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
联系杜新忠:13757963812 | 网站地图
戒毒专家—杜新忠记事 《中国禁毒工作》
首页 > 当前位置:>戒毒要闻 > 社区戒毒与康复 > 正文
社区戒毒与康复
这是一家特殊工厂,专门吸纳戒毒康复人员
2013-01-09 22:44:47 来自:贵州都市报 作者:段昌婧 何颖 阅读量:1

  村委会楼顶的代工厂
  
  在贵阳市云岩区茶店村村委会的顶楼,“隐藏”着一个特殊的工厂贵州省阳光电子厂。
  
  2011年3月成立的贵州省阳光电子厂,是由云岩区政府、云岩区禁毒办与民营企业贵阳市恒驰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建成的,采用党委政府牵头、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的模式,主要生产网络变压器、环形电感等电子器件和LED节能灯等。草根出身的贵州恒驰实业有限责任公司总裁张涛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回报社会,他的企业一直以来都是选择监狱、少管所作为帮扶对象。
  
  只能自给自足
  
  据云岩区禁毒办主任王军介绍,阳光电子厂政府前期投入达50万元。包括在茶店村委会顶楼租房,购买车间里的工作台、食堂设备、监控设备等都是由政府出资。员工的培训和管理、工资等则由贵阳市恒驰实业有限责任公司负责。
  
  政府牵头出资与民营企业合作组建工厂接受戒毒康复人员就业的模式在省内是首例。据了解,阳光电子厂生产的产品都属于贵阳市恒驰实业有限责任公司订单的一部分,其产品与恒驰总厂产品一起交付沿海电子公司。
  
  阳光电子厂负责人熊正君告诉记者,每天生产15000个产品。50多个员工所做的工序都不一样:有穿线的、有纽线的、有高压测试的,流水线运作。我们提供原材料,他们就代加工。所有的形成模式,包括我们所做的产品,简单说,我们就是一个小型代工厂。
  
  因为工作内容都是属于初级加工,一般员工在3至5天就能上手熟悉工作流程。熊正君说:“我们员工都有过戒毒经历,从心理和生理上来看都会跟正常人有一定的区别。所以我们对他们都没有任务要求,平均每人每天能生产800至1200个产品。像在总公司,员工最低任务要求在每天2000个以上。”
  
  作为一家公益性质的企业,想要获得盈利是一个难点。除了政府每个月在美沙酮(因为工人都是戒毒康复人员,需要一个过渡期恢复)和午餐上的补贴外,房租水电、员工工资都是由厂方负责。“当时设立这个厂的时候就是想做公益,并没有想过从中获利。从现在的人员结构来看,我们厂想要获利非常困难。不过现在基本上能达到自给自足。”
  
  多方共同管理
  
  为了更好的帮助戒毒康复人员融入社会,阳光电子厂采用多方共同管理的模式。员工由社区介绍,行为由禁毒办监督,工作由厂方协调。因此,贵州恒驰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和云岩区禁毒办各派了一个工作人员常驻阳光电子厂管理。
  
  “我们这里就是幼儿园,我跟熊正君就是正副园长。”云岩区禁毒办的禁毒专干余平作了一个比喻。
  
  在厂里,工作只是一部分,如何引导员工真正融入社会才是两个负责人工作的正题。“吸毒人员是属于精神类的一种疾病,你看到他的行为觉得奇怪,他就会很敏感,觉得你歧视他。所以对他们的很多行为都要做到见怪不怪,要很小心面对他们的行为。”
  
  将近两年的时间里,阳光电子厂花很多时间来引导自己员工的行为。余平说:“刚来的时候满地垃圾,满地烟头,随地吐痰。甚至上厕所需要冲,都要我们去教。这个过程大概花了几个月,他们才慢慢习惯。现在每天轮班值日,卫生方面都没有问题了。大家都很注意。”
  
  每天与戒毒康复人员打交道,需要的不仅仅是爱心,还需要有耐心。在阳光厂成立之初,半年时间里就走了4个禁毒专干,直到余平来到之后阳光厂的禁毒专干才固定下来。“以前来的负责人都是因为“怕”走的。我以前是边防军,负责缉毒的。退伍之后又从事管理工作,所以这份工作也比较适合我。”
  
  陪着爱人走向阳光
  
  阳光厂的工人都是戒毒康复人员,他们也有着自己的故事。程力作为这个厂的一个班长,他的经历和其他人有着相似之处,也有着不同之处。相似的是,他也曾经有着灰暗的过去;不同的是,每天,他都是由妻子陪着他一起来上班的。他的妻子李芳菲今年24岁,比他小12岁。两人去年经朋友介绍相识。
  
  不堪回首的过去
  
  1989年,程力因为父母工作忙,没时间管他,而染上毒品。在父母的帮助下,程力开始了10多年不断出戒毒所和劳教所的日子。1999年,从戒毒所出来后的程力,打算开始正常人的生活。他在一家家电公司,从销售做到了中层管理,然后娶妻生女。然而,2003年的一天,他回到家,发现妻子在吸毒时,他提出了离婚,女儿也判给了前妻。这时,供职的公司也因为经营不善而结业,遭受到双重打击的程力又开始靠毒品来麻醉自己。
  
  没有吸毒史的员工
  
  2011年,程力认识了李芳菲。
  
  刚认识程力时,李芳菲自己经营着一家餐饮店。程力说:“她晓得我的过去,她不介意。”因为过去经历和低学历,程力这几年都没有做过什么工作。在知道阳光电子厂开办以后,李芳菲和程力的父母都非常支持他去厂里上班。“她比较支持我来这里上班,她放心不下的是,这里的员工以前吸过毒的,她怕别人影响我,所以就把店关了,陪我一起来厂里上班。”
  
  就这样,2011年8月,他们俩一起进入到阳光电子厂,李芳菲也成了阳光电子厂里唯一一个没有吸毒史的员工。程力感慨:“她在这里的工资比她做生意时低,她的牺牲是最大的。”
  
  在厂里,两人在同一个车间。今年初,程力升为车间班长。“我们在一个车间,不会影响我的管理,相对来说,她比其他人做得还要多。好让其他人没有话说。”
  
  难找的工作
  
  对于戒毒康复人员来说,歧视是阻碍他们踏入社会的最大障碍。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阳光电子厂工作的员工在求职中几乎都有过或被拒绝或被歧视的经历。
  
  阳光厂的员工汪宇说,“在来阳光厂以前我帮别人开车,刚开始老板不晓得。1个月后,他知道我吸过毒,就以各种理由把我辞退。这4年间,我做得最长的工作,也只有1个月时间。”
  
  下决心戒掉毒瘾后的汪宇,同样感到失望,“当时就想把婚结了,结婚以后再慢慢从头开始。但是确实和我想象的不一样。这个社会确实没给我这个机会,所以从结婚以后,我又开始复吸,我想破罐子破摔。”
  
  除了别人的歧视,戒毒康复人员自卑的心理也让他们没法真正融入社会。他们在工作过程中都害怕别人知道自己的过去。程力说:“来这里上班之前,大家都是把自己包裹起来的,怕别人伤害自己。来到这里以后慢慢尝试放开。在别的地方上班特别浮躁,说不定哪天老板就不要你了,没得安全感。”
  
  寂寞的社交
  
  在与戒毒康复人员交流的过程中记者了解到,他们很多都是因为交友不慎而接触毒品的,他们也知道,想成功戒毒,这样的“朋友”不能继续来往。
  
  以前的“朋友”不能继续往来,新的朋友也很难结交。“所以相对来说,我们的世界比较孤单寂寞一些,不像正常人可以出去玩啊。其实你戒脱了,但是人家都认为你没有戒脱,都是带着有色眼镜看你。”汪宇这样说。
  
  家庭的力量
  
  没有正常社交,对自己无限包容的家庭成了大部分戒毒康复人员的依靠。
  
  阳光电子厂的刘芸,在戒毒过程中也得到家人很大的帮助。在她戒毒那段时间里,一直是母亲、妹妹和女儿陪在她的身边。“主要是家人的支持。如果家人不支持,把你推到社会上去,就更没有信心了。”而在她经济困难的时候,也是母亲和妹妹供自己的女儿读完了大学。
  
  现在有了稳定的工作,家人对刘芸都很放心。不过刘芸现在有了新的烦恼,“我女儿快要结婚了,我这个当妈的都没有什么东西给她,没能力给她,你说我这个当妈的是不是很不称职。现在我的愿望就是想办法给我女儿准备点嫁妆。”

[责任编辑]杜新忠
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