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
联系杜新忠:13757963812 | 网站地图
戒毒专家—杜新忠记事 《中国禁毒工作》
首页 > 当前位置:>医疗资讯 > 疼痛研讨 > 正文
疼痛研讨
疼痛新概念
疼痛研讨
2007-07-08 14:26:43 来自:中国河豚毒素网 作者: 阅读量:1

    2003年,欧洲疼痛学会联盟发起“欧洲镇痛日”,宣传远离疼痛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该活动受到国际疼痛学会(IASP)的高度评价,决定在全球推广。2004年,国际疼痛研究学会确定10月11日为世界镇痛日。2004年,中华医学会疼痛学会确定10月11日-17日为中国镇痛周。2006年国庆节期间,中华医学会疼痛学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国际疼痛学会中国分会(CASP)的发起人韩济生院士介绍了什么是疼痛、疼痛医学及其诊疗的新概念。

    关于疼痛的误区

    韩济生院士指出,人们通常认为:“疼痛是一种症状,而不是病,病好了自然就不痛”,这种看法对于急性痛来说是符合实际情况的,在现实生活中具有普遍意义。但是对慢性痛来说则不尽然。多数慢性疼痛不能仅仅看成是一种“症状”,有的慢性疼痛本身就是一种疾病。例如三叉神经痛、带状疱疹后痛(急性带状疱疹结束后,继续存在的顽固性神经痛)等等。在这种情况下,“痛”就是“病”,治好了痛,也就治好了病。

     “ 腰痛忍一忍,反正治不好 ” 的观点需要改变。“伤筋动骨一百天”的古老谚语在21世纪的今天,大有修正余地。科学的发展使疼痛治疗手段日益增多,疗效不断提高。目前可以认为:95%的慢性疼痛可以得到满意的治疗。在特定情况下,“针到痛除”不再是梦想。有了疼痛采取积极治疗态度是上策,拖延不治常使急性痛转为慢性。

    针对大量患者的疼痛问题,韩济生院士认为,在综合医院创建“疼痛科”是医学发展的必然。从历史上看:麻醉科从外科独立出来,不是抑制了、而是大大促进了外科学和麻醉科学的发展。随着医学科学不断进步,麻醉科的重症监护(ICU)业务正在向“急症医学”发展;疼痛治疗中的慢性痛治疗业务也正在向“疼痛科”发展,目的是不再让顽痛病人处于“轻痛科科看,重痛哪科都不管”的尴尬局面。而应该说,“孩子痛了要找妈,疼痛科就是照看顽痛病人的家!”

    国际疼痛学会提出的口号是 “ 免除疼痛是患者的基本权利 ”。今年第二个 “世界疼痛日” 活动的主题是:免除疼痛 -- 患者的基本权利, 医生的神圣职责。 韩济生院士说,以人为本,尽快解除患者痛苦,是医护人员的神圣职责。

    慢性疼痛是疾病

    韩济生院士指出,在医学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对许多疾病的认识是逐渐加深的,许多疾病先是仅被当作症状,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诊疗,随着研究的深入,才被确认为是疾病,从而提高对这些疾病的诊疗水平,对疼痛性疾病的认识就处于这样的深入认识过程中。

    症状与疾病的区别是相对的,当一种慢性临床症状长期严重地威胁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工作能力,甚至导致患者自杀,就应该确认为疾病。例如,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除了疼痛,并无其它表现,多数患者痛不欲生,生活质量和工作能力明显下降,因此,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应该是一种典型的疼痛性疾病。此病仅有疼痛,疼痛消除了,病就痊愈了。再比如,带状疱疹神经痛也是疼痛性疾病,该病是急性带状疱疹结束后的病毒损伤性神经痛,疼痛剧烈而顽固,有的患者持续达数十年,患者自杀事件时有发生。

    典型的疼痛性疾病还有截肢后的幻肢痛和残端神经痛、外伤后损伤性神经病理性疼痛、截瘫后神经痛、卒中后神经痛、中枢性神经痛、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偏头痛、肌紧张性头痛、颈源性头痛、痛经、椎间盘源性疼痛、慢性腰背痛等等。这些疼痛性疾病在临床各科的教科书中早已分别作为疾病被描述。只是目前仍被部分医生认为“所有的疼痛都是疾病的临床症状,病好了疼痛也就没有了”,没有给与应有的重视。

    也要注意有些疼痛仅是某些疾病的临床症状之一,例如,高血压继发的头痛、感冒时的头痛、急腹症时的腹痛、手术切口痛、分娩痛等,不应作为疼痛性疾病来处理。但也不能因为这些症状性疼痛的存在,而否认疼痛性疾病。在临床实践中应注意,有时轻微的疼痛是疼痛性疾病的早期表现,如果处理不当也会发展成为严重的慢性疼痛性疾病。如开胸术后肋间神经损伤引起的神经痛,如不及时早期治疗,会发展成为严重的神经源性疼痛。在临床工作中,明确那些疼痛属于症状,那些疼痛属于疼痛性疾病,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疼痛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减少误诊和误治。

    韩济生院士介绍,近年来的神经生物学研究表明,长期存在的疼痛刺激可直接损伤神经系统,形成慢性神经源性疼痛,这是慢性疼痛性疾病的主要发病机制。神经源性痛的发病机制包括外周机制和中枢机制。外周机制包括损伤的外周传人纤维异位放电,神经元的交互混传现象,交感神经对损伤的感觉神经元的兴奋作用和损伤局部形成神经瘤。中枢机制包括Na+通道上调,甲基门冬氨酸受体上调,Ca++大量进入细胞,激活NO合成等产生过氧化物,促进神经细胞凋亡,加重神经损伤(蛋白激酶C依赖性)。长期存在的疼痛刺激可促使神经细胞兴奋性提高,脊髓背角神经元的敏化、脊髓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功能下降,以及传入脊髓的Aβ纤维发芽和脑中枢的敏化。这些研究结果提醒我们应尽可能早期治疗神经源性疼痛,防止对神经系统的进一步损伤。

    普及疼痛性疾病的概念,有利于整个医学界更加重视疼痛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更快地形成我国完整的疼痛性疾病诊疗体系和研究体系。目前我国有相当多的骨科、麻醉科、外科、内科、神经科、口腔科和康复科医生参与疼痛性疾病的诊疗和研究,几万名专门从事疼痛诊疗的专科医生主要来自上述学科,已经形成了多学科重视疼痛性疾病诊疗的良好局面。由于其他学科的医生有繁忙的本专业工作,疼痛专科医生将全部精力用于疼痛诊疗,使疼痛性疾病的诊疗和研究更加专业化,有利于疼痛的早期诊断和病因病理诊断,也利于诊疗手段的多样化。例如,面对一名三叉神经痛患者,疼痛专科医生除了详尽地了解病史和临床表现外,要仔细检查面部的浅感觉和肌力变化,以便除外继发性三叉神经痛。还将检查三叉神经感觉和运动传导速度、肌电图和诱发电位,评估三叉神经的电生理功能。在确认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之前,需要用核磁共振检查三叉神经根周围有无血管或肿瘤压迫。上述的诊断过程对于选择治疗方法是非常重要的。治疗手段包括药物治疗、神经阻滞和神经介入毁损术等。

    韩济生院士强调,开展疼痛性疾病的诊疗和研究,需要临床各学科的共同努力和合作,疼痛专科医生在向各学科医生学习的过程中会不断积累经验。多学科协作诊疗和研究将缩短与世界疼痛诊疗先进水平的差距,造福于疼痛性疾病患者。

    癌痛能够且必须控制

    资料显示,全世界每天约550万人忍受癌痛的折磨,多少年来医务工作者就在为解除这些患者的痛苦进行着卓有成效的工作。这是科学的不断进步,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内容,也是当人民罹患癌症后提高其生命质量所必须要做的工作。

    韩济生院士说,尽管人们通常习惯地认为患癌不痛是不可能的,而且事实上许多癌痛即使在发达国家也未充分控制。但是应当看到有效的控制癌痛的临床措施早已存在,世界卫生组织1984年已经制定了行之有效的“癌痛治疗指南”。实践证明,药物治疗是制止癌痛的主要手段,如果应用得当,90%以上癌痛病人的中度至严重疼痛可以得到满意的缓解。遗憾的是:第一,很多国家(包括一些发达国家和我国)得不到诸如口服吗啡制剂等肯定有效的止痛药。第二,没有按照行之有效的规律(如世界卫生组织拟定的三阶梯方案)系统治疗。第三,不能按照药代动力学的知识去合理的按时用药。第四,由于过分担心对强阿片类药物的精神依赖(成瘾)和滥用,而限制的过死。第五,许多医护人员过分依赖注射哌替啶。根据作者医院疼痛治疗门诊和病房的经验,绝大多数来诊患者都已哌替啶“成瘾”,而且已产生明显的“耐药性”。这给完全控制癌痛带来很大困难。

    面对上述情况,为迅速控制癌痛,韩济生院士认为应当注意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呼吁有关部门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保障充分供给控制癌痛的药物种类和剂型,而不发生滥用和贩毒等违法行为。

    2、广泛向医务人员、社会各界、患者及其家属宣传有关癌痛的知识,如癌痛是可以控制的及癌痛的治疗方法等。

    3、成立癌痛临床和研究机构负责推广、研究在控制癌痛方面的各种问题,组织撰写有关癌痛的宣传资料。

    这些急待解决的问题解决之后,完全控制癌痛的时间就会指日可待了。这是一件提高人类生存质量和文明程度的及其有意义的工作。

    韩济生院士介绍了《国外康复医学》书中的一个案例。一位身患膀胱癌的49岁患者,癌瘤广泛侵蚀骨盆,剧痛难忍,但常规膀胱摘除已不可能,美国纪念医院为他做了下半身切除,即从下腹部开始包括骨盆和双下肢全部切除。非但治疗了癌症本身,令其轻生的剧痛也随之消失。此后进行临终关怀的医护措施和康复医疗,首先锻炼上肢,随后安装半体假肢外套,练习自主行走,最后除能在轮椅上活动自如外,并能驾驶汽车获得司机执照。大大的提高了他的生存质量,术后又愉快的生活了10年之久。

    韩济生院士说,这个病例会给我们非常大的启迪,那种“活不了几天了,什么好吃的吃点什么去吧”无所作为的思想是要不得的。实际上我国不少医疗单位的癌痛除痛率也已相当之高。上海市按世界卫生组织三阶梯治疗癌症疼痛的评估表明,疼痛缓解率高达97%,完全止痛占89%,显著止痛的占53.3%,中度止痛占34.8%。疼痛病房收治的癌痛患者病情多较复杂,全身情况很差,且用麻醉性镇痛药已成瘾或耐药,经用椎管内除痛的方法后,疼痛缓解率 也达95%左右,深受患者和家属的欢迎。

    疼痛及其诊疗的新概念

    韩济生院士说,疼痛是人体患病的重要信号,它提醒人们应及时去医院看病,这是疼痛对人体有利的一面。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疼痛对人体会带来的严重的危害,甚至引起灾难性后果。轻微的疼痛可使患者精神痛苦,影响饮食起居,导致生活质量下降;严重的疼痛将引起人体各个系统功能失调、免疫力低下而诱发各种并发症,甚至引致痛性残疾或影响到病人的生命。

    在现实生活中,因长期遭受慢性疼痛折磨导致百病丛生,甚至轻生的患者屡见不鲜。因此,疼痛不是‘病’,用不着专门去治,是一种非常陈旧的、并且十分有害的错误观念。及时诊治疼痛,有效控制疼痛,是人生健康的一项重要内容。

    韩济生院士介绍,随着医学的进步,疼痛的研究与治疗已进入了专业化发展阶段。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许多慢性疼痛本身就是病,而不仅仅是一种症状。疼痛常与其他疾病并存,也可单独出现,疼痛问题需要以专业的态度去对待,以专业的手段去管理。过去的那种由不同临床专科零敲碎打、单纯被动应付式的疼痛治疗模式,已远不能适应临床的需求。在此背景下诞生了一个新型学科-疼痛诊疗专科,并取得了迅速发展。

    疼痛诊疗专科在现代疼痛学理论的指导下,对疼痛性疾病及临床医学中遇到的疑难疼痛问题,进行全新模式的综合分析判断及治疗。使很多难以控制的疼痛性疾病得到完善治疗。

    对头面部疼痛、颈椎病、肩周炎、椎间盘病变、腰背部及下肢疼痛等常见的慢性疼痛性疾病,采用神经阻滞、神经刺激、药物等综合疗法, 可有效地改善疼痛局部的血液循环,清除炎性代谢产物,打断疼痛的恶性循环,从而达到“标本兼治”之镇痛效果。

    对带状疱疹及其后遗痛、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 幻肢痛、烧灼样痛等难治性神经元性疼痛,应用特异性神经阻滞技术及神经变频(热)电调制刺激等方法,通过阻断痛觉传导通路、改善神经营养状态,调整神经传导功能,取得了满意的疼痛治疗效果。

    对癌性疼痛,结合患者身体状况及疼痛部位,应用国外最新癌痛控制方法,高度选择性阻断或毁损传导疼痛的神经,一次治疗多可取得较为完善的中、长期镇痛效果。该法治疗癌性疼痛的优点是,可最大限度地减少传统癌痛治疗中的常见副作用,对缓解患者由癌痛引起的恐惧、焦虑、忧郁等不良情绪,增进食欲,改善睡眠,提高其生质量,起到了积极的效果。

    另外,应用疼痛治疗的独特手段,对某些非疼痛性疾病如慢性鼻炎、突发性耳聋、 视网膜病变、失眠、顽固性呃逆、痛经、慢性疲劳综合征等进行辅助治疗,也可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责任编辑]杜新忠
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