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
联系杜新忠:13757963812 | 网站地图
戒毒专家—杜新忠记事 《中国禁毒工作》
首页 > 当前位置:>通知通告 > 会议实录 > 正文
会议实录
《世纪之患——新型毒品》解说词(一)
禁毒节目实录
2007-07-08 20:59:06 来自: 作者: 阅读量:1
    (上集)

——(镜头:城市之夜、人群、青年……)

——(镜头:夜晚,青年人特写……)

——旁白:上个世纪末出现的这首流行歌曲,在新世纪里传播地似乎更加广泛,尤其在这些青年们欢聚的地方……

——(镜头:稳定架进入舞厅,欢舞的人群,歌声高潮、举手如林……)

——旁白:在新世纪这个怡人的假日之夜,我们来到了一个大型的迪厅。这里,像是在过狂欢节,一个个年轻的生命在互相撞击着,互相燃烧着。这些青年人告诉我们:祖国申办奥运会成功,中国足球冲出亚洲和我国即将加入世贸组织,使他们的感情难以自制,他们要在这里将那积聚的激情一泻千里。只有你置身其中,才能感受到它那猛烈的冲击力和感染力。

——(热烈的舞姿与音乐……)

——旁白:可是,当我们在另一些城市进入那些凌晨后仍在营业的迪厅里的时候,却拍到了大量这样的镜头。

——(发现剧烈摇头的青年,从特写、个别,到群体……)

——旁白:从这些非正常的动作和怪异的表情里可以判定,这是服食了摇头丸所出现的特有症状。从午夜一直到清晨,这些人群中出现摇头症状的青年人竟已近乎思维麻木、神志不清。

如今,这种五颜六色的小小片剂像野火一样迅速在青少年中蔓延,并且以它新奇的图案和不断变化的形状,向更多的青少年们猛扑过来。

它们究竟是什么?它们来自何方?它们将给我们的社会和人类又将留下什么?

 ——动画:《国际刑警2000年精神药物报告》

(字幕):近年来,尤其是1999年和2000年上半年,人工合成毒品已成为世界性问题,主要表现在苯丙胺和它的衍生物,“摇头丸”的迅猛增长上,近年来全球近乎疯狂的缴获量就是很好的证明。

摇头丸已不是地区性问题,而是世界性威胁。

——(滚动的地球仪、当今世界人潮)

——旁白:当人类跨入新世纪那充满希望的曙光里的时候,谁也没有想到,这些近十年来突然肆虐起来的新型毒品,也悄悄和我们一起走进了新世纪。

与被称之为传统毒品的海洛因、大麻和可卡因不同的是,它锁定的目标,主要是庞大的青少年群体。

他们在不同的国度、从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学校汇聚在这里,和自己的伙伴们毫无戒备地、甚至是半公开地将这种流行物轻松地吞食下去。 

——美国女学生:我12岁,我使用时只有12岁

——美国男学生甲:在学校,我使用过它,到俱乐部去就更需要它了

——美国男学生乙:我每次都用,并且一次比一次量大,年轻人使用它自然有年轻人的各种原因

——美国缉毒署官员:21世纪初,我们看到这样的社会问题,真是不幸。据缉毒署统计,这种情况正从全美的大城市向中小城市发展蔓延,对于缉毒署执法人员来说,最大的困难是说服这些年轻人,他们总认为“俱乐部毒品”不同于海洛因、快克,“俱乐部毒品”是无害的。

——旁白:今天,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在忧虑新型毒品的危害,更为严重的是:传统毒品的问题尚没有解决,新型毒品又疯狂泛滥起来。在发展中国家,它更以令人心惊的速度恶化着。

掌握世界毒品形势的国际麻醉品管制局,对亚洲地区的最新动态作出了如下分析:

引用原文:苯丙胺类兴奋剂(冰毒和摇头丸)的滥用和贩运在整个东亚和东南亚区域正迅速蔓延……

缉获数据表明:在中国台湾省和该区域一些国家,如日本、菲律宾、大韩民国和泰国,甲基苯丙胺的滥用人数已超过海洛因滥用人数。

——旁白:在香港海关这份最新的毒情通报上,明显显示了新型毒品贩运急剧的上升量。

——公安部禁毒局缉毒处处长邓明:在我国,原来只有海洛因问题,冰毒和摇头丸是近十年来从国外流入的。1990年我们国家广东省破获了第一起冰毒案件,1996年广州白云机场海关破获了第一起摇头丸走私入境案件。90年代中期以后,冰毒和摇头丸的问题日益严重,目前,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破获了摇头丸的案件,在全国一些大中城市的娱乐场所滥用摇头丸的问题相当普遍。

——(字幕):深圳夜豪情迪士高

(深圳警方夜查迪厅,进行尿检。)

——记者:这是摇头丸吗?

——女警察:摇头丸、这是大麻。

(卫生间门口)

——深圳市强制戒毒所医师李东俊:李艳芳是谁呀?这个不行,重新去尿。

——警察:这不是尿,是水来着。

——李东俊:这是一个快速检验的试剂,它主要测试有没有服食摇头丸,它的优点是快速,并且可以在现场就做,是一个非常好的筛选方法。

——记者:准确吗?

——李东俊:准确率相当高……我们看到这个试剂板上明显的只有一道紫色的线,这就说明他服食了摇头丸。

——记者:这个也是、这个也是……不是的呢?

——李东俊:不是的,我们看一下不是的,它呈现出两道紫色的痕迹。

(包厢内)

——李东俊:这个房里一共检验了二、四、六、八、十、十二个,12个样本里面我们发现了有一、二、三、四、五,5个呈现结果阳性,也就是说服食了摇头丸。

——记者:你的尿液检验已经呈阳性。告诉我,你吃了什么?

——男青年:摇头丸。

——深圳戒毒所采访吸食者:

——记者:今年多大了?

——男青年甲:17岁

——记者:当时吃的时候,你认为它是毒品吗?

——男青年甲:在我入所之前我不觉得它是毒品。

——为什么?

——因为人家都说,这个摇头丸是不会上瘾的。

——女青年甲:去买摇头丸的时候,他们问我吃没吃过,我说我没有,什么样子我都不认得。他说要不要试试?没什么的,吃了就是高兴,整个人都高兴。没什么的,叫我试一下。我想,这里面这么多人吃都没什么,我就试了一下。

(街头访谈:)

——记者:对不起二位,可以打扰一下吗?你们听说过摇头丸和冰毒吗?

——群众甲:没有,没有。

——记者:以前看报纸也没有过?

——群众甲:没有看到过。

——群众乙:看都没有看到过,怎么样都不知道。

——群众丙:没有,没有,一点都不知道。

——群众丁:听说过。

——记者:那您知不知道它们的危害?

——群众丁:我听人家讲这个摇头丸吃了要摇头呀,

——记者:然后呢?

——群众丁:不知道。

——旁白:新型毒品与传统毒品确实不同,它最大的不同是人们对它还缺乏认识,对传统毒品的危害,我们几乎是路人皆知,现在,新型毒品应该彻底地现身在我们面前了。要了解摇头丸,我们还得从冰毒开始谈起。

——最高法院司法科技研究所司法鉴定室主任、医学博士何颂跃:         

冰毒,学名又叫甲基苯丙胺,翻译的名称称为甲基安非他明。它是由麻黄素为主要原料人工合成的、具有苯环和烷胺侧链化学结构的中枢神经兴奋性药物。它的外观酷似冰糖,因此在国外贩毒分子最初又把它称之为“ICE”,就是我们中国说的“冰”,我们在翻译的时候就把它翻译成“冰毒”。

冰毒由于它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强烈地兴奋、欣快以及致幻性作用,因此它对人体的危害性甚至超过了海洛因,成为21世纪最危险的一个新型毒品。

——旁白:1919年,日本化学家阿贺雄多首次合成了后来被称之为冰毒的甲基苯丙胺。科学家的初衷是为了寻找为人类解决痛苦的良药,但是,人类所创造的一切文明一旦被险恶者所利用,便会反过来贻害人类。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法西斯军队曾在朝鲜殖民地设置工厂,大量生产制造以甲基苯丙胺为主要原料的“菲洛朋”(philopon)片剂,分发给士兵服用,服食后可以连续作战不需休息。

(神风特攻队)这些自杀式冲向对方舰艇的日本飞行员们,均服食了这种“菲洛朋”。我们看到的这些同归于尽的惨烈景象,被颂扬为为民族献身的武士道精神,可是,你也绝不能否认他们体内的甲基苯丙胺——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冰毒,对飞行员的中枢神经所起到的疯狂刺激作用。

这个第三帝国的纳粹狂人希特勒,曾下令研制可以使军队士兵在数天内连续作战的苯丙胺类药物,希望用这种兴奋剂来维持纳粹军队不可战胜和亚利安人种族优越论的神话。而在意大利墨索里尼的军队,则把甲基苯丙胺制作成片剂,作为军需品发给士兵服用。

——何颂跃:冰毒在世界上的滥用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那是在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当时大量的甲基苯丙胺这些军需品囤积在那个地方,军队还有一些药商因此向社会大量地廉价出售,当时日本大概5%左右的国民都有使用过这种冰毒的历史,推测有200多万人。主要是在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人们对社会前途的悲观,就需要有一种精神上麻醉来逃脱现实。所以甲基苯丙胺在当时社会极为畅销。

——旁白:首先起源于日本的冰毒滥用,很快波及了东南亚和欧美国家,形成了冰毒在世界上首次滥用大流行。仅在日本,就导致了20万精神病患者,由此而引发的精神障碍、暴力行为以及相关的死亡病例开始在医学文献中不断出现。1951年,日本首先制定了《觉醒剂取缔法》,韩国、美国等国家也相继立法取缔甲基苯丙胺的生产和销售,联合国制定了《1971年精神药物公约》,将所有苯丙胺类兴奋剂纳入了管制药品,才逐步遏制了冰毒的第一次大泛滥。

然而,70年代后,由于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所带来的社会急剧变化,甲基苯丙胺又开始了第二次滥用期。

进入90年代,它又开始了第三次浪潮,尤其是被人工合成的摇头丸一经出现,便迅速风靡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亚非拉发展中国家。

——何颂耀:致幻性苯丙胺当时在90年代末的时候向我们国家逐渐渗入。首先是从香港,在96年的时候滥用,然后向深圳渗入。当时香港就把它称之为(摇头丸)。因为吃了这种药以后,他可以随着音乐剧烈地晃头晃脑,进行舞蹈跳动,因此就把它称为“FING丸”,就是会摇摆、摇头的药丸。进入我们国家之后,当时的吸毒者就马上把它称之为“摇头丸”。

——旁白:传统的摇头丸,主要由被称为MDMA  MDA和MDEA的致幻性苯丙胺类毒品所构成,而我国目前缴获的摇头丸却是混合型的,经检验,贩毒分子在传统的摇头丸中添加了冰毒、麻黄素、咖啡因、氯胺酮等毒品,大大加剧了它们相互的毒性作用。

 那么,年轻人在迪厅里吸食摇头丸的过程中,不但吸食了致幻性的苯丙胺,同时也吸食了甲基苯丙胺,也就是现在的冰毒。

  (音乐、摇头……)

——采访戒毒所服食者

——女青年乙:吃了摇头丸以后呢就感觉到非常地兴奋,如果听到音乐呢就不会坐在那里,就会起身去跳舞,因为我本身是搞舞蹈的,所以我对音乐的理解,加上细胞的活跃,就感觉人和音乐融为一体,对音乐的感受就非常地好。

——女青年丙:当时吃了以后脑子里昏昏沉沉,想喝酒啦,很想聊天很想说话啦,很想跳舞啦,头就想随着音乐节奏想这样摆啦……反正身体里面好像觉得有一种热血在往外涌的这种感觉。

  (音乐、摇头……)

——旁白:那么,在这些“快乐”的背后,究竟潜藏着什么?

(上海市毒品检验中心:白鼠实验)

——所长张玉荣:我先给一只空白的(白鼠)打水……现在我们给它(白鼠)注射的是甲基苯丙胺,(按比重)相当于(一个)人服用2片摇头丸……这个我们给它剂量再增加一下,(按比重)就相当于(一个)人吃3片。

    我们看看它口服以后出现哪些反应。我们现在注射完的时间是10:25分,40分左右它可能就有反应了。

——旁白:果然,20分钟以后,小白鼠们不同的反应就出现了。

——张玉荣:这两个空白的很安静;这两个一直在(移动),这叫移动能力增强,这两个也一直在窜,还有就是后脚直立,再一个就是在嗅寻,还有一个是晃脑,它几个动作是连在一起的。

 好,放音乐。

——旁白:当我们给它们播放迪厅音乐的时候,这种反应便更加明显。

——张玉荣:刚才我们从动物实验中可以看出来,对动物来看,就是这么个现象。假如说我们人用了摇头丸以后会有什么现象?假如一次使用量太多就会引起极度兴奋、胸痛、还有可能昏迷,有的时候虽然我脑子很清醒,但是不能活动,不能说话,还会引起血压升高,体温升高,最后引起死亡。

——(字幕:)“中山医科大学动物实验部”

——旁白:在这所著名大学的动物实验部,广东警方为我们做了兔子实验,实验中,竟发生了我们意想不到的事情。

——广东省公安厅刑事技术中心化验室工程师裴茂清:这是两份冰毒的水溶液,它每一份里面是含了20毫克冰毒,那么我们今天呢就是要给其中一只兔子全部注射进去,一只只注射一半,就是说一只兔子10毫克,一只兔子20毫克,然后留一个空白。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观察到空白兔子和给了药物的兔子症状有什么不同、中毒时间是多少。人体的冰毒致死量如果说是没有吸毒的,1克冰毒就会致死。这是相当于人体致死量的1/50。

看时间。看时间。

现在是9点20。

——旁白:由于有了白鼠实验,我们把目光集中在服食了20毫克的1号兔子身上,专家告诉我们,他们做过实验,20毫克能使兔子出现较典型的中度中毒症状,但不会死亡。

——裴茂清:大剂量的20毫克的那只兔子,到半小时已经出现了这种颤抖、到处转圈、蹬腿这些动作,兔子现在中毒的情况还没有达到中度中毒,它属于一种中毒的轻度状态。它眼睛出现的那种红是欲滴血的那种红,好像眼球要冒出来、要鼓出来。兔子眼睛本来就是红的,但那种红和这种红差别很大,刚刚我们看到的那种红是桃红,而这种红是鲜红鲜红的,这是刺激大脑导致兴奋的这种表现。人也一样,兴奋到了一定程度后,眼球充血也很明显。

刚刚出现的这种阵发性抽搐,这种旋转,兔子所有的症状,在人吃了摇头丸之后也会出现这种症状。出现这种症状的时候,你给它什么东西它都不知道,它已经站不稳了,步履不稳了,站在那里失去平衡了……把这个录下来没有?……

——旁白:我们正说到这里,意外的情况出现了……

——裴茂清:已经死掉了。

——记者甲:已经死了?

——记者乙:死了!

……(音乐)

——旁白:这几秒种内发生的突然死亡,让我们目瞪口呆,连专家们也没有想到……

    专家告诉我们,这突如其来的死亡,是因为兔子的个体差异的不同所导致的,就像人一样。他还告诉我们,1克冰毒致人死亡只是概念性的一个量,因人个体体质与健康状况的差异,有的人可能0.5克就会死亡,而我国缴获的每粒摇头丸中冰毒的含量,已达30到60毫克。

(死亡白兔特写、音效)

——旁白:我们带着一种说不出的心情离开了这只无辜的白兔,但是,我们想到了人,想到为了那些活着的人……)

(全国第一例摇头丸死亡案例照片)

——深圳市公安局福田分局法医邓国宏:因为服用摇头丸死亡的第一例是97年7月9日,发生在我们分局辖区,死者是四川女孩,21岁,她是因为头一天晚上在深圳一家夜总会跳迪士高,因为服食了摇头丸而兴奋,以前都是要跳到凌晨,才能够消失这个药性作用才可以回来,当天12点钟就结束了跳舞时间,回到家里药性没有消失,继续跳,跳上瘾后,回到家又吃了一颗,那么其他人想让她停下来,3、4个人都控制不住,一直跳,跳到最后慢慢没力了,开始衰竭了,然后倒下了。

我们第一时间赶到医院去,对尸体进行检验,测得血液和尿液里面有大量的甲基苯丙胺含量。综合结论,我们认为她是服食过量的甲基苯丙胺死亡。

——广东省公安厅刑事技术中心化验室主任刘卫国:90年我们检获了第一宗冰毒,当时是在九龙海关,他们检获了一包透明的结晶,不知道是什么东西,怀疑是毒品,经过我们检验是叫做甲基苯丙胺,全国来讲应该是第一宗冰毒的个案。接下来就在91年我们在珠海边防检查站发现了一宗误食冰毒引起人中毒致死的案例。

——广东省公安厅刑事技术中心化验室主检法医师余彦耿:当时情况是这样的,有两个年轻人晚上在垃圾桶旁边拣到一瓶十全大补酒,他们一商量就说去吃宵夜,喝酒。小个子喝下去后他马上说:哎呀!我的头晕了,眼睛看不见了,人马上就站不稳,就倒下去了。那个大个子一看不行,马上就把酒瓶子一甩,摔到地上去了,就跑到水龙头旁边去冲水,抠喉咙,想把那个吐出来,最后抢救的结果小个子死了,大个子后来抢救过来了。

后来我们看现场,发现那个酒瓶摔破的地方很多白色的结晶。我们解剖尸体,主要表现为淤血状态,心、肺、肝,脏器淤血很明显。

——何颂跃(图前讲解):我们在研究的过程中发现很多吸食甲基苯丙胺死亡的吸毒者,他的心脏里面存在着各种不同程度的病理性改变,有的像先天性心脏病的病理性改变,有的又像冠心病、心肌梗塞的病理表现。

在这个上面我们可以看得很清楚,这个心肌纤维全部断掉了,就像刀切得一样,这是心肌断裂的典型表现。这种改变往往跟他生前高度兴奋,兴奋以后导致心肌也出现一种兴奋性状态,急剧痉挛性地收缩,收缩以后就“蹦”拉断了,像橡皮筋一样拉断了,这种情况在突然死亡的吸毒者的心脏里经常可以发现。

往往这些人吸食冰毒和摇头丸的时候,它们是和酒精连在一起吃的,就是和酒一起喝,边喝酒边吃,那么这两个合在一起的话,对他们兴奋性会产生一个促进作用,同样对大脑的神经细胞也产生一个毒性相加作用,更容易导致一种记忆障碍,这个记忆障碍我们所讲到的,它对脏器的影响,第一个是对神经系统,神经系统就是边缘系统,这个边缘系统跟人的情感、记忆、学习以及性活动都是密切相关的,由于甲基苯丙胺和摇头丸它主要作用部位就是在这个部位上,因此,特别容易引起这个部位神经细胞的变性坏死,那么也导致这些功能上的障碍,记忆缺损也是由于它的原因之一。

——吸食者甲:每天都是晚上吃药喽,早上醒来以后就很累很累,也吃不下饭,也睡不着觉。有一次是连续15天都没有睡觉,躺在床上也是有幻觉的,睡不着,整个人,脸上各方面气色是很差很差的。

——吸食者乙:平常做一些事,比如要拿什么东西啊,一回过头就忘记了,就是失忆。

——广东省公安厅毒化室主任、工程师裴茂清:这种毒品对大脑中枢神经的损害是一种直接刺激性的损害。身体上的毒很容易戒,但是心理上的毒很难戒。即使你戒断毒,然而它已对大脑神经有了一种不可逆的伤害,就是你治好,戒了毒之后,人呢也会产生一种痴呆。

——深圳市戒毒所医生李东俊:摇头丸的的确确破坏了人的脑组织、破坏了人的精神活动,这个是在我工作当中体会相当深刻的。我们调查当中95%左右,出现嘴巴干这个感觉,然后他就大量地饮水。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个例子是个小女孩,20岁,豆蔻年华。一般的情况场合下她都是不胜酒力的,一杯啤酒,普通的一杯喜力啤酒就会说我够了,不能喝了,但是自从吃了摇头丸以后,她跟我说:有一次一个晚上她喝了12杯,她给我讲的时候,我的眼睛都睁大了,她现在发现觉得这个不可思议。这说明摇头丸对人的大脑中枢系统有种强烈地损伤作用。

——吸食者:吃了摇头丸再跳舞,就老想喝水,想喝酒,而且出好多的汗,恶心想吐,头脑是很晕很晕的,走路也走不稳。

——吸食者:跳完舞停下来以后,我感觉到自己的心脏好像就要蹦出来,特别难受。感觉到眼睛也看不清楚什么东西,脑子里特别的麻木,感觉一片空白,人也是迷迷糊糊的。

我们现在正在做一项研究,就是研究服食摇头丸以后,人的大脑的内部组织结构的损伤情况。从我们戒毒所抽出去10个男的,10个女的,结果表明在这20人当中,在脑部的肌体结附近全部证实有异常改变。这种异常改变就表明了特异性表明了摇头丸导致的大脑功能的影响,这就找到我们的一个直接证据。

——吸食者丙:这个东西有心瘾的,吃了以后就想吃,到了迪士高里面如果不吃就好像觉得缺少点什么东西。

——通常一吃完都还想吃。

——如果要我去的话,我肯定会吃。

——深圳市强制戒毒所医师李东俊:服食摇头丸它第一个特点就是当你心情一烦躁的时候,你就去找它去解脱,通俗地说,就是一到迪士高,一到歌舞厅,一到那种人聚集的地方,他就像入戏一样。非得吃两片他才觉得,我才能找到那种感觉。这种表现就表现为强烈地精神依赖

——郑继望:长期应用这一类的兴奋剂,可以造成大脑器质性的改变,我们叫苯丙胺型精神病。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在多次应用之后,细胞慢慢变性,这些递质慢慢耗竭,这样就造成一些不可逆性地变化,最后就导致我们说的苯丙胺类精神病,它可以持续很久。

——旁白:由于苯丙胺类兴奋剂能够导致严重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表现,因此专家学者们也把它作为制作动物精神病模型的药物,就是说,给动物服用苯丙胺类兴奋剂,使它成为精神病,然后供临床研究使用。

[责任编辑]杜新忠
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