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
联系杜新忠:13757963812 | 网站地图
戒毒专家—杜新忠记事 《中国禁毒工作》
首页 > 当前位置:>通知通告 > 会议实录 > 正文
会议实录
《法治在线》怒江阻击战
禁毒节目实录
2008-07-03 08:26:26 来自:CCTV法治在线 作者: 阅读量:1

  央视《法治在线》6月26日播出《怒江阻击战》,以下为节目内容。

  字幕 2008年5月19号 云南 保山

  画面——驱车前行

  (同期:站长 杨正友

  杨正友:他们流动执勤组在距站部五公里左右的地方呢,查获了起贩毒案件,抓获三个犯罪嫌疑人,缴获了毒品海洛因。

  记者:我想知道我们去的这个地方,距离曼海桥它是一个什么样的位置?

  杨正友:他是在我们曼海桥的以西的一条便道,然后它就直接进入高速公路,就避开了我们的曼海检查站)

  解说:

  这是一次在怒江边上的进行的缉毒行动,在距离保山公安边防曼海桥检查站五公里的百花村,边防官兵抓获了三名贩毒者。

  (现场同期:

  杨正友:你是哪里的?

  罪犯:保山。

  杨:货是哪里接的?

  罪犯:我们是每天都在车站接。

  杨:准备带到哪里呢?

  罪犯:保山)

  解说:警方当场从一名男子的夹克衫里发现了1050克高纯度海洛因,像这样的走私毒品案件在曼海桥两岸平均每天发生2起,边防官兵在汹涌的怒江河畔,每年查缉的毒品都在200至七百公斤之间。曼海桥距离中缅边境线150多公里,它是金三角毒品偷越边境进入保山的最后一道关卡。

  (同期:保山公安边防支队支队长 李小平

  贩毒分子最关心的他们在整个运输毒品当中,最关心的地方第一就是曼海桥,因为他们只要毒品过了曼海桥,那么贩毒的安全系数就达到了95%以上,也可以说通过了曼海桥,一进入内地,那就是大海捞针了。)

  画面——曼海桥的清晨 日出

  解说:当我们来到曼海桥采访的时候,一场连绵十天的阴雨刚刚放晴,红日的光芒刺破云层,喷薄而出。坐落在怒江边上的曼海桥公安边防检查站被阳光染成了金黄色,这里的80多名边防官兵每天都要对5000多辆过往车辆进行检查。

  (同期:站长 杨正友:因为我们在明处,他们在暗处,对我们的查缉方式研究的非常透彻,从方式上来讲,应该说从车体藏毒,货物混装,人体带毒,有的是吞服的,有的是藏匿在隐秘部位的,方式非常多。)

  字幕:2008年5月21日 夜

  解说:夜色中的曼海桥车来车往,看似平静的怒江却是暗流涌动。

  (现场:把可疑物交给组长

  同期:战士 杜小东

  按照惯例我们对车顶进行检查,在车顶的通风口那里,应该是没有任何东西的,可是看到在上到后面之后,发现一个用黑色袜子包裹的东西。

  解说:

  战士杜小东在对一辆客车进行例行检查的时候,在客车顶部发现了一块黑色可疑物品。

  值班组长把这块用黑色袜子包裹的可疑物打开,发现里面牢牢地吸附着一块吸铁石。

  (现场画面:用针头试可疑物

  组长高明同期:海洛因。)

  解说:

  这是一辆从芒市开往下关的卧铺客车,在这条客运线路上曾多次发现人货分离的贩毒案件。检查站的官兵必须尽快确定毒贩子是否在这辆车上。值班班长胡姗姗上车检查,尽管只有20岁,胡姗姗在曼海站已经是缉毒三年的一个老兵了,在对车上人员进行排查的过程中,28号床位的一名广西籍男子引起了她的注意。

  (同期:战士 胡姗姗

  我问他说做什么的?他说他是做361度的品牌货,问他去下关做什么,他说帮他亲戚那里开一个店,我说他来这边多久了?他又回答说才六天,但是根据常人来说,才来云南六天的人,他不可能对云南本地环境熟悉嘛,所以我就怀疑到他了。)

  解说:这名广西籍男子刘某,年仅18岁,在被带到检查室之后,警方在他的手机的发件箱里,发现了一条短信息记录:通过一个。

  (同期:

  高明:通过一个是什么意思?

  刘:就是过了个站。

  高明:就过一个检查站吗?

  刘:恩。)

  解说:询问过程中,犯罪嫌疑人刘某向警方承认了车顶上的海洛因毒品是自己放上去的。

  (同期:你怎么放上去的?

  刘:开窗子就放进去了。

  高明:开窗子就放上去了,什么时候放上去的。你是在什么时间上的车?

  刘:八点。

  高明:要带去哪里。

  刘:下关。

  高明:带去下关给你多少钱?

  刘:三千块。)

  解说:

  350克海洛因毒品,三千元致命报酬,年仅18岁的刘某此时才意识到自己的人生轨迹已经就此改变。曼海桥边,日日夜夜,车来人往,同样的案件几乎每天都在发生着。

  闪白

  同期:对话

  战士:这是什么东西你知道吧?

  犯罪嫌疑人:是麻古。

  战士:麻古是什么东西?

  犯罪嫌疑人:毒品。

  战士:带了多少?

  犯罪嫌疑人:8包。

  闪白

  战士:那我现在对你进行搜身。两腿分开,

  记者:这是什么东西?

  战士:这个是大烟,鸦片烟。

  解说:在曼海站的荣誉室里,陈列着贩毒者千奇百怪的藏毒方式,这里的战士告诉记者,在近年来抓获的贩毒者中,上至古稀的老人,下到九岁的孩童,都成为了贩毒链条中的运毒工具,更为残忍与罪恶的是,一些毒贩子组织与利用哺乳期妇女进行贩毒。

  字幕:2008年4月19日

  解说:在通往曼海桥的公路边,保山公安边防支队的侦察员发现了一名形迹可疑的缅甸籍妇女,经过询问,这名妇女向警方供述了她是从境外偷渡入境的,有人让她带几个“黄色方包”进入云南,报酬是2000元人民币。

  (找毒品现场)

  这名妇女将1公斤高纯度海洛因带入保山后,按照毒贩子的要求藏在了附近的一个小山坳里,她肩上背着的孩子还不到10个月,几十个小时的旅途颠簸使这个幼儿开始发高烧,警方立即将孩子送往当地医院进行治疗。

  (同期 记者:这里面装的是什么东西?

  贩毒者:这是毒品)

  隐黑

  解说:

  曼海桥是320国道上穿越怒江的一个咽喉要道,在毒贩子的眼中,这是一条牟取暴利的毒品通道。海拔640多米的曼海边检站年平均气温在38摄氏度左右,夏季最高温度是46摄氏度,烈日之下,截江缉毒,这是对体力和智力的双重考验。

  同期:站长 杨正友

  查毒品就像两个人在下象棋一样,他在揣摩你的心理,你怎么去应对的问题,其实就是这么一个概念,不仅仅是一种体力上的比拼,更是智慧的较量。

  解说:

  我们在曼海站采访的十几天时间内,几乎每天都会看到有零包贩毒的毒贩落网,站长杨正友告诉我们,为了逃避打击,境外毒枭现在主要通过蚂蚁搬家式的小宗运毒方式,试图突破警方的怒江缉毒防线。2008年5月,保山公安边防支队侦查取证近一年时间的一起特大毒品案件,准备收网怒江。

  解说:

  画面:侦察员现场监控调查

  解说:

  这是保山公安边防支队自2007年10月以来就一直在秘密侦办的一起特大毒品走私案件,一号涉案犯罪嫌疑人是一个叫蒋天余的商人。负责侦破这起案件的是保山公安边防支队副支队长印春荣,从1982年从警至今,印春荣侦破各类毒品案件一千多起,成为了一名蜚声警界多年的缉毒英雄。

  同期:印春荣

  他很少用手机,很少用通讯工具,用最古老的人与人之间,像我俩在一起聊,把整个事情经过他们自己的一些内部的一些分工或者是部署,联系,我们整个侦查工作带来很多很多的难点。

  解说:警方重点监控对象蒋天余,在怒江坝地区多年来一直经营茶叶生意,在当地开有多家商铺,但根据可靠情报,蒋天余真正的生财之路是毒品走私,2007年10月8日,保山公安边防支队获得线索,蒋天余准备从境外组织大宗毒品偷渡怒江,向昆明等地运输贩卖,已经汇往境外的毒资数量惊人,警方将这起案件编号为“10.08特大毒品走私案”,全力展开侦破。

  (同期:侦察员

  蒋不单单做茶叶生意这些为掩人耳目,通过这个我们了解到,蒋在当地你看他对捐资助学这一块投资,建盖了一所小学。)

  解说: 警方调查证实,从2007年10月开始,蒋天余为走私大宗毒品进行了精心准备与伪装,他在当地有一个来往密切的朋友张启勇,家住保山市郊农村,此人曾经在1985年因走私毒品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

  同期:侦察员

  大家一块分析,就认为很大的可能就是姓蒋,蒋天鱼这个人到境外组织毒品,送到保山,由张其勇负责销售,那么一个情节。

  解说:

  从2007年10月开始,保山公安边防支队就对蒋、张两家人开始实施秘密调查监控, 2008年5月11日早晨,经过近8个月的调查取证,警方得到消息,蒋天余从境外购买的毒品海洛因已经运输到了怒江边上的腊勐乡藏匿,虽然毒品具体数量不祥,但从汇往境外的毒资总额来判断,这是近年来罕见的一起惊天大案。就在警方增加精干侦查力量展开摸排的时候,蒋天余突然神秘消失了。

  同期:侦察员

  那我们感觉,他应该是在暗地里应该在接运毒品,或者已经在组织人员运输毒品。

  解说:

  解说:警方在沿江一线重要的通道和渡口实施了秘密排查,依然没有发现任何踪迹。水流险急的怒江,沿线有许多天然渡口,一些贩毒者为了避开检查站,经常挺而走险,强渡怒江,专案组判断,涉案毒品极有可能已经被毒贩使用渡船偷运过江了,战线需要向保山方向转移。

  同期:侦察员

  那沿江一线都有渡口,因为当地的有一些简易的渡口,也有一些形成自然条件下形成的渡口,这些渡口都是当地的老百姓日常生活的一些往返,走亲串戚的一种便道吧。

  解说:

  5月15号,一号嫌疑人蒋天余在消失几天后,突然再次现身。

  同期:侦察员

  在5月16号的时候,很匆忙的携带着自己的女儿,和最小的一个小儿子吧,一起匆匆忙忙离家,那是开了一架黑色的尼桑越野车,就从家里面离开龙陵。

  解说:

  蒋天余要去往保山,曼海桥检查站是必经之路,警方安排值班战士在曼海站对蒋天余乘坐的越野车实施了公开检查,情况并无异常,蒋天余驾车通过了曼海桥,追捕毒贩有时就像是钓鱼,需要镇静、机警与耐心。

  同期:印春荣

  整个前期的这种运作非常隐蔽,因为首先他是已经达成了一种相对的比较默契技术比较严密,内部的交接一个是比较诡秘,同时就是他防范意识比较强。

  解说:

  专案组分析,如果毒品已经通过怒江,运往昆明的必经之路将是保山,蒋天余去保山很可能是要组织毒品纵深贩运。专案组决定立即从沿江一线撤离,缩小范围,跟踪蒋天余,将案件侦破的突破口放在保山

  解说:5月16日下午,犯罪嫌疑人蒋天余驾车来到位于保山市郊区的同伴张启勇的住处,张启勇家在保山市郊贾家屯村一个小四合院里,巷口幽长,围墙很高。

  同期:印春荣

  当时想到家里面应该是四个人,四到六个人,包括他爱人五个人,我们知道有五个人,但是毕竟是农村,小巷子比较多,进去外人狗叫,马上就可以有警觉。

  解说:

  房屋里面是不是正在进行毒品的交易?什么时候是冲击抓捕的最佳时机呢?几名侦察员此刻只能静观其变,对房屋四周展开全方位布控,专案组决定天黑后实施抓捕。

  同期: 印春荣

  当时我们是,原来想到一种办法,就是敲门不开的时候,就要拿大锤把他砸开,当然还好,我敲了两声,他们问谁我说我,他老婆没反映,后来他又叫了一声,还是我,他开了,我第一个冲进去。

  解说:

  犯罪嫌疑人张启勇被当场抓获,蒋天余企图从二楼跳楼逃跑,落地后左趾骨及腰背受伤,当即被警方抓获。然而,在进行搜查的过程中,出现了警方最担心发生的情况,侦察员在现场仅发现冰毒两小袋,海洛因一小包,根本不像情报中所提及的大宗毒品走私。

  同期:印春荣

  大约搜查到晚上12点钟多,整个没有,一点没有,除了零星的有十多二十克毒品以外,什么都没有。

  解说:

  抓捕成功的欣喜很快就被焦急代替了,这是从事20多年缉毒工作的印春荣遇到的又一个相当棘手的案件。

  同期:印春荣

  你想万一找不到货,你怎么办,那这种情况,我们虽然没有遇到过,但是会可能产生这种,如果一个口不开,十天半月口不开,毒品被人转移了,那怎么办?

  解说:

  专案组对案情的判断出现多种意见,其中一部分人认为,情报可能出现了偏差,蒋天余斥巨资贩卖的大宗毒品有可能还没有过江。

  同期:印春荣

  当时我当时我的观点和其他人不一样,我首先想的,这个人敢跳楼,他有胆量,但是有一点,这个人也是逃命。

  解说:

  印春荣判断,如果手中没有大宗毒品,犯罪嫌疑人没有必要冒着生命危险跳楼逃命,经过几个小时的审讯,印春荣终于突破了蒋天余的心理防线,他供认自己从境外购买了大宗高纯度海洛因毒品,5月14号晚,他和外甥刘正国将这批毒品偷偷运到了怒江边上。

  同期:犯罪嫌疑人 蒋天余

  就是红旗桥下,勐腊下去的七公里左右,那里交给老董,他拿去我就没动,我就看到了。

  解说:

  蒋天余供述,江边接货的是当地的毒贩董银林和董银相兄弟,两个人划着竹伐趁夜色将毒品运过了怒江,准备伺机向昆明运输。专案组断定,毒品应该还在江边的村落里藏匿,,侦察员立即赶往接货过江的毒贩董银林所在的黑龙寨村。

  同期:印春荣

  到他家里去了,看到破破烂烂的房子,反正我们就在想,杜副队长和我可以说有一种共同的一种想法,就是说有一种默契,怎么在比较秘密的条件下,就当着他的家人,把他家大体情况简单的做一个检查,老找不到时机。

  解说:

  副支队长印春荣和董某的妻子闲聊的时候,侦察员以了解白蚁对他们木质结构的房子侵害为由上了二楼,房间不显眼处堆放着用塑料编织袋遮盖的物品,吸引了他们的注意。打开塑料编织袋,里面封裹的很严,黄色胶带外包装让侦察员眼前一亮,这是毒品海洛因的不二标志。

  (同期:侦察员

  给人的第一感觉应该是毒品,因为当时也没带什么,旁边又没摆着什么工具,就简单用这个钥匙从这个袋子的底部用力的插进去,当时这个钥匙拔出来以后,这个钥匙的齿槽里面就夹带着很多白色的粉末状的可疑物,经过粗检这个应该是海洛因。)

  解说:

  经过检验,警方发现这两个编织袋内共装有海洛因53公斤,冰毒约3.5千克 ,侦察员立即对董银林、董银相兄弟实施抓捕,至此,“1008特大毒品走私案件”历时8个月成功告破,这也是云南警方在近两年时间内破获的最大一起海洛因走私案件。

  (同期:印春荣

  心中有一个大石头啪落地了,当你找到货以后,又有新的难点,因为这个案子50多公斤的案子,你货找到,人抓了,那么你就要想,这个货从哪里进来,境外的老板是哪的,那么进来以后卖给谁,怎么把这个案子做的更大,想的更多是这个问题。)

  解说:

  曼海桥车来车往,怒江水滚滚向前,它涤荡着因为毒品而泛起的股股暗流,它见证着这座边防卫士扼守天堑、沿江扫毒的边关岁月,我们离开曼海桥的那一天,又一批新兵上岗了,在这块铁打的营盘之上,在这条流动的怒江两岸,新的战斗又将打响。

[责任编辑]杜新忠
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