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
联系杜新忠:13757963812 | 网站地图
戒毒专家—杜新忠记事 《中国禁毒工作》
首页 > 当前位置:>通知通告 > 会议实录 > 正文
会议实录
面对面:杨凤瑞就三年禁毒人民战争成果和《禁毒法》的相关问题接受专访
禁毒节目实录
2008-07-10 06:46:13 来自: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 作者: 阅读量:1

  近日,公安部禁毒局局长杨凤瑞做客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面对面》栏目,就三年禁毒人民战争成果和《禁毒法》的相关问题接受了专访。以下是文字实录:

  董倩:毒品,对于人类和社会的危害,就仿佛癌细胞作用于人的身体,所以每到6月26号,世界禁毒日这一天,世界各国政府都会异常关注毒品带来的危害。今年,对于我们国家来说尤其如此,因为这是我们国家6月1号开始实施《禁毒法》之后的第一个国际禁毒日。另外,从2005年开始的禁毒人民战争已经开始整整三年了。这段时间,我们国家的禁毒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今天我们就与公安部禁毒局局长杨凤瑞面对面。

  人物介绍:

  杨凤瑞

  1997年7月任国家禁毒委员会常务副主任

  1998年8月至今任公安部禁毒局局长

  解说:2008年6月25日,在第21个国际禁毒日到来前夕,公安部禁毒局局长杨凤瑞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持了一场新闻发布会,对中国禁毒工作的最新进展进行了介绍。在这次发布会上,禁毒人民战争屡屡被提及,2005年,国家禁毒委在全国范围内发起了一场禁毒人民战争,到现在已经整整过去了三年,作为我国禁毒战线的领军人物,杨凤瑞如何评价这非同寻常的三年?

  记者:当时发动这场战争的背景是什么?当时全国的吸毒的局面,已经到了什么样的程度?

  杨凤瑞:2005年之前,那个时候我国的毒品形势还是非常严重的,由于“金三角”毒品大量入境,导致我国从一个毒品的过境国,变成过境同时消费比较严重的这么一个国家。毒品的消费市场在日益扩大。从上个世纪80年代只有云南少数地区有吸毒,以后发展到整个我们中国,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都有毒品问题,2800多个县市区当中,有2300多个县市区,存在有毒品问题。吸毒的人员,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的十几万人,到2004年的时候,已经有将近100万人了。

  记者:截止到那个时间点是这样?

  杨凤瑞:到2004年吧,大体上,就是吸毒人员有100万人,这个还只是登记在册的,隐性的,没发现的吸毒人员,可能数字更大。

  记者:所以要发动这场战争?

  杨凤瑞:尤其是在云南,云南紧靠“金三角”,和缅甸北部接壤,由于毒品过境,首先到云南,所以在云南边境地区,吸毒贩毒更为严重。

  解说:云南有4000多公里的边境线,四通八达的山路通向境外的“金三角”地区,因此毒贩很容易就把毒品运进中国境内,是境外毒品向我国渗透的主要入境地点和过境通道,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环境导致云南深受毒品危害,2004年,云南省委书记白恩培到德宏、保山地区进行了实地调查,并将调查情况写成了一份报告。

  杨凤瑞:我想把这个调查报告念两段,咱们一下可以看到毒品严重到了什么程度。他这个调查报告是2004年的10月份报到中央去的。白恩培同志说,今年6月,我和省里有关同志,到德宏、保山去做了一些调研,当时发现,由于毒品和艾滋病泛滥,边疆个别少数民族地区人口出现了负增长,一些村寨选不出村干部,陇川县县长含泪呼吁,救救我们景颇族。

  解说: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有536公里的边境线与缅甸接壤,是“金三角”毒品的重要输入地。根据云南省委书记白恩培实地调研的结果,截止到2004年,德宏州有吸毒人员1.4万人,其中,仅陇川县就有5571人,占全县总人口的3.3%。

  记者:您给我们解释一下3.3%的吸毒人口,意味着什么?

  杨凤瑞:在国际上,用流行病学的统计办法,如果有千分之一的人得某种流行病,那就属于爆发流行的,就是很严重了,我们这个云南陇川县吸毒人员占总人口的比例3.3%,那就是非常非常严重的一个病了。

  记者:吸毒能跟流行病的爆发相比较吗?

  杨凤瑞:吸毒也是一种社会病,也是一种流行病,把吸毒人员也可以叫做病人。

  解说:白恩培的这份调查报告揭示出云南当地十分严峻的毒品形势,毒品不仅直接危害人们的生命健康,还导致艾滋病的流行,诱发刑事犯罪,造成治安问题,影响民族团结和社会进步。这份调查报告引起了胡锦涛总书记的高度重视,总书记立即做出批示,要在这些地方,真正打一场禁毒和防止艾滋病的人民战争。

  记者:这是总书记当时的指示?

  杨凤瑞:根据总书记的指示,国务院专门召集云南省委省政府来北京汇报,决定要采取一切措施,支持云南开展一个三年为期的禁毒人民战争,全国也同时开展。这样根据这个指示,当时的周永康同志,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国家禁毒委员会主任,在2005年的4月,召开了全国的电视电话会议,部署全国开展一场禁毒人民战争。

  背景材料1:

  “金三角”“金新月”

  境外毒源环绕左右

  中国警方如何堵住毒品进入中国的通道

  又如何与贩毒分子斗智斗勇

  破获毒品大案要案

  解说:随着禁毒人民战争的打响,中国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实施了禁毒预防、禁吸戒毒、堵源截流、禁毒严打、禁毒严管这五大战役,遏制境外毒品来源是禁毒人民战争的一大目标,而通过云南进入我国的毒品,主要来自“金三角”地区。“金三角”地处缅甸、泰国、老挝交界的区域,长期以来是中国境内毒品最主要的来源地,也是世界毒品最大的产地之一。如何堵住“金三角”的毒源,是摆在我国缉毒人员面前的一大难题。

  记者:不管是国际上的经验,还是我们自己的经验,历史基本上告诉我们,要是禁毒的话,就是两条路,一个要降低这种毒品的供应,再有一个降低毒品的需求。降低毒品的供应的话,我们这些年做了什么?

  杨凤瑞:我们就是对境外来的毒品,首先要采取什么,我们叫四禁并举,堵源为上,尤其在云南这个地方,就是把堵源截流,防止境外毒品进入,放在第一位的任务。

  记者:堵是不是一个很被动的举措?

  杨凤瑞:因为它毒源在境外,所以我们首先是采取堵的办法,就是在边境一线,建立陆海空邮查缉体系。

  记者:截的效果什么样?因为我们知道,有的贩毒分子有一个巨额的暴利在里面,是不惜牺牲一切的,你们的较量?

  杨凤瑞:尽管在云南和缅甸,老挝,边境线比较长,没有天然屏障,两国之间居民是同族通婚、通商,家家户户都可以随便往来。因为它是历史形成的,在边境线上,一个村子中间是国境线,一块田地,田埂是国境线,一条路就是国境线,一条河就是国境线。所以这样的话,在这种复杂的情况下,我们开展堵源截流,总的来说,我们的效果还是比较好的。相继抓获了刘招华,韩永万,钟万一等80多名境外的大毒枭,狠狠打击了毒品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

  解说:缅北地区的大毒枭韩永万长期隐藏于中国、缅甸、老挝、泰国边境地区武装贩毒,他多次组织贩运毒品海洛因都被云南警方查获,2005年6月,韩永万就被中国公安部A级通缉令悬赏10万重金公开通缉。虽然韩永万知道自己被列为抓捕的重点对象,但是他并没有收手,他走私毒品的数量和手段反而显得更加疯狂。2005年9月,中国警方与缅甸、老挝警方展开国际合作,将韩永万武装贩毒集团一网打尽,共抓获70名走私毒品犯罪嫌疑人,缴获36支枪、6支火箭筒、33枚手榴弹、1586发子弹、两台发报机,大毒枭韩永万也落入法网,这桩建国以来最大的武装贩毒案圆满告破。

  记者:应该说制毒贩毒和禁毒之间,就好像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这是一种较量,

  杨凤瑞:是的,所以我们和毒枭和毒贩子做斗争,就是斗智斗勇,和他们的一个较量,但是我们打的力度是非常大的。所以这三年来,我们破获的毒品大案有2500多件。

  记者:在05年以前也一直在堵,为什么05年之后堵就见了更大的成效?

  杨凤瑞:原来也是堵,因为我们人力物力财力投入也有限,主要靠人的查缉经验。最近几年,中央政府增长了投入,地方政府也增长了投入,扩大了边境执法力量,装备了一些先进的查缉设备。

  记者:这是资金的问题吗?

  杨凤瑞:有这个问题,就是加大了投入,配备了查缉设备,提高了查缉能力,提高了发现识别的能力,这样查缉的效果就好了。

  解说:在境外毒源地中,近几年来,“金新月”地区的海洛因产量已经远远超过了 “金三角”地区。“金新月”位于阿富汗、巴基斯坦和伊朗三国的交界地带,地域形状近似一弯新月。目前,这一地区的鸦片年产量达到820吨,可以提炼800吨海洛因,占到全世界海洛因产量的93%,以前,“金新月”的毒品主要供应欧洲,但近几年,进入中国毒品数量开始增加。

  记者:“金新月”这个地区,对我们国家在毒品上的威胁,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严重起来的?

  杨凤瑞:“金新月”的毒品,就是这三五年的事,跟禁毒人民战争基本上是同步的。面对这个形势,我们也在新疆加大了投入,建立了若干个查缉网点,包括公安边防的,海关的,铁路的,民航的,邮政部门的,增加了查缉的设备,也提高了查缉的能力,现在也堵截了一些毒品,破获了一些大案。

  解说:2007年的10月30号,新疆乌鲁木齐警方接到群众报告,说从集装箱装卸一批木板的时候,发现了异常。

  杨凤瑞:就是装卸木板的装卸工发现的,普通装卸工,就是木板摔坏了,里面露出了可疑物品。公安机关马上到现场,一查这里面有海洛因,再一细查,这里面有大麻,缴获了67.5公斤海洛因,4.8吨大麻,这也是“金新月”毒品一案缴获量最大的。

  杨凤瑞:然后就顺藤摸瓜,货主是谁的?现在运到乌鲁木齐谁来接这个货,就把这些人慢慢都找到了,一查是境外一个大毒枭,他是巴基斯坦人,他组织装运的这批毒品。我们发现了几个可疑人,然后就通报给有关国家,开展控制。后来经过有关国家帮助协查,发现这个人再次来中国的时候,我们在北京机场把主要的毒枭抓获了,然后把其他的毒枭也在北京和广东分别抓获了。一共抓获了五六个境外的毒枭,还有抓获有境内一些人,这样就把这个贩毒集团彻底摧毁了。

  解说:除了我国西南和西北之外,东南沿海也是境外毒源进入我国的通道之一,为了获得巨额暴利,贩毒分子企图通过海运的方式将毒品运往中国。2005年9月,中国山东、广东、香港及韩国警方密切配合,在烟台缴获K粉1010公斤,破获了建国以来一次性缴获K粉数量最多的801大案。

  记者:最近一段时间,我们国家来自于东南沿海的毒品的泛滥也不容忽视。很多毒枭都是在那一带活动,他们这几年的活动是一个什么样的趋势?

  杨凤瑞:在东南沿海地区,境外的毒枭和境内的勾结,主要是这么两个问题,一个是把境外的毒品,包括南美的可卡因,包括欧洲的摇头丸,包括印度的氯胺酮,组织进入中国,把这些毒品贩到中国来,这些是新型的毒品,卖到我们国内,有的是在国内消费了,有的是渠道再转到别的地方去了。这个是一个。第二个,就是境外的毒枭勾结起来,把“金三角”的毒品,“金新月”的毒品,通过我们广东做一个中转,然后再国内消费,或者是卖到国外去。

  记者:为什么他们会有这种特点?是因为他们的地理位置决定的吗?

  杨凤瑞:主要是他们在这个地区,主要看中的就是毒品的暴利,暴利的差价,主要是距离产生了差价了,“金三角”运到我们中国,然后把毒品再运到别的国家去有一个差价,获得了暴利。

  背景材料2:

  主动出击 替代种植

  中国禁毒如何展开国际合作

  与贩毒份子展开殊死搏斗

  公安干警中又有多少英雄人物涌现

  解说: 除了联合世界其它国家和地区打击毒枭之外,为达到根除毒品的目的,我国还在“金三角”毒源地开展了替代种植计划。“金三角”地区种植罂粟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由于复杂的政治原因,罂粟种植一直是当地的经济支柱。为了减少这里的毒品生产量,从2005年开始,中国分别与缅甸、老挝政府签署禁毒合作协议,深入推进以替代发展为核心的境外除源战略,以水稻、甘蔗、橡胶等经济作物替代罂粟种植。

  记者:毕竟缅甸也好,老挝也好,他们是另外一主权国家的政府,当我们从自己禁毒的角度出发,去改变人家的种植项目的时候,对方国家是不是合作?他们的情绪是什么样?

  杨凤瑞:你说这个很重要,首先我们要通过外交的努力,两个国家高层领导人,国家政府达成一个共识,就是说在罂粟种植区不种罂粟,改种其它农作物,发展替代产业,减少毒源,这个是双方政府达成的共识。

  记者:这是外交层面的?

  杨凤瑞:这是外交层面的努力。第二个层面,就是通过商务部经贸援助的层面,去动员我们国家的一些企业,到国外去,帮助他们搞替代发展。这样政府出资金,出技术,出人员,帮助他们出一些设备,到那去帮助搞替代发展。

  记者:种植户他们愿不愿意改变?

  杨凤瑞:贩毒是暴利,但是烟农得不到。这个暴利让谁拿去了?让毒枭,贩毒集团拿走了。所以这个烟农也不愿意种罂粟,他也想种别的,但是他不会,他一百多年来在那就学会种鸦片,种别的,种农作物,种茶叶,种甘蔗,种其它的作物他都不会种。怎么办呢?我们出资金帮助他,比方说种甘蔗,种茶叶,种其它的农作物,我们要出种子,出技术,帮助培训,出资金,帮助他们设计一些项目,然后利用他的土地,利用他们的劳动力,还搞替代发展。

  记者:从农户的角度来看,种植替代作物和种植罂粟,哪个更赚钱?因为如果他们觉得种植罂粟更赚钱的话,恐怕我们的政策多得人心也不可能贯穿下去?

  杨凤瑞:我到那个地区看过,烟农住的就普通的茅草房,经不起风吹雨打的破房子。所以他没有什么生活的积蓄,不像我们云南这边我们的老百姓,都盖得很漂亮的房子,是永久的居住地,他都没有,都是破木板子,茅草房,很简陋,生活很贫困很艰苦。

  杨凤瑞:所以要发展替代经济,比方说种甘蔗,种完之后我们这头要收,就是销到国内,另外,发展改革委给他们一些政策,有农作物返销的特殊政策,免税,甘蔗免税,其它的农作物产品免税,有一些地区解决了粮食问题,我们要收购他粮食,也免税让利。所以这样烟农有收入,有利可赚,改善生活,他是欢迎的,这是双赢的举措。

  解说:与国内堵截毒品相比,在“金三角”地区推行替代种植计划是一种更积极主动的查禁毒品的方式,三年禁毒人民战争期间,仅中国中央政府提供的资金援助就达到1.5亿元,那么替代种植在“金三角”地区推行的效果又如何呢?

  记者:从毒品进入这个角度来说,成效反映的是什么?

  杨凤瑞:现在罂粟种植区,他们大面积减少了种植,从缅甸北部来说,在最高峰的时候,1995年他种到了248万亩,以后逐年减少,到2004年的时候,也就种植了90万亩。到去年为止,在缅北地区,有的是在政府控制区,只种植了27万9000亩,减少的幅度是非常大的,比高峰期减少了85%,仅剩下百分之十几了。

  记者:就生产得少了,制作得也就少了,进入我国的也就少了?是这个推论吗?

  杨凤瑞:他种得少了,制得少了,贩入我们国家的也明显减少了。

  记者:为什么制得少了,贩得少了,反而我们堵的力量要更大呢?

  杨凤瑞:现在是这样子,现在缅甸北部生产的海洛因,实际上绝大部分是进入我们国家,制贩毒集团还是往我们这儿贩,少数人还是在制,还是在种,还是在贩,我们需要加大力量,加大查缉的力度,减少流入我们国内。

  解说: 禁毒人民战争开展3年以来,中国共破获毒品犯罪案件14.4万起,抓获毒品犯罪人员17.4万名,打掉贩毒团伙2544个,摧毁制毒厂点259个,缴获海洛因17.5吨,鸦片5.2吨,冰毒19.7吨,摇头丸550多万粒,氯胺酮1.5万吨。

  记者:你从这些数字里面,你们的解析什么?

  杨凤瑞:首先我们破掉这么多贩毒案件,抓获这么多毒贩,缴获这么多毒品,这就是我们在毒品犯罪斗争当中,为减少毒源,减少毒品危害做出了巨大努力。首先遏制毒源,减少毒源,缴获了毒品,就减少了社会危害,这是一个。

  杨凤瑞:第二个,我们把大量的毒贩子抓掉了,贩毒案件破获了,给他们绳之以法,也是我们打击贩毒犯罪,也应该说是一个最有效的一个办法。

  记者:以战争做比喻的话,说到战争一定就有伤亡,甚至有牺牲。这三年开展人民战争以来,整个的公安系统在跟犯罪分子做斗争的时候/情况是什么样的?

  杨凤瑞:在这三年禁毒人民战争当中,一线的禁毒民警,还是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杨凤瑞:就像缉毒英雄吴光林,他是临沧凤庆县缉毒大队的大队长,他就是十几年前,从银行自己愿意调到缉毒队当警察,然后他当警察了以后,他一共执行缉毒的任务有几百次,都是冲锋在前,把危险留给自己,把牺牲留给自己,冲在最前面。所以在最后执行任务这一次,是到边境一线得到情报,去到那堵截毒贩,在审查毒贩子的时候,毒贩子先开枪,他中弹牺牲了。就是留下他的妻子,留下他的儿女,他走了。他是缉毒英雄,受到国家的表彰。现在他的爱人也是一个警察,孩子还在上学,安置在昆明了。就是他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敢于牺牲的精神,为缉毒奉献的精神,牺牲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解说:吴光林的事迹不仅激励着禁毒一线的警察,也激励着公安战线的每一名普通战士,云南省临沧市永德县的普通民警罗金勇就是其中的一员。

  杨凤瑞:罗金勇在2005年10月1号他休息的时候,他和他的爱人罗映珍坐公共汽车出去玩儿,在路上,坐在公共汽车上就发现三个人形迹可疑,由于他处在边境地区,他脑子里就有根弦,这些人是不是贩毒的。当这些人下车的时候,他就跟着下来了。下来以后,他爱人也跟着下来了,下来以后,他就亮明身份,要对这些人进行审查。

  杨凤瑞:结果这三个毒贩子一起,就把罗金勇用木棒子,砖头子,就把头部打伤了。这个时候,罗映珍也在场,然后在人民群众协助下,把这几个毒贩子逐步抓到,他是在休息的时候,完全可以不作为,但是由于他对嫉恶如仇,一种神圣的职责,所以他挺身而出,抓毒贩子,被打成重伤。当时送到医院抢救,他就是治疗,然后就是植物人了。

  解说:经过两年的治疗之后,罗金勇的状况并没有好转,2007年,罗金勇被宣武医院接到北京治疗。而罗金勇的妻子罗映珍则坚定地相信自己的丈夫一定会醒过来,每天,她都给罗金勇写一封信,并把这封信念给丈夫听。

  2008年6月26日,国际禁毒日这一天,公安部部长孟建柱专程到宣武医院看望了正在康复中的罗金勇,而罗金勇则在小黑板上写下了自己的心愿。

  记者:对于广大的缉毒警察来说,因为缉毒只是他们的一份工作,对于他们来说还有自己的生活,还有自己未来的一切,他们是怎么面对这一切?

  杨凤瑞:当了缉毒警察以后,他有了这份职责,他就把这份职责当成自己终生奋斗的一个目标,可以为这个职责,为这个任务去奋斗,去牺牲,牺牲个人休息,牺牲和家人团聚,牺牲照顾父母,照顾儿女,但是他不能耽误一次缉毒。所以我们到一线看到这些民警,他们这种精神,也确实深深地感动着我们。

  记者:您是整个缉毒系统的一个指挥者,决策者,您可能不会像一线的缉毒警察一样,每天都与犯罪分子打交道,当说到牺牲,一种责任感,使命感的时候,您身上是否也能强烈地感受到?

  杨凤瑞:我是第一任的禁毒局局长,禁毒是国家民族的大事,我们这一生等于为国家民族的大事,尽一份心,尽一份力,我们往往都是受这些缉毒英雄的感染,熏陶和影响,我们一定要得把缉毒工作搞好。

  背景材料3:

  从鸦片、海洛因到冰毒、摇头丸

  如何抵制新型毒品的诱惑

  三年禁毒人民战争

  新增吸毒人数又有哪些变化

  解说:近几年来,除了鸦片、海洛因等传统毒品之外,冰毒、摇头丸、氯胺酮等新型毒品也在严重地危害人民的生命健康,与传统毒品相比,新型毒品对人体的毒害更加隐蔽,因此不少人尤其是年轻人失去了警惕,甚至将吸食新型毒品当作是一种刺激性的游戏。

  记者:现在有很多新型毒品,它是在一种娱乐场所,给一些年轻人尝试的,而年轻人不能抵御这种诱惑。

  杨凤瑞:就是对新型毒品绝大多数人,尤其是年轻人有误解,甚至认为新型毒品不是毒品,你们说的是毒品,我说它还不错呢,吃了以后,精神振奋,甚至恍惚,忽忽悠悠蹦一宿,实际上新型毒品,就是指的苯丙胺类兴奋剂,就是冰毒,摇头丸,另外还有氯胺酮,K粉,还有其它的一些,这些东西对人体的危害在什么地方呢,就是说传统毒品,它是麻醉剂,新型毒品是兴奋剂,这个兴奋剂是作用在我们大脑的中枢神经,吃了这个药以后,高度兴奋以后,没有感觉它有什么不好,但是如果你经常吃,经常高度兴奋,一兴奋就中枢神经就形成一个水肿,水肿消了以后结疤痕,如果这个疤痕结得多了,你这个中枢神经受损了,受损了以后,它就是不可逆的,时间长了,这个人就是精神病了,痴傻癫狂,就是一个精神病患者了。

  记者:这样的话,不就更没法戒了吗?

  杨凤瑞:一旦到了精神病,成了精神病人了,基本上就没法治了,因为他大脑中枢神经的损害是不可逆的。

  记者:初期可以戒吗?

  杨凤瑞:初期大脑损害小,戒断了还没有问题。

  记者:我们曾经采访过歌手谢东,他曾经吸毒,后来戒掉了。但是前一段时间他又复吸了。像谢东这样的人,他敢于把自己置于全社会的监督一下,他还是要复吸,就说明戒毒有多难。由此看来,新型毒品是不是能够真的戒掉?

  杨凤瑞:所以毒品对人体的危害是非常大的,它的成瘾性也是非常大的。尤其对新型毒品的认识,你就是千万不能尝第一口,你不要以为我吸一次两次问题不大,没什么事,以后不吸就完了。实际上你有第一次两次,就有三次四次,就有十次八次,慢慢直到成瘾,直到陷入泥潭,不可自拔。

  解说:2005年禁毒人民战争开始之初,国家禁毒委就提出了中国禁毒的三大目标,也就是遏制境内外的毒品来源,遏制毒品的危害,遏制新吸毒人员的滋生,那么,在堵截毒源打击毒枭的同时,近几年,我国新吸毒人员的数量有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呢?

  记者:吸毒人数方面的遏制成效是什么样的?

  杨凤瑞:在吸毒人员的增长方面,在人民战争开展以前,从1995年,一直到2005年,我国的吸毒人员是差不多每年以30%的速度在增长。在1995年到2000年这个中间,大约应该是每年增长30%,到2000年到2005年这个期间,大约是每年增长17%。到了2005年到现在,是每年大约增长不超过5%。

  记者:这个数字是怎么统计的?

  杨凤瑞:全国,我们有一个吸毒人员在册登记的这么一个系统,这个系统把历年来吸毒的人员,是我们公安机关查获的,各方面了解调查他吸毒的,这个登记在册的人口,有一个增长的幅度和变化,这个咱们是有底数的。

  记者:这些年来,秘密吸毒的人数有没有统计过?或者说这个现象有没有关注?

  杨凤瑞:像这样的隐性吸毒人口,这个是客观存在的。

  杨凤瑞:西方按照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了一个流行病患者,后面可能隐藏着有四五个,按照这个推算,可能中国的吸毒人员就多了。但是我们对一些典型地区做过一些调查,就是说不计名的一些社会调查,各个行业,各个单位选一些试点去调查。我们调查来的,就是登记在册的和隐性的比例,就是1比1.3这么个比例。

  记者:刚才说到的年增长,从05年到08年,已经降低到了5%,这样一个增量,这是在全国范围内的数字,还是在云南范围?

  杨凤瑞:全国。

  解说:经过三年的禁毒人民战争,全国的吸毒新增人数有了显著下降,与此同时,云南省的吸毒新增人数也得到了有效的遏制。

  记者:三年之后,我们再看云南什么样子?

  杨凤瑞:现在云南有了很大的变化,云南的吸毒人员当时我们2004年开会的时候,全省有6万多人,吸毒的登记,在册的吸毒的,现在已经下降到5万多人了。

  记者:这是这三年呈现的数字?

  杨凤瑞:对。

  记者:这下降的绝对数字,是这三年所呈现的,我们知道,戒毒最难的就是他有瘾,他戒了以后还会复吸,这个会不会也是未来的人数增长的一个隐患?

  杨凤瑞:禁毒目前全世界还没有一个非常有效的办法,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国家禁毒和戒毒的力度还是比较大的。政府是一个负责任的政府,把这些吸毒的人员都给收起来,尤其在云南,收起的比例是很大的。云南这些年,第一个就是它的措施,帮助吸毒人员戒断毒品的措施,就是把吸毒人员调查登记之后,然后把大部分人要收进来戒毒所,有公安机关的强制戒毒所,有司法机关的劳教戒毒所,还有社会的帮教,社区的帮教,采取若干的形式,延长收戒的时间,把他在戒毒所里的时间延长到一年,然后帮助他戒断。

  杨凤瑞:所以经过这些措施,云南有相当一大批的人戒断了毒品,脱掉了毒瘾,这个数量还是比较可观的。

  解说:俗话说一朝吸毒,十年戒毒,终生想毒。不少人在戒断毒品后,经不起诱惑,又重新开始复吸。如何帮助吸毒人员彻底戒除毒瘾,是控制并减少吸毒人数的关键。

  记者:我们都知道戒毒是非常难的,难在戒心瘾,这三年也许看到他是戒了,但是你能够保证在未来的三年,他不复吸吗?这个戒毒怎么能够戒到位?

  杨凤瑞:让海洛因吸毒者戒掉毒瘾,这是全世界的难题,现在没有特殊的办法,也没有特效的药品来使他吃了就管用,马上能戒断,没有,它不像其它病,说哪块有问题了,切了,割了,手术了,这个是不行的。这个工作确实是非常非常艰难的。现在让更多的人知道毒品知识,毒品危害,毒品对人体的危害,一旦上瘾了,吸上了,是终身很难戒断毒的,所以就通过这种宣传,就像宣传小孩不能摸电一样,这是个高压线,这是个电,你摸着有可能把你电死。

  背景材料4:

  新的《禁毒法》颁布实施

  中国的禁毒工作将如何推进

  依法禁毒 构建和谐

  禁毒人民战争又将如何继续

  解说:2007年12月,经过5年的酝酿,《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通过全国人大审议,并于2008年6月1日正式颁布实施,这从立法的高度确立了“禁毒人民战争”这一指导思想和组织形式,而对于传统的戒毒方式,这部法律提出了方向性的改革。

  记者:这样一部法律,对于戒毒来说,会产生什么样的作用?

  杨凤瑞:这法律的出台,对戒毒工作是有很大的帮助的,对戒毒者本身,也是一个很大的帮助。

  记者:为什么这么恐怕大多数人都认为,戒毒是自我的一种抗争,主要戒心瘾。

  杨凤瑞:首先法律上对吸毒人员怎么认识,给他定位了,吸毒人员是毒品的受害者,是病人。

  记者:不是犯人?

  杨凤瑞:也是违法者,也是病人,是特殊的病人。所以国家采取多种方法帮助吸毒人员,戒掉毒品,走向新生,这是法律规定的。

  记者:没有法律的时候呢?

  杨凤瑞:没有法律的时候,在1995年国务院制定的戒毒条例当中,实际上侧重于把吸毒人员确定为一个违法者。对违法者,主要是有惩罚的,限制人身自由,让你到一个场所里面来,虽然是帮助你戒毒,但是主要是以强制力帮助他戒毒。另外,利用劳动教养的方法。

  杨凤瑞:对于吸毒人员来说,尽管你这种规定是好心,是政府行使负责任政府的权力,帮助你戒毒,但是他本人抵触情绪非常大。

  记者:换句话说,对于一个吸毒者来说,即便他有戒毒的意愿,在外界对待他像一个犯罪者这样的前提下,他也不愿意戒毒。

  杨凤瑞:是这样的,往往都是什么呢,吸毒了,政府抓进来,送去强制戒毒了,你问他怎么来的,他说政府把我抓来的,不是我要戒毒,是你政府让我戒毒。所以他抵触情绪很大。再复吸怎么办?抓进来,劳动教养二年,三年,他就戴上了一个劳教人员的帽子。但是他本人抵触很大,有的家属抵触也很大。这次把戒毒人员定位,定在是受害者,是病人,是特殊的病人。所以这样我们主要以人为本,给予关爱,帮助他戒毒。

  解说:新颁布实施的《禁毒法》强调以人性化的方式对待吸毒人员,对吸毒人员重在教育和救治,并建立起将生理脱毒、身心康复和重返社会融于一体的戒毒康复新模式,而在这一过程中,社区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这是2008年6月26日,北京市宣武区的一个社区正在进行无毒社区的创建宣传活动。

  记者:无毒社区什么意思?

  杨凤瑞:现在是创建无毒社区,应该是一个国际上,对于禁毒的一个通行的做法。现在都是社会的潮流,各国都在加强社区建设,就是你这个基层政权,政府管的事情太多了,管不过来了,把很多事情要下放到社区,由社区来负责任。

  杨凤瑞:在相对自由的环境下,在亲人家属的关怀下,在社区的帮助下,你来戒毒,先给你这样一个时间。他在自己家,在社区戒不了了,那么给他收起来,到公安机关,到政府办的强制隔离戒毒场所去戒毒,两年到三年。这两年到三年,就是改变了我们过去强制戒毒时间太短,没有一个康复的阶段,所以进来两三个月,马上又出去了,虽然生理脱毒了,但是他回到社区,回到社会上,多种原因容易复吸,所以这回就给他在强制隔离戒毒所,戒断两到三年。在这两到三年时间,主要完成第一个是生理脱毒,第二个是心理的康复,第三个为他回归社会,培养一些技能。所以这样,就是三位一体,达到一个基本戒断的这么个要求。

  杨凤瑞:过了这个阶段以后,第三就是叫他到社区康复,或者留在政府办的戒毒康复场所里面劳动康复,就是再给你一个康复期,这个康复期也是两到三年。经过这么三个两到三年,就是六到九年的时间,对戒毒工作也有帮助的,对吸毒者本人,帮助他戒断毒品也是有帮助的。这个应该说是《禁毒法》的最大的亮点。

  解说:在中国展开禁毒人民战争的同时,国际上也加大了打击毒品犯罪的力度,但全世界的禁毒形势并不容乐观,不仅毒源地在逐渐扩大,毒品种类也在逐渐增多,危害的面也越来越大,目前,全世界有170多个国家存在吸贩毒问题,每年大约有1000万人因为毒品危害而失去劳动能力,还有10万人因为吸毒而死亡,在这一背景下,中国的禁毒人民战争又将如何巩固战果,中国的禁毒工作又将如何向前推进?

  记者:俗话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当我们国家看到禁毒人民战争这几年,恰恰是国际上毒潮翻动的这几年,国际上这种大背景,是不是不利于我们国家开展工作?

  杨凤瑞:禁毒是全世界的共识,所以你看在别的问题上,什么政治的,经济的,军事的,其他别的问题,争论不休,但是在禁毒问题上,是全世界惟一形成共识的。所以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只要在一起开会,全世界一个声音,要坚决禁毒,毒品是全世界的公害,是全世界的社会问题,危害最大的问题。所以全世界形成共识,就是全世界联合起来进行禁毒。这个整体禁毒的趋势,对我们是有利的。

  董倩:1998年,联合国特别大会的结束语是“行动起来,一个无毒的世界终将实现!”杨凤瑞局长说,他相信这是一个人类的终极目标,但是这其中要经过多少代人的努力。即便如此,杨局长说,他仍要全力以赴。

[责任编辑]杜新忠
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