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
联系杜新忠:13757963812 | 网站地图
戒毒专家—杜新忠记事 《中国禁毒工作》
首页 > 当前位置:>戒毒要闻 > 艾滋病要闻 > 正文
艾滋病要闻
湖南首家艾滋病特管中心探访
2014-11-25 08:37:23 来自:法制网 作者:阮占江 阅读量:1
  近日,《法制日报》记者走进湖南首家收治艾滋病涉毒人员等特殊病违法犯罪群体的场所——衡阳市特殊病违法犯罪人员隔离管理中心,近距离感受了其中一些鲜为人知却又感人至深的故事。
  
  大爱无敌:“艾”与爱的对抗
  
  “衡阳市艾滋病特管中心成立于2010年,是湖南首家收治艾滋病涉毒人员的场所。”谈起设立的初衷,衡阳市强戒所党委书记、所长,时任雁峰区政法委书记的屈国原告诉《法制日报》记者,2010年衡阳城内一批特殊病违法人员活动猖獗,尤以艾滋病人员为甚,衡阳市雁峰区、石鼓区、珠晖区多地一度出现了以“艾滋针”为“免死金牌”的街头抢夺、抢劫、盗窃、敲诈的猖狂现象,街市、居委会鸡犬不宁,公安派出所头痛不已,集市开店的每天提心吊胆,小区居民不敢轻易出门。
  
  “由于无处羁押,公安接警也只能是抓了放,放了抓,更让他们有恃无恐,人们一度谈‘艾’色变,怨声载道。为维护社会稳定,保一方平安,衡阳市特殊病违法犯罪人员隔离管理中心应运而生。”副所长刘卫民介绍说,衡阳市强戒所按照衡阳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2010年4月挂牌成立了湖南首家特管中心。
  
  据介绍,集中隔离管理措施甫一出台,全城联动,一些平日里嚣张跋扈逍遥法外、老百姓唯恐避之不及的特殊病违法人群,纷纷被送进了特管中心。一时间,城区“两抢一盗”案件发案率大幅下降,群众的安全感迅速增强,城区社会治安状况明显好转,周边群众拍手称快、放炮庆贺。
  
  然而,特管中心运行之初,还是出现了收治对象集体对抗等问题和矛盾。
  
  “艾滋病人员受歧视、被嫌弃、没自尊,往往破罐子破摔,如何让这样一群被判了‘死刑’,生命已进入倒计时的人甘愿接受管教?这是特管中心民警面对的首要难题。”特管中心专管大队大队长刘新雷告诉记者,临危受命,刚刚接手的民警也曾一度紧张、恐惧和彷徨,手套、口罩、防护服“全副武装”点名训话,结果是艾滋病吸毒人员集体绝食对抗、挑事端打架、非暴力不合作、甚至随时以自伤自残相威胁……
  
  2010年5月的某天,组建不久的特管中心收治了一名艾滋病吸毒人员罗某,该员来到中心就唆使同伴绝食闹事,他扬言:我是艾滋病人我怕谁。民警找他谈话,他认为没人敢动他,就疯狂地以头撞破玻璃窗。
  
  就在他准备以玻璃碎片割喉的瞬间,负责警戒的民警蒋英俊(化名)以训练有素的身手,毫不犹豫大胆冲上前,不顾一切猛地一把,将头破血流的罗某拦腰紧紧抱住,一场一触即发的危机被制止。全然忘我的蒋英俊此时才发现自己右手不知何时也被玻璃碎片划裂了口子。下班回家不敢说,心里忐忑不安,只能靠多做家务来消解。后经体检,确认身体无恙,他才跟妻子道出实情,贤惠的妻子表示理解支持。如今他选择依然留在监管艾滋病吸毒人员这个特殊岗位。
  
  “这些场景,是特管中心20多名专管民警、医务人员的一种真实写照。”特管中心教导员谢志明告诉记者,护士谭美丽(化名)曾经在给艾滋病吸毒人员抽血时意外被针头扎入,虽未造成感染后果,但顾虑担忧始终在,回家根本不敢跟家人提。自己和很多民警都不敢告诉家人自己的工作性质和状态。
  
  大爱无痕:爱对“艾”的感化
  
  “运行四年来,特管中心始终坚持‘依法、关爱、矫治、新生’的理念,注重多方联动,注重人文关怀,注重综合管理,采取依法管理教育与关爱感恩相结合,行为矫正与心理干预矫治相结合,医疗救治与社区戒毒康复相结合的方式,把特管中心办成治病救人的特殊医院、脱胎换骨的特殊学校和温馨和谐的特殊家庭。”衡阳市强戒所纪委书记蒋丽芳介绍说,在具体的运行过程中,特管中心的民警首先要当好教师,做好法制教育和爱心感化,把“违法者”变成守纪人,其次要当好医者,开展身心治疗、心理疏导和康复训练,把“病人”变成健康人;同时要当好“家人”,及时为其排忧解难送温暖,把“受害者”变成正常人,通过对特殊病戒毒人员三种角色身份的转变,矫正其行为恶习。
  
  据介绍,为使特殊病违法犯罪人员安心接受教育矫正,重拾信心,有尊严的生活,民警们摸索推出了不嫌弃、不放弃、不抛弃的“三不”工作原则:不嫌弃、不歧视,给予其充分的人格尊重,注意执法用语的规范,注重交谈的态度与距离;不放弃、不冷落,关注体弱病残,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不抛弃、不遗忘,节假日嘘寒问暖,生日送蛋糕,给予家庭温情,营造充分“正常”的教育矫治环境。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特管中心还引入了“花草疗法”,即让每一名特殊病人员领养一盆植物,借由花草分散注意力,给单调色生活增添生气活力,成为其修生养性、安神定气的伙伴,用花草的生命力暗示和激励其成长,重拾生活信心。
  
  “由于长年受毒品侵噬,艾滋病等吸毒人员身体损伤严重,体质普遍低下,目前的医疗条件、资源又相对有限。”为此,特管中心民警一边自己学习一些医疗常识,一边千方百计地与各部门联动合作,想办法购买专业医疗服务,为艾滋病人员筹集治疗经费,与专业医院定点合作,开通绿色通道,建立健康档案,筛查矫治人员病情,按照病情等级挂牌公示,每日跟踪回访,约请专家会诊治疗各种危重、传染病。对身体指标符合条件的艾滋病人员,本人提出抗病毒治疗申请,为其量身定制一套完整的免费治疗方案,保证其得到及时的正规化治疗。
  
  艾滋病吸毒人员彭某送入收治中心不久,全身皮肤重度发黄,后被诊断为晚期艾滋病发病,病毒性肝炎,乙(丙)型重度感染,亚急性重型。生命垂危,综合医院因其艾滋身份拒收,家人无能为力,特管中心自建隔离“ICU”派民警24小时轮流连续值守看护71天,并约请专业传染病医院专家会诊抢救治疗,开小灶为其安排营养餐,请他母亲来所探望、鼓励,终于将其从死亡线上拉回,离所前他真心感激民警不嫌弃不放弃给了他第二次生命。
  
  “用真诚化解疑虑,用关爱获取信任,用救治拉近距离,以尊重赢得配合,从粗放管控到细致服务,特管中心管教民警一直真正在跟艾滋病等特殊人员交朋友,掌握了我们内心的真正需求——延续生命、有尊严地活着。”对此,曾为某社保局干部的艾滋病吸毒人员王某深有感触地如此总结。
  
  大爱无疆:爱让“艾”回家
  
  “设立特管中心专门收管艾滋病戒毒人员,有效降低了这类人群对社会的严重危害,有效降低了当地的违法犯罪率,极大地提高了社会公众的安全感,是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举措。”湖南省戒毒局副局长张军介绍说,特管中心运行四年来,湖南省戒毒局、湖南省司法厅,衡阳市委、人大等多个部门先后来到特管中心调研指导,对其核心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
  
  “特殊病吸毒人员戒毒是阶段性的,必然要回归社会。在这方面,我们不是最后的救命稻草,需要全社会的参与支持和帮助,需要更多的人来帮忙拾柴持续关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屈国原不无担忧地说,这些人回归社会后,大多还是会被冷漠歧视,很可能会重蹈覆辙。
  
  对此,屈国原表示,为了让他们回去有事做,有办法谋生,强戒所开始积极向“高墙”外延伸,为戒毒回归人员提供心理辅导,就业信息、困难帮扶、家庭关系修复等服务,极大地改变了这些人群被边缘化、标签化和缺乏社会支持的窘境,使得戒毒人员产生了共鸣,感受到新生活的希望,找到了归属感。
  
  艾滋病感染人员胡某,40岁,衡阳市雁峰区居民,吸毒20年,曾2次劳教戒毒,后因共用针头吸毒感染艾滋病,2009年为逃避公安抓捕,跳窗逃跑时致残,后由于强戒所民警帮助其脱瘾戒毒,疏导干预和关爱救助,联合其母亲始终不离不弃的教育感化,使其坚定了戒毒信心。出所后与母亲相依为命,靠售卖红薯、冰淇淋维持生计,目前已成功戒毒5年,还与志同道合的女友组建了家庭,并生下了健康的女孩过上了正常的生活,在得知社区康复指导站成立,胡某主动携妻申请加入社区戒毒(康复),并积极参加现身说法和志愿者活动,表示希望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劝导更多的青少年远离毒品。目前,他建立的“禁毒你我他”QQ群,吸引了律师、戒毒人员、社会志愿者等有心人士的加入。指导站下步准备为其落实社保、医保,并争取为其建立一个爱心报刊亭,帮助他养家糊口。
  
  “只是,艾滋病等特殊病的违法人员成分复杂,病情多样化,不仅本身收治、矫正的难度大,需要在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给予较大的支持,而且现有的医疗资源有限,管理权限有限,后续跟进监管难度较大。”谈起特管中心的将来,副所长刘卫民认为,这些都需要有关部门站在平安建设和社会治理创新的高度,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从法律制度的层面理清其中的权责关系,最大限度地整合社会资源,消除特管中心运行过程中的法律风险。
[责任编辑]杜新忠
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