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
联系杜新忠:13757963812 | 网站地图
戒毒专家—杜新忠记事 《中国禁毒工作》
首页 > 当前位置:>戒毒要闻 > 艾滋病要闻 > 正文
艾滋病要闻
中医药防治艾滋病大有潜力
2011-12-01 22:51:14 来自:搜狐 作者:杜新忠 阅读量:1

  纵观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的历程可以概括为“试治—试点—重大专项”;中医对艾滋病的认识也经历了“感性认识—逐渐清晰—全面了解”的过程。中医药对艾滋病的防治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直属的中国中医研究院(现中国中医科学院)1987年就派中医医务人员,赴非洲坦桑尼亚进行中医药试治艾滋病工作,积累了初步的临床治疗经验。

  从1990年开始,科技部“八五”、“九五”、“十五”科技攻关计划、“863”、“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中也都有“中医或中西医结合治疗艾滋病”的研究课题。特别是2004年开始全国中医药治疗艾滋病试点项目的启动,使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的工作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

  2010年12月31日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作用,扩大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规模,卫生、中医药部门要加强对医务人员特别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的培训,提高治疗质量。”为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的工作指明了方向。

  第一部分 中医药治疗艾滋病试点项目

  为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实施中医药对艾滋病患者的干预治疗,延长感染者的发病时间,提高病人生存质量,减轻西药的毒副作用,同时探索中医治疗艾滋病方案,为更多的病人提供比较规范、优质、方便、可及的中医治疗服务,卫生部、财政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以下简称国家局)于2004年开始联合实施中医药治疗艾滋病试点项目(以下简称试点项目)。

  试点项目的基本情况

  项目范围:试点项目于2004年8月启动,项目省有河北、安徽、河南、湖北、广东;2005年新增北京、江西、湖南、广西、云南和陕西;2006年新增黑龙江、吉林、四川、重庆;2009年新增新疆、甘肃;2010年新增浙江、上海。目前全国共有19个省份开展试点项目。

  投入经费:中央财政对试点项目的投入经费逐年增加,由2004年的900万元增至2011年的6685万元,主要用于中药费、临床检测、人员培训、基地建设和管理等,为近万名艾滋病患者和感染者提供了免费中医药治疗。截止到2011年10月底,“试点项目”累计治疗17110例,正在治疗10771例,累计脱落4027例,累计死亡1528例。

  选择病人的原则:一是不到服西药标准而愿意服中药者;二是不能耐受西药副作用者(停西药改服中药);三是用HAART(鸡尾酒疗法)同时,由于少许副作用或生存质量不好,或某些机会性感染,而愿意服用中药者。

  临床治疗方法:临床治疗根据患者证候、舌苔、脉象等情况进行中医辨证施治,采用中药汤剂和固定制剂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自身前后对照进行疗效判定。

  目前使用的中药制剂有:健脾燥湿、益气补血的益爱康胶囊;健脾益肾、清热解毒的扶正抗毒胶囊、康爱保生胶囊;补脾益肾、益气固本的芪苓益气片;补肾益气、活血化瘀的艾可清胶囊;其他还有泻利康、爱珍片、解毒护肝颗粒、湘A颗粒、抗艾片、托里败毒散等。

  观察指标:①安全性指标: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X线检测,每3月检测1次。②疗效性指标:临床症状、体征、中医证候积分、体重等,每月观察记录1次;CD4细胞:每3月检测1次;病毒载量:每半年检测1次。

  疗效判断:根据《中医药治疗艾滋病试点项目临床技术方案》中的规定从临床症状、体征、体重、免疫功能等方面进行判断。

  主要工作

  建立领导机制,健全管理制度

  国家局成立了中医药防治艾滋病工作领导小组,项目省成立了卫生厅局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在项目管理上,制订了《中医中药治疗艾滋病试点项目管理方案》等管理文件,明确了项目目标、实施内容和组织管理要求。各地根据本地实际,制订了项目实施细则和配套工作制度,从项目定位、病人选择、工作流程、人员职责、技术培训、药品管理、经费管理等方面进一步细化,做出明确规定,并及时总结,不断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建立了符合中医药防治艾滋病工作特点和需要的组织管理体系。

  完善技术方案,注重资料积累

  国家局在中医药治疗艾滋病试点项目实施之初,即组织专家制订了临床技术方案。此后,根据临床实践不断进行完善。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注重临床资料的积累,目前已有较为完整的病历9000多份,并实现了资料的数据化,为相关科研的开展提供了丰富的临床资料。

  建立救治体系,探索救治模式

  国家局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建立了艾滋病中医药防治中心,在项目省开展了治疗基地和治疗点建设。各项目省建立了以省级机构为技术支撑、以县级中医医院为主要依托、以病人集中的乡村卫生室或城市定点医院为诊疗现场、各级医务人员共同参与的临床救治体系,并针对不同感染途径的艾滋病患者特点,结合当地社会经济状况,探索出了几种行之有效的诊疗和管理模式。

  加强人员培训,做好基层发动

  加强临床技术人员队伍的建设,为项目省培训骨干人员近千人,各项目省份培训近万人次。通过技术培训和临床实践,培养和锻炼了一支水平不断提高的中医药治疗艾滋病技术队伍。充分发挥各级医务人员的作用。成立了国家级和省、市级专家组,并组织专家定期巡诊、会诊,指导基层工作,保证了中医药治疗艾滋病临床技术方案的规范实施,提高了对艾滋病人的辨证论治水平。充分调动县级医疗机构中医药人员和乡村医生的积极性,发挥其贴近群众,熟悉情况,服务方便的优势,为艾滋病患者提供及时便捷的中医药服务。

  多部门统一协调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有关部门协调,制定了有利于项目实施的政策;省级中医管理部门与药监、医政、疾控等部门积极协调,以利于工作的顺利开展。此外,为了更好地进行病历管理,便于统计、分析,还开发了计算机软件。

  取得的成效

  临床疗效确切

  实践证明,规范的中医药治疗对艾滋病有确切的疗效,可明显改善艾滋病病人发热、咳嗽、乏力、腹泻、气短、皮疹、黏膜溃疡等临床症状,提高和稳定艾滋病病人免疫功能,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减轻抗病毒药物的毒副作用。临床数据分析结果也提示:中医药治疗对发热、咳嗽、乏力、纳呆、腹泻等主要症状改善明显,患者症状、体征积分变化较大。其中,以改善乏力、增加体重最为突出。此外,通过这几年的观察,发现患者CD4淋巴细胞变化呈稳定和逐渐上升的态势。

[责任编辑]杜新忠
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