关系,指导强戒人员正确认识各类关系的本质,并学会处理人际互动中各种问题的技巧与原则,包括冲突解决、合作与竞争、学会尊重、支持等交往原则;健全人格的培养,即关于个体面对社会生存压力应具备的健康人格品质,如独立性、进取心、耐挫能力等;自我心理修养指导,即通过训练和教导帮助强戒人员科学的认识自己,并在自身的发展变化中,始终做到能较好地悦纳自己,如悦纳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培养自信、重建良好的自我形象等。如在场所给强戒人员通过图片展示吸毒人员的丑陋的一面,引起强戒人员的视觉反感,通过电化教学手段,播放有关毒瘾发作时痛苦反应等,反复进行心理引导,对强戒人员进行艾滋病知识的教育,从而促使强戒人员逐步对毒品产生厌恶感,使强戒人员在毒品的刺激前,把毒品和身体的巨大痛苦联系起来,从而产生回避毒品的行为。

  二是对强戒人员进行人格重塑。一般来说,强戒人员在吸毒前就有一定的人格问题,吸毒后则加重了其人格的变异和扭曲,导致了他们不能真实地面对自我。戒毒的关键在于去除“心瘾”,而根除“心瘾”又在于纠正强戒人员的人格偏差。矫正措施可以从人格表现于外的一些特征来入手:如习惯、爱好、认知等。通过控制和改变它们,来达到塑造新人格的作用。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运用暗示、心理剧、模拟、催眠等心理学技术与方法,结合其他辅助手段和设施,设定特定的情景并使强戒人员参与进来积极活动,最终达到使强戒人员改变心理面貌,养成良好的习惯与行为,提高心理素质,促进人格健全发展。

  三是培养强戒人员的自我调控能力。要想预防强戒人员的各种不良行为,强化个体自我调控机制,增强自身免疫力是一个重要途径。由于社会、家庭对吸毒人员的负性评价和强戒人员个体生理、心理因素,强戒人员要比其他人员心理敏感度高,情绪波动大。我们心理咨询人员要善于捕捉他们的心理情绪反应,借助心理学的转变、淡化、平衡、疏导、发泄、参与等方法适时对强戒人员进行心理调节。抓住有利时机为强戒人员开设心理讲座,让强戒人员掌握基本的心理调节方法进行自我调节,把不良心理转化为良性心理。

  3、巩固教育期。这是为了帮助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巩固康复教育期的教育成果,牢固彻底戒除毒瘾的信念而采取的巩固性教育措施。时间期限为解除强戒前的三个月。这段时间,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生理上对毒品的依赖已彻底根除,心理上对毒品的依赖已逐渐减弱,憎毒厌毒情绪越来越浓,戒毒信心已基本树立。这就要求我们采取更为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将他们已经燃烧起来的戒除希望之火引成燎原之势,牢固树立起坚强的戒毒信心。当强戒人员即将解除强制隔离戒毒时,要对他们进行拒毒自信心测试,了解他们融入社会能力、拒毒能力的情况,在强戒人员回归社会后,及时延伸管理,定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不断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促其逐步从心理上戒除毒瘾。具体工作中采取督促落实健康生活方式教育计划,身心康复训练计划,巩固教育个别指导计划等,不断消除影响强戒人员彻底戒毒的消极因子,持续强化彻底戒毒的积极因子,实现从被动戒毒到主动戒毒,从心理恋毒到诚心憎毒的转变。

  三、对强戒人员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正确认识心理咨询的作用不可夸大其用,教育过程中,必须渗透和体现心理教育的思想,心理健康的教育和培养是一个系统的的工程,提高强戒人员的心理素质,单纯依靠心理咨询人员几次咨询和民警进行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育,是很难使强戒人员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因为在日常工作中,基层管教民警与强戒人员的日常接触较多,强戒人员的心理健康情况易受基层民警影响。为了强化对强戒人员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大中队管教民警在日常工作中,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注意:

  1、大中队管教民警应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注意保护强戒人员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确实尊重他们的人格,及时发现强戒人员身上的闪光点,激励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对强戒人员进行积极正确引导。如果民警的管理理念不能与时俱进,在工作过程中不注意方式方法,甚至简单粗暴,就会导致强戒人员即使通过心理咨询与矫治,以及心理健康教育中建立起来的较健康心理,因部分管教民警的不尊重、歧视而弱化效果,甚至会加深强戒人员原有的心理缺陷。

  2、心理咨询矫治的开展和有效作用的发挥,需要与教育改造环境密切配合,需要民警在日常教育和管理的过程中要体现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适应强戒要求,对强戒人员进行全方位的心理关照,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心理教育氛围,以宽容、爱心促进强戒人员良好心理的形成。所以,在业务素质方面,基层管教民警应加强对心理学相关知识的学习,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及时化解强戒人员日常戒毒过程中存在的不良情绪,从而保证强戒人员的身心能够保持持续健康。如果基层管教民警的业务素质不符合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和要求,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就无法对强戒人员进行必要的引导,对强戒人员的心理变化过程就无法及时发现,不良情绪就不能得到有效疏导,从而导致强戒人员本就不健康的心理状况程度逐渐加深。

  3、管教民警应及时转变管理理念,要认识到管理对象变化后,对强戒人员的管理模式和方法应有别于普通劳教人员。在对强戒人员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民警应充分认识到吸毒人员的心理从异常或不健康状态向健康状态转变的过程是复杂的,渐进的过程,很多时间可能还会出现反复。管教民警不能存在急于求成的思想,出现在因短期内看不到效果而放弃心理健康教育或强迫吸毒人员接受教育的现象,而应持之以恒,因势利导,从困难中发现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及时了解强戒人员的心理状况,有针对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的放矢地施以矫治措施,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质量。

[责任编辑]杜新忠
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