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
联系杜新忠:13757963812 | 网站地图
戒毒专家—杜新忠记事 《中国禁毒工作》
首页 > 当前位置:>戒毒要闻 > 禁毒要闻 > 正文
禁毒要闻
最高法:毒品案件分布地域化特征明显
2023-07-04 21:55:49 来自:中国禁毒报 作者:杜新忠转 阅读量:1
  2023年6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当前我国毒品犯罪形势特点,通报2022年以来人民法院禁毒工作的主要举措和成效,公布10起体现人民法院依法严惩毒品犯罪和涉毒次生犯罪的典型案例,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上,最高人民法院刑五庭庭长李睿懿介绍,近年来,在严厉惩处和有效治理下,我国毒情呈现整体向好态势,但受国际国内多种因素影响,禁毒工作仍面临诸多风险挑战。从审判工作角度看,当前毒品犯罪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案件数量持续下降。2018年至2022年,全国法院一审审结毒品案件数量持续下降,延续了自2015年以来的下降趋势。2022年降至3.7万件,较2015年高峰时期下降73.38%,较2018年下降62.75%。毒品案件在全部刑事案件中的占比也从2018年的8.35%降至2022年的3.59%。
  
  二是案件分布地域化特征明显。2018年至2022年,全国法院一审审结毒品案件排名前10位的省份,仍主要集中在西南、华南、华东和华中地区。其中,西南地区占3席,反映我国禁毒斗争主战场仍在西南,华南地区作为毒品入境流转地,华东、华中地区作为毒品集散消费地,案件量仍然较大。
  
  三是源头性毒品犯罪呈现新态势。国内规模化制毒犯罪得到有效遏制,传统重点省份制毒活动持续大幅萎缩,制毒犯罪逐渐呈现地域分散化、规模小型化、流程分段化等特点。“金三角”仍是我国毒品的主要来源,境外毒品经传统渠道入境受阻后,利用货车夹带通关或者采取抛投、挖洞等隐蔽方式走私毒品案件增多。通过国际物流寄递、陆路绕道或者海上走私毒品情况加剧。
  
  四是末端毒品犯罪大幅下降。近五年,随着我国吸毒人员数量逐年下降以及戒毒管控措施不断加强,毒品消费市场持续萎缩。2022年全国法院一审审结非法持有毒品案件853件、容留他人吸毒案件6301件,较2015年高峰时的10875件和35867件分别下降了92.16%和82.43%。
  
  五是新型毒品犯罪呈上升趋势。涉案毒品呈现传统、合成、新型毒品“三代并存”格局,且新的替代滥用物质不断出现。海洛因、甲基苯丙胺、氯胺酮仍占据涉案毒品前三位。涉甲卡西酮、γ-羟丁酸、合成大麻素等新型毒品犯罪总体呈上升态势。医疗用麻精药品和依托咪酯、“笑气”等非列管物质流入涉毒渠道问题不容忽视。
  
  六是犯罪网络化、智能化特点突出。毒品犯罪网上和网下交织更为紧密,“互联网+物流寄递+电子支付”等非接触式犯罪手段逐渐成为毒品贩运的新常态,利用GPS定位追踪监视运毒的案件增多。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和新兴寄递业态发展,毒品犯罪组织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犯罪手段更加多样、隐蔽、复杂,给毒品案件审判工作带来新挑战。
  
  据介绍,2022年,全国法院一审审结毒品案件37282件,判决生效56179人,其中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13290人,重刑率达23.66%,高出同期全部刑事案件重刑率约15个百分点。2023年1-5月,全国法院一审审结毒品案件11837件,判决生效17836人,其中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4527人,重刑率达25.38%,高出同期全部刑事案件重刑率约16个百分点。
  
  对记者关于最高人民法院在加强涉麻精药品案件审判指导方面采取了哪些举措的提问,最高人民法院刑五庭副庭长欧阳南平回应,最高人民法院高度重视涉麻精药品案件审判工作,通过召开全国性会议、制定规范性文件、公布典型案例等多种方式,为此类案件审判提供规范指引。
  
  一是今年2月,在云南省昆明市召开的全国法院毒品案件审判工作会议上作出工作部署,并在6月26日印发的会议纪要中对此类案件的法律适用加以规范。
  
  二是今年4月,就进一步加强涉麻精药品案件审判工作,向全国高院下发通知,明确提出工作要求。
  
  三是在今天公布的10起毒品(涉毒)犯罪典型案例中,有4起涉及有医疗用途的麻精药品,体现了人民法院在保障人民群众合理用药需求的同时,依法惩处相关犯罪的严正立场。
  
  欧阳南平表示,有医疗用途的麻精药品,一旦滥用极易形成瘾癖,危害健康。其流失滥用,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用药安全。他呼吁,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科学、安全、合理服用麻精药品;同时,要管理好自己的合法用药资料,防止给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依法从事管理、使用麻精药品的人员,要恪守职业道德,严把麻精药品“出口”关,共同致力于保护人民群众免受麻精药品流失滥用之害,深入推进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健康中国建设。
[责任编辑]杜新忠
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