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
联系杜新忠:13757963812 | 网站地图
戒毒专家—杜新忠记事 《中国禁毒工作》
首页 > 当前位置:>戒毒要闻 > 艾滋病要闻 > 正文
艾滋病要闻
艾滋病戒毒者的“家”
2016-01-25 21:30:16 来自:法制日报 作者:杜新忠转 阅读量:1

  春节前夕,《法制日报》记者走进艾滋病集中管理区,记录专管女警和艾滋病学员的工作和生活状态,聆听发生在她们中间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春节临近,学员张霞(化名)在宿舍里神情专注地用红纸做着一张贺卡,这是她送给专管警察王梅的新春礼物。冬日暖阳斜照在她的脸上,宁静而祥和。卡片上写着:“对不起,我让您受苦了!”

  故事还得从去年夏天说起……

  一次戒毒学员集体剪发时,刚来不久的张霞向王梅提出一个要求:“能不能由您来帮我剪一下?”考虑到学员正处于敏感自卑阶段,并没有剪发经验的王梅二话没说拿起剪刀,但一不小心就把张霞的耳朵和自己的手指同时给剪破了……之后,王梅承受着巨大心理压力,在配合医院抽血检查是否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三个月里,她只回家了六七次,匆匆来回,不敢与家人有过多接触。值得庆幸的是,最终确诊王梅没有被感染,所有人包括王梅自己才算松了一口气。这位腆腼的姑娘至今依然心有余悸:“当时紧张极了,从没遇到过这种事情。这件事一直没敢告诉家人……”

  其实,这里每个专管警察都面对过“紧急时刻”——1月4日,学员晓辉(化名)因毒瘾发作,在家咬伤了父亲,母亲报警后将她送到强戒所。刚来没几天,上课时她故意把双臂溃烂处的血涂抹在桌椅上,还吐上唾沫并用纸在桌上来回擦拭。当时几十个学员都在学习,大家一时不知所措,专管警察杨睿没有丝毫犹豫冲上前将其带离教室……随后,杨睿多次找晓辉谈话,起初她一言不发,后来杨睿发现晓辉很挂念自己的孩子,便与她家人取得了联系,并将家里消息转告晓辉。晓辉的抵触情绪被慢慢化解了。她告诉杨睿:“我不想进来不是不想戒毒,是我放心不下孩子。她还在上学,需要有人照顾。”

  学员邱小敏(化名)今年32岁,是个“刺头”。刚来第一天,吃饭时便与其她学员发生争执,专横的她一下子将饭菜泼到对方身上。事后第一次谈话,专管警察王晓嘉采取冷处理方法,以拉家常方式与她谈心,既不批评,也不碰硬,让其畅所欲言、吐露心声。聊天中得知,小敏的父母吸毒,她是靠街坊邻居接济、吃百家饭长大的,她8岁那年也沾染上毒品。后面的谈话中,王晓嘉找准时机指出其思想和行为上的错误,最终小敏心悦诚服地接受了处罚。此后,只要小敏一有进步,王晓嘉就送她一个小礼物进行鼓励。三个月后,小敏由于表现优秀,当上了习艺小组长。

  20年的“毒龄”,七八次强制戒毒,戒断期最长两年、最短不足三个月,这是学员艺红(化名)的戒毒档案。48岁的她是家里的独生女,父母亲对她从小疼爱有加,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出于猎奇,她沾染上毒品,后通过静脉注射毒品交叉感染上艾滋病,按她的话说“感觉彻底跌入了万丈深渊”。针对艺红的情况,专管警察除了日常治疗帮助外,还经常约请她已经70岁的父母亲到所里进行感化教育,使艺红思想有了很大变化。1月5日,艺红提前两个月解除强戒。面对步履蹒跚来接自己的老父亲,艺红百感交集地说,自己对家人亏欠的太多了,希望能自食其力,过正常人的生活,在父母有生之年尽尽孝心。

  “很多学员不仅身体有病,心理也存在一定缺陷,大多数都被家人拒之门外,社会上也没有容身之所。专管警察更多时候担当起的是一个疏导者、转化者的角色,让她们在这个大家庭的关爱中逐步形成正确认识和健康心态。”望着艺红一家人远去的背影,专管大队教导员李琼芸若有所思地说着,“不过,如何让艾滋病戒毒者顺利回归社会,让她们真正被接纳,尚需更多社会力量共同参与……”

[责任编辑]杜新忠
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