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
联系杜新忠:13757963812 | 网站地图
戒毒专家—杜新忠记事 《中国禁毒工作》
首页 > 当前位置:>戒毒要闻 > 禁毒要闻 > 正文
禁毒要闻
吸毒女在残缺亲情中的沉沦
国内禁毒新闻
2007-07-08 06:38:03 来自:华西都市报 作者: 阅读量:1

  上个月21日下午2时,一个酷热的中午,记者在城中一个清静的小茶馆和有着10年吸毒史的阿喜(化名)见了面。一袭黑衣的她梳着整齐的头发,画着淡淡的眼线,脸上写着沧桑,眼神有些冷漠。

  “由于单亲家庭教育的失败,让我走上了歧路,我想透露自己经历的一些事情,以警醒现在的年轻人不要重蹈我的覆辙。”阿喜拿出一个厚重的笔记本。扉页上,有她来之前特地归纳的六点讲述,阿喜说,这是因为害怕自己的思维跟不上,逻辑混乱讲述不好。在笔记本中间,记者看到阿喜自己写的《我的人生自述》,然后她用低沉而不具任何感情的声音,讲述她自己的故事……

  残缺亲情让我心生叛逆

  1975年7月,也是像现在这样酷热的天气,我降落在这个世界上。我的父亲还没来得及享受初为人父的喜悦,就被派出所以教唆赌博罪抓捕。从此,我就成了一个没有父亲的孩子。然而,这并没影响我的童年生活,在婆婆厚重的关爱下,我像所有孩子一样,度过了快乐的童年时光。

  “但这种日子在我读初一时戛然而止。”父亲从监狱出来后,并没有改邪归正,反而变本加厉地做坏事。母亲受不了,和他离了婚。接着,母亲改嫁了。16岁那年,最疼爱我的婆婆去世了,这是我能感觉到的出生以来遭遇的第一个打击。

  “如果当时母亲不急着改嫁,如果母亲能够与我多多交流,如果母亲愿意听我诉说,也许我不会变成今天这个样子。"曾经在日记中记下了这样一段话:“母亲是最伟大的母亲,哪怕是再穷的母亲也会让我吃最好的,穿最好的。但她永远也不知道,我到底需要什么……”

  母亲改嫁后,继父对我也很好,他们从经济上给了我最大的满足。但是,继父所信奉的“黄荆条子出好人”的教育方式却令我极为反感。看着他对我从灰心、失望到沮丧的态度转变,我有种莫名的得意和激动。这时我也从邻居们的谈论中得知,我不再是大家眼中的乖乖女,我变成一个心理叛逆的女生。爆发,也许只需要一根导火索……

  我在初恋中沦为吸毒女

  19岁那年,那根小小的导火索出现了,一个突然出现在我身边的男人,将我原本平淡无奇的生活搅得暗无天日。

  有一天,我被继父家人责骂后,离家出走。我遇到我的初恋男友小彬(化名)。小彬是无业游民,靠着一帮朋友在社会上以赌假牌为生。在我刚满20岁时,我和小彬同居了。这一切,母亲都知道,但她没有好言相劝,而是采取谩骂、打骂的形式,想让我从小彬身边离开。殊不知,这种方式只会让我对并不相爱的小彬越走越近,离家人越来越远。

  随后,我当起了家庭主妇,靠小彬在外面赌假牌赚钱养家。小彬的朋友多了起来,但全是在社会上“打滚”(混社会)的朋友。1996年夏的一天,小彬突然从外面带回来一些像洗衣粉的东西对我说,这个东西可好了,能够让人飘飘欲仙,而且能够解乏。经不起诱惑,我就倒了一点在锡箔纸上,学着小彬的样子,用鼻子猛然一吸。“当时吸了三口,就开始哇哇地吐,吐得黄胆水都出来了。飘飘欲仙的感觉没找到,反而难受了半天。吸过第一次后,小彬隔三差五就从朋友那里拿一点回来,而且每次都让我吸一点,渐渐地我上瘾了。从此,我过上了人不人鬼不鬼的生活。

  吸毒出卖色相当“三陪”

  两年时间不到,由于两人吸毒,殷实的家底很快被掏空,我只好一次一次地骗母亲的钱,只要身上有钱,全都塞进了毒品这个“无底洞”。小彬也不出去“做事”(赌假牌),每天就等着我到处筹钱购买毒品。没有办法搞到钱时,我只好去一家夜总会当坐台小姐。

  靠着自己清纯的长相,我和小彬每天的毒资有了保证,这样的日子又混过了两年。2000年,随着吸食剂量越来越大,又天天熬夜,我几乎变成一个黄脸婆,每天不管擦多少粉底,都掩饰不了病态的面容,“生意”一日不如一日。小彬也离开了我。最终我还是重操“老本行”,在一家规模不大的夜总会当“三陪”。2003年,我因吸食毒品被抓获,被送到戒毒所强制戒毒三个月后,后来一直处在吸、戒、复吸的恶性循环中。

  迟来的爱情拯救我的灵魂

  “看着自己众叛亲离,看着年迈的母亲还干着守门人的活,每天晚上靠给深夜归来的人开门挣钱糊口,我有苦说不出。自己走到这一步,我最恨自己的母亲,但最爱的还是母亲,对于生父,只有一个模糊的概念。”

  2005年11月14日,这天是我重生的日子,我遇到了现在的丈夫阿建。“他对我确实好,我们认识2个多月就结婚了,他不在乎我的过去。”阿建是外地人,在成都做销售工作,现在在他的帮助下,我也在帮一个私人老板推销化妆品,两个人每月的工资虽然不高,但活得真实平淡。

  “我是坚决不吸毒了,每次毒瘾发作时,老公都陪着我,给我鼓励。如果不是阿建的出现,我还是会陷进毒品的泥潭不能自拔。”和阿建在一起才有真实的感觉,经历过太多的坎坷,我现在终于能回归平静。

  采访手记

  迷途的人更需要理解

  整整3小时40分钟的采访,是阿喜一个人完全的心事流露。她不带丝毫感情的诉说,最初让我有些诧异,后来才知,也许是因为经历过太多的痛苦,她才变得麻木而漠然。阿喜说,在她30多年的生命历程中,只有记者一人是完完全全在倾听她的倾诉,也是唯一一个没有用鄙视的眼光看待她的人。这番话让我明白,处在迷途的人,为何越陷越深?原来一次普通的交流和沟通,对他们来说都可能是转折。

  阿喜说,人生如棋,走错一步,满盘皆输。她现在能够从泥潭中全身而退,除了自身的毅力,还需要有人帮扶。一个犯了错误的人,本身就很自卑,如果得不到很好的沟通,让他(她)一个人独处,往往这些人就会胡思乱想。阿喜说,单亲家庭的孩子一定要学会沟通和交流,而摸不清孩子的想法,就是当家长的失败;另外,吸毒确实危害太大,毒品伤害身体的时候,也消磨了人的意志。她说,年轻人千万别去碰那东西。

  我们希望每个处于迷途的人都会像阿喜一样,回归自然平淡。也愿阿喜能够真实快乐地过完一生。 (杨炯 杨磊)

  专家会诊

  特邀嘉宾:本报“心事专家顾问团”成员、心理咨询师赵晓玲、任杰

  从主人公的自述中可以看出她把自己的沉沦归于父亲的不负责,父母离婚,母亲的改嫁,婆婆去世等等原因,但我认为以上所有的理由都属于个体的外因,不能成为主人公沉沦的内因,不是她沉迷于毒品的理由。值得我们高兴的是,我们文章中的主人公已经开始了新生活。建议她果断离开使她沉沦的生活环境,完全离开所谓的“打滚”朋友,或者完全到一个崭新的环境里重新开始。无论如何,希望她能坚强面对今后的生活。

  在这个故事里,我们从主人公对自己的成长环境和父母婚姻状况的陈述可知,在她的童年生活中,母亲把大半的抚养权交给了婆婆,出现了我们通常所说的“隔辈亲”现象,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婆婆的爱护中溺爱的成分大于我们通常所说的关爱。16岁开始进入青春期时,婆婆的去世,父亲的极端不负责任,母亲的改嫁,继父的粗暴教育使她在这个人生的敏感时期,更容易深刻体验到安全感的缺失,没有安全感,对家庭和自我的归一感、认同感就无从谈起。

  我们经常会为结婚是不是两个人的事而辩论,但有一点我们可以肯定,离婚绝对不是两个人的事,我们不得不考虑对孩子的影响。主人公父母的婚姻属于敌对和绝交型,可以看到当主人公的婆婆去世、父亲缺失后,她把得到爱、关心、保护的希望全部放在了母亲身上。当现实中的母亲与理想中的母亲不一致时,她没有去接受母亲的不足。希望她能在今后的日子里接受现实中的母亲,母亲是爱她的,尽管她有许多不足,我们不能苛刻地要求别人做到完美。

  在此希望已经离婚和正在准备离婚的家长们知道,离婚是有代价的,即使对适应性很强的孩子来说也是如此。作为家长,离婚后一遇上不顺心的事,对孩子行为的看法常常会落入定式,往往更容易觉得孩子和以前的表现不一样了,这不是孩子的行为出了问题,而是父母的思维定式出了问题。

[责任编辑]杜新忠
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