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
联系杜新忠:13757963812 | 网站地图
戒毒专家—杜新忠记事 《中国禁毒工作》
首页 > 当前位置:>戒毒要闻 > 社区戒毒与康复 > 正文
社区戒毒与康复
云南省不断创新戒毒康复工作新模式
2012-02-03 03:50:23 来自:人民网 作者:杜新忠转 阅读量:1

  该社区坐落于市区东部,占地128.1亩,建有8幢298套住房和198个单间(建筑面积29531平方米),设计容量1000人,总投资6357万元,是开远市政府命名的第十九个社区。经过近几年的建设和发展,该社区已成为戒毒康复人员免受毒魔侵袭的无毒净土、提高个人素质和技能的培训学校、身心康复的和谐家园、回归社会的过渡桥梁。据跟踪调查统计,截至今年5月,从该社区回归社会的987名戒毒康复人员中,戒断巩固3年以上的有246人,占24.9%;戒断巩固3年以下的325人,占32.9%。2006年,国家禁毒委、公安部将开远雨露社区列为全国公安机关戒毒康复场所建设试点项目;去年,又向全国推广其建设和管理工作经验。
  
  雨露社区建设是在坚持了以人为本、科学戒毒,强化对吸毒人员的服务和教育挽救的理念;基于对吸毒人员既是违法者、又是受害者、更是需要帮助和挽救的特殊病人的认识;源于对解决海洛因复吸问题、减少毒品危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深度思考,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从依托到独立、再到逐步升级发展的艰苦历程。他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依靠党政支持,统筹解决社区建设的重大问题。开远雨露社区建设得到了国家禁毒委、公安部,云南省委、省政府和省公安厅,以及红河州、开远市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国家禁毒委副主任、公安部副部长张新枫,省委副书记李纪恒,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公安厅厅长孟苏铁,省政府副省长、省禁毒委主任曹建方,以及公安部禁毒局、监管局的领导同志,多次深入开远视察指导,为雨露社区建设指明方向,并从项目、资金等方面给予大力保障。省委、省政府将雨露社区确定为省级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地区之一。孟苏铁同志今年两次深入雨露社区调研,协调解决二期建设项目资金2600万元;红河州、开远市共安排配套建设资金1600万元。州、市党政主要领导亲自部署,研究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定位“雨露社区”是构建平安和谐红河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满足戒毒康复人员生产、生活需求,集劳动就业、戒毒干预、技术培训、心理矫治、医疗救助、生活消费等功能为一体的特殊社区;把进入雨露社区戒毒康复人员的范围从“两个自愿”人员有序引导、发展至全州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开远市政府将黄金规划建设区内价值1亿多元的103亩土地无偿划拨给雨露社区;将雨露社区的部分产品列入政府优先采购目录。开远市公安局积极争取党政统一领导,精心谋划,不断创新雨露社区管理服务模式,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主管、部门协作、行业帮助、社会联动、企业支持、家属参与的长效机制。州公安局、民政局、建设局制定了《雨露社区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规定》等一系列社会保障制度;发改部门认真调研,积极立项,争取国债资金支持;国土资源部门及时落实建设用地,财政部门及时解决配套资金;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在雨露社区举办技能培训和职业资质认证;税务部门为与雨露社区合作的企业提供政策性服务;卫生部门为雨露社区派驻医务人员;工商、税务、民政等部门对入驻社区内的企业给予最大限度的政策优惠;监察、教育、工青妇等部门也都积极提供对应支持和服务。
  
  (二)产业项目支撑,努力增强社区建设的发展后劲。
生产劳动是人的最本质的属性,发展康复劳动项目不仅能提高戒毒康复人员的就业能力,还可以帮助他们恢复身心健康,增强回归社会能力。开展康复劳动之初,雨露社区确定了“结合本地实际、符合社区居民技能特点”的原则,组织开展以来料加工为主的劳动密集型项目。进而又不断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配置,加强品牌建设,提升品牌效应,增强项目发展后劲。针对部分社区居民有一定专长的特点,引进太阳能热水器加工、电器维修和电焊等技术型生产项目;针对部分社区居民劳动技能较差的特点,选择种植、养殖等辅助型生产项目;针对部分社区居民有文艺基础的特点,成立雨露艺术团,使社区居民就业率达到了100%,形成了 “人人有活干,人人会干活,事事有着落,项项出效益”的良好局面。在此基础上,社区根据产业发展方向和康复场所特点,积极寻求与企业合作,有计划、有步骤地引进有发展潜力、经济效益好、有市场前景的生产项目。逐步淘汰了人工钻石加工、鞋帮加工等附加值低的项目,使康复劳动由简单手工劳动向技术型转化,提升了康复劳动的技术含量和生产效益,以高效的组织管理、严密的劳动纪律、过硬的生产技能吸引企业,互利互惠,共同发展。2002年8月至今,社区共引进生产项目28个,其中技术型生产项目所占比例从2003年的16.6%提高到现在的73.3%。开远市政府确定将雨露社区产品作为政府采购的指定产品并优先采购,一大批雨露社区生产的课桌、门窗和高低床采购配备到各中小学;雨露社区生产的太阳能热水器也被指定为“新农村建设”补助安装产品。社区现有17个生产项目,生产产品近百种,形成了以制造、加工业为主,农业为辅的产业链,可提供2000个劳动就业岗位,人月均工资800元。2010年,社区实现生产总值7300余万元,利润400余万元。
  
  (三)强化人文关怀,全力打造和优化拴心留人环境。
由于戒毒康复人员都有过一段心理失衡、行为失范、不堪回首的沉痛经历,需要家庭、社会予以更多的帮扶、体恤。为此,雨露社区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按照对吸毒人员的管理从防范控制型向救助服务型转变的要求,在管理中更多地体现人文关怀。以严格管理规范人、真情教育感化人、康复劳动锻炼人、实现自我价值重塑人,不断增强他们戒断毒瘾、重新做人的勇气和力量。在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改造方面,在将社区建设统一纳入政府廉租房项目,科学规划和建设的同时,坚持换位思考,从“如果你我要去居住、去工作,该具备哪些条件”为出发点,认真谋划、精心设计住房和相关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完善社区功能,提升整体形象。社区设施齐全、功能完备、环境优美,可提供单间(16平方米)、夫妻间(30多平方米)、家居房(50多平方米),每平方米月租金0.5元。在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方面,始终坚持 “关爱是雨露,真情是阳光”,参照街道社区居委会管理体制,在创建初期实行以公安机关管理为主,以戒毒康复人员自我管理为辅的模式,社区居民委员会主任由社区领导担任;协管委员会通过民主选举,在康复人员中产生,共同对社区进行社会化管理;坚持人格上不歧视,生活上多关心,工作中常交流,构建平等、融洽的管理关系和人际关系。戒毒康复人员在这里,劳动有报酬、生活有乐趣、医疗有保障,相互间能够包容、无歧视,平等、和谐相处。为促进雨露社区长远和可持续发展,下步,我们将逐步淡化公安机关对社区的强制性管理措施,由现在相对封闭有一定约束的开放式管理,最终过渡到实行全部开放的普通社区管理模式。在管理制度建设方面,坚持在自愿基础上,通过签订协议,制定规章制度,建立健全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社区自治组织为主体、政府部门派驻社区力量为依托、社区社会组织为补充、驻社区单位和社区群团组织密切配合、社区居民广泛参与的新型社区管理体系,引导社区居民增强自我约束能力和遵章守纪的自觉性、自律性。在保障条件配置方面,设立医疗机构,派驻专业医务人员,开展医疗防疫工作;设立“法律援助工作室”,为其提供法律援助服务;建立社会保障机制,给予符合条件的人员最低生活保障。2007年以来,累计纳入低保118人,发放低保金60余万元。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全部参与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戒毒康复人员可以将户口迁入社区长期居住,可以在社区结婚生子,长期生活工作。目前,社区已入住戒毒康复人员928人,其中87对在社区结婚。在社区文化建设方面,社区开设有社区图书阅览室,培养他们建立爱读书,爱学习的良好习惯;创办《雨露心声》刊物,传递心声,交流心得,引导他们互相接纳、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组织建立雨露艺术团,制作特色文艺节目,定期不定期到各地巡回演出,提高社区的影响力和吸引力;适时举办摄影、书画展等高雅文化活动,提高他们的文化品味;在康复劳动中把比纪律、比技术、比能力、比产量作为管理内容,培养他们劳动光荣、自食其力的思想观念。在雨露社区,可欣喜地看到人性复苏后洋溢出的青春活力和热火朝天的生产场面,曾经好逸恶劳、游手好闲的吸毒者变成了努力工作、养家糊口的劳动者;吸毒多年、形单影只的流浪人有了爱情的眷顾,有了幸福的婚姻,有了从来不敢企及的家庭生活。

[责任编辑]杜新忠
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