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
联系杜新忠:13757963812 | 网站地图
戒毒专家—杜新忠记事 《中国禁毒工作》
首页 > 当前位置:>戒毒模式 > 强制隔离戒毒 > 正文
强制隔离戒毒
转变观念 变革创新 提升强制隔离戒毒教育挽救的质量
2015-08-13 21:53:23 来自:杜新忠戒毒网转 作者:李树义 阅读量:1

  一、强制隔离戒毒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目前,新疆正处在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跨越式发展的“快车道”,随着新疆劳教体制的改革,职能的扩充,新疆劳教系统已经成为强制隔离戒毒工作的主力军,而如何做好强制隔离戒毒教育工作是我们亟需考虑的问题,传统的劳教管理教育模式,在偏重于通过惩罚的震慑力来警示人们吸毒的危害,同时给人施加畏惧感,强制隔离戒毒工作则更多的着眼与人,是对染上毒品的患者予以关怀和治疗来挽救,从理念上的人性化推进管理工作的文明程度。同时强制隔离戒毒工作没有现成的模式,需要边收治边探索。强制隔离戒毒教育工作教材和资料少。相应的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滞后,难以满足工作需要,这些都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教育理念有待进步。强制隔离戒毒强调通过再社会化教育和康复治疗来实现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早日脱离毒瘾,康复,重回社会的目标,这与劳教工作有一定的区别,但我们可以对劳教工作经验做到汲取和吸收,从现实情况来看,“重管理,轻教育”的思想观念仍然存在,许多民警没有认识到管理对象已经发生变化,我们的管理方法,教育方式也应随之改变,过分强调强制性,忽视了强制隔离戒毒的康复秉性。作为新疆劳教(戒毒)系统在业务(教育矫治)工作中推行IS09000质量管理工作体系规范出台之前,民警“等、望、靠”的心态比较严重,对如何做好强制隔离戒毒教育工作办法不多,点子不新,起点不高,准备不足。

  (二)教育资源有待完备。虽然多年来工作中培养了一定的教育专业人才,但是要适应社会化教育要求,开展强制隔离戒毒专项教育工作的人才还远远不够。教育资料方面,与戒毒工作实际结合的资料少,有教育针对性的资料更少,就网络和杂志而言,不是太专业就是太抽象,同时与专家同行交流、学习机会少,作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强制隔离戒毒场所,维语版教材几乎没有,从而造成教育矫治资料匮乏、知识层面窄,思路不宽,甚至生搬硬套以教育劳教学员的体系教育矫治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此外,民警对强制隔离戒毒工作学习的知识面,知识结构也各有不同,层次不齐,缺乏权威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缺乏规范的教材、教案,以及教育内容的单一,都给强制隔离戒毒教育工作带来了影响。强制隔离戒毒教育工作作为一门全新的科学,更需要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科学的理念作保障。

  (三)教育模式尚未形成。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教育工作怎样有针对性地开展,这是我所自收治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之后就在思考的问题。长期以来,我们采取的是“我讲你听,我写你看,讲不讲由我,听不听由你”的“注入式”教学模式,课堂教学陷入“干、死、闷”的僵局。教学方法的具体运用已成为制约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教育不象劳动教养的教育工作,经过几十年之后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模式和体系,这项工作还处于探索阶段,从而导致强制隔离戒毒教育工作处于相对盲目的境地。虽然有些所包括我所进行了大胆探索,但是从总体上讲还是很不完善的,科学的教育模式尚未形成。

  (四)教师素质亟待提高。局党委书记、局长任杰灵同志在《解放思想 服务大局 在推动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中再创辉煌》的工作报告中,对强制隔离戒毒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这是历史的进步,更是历史的必然。强制隔离戒毒教育工作与此前的劳动教养管理教育工作相比,它的针对性更强、专业化更高,需要解决的关键性问题是“戒毒”,这就涉及到专业知识,这些致使我们在心理矫治、艾滋病防控、课堂教学、辅助教育等方面力量相当薄弱。管理民警对禁毒法领会不够、把握不准,工作开展较为被动。加上收治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历史短,无论是民警还是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对禁毒法的理解都很肤浅,甚至是盲目。管理制度及纪律要求并不健全,导致强制隔离戒毒人员认识错误,民警没有理直气壮的管理底气。最常见的情况就是:民警遇到许多问题都有“束手无策”的感觉。这样一来,首先在管理上就“输”给了“对手”,教育的效果自然难以保证。

  (五)社会化能力有待加强。社会化能力包括有就业生存能力,还有更重要的是融入社会主流的能力。大力加强职业技能教育是提高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社会化能力的很好途径。但目前因相关的规定出台后配套制度规定不完善,部门之间沟通协调不密切,导致相关的问题出现,阻碍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社会化适应能力拓展,如:参加职业技能教育是自主办、政府办,还是与外校联合办,举办培训教育与什么挂钩,减期、奖励还是强制隔离戒毒人员考核评估,实际操作中怎样运作。如何把出所教育评估的重点放在技能和融入社会的能力上,切实强化教育矫治的针对性,因人施策,实行个案矫正制度。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社会化能力的纵深发展。

  二、强制隔离戒毒教育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

  上述问题的存在,分析原因主要是场所民警对安全稳定工作的思想认识,不深、不透,站的角度不高,看的不远,教育工作作为软环境,软指标的思想意识在场所民警队伍中根深蒂固。创新变革意识淡薄。我们对以往的安全稳定工作反思得到这样的结论:一是管理工作明显是强制隔离戒毒工作的一个重点,但同时教育工作又是思想的根源,是驱除毒瘾的有力武器。管理是戒毒工作的重要手段,教育是戒毒工作的核心内容,其最终的目标都是着眼与人、服务与人、挽救与人。二是实现场所安全的长期稳定,必须化被动防御为主动出击,要确立教育主业的地位,不断提高教育矫治的工作质量,使强制隔离戒毒人员转变无所事事的状况,在强制隔离戒毒场所形成一种全新的文化氛围,改变他们危害场所安全的意识和心理,进而促进场所的安全稳定。三是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矫治理念,首先是平等待人,努力构建矫治主体的人性化,矫治环境的人性化,管理方式的人文化,民警与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在人格上平等的,要把他们当病人、多理解、多关心、多帮助,切实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以人和谐的发展科学引导的方式去唤醒他们的良知,重塑他们的行为习惯。

  三、强制隔离戒毒教育工作的对策

  强制隔离戒毒是对吸毒成瘾的人员实行的治安管理处罚。从法律性质上属于国家强制性的治安管理措施,却又不同于一般的治安管理处罚。在强制隔离戒毒工作中,我们面对的强制隔离戒毒对象,他们既是违法者,又是脑病病人,还是受到毒品侵害的受害者。如何将这样一个矛盾错纵复杂的多元体从毒品的束缚中解救出来,采取何种方式将他们教育成为自食其力的合格公民,是摆在我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最现实的问题,所以要求我们应摒弃陈旧的思想,转变观念,大胆探索,继而实现教育矫治各系统的有机结合,提升强制隔离戒毒教育挽救工作质量。

  (一)创新教育理念,进一步完善教育基础工作。要对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从注重行政处罚转移到提高教育挽救质量上来,以文化素质教育为切入点,增加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戒毒的信心和动力。大力营造健康向上的环境氛围,彰显戒毒文化。戒毒人员的活动区域要设置具有引导、鼓励、关怀功能的格言和禁毒标语,所内设施要体现紧张有序、生动活泼、健康向上的校园特点。从简单、粗放型教育转移到科学化、法制化教育矫治上来,加强强制隔离戒毒教育矫治工作硬件建设,积极推行新疆劳教(戒毒)系统教育矫治IS09000质量管理体系,增强戒毒教育矫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强化课堂化教学的主体地位,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让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知荣辱、明事理。提倡采用电化教学的方式,在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中强化国学教育、民族文化教育等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将传统文化用白话诠释的方式一点一滴渗透到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内心,启迪他们如何快乐地学习、生活、劳动和接受矫治。通过亲情接见、亲情电话、亲情就餐、亲情寄语、亲情救助等方式,利用电脑网络、可视电话、远程教育等现代化手段,不断丰富教育形式和手段。

  (二)创新教育内容,建立科学戒毒教育体系。以引进新型戒毒教育方法为着力点,提升戒毒教育效果。强化毒品危害教育,毒品对人体的摧残是人尽皆知的,不仅严重摧残吸毒者的身体,而且使其养成意志薄弱、自由散漫的作风。要抓好强制隔离戒毒教育矫治工作,帮助戒毒人员迅速恢复身体,养成良好的行为,必须引进新型的戒毒教育方法,形成科学的戒毒教育体系。从要求弹性化转移到量化考核的刚性指标上来,通过电脑网络,远程教育等现代化手段提高教育的科技含量,积极构建标准化的教育诊断评价体系。把戒毒人员生理脱毒的三个阶段作为切入点,大力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法制教育、文化教育、职业技能教育、管理教育、劳动教育和出入所教育七项教育工作,制定实施方案和督促检查方案,切实增强教育效果。把道德教育、法制教育作为基础教育,明晰戒毒人员的是非观。以心理康复为重点,增强戒毒人员的拒毒意识。以引进新型戒毒教育方法为抓手,实施认知、需求、情感、危机应对等教育。这里要提到在引进新型教育矫治方法体系中,必须要坚持对症下药,因人施教,其教育方式是帮助强制隔离戒毒人员获得最佳教育效果的重要途径之一。认真分析每个人的吸毒原因,准确掌握个体吸毒史,全面了解他们的成瘾情况、身体状况、心理状态、社会背景、家庭状况等都有助于我们将教育的触角延伸到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最需要的地方去,具体实在地对每个个体施加针对性的影响,以转变他们的思想、心理及行为,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同时这种教育方式还有助于培养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与民警之间的情感,增进信任,提高教育矫治的实效性。

  (三)创新教育模式,加大心理康复工作力度。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中心点,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毒瘾易除,心瘾难戒”,要促使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完全戒毒必须戒除其“心瘾”,因此要紧紧抓住心理康复这个中心,不断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首先,教育方法宜多样化,积极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如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演示法、参观法;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练习法、实验法等,注重从教材性质、特点出发,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以及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思想情况和心理状态,精心选择、优化组合、灵活运用,系统整合,打好“组合拳”。其二坚持普遍测试与个别重点人员心理测试相结合,扎实做好新入所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心理甄别,掌握第一手资料。将新入所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心理甄别作为心理矫治工作的重点来抓,为下一步心理矫治提供依据。针对测试结果,对心理异常的强制隔离戒毒人员采取积极主动的应对措施,避免发生突发事件。其三,坚持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危机干预相结合,提高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心理调适能力。将心理健康教育列入常规教育内容,同时针对因出现突发事件、环境适应不良、家庭婚姻危机等情形而产生心理危机的强制隔离戒毒人员,要及时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化解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消极情绪和不良心理,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四)创新教育环境,努力加强民警教育培训。以建设一支熟悉戒毒业务的专业化队伍为根本点,力争实现“首要标准。”加大业务培训工作,提升民警特别是管教民警的业务素质尤为重要。鼓励支持民警考取各种资格证书,促进民警队伍由管理型向矫治型转变;加快专职教师、技师和专业的心理咨询师的培养,在心理咨询、法律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对民警进行全方位业务培训,努力提高民警业务素质,加强与高校的交流与互动,提高民警的实际教学能力。同时,积极营造公平、公正的执法环境,用民警良好的执法形象和阳光执法活动的开展,赢得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信任。降低戒毒人员的复吸率,从而真正实现“首要标准”。

  (五)创新帮教模式,构建社会化帮教网络。教育矫治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极强的工作,光靠所内教育既资源有限,也无必要。实施所内教育与社会帮教一体化工程,建立强制隔离戒毒所、社区的信息传接机制和对接管理教育机制,实施联合施教和共同帮扶。以提高强制隔离戒毒人员融入社会化的能力作为关键点,大力拓宽帮扶工作渠道。一方面,狠抓开放式教育,充分借助社会资源,努力构建社会帮教网络。要把强制隔离戒毒教育向社会延伸,采取开放式的教育形式,努力在引进社会资源、建立社会网络狠下功夫。第二方面,完善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站,实现与社会戒毒的无缝对接,让表现较好、具备帮教条件的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到安置帮教工作站进行回归适应性恢复训练,使其更好地融入社会。同时还要积极争取当地政府、社区对戒毒人员接茬帮教、社区戒毒康复提前介入,构建“强制隔离戒毒所、家庭、社区、相关政府部门”四位一体的立体帮教模式,共同做好强制隔离戒毒与社区戒毒的对接。定期对戒毒回归人员开展跟踪回访活动,抓住跟踪对象的操守,探索解决戒毒中的关键问题,降低复吸率。第三方面,做好解教人员综合评定,依据《劳教人员教育矫治质量评价实施办法》和《解教人员综合评定方案》,建立教育质量出入所评估机制,对劳教人员进行综合评价,提出帮教安置工作建议,重点是技能和融入社会的能力。

[责任编辑]杜新忠
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