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
联系杜新忠:13757963812 | 网站地图
戒毒专家—杜新忠记事 《中国禁毒工作》
首页 > 当前位置:>医疗资讯 > 养生保健 > 正文
养生保健
运动处方与体育康复的若干进展
养生保健
2008-11-07 08:00:29 来自:荣湘江 作者:体育保健学 阅读量:1

  运动处方是在身体测评的基础上,根据锻炼者身体的需要,按照科学健身的原则,为锻炼者提供的量化指导方案。它以生理学为理论依据,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体质、促进身体全面发展、提高生活质量为根本目的。具有科学性、灵活性、针对性强,便于自我控制和自我评价等特点。运动处方是从自然体育(体育即大肌肉运动)实行两个多世纪的经验总结中和现代科学发展的基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新的体育工作思想。西方几个发达国家从五十年代开始研制和应用运动处方,六十年代初美国开始正式研制应用,七十年代日本开始注意研制应用。我国在七十年代末也引起了有关运动处方的理论。世界各国对运动处方的研制应用都有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从不认识到认识,由不重视到重视,由重点实验到逐步普及。

    运动处方的完整概念是:康复医师或体疗师,对从事体育锻炼者或病人,根据医学检查资料(包括运动试验和体力测验),按其健康、体力以及心血管功能状况,用处方的形式规定运动种类、运动强度、运动时间及运动频率,并提出运动中的注意事项。是指导人们有目的、有计划、科学地锻炼的一种方法。

  一、运动处方中的肌力练习

  (一)老年人的肌力练习

  肌力是保持老年人独立生活方式的重要因素,这一点以往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传统上把肌力训练看作是增加肌力和爆发力的方法。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肌力训练对老年人健康起着重要作用,增加体力活动可以减少多种慢性病的发病率,如冠心病、中风、骨质疏松、糖尿病、肥胖等。体力活动不足和高血压、吸烟、高胆固醇等同样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随着年龄的增加肌力逐渐减弱,这是老年人必须面对的现实。由于衰老所致骨骼肌的改变对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活动(activities of daily life, ADL)将产生直接影响。Bassey检查了42名老年人,发现股四头肌肌力与Barthel指数之间有一定关系。就骨骼肌而言,肌力减弱与关节活动度减低是高龄老年人的常见问题,而这些问题通常会引起ADL不能自理。McMurdo的研究发现,老年人上肢肌力减弱会影响进食、洗澡和穿衣服的能力;下肢肌力减弱则会影响做饭、家务、购物,增加从事各种日常生活活动的难度。

  Mircamc报道,跌倒是高龄老年人第二位的致死原因。Marion的研究显示94%的老年人股骨颈的骨折由意外跌倒引起,而跌倒的原因是股四头肌肌力明显低于对照组。Jane报告在跌倒过程中自我保护能力直接影响跌倒的结果,也就是说上下肢的肌力、反应时间都与跌倒造成的结果相关。认为预防跌倒的方法应包括肌力训练。Fiatarone对高龄(87.1±0.9岁)老年人进行10周的肌力训练后发现,肌力可上升113%,步行速度增加了12%,上下楼梯的速度增加了28%;对90岁以上的老年人进行8周的肌力训练,其股四头肌肌力增加了174%,步行速度增加了48%。肌力增加可以提高ADL能力,减少造成损伤的危险性,提高平衡能力、协调性和敏捷性,而这些能力的提高均为防止跌倒的有效方法。

  (二)糖尿病病人的肌力训练

  Hakkinen的研究表明,肌力训练可能是降低患糖尿病病人的危险性的重要措施。肌力训练可以增加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糖耐量,轻微降低舒张压和改变血浆成份。Danny报道经10周的肌力训练有效地降低了基础胰岛素水平和糖摄入后的反应曲线。胰岛素水平的降低与净体重的增加有直接关系。Harin报道,16周的肌力训练后,口服糖耐量试验者胰岛素反应明显降低。研究中还发现肌力训练可以提高体内高密度脂蛋白的水平。肌力训练后高密度脂蛋白浓度水平升高13%。据报道肌力训练可改变血浆成份,认为坚持肌力训练可以增加高密度脂蛋白浓度、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和甘油三酯浓度

  (三)膝关节骨关节炎的肌力练习

  膝关节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膝关节疼痛和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有调查表明OA在55岁以上人群中的发病率为44%~70%,而患者中10%的人功能受到限制。这部分功能受限者约在发病20年~25年后成为残疾者,最后不得不靠手术来解决问题。因此对OA患者进行早期康复十分必要。OA的治疗方法包括休息、药物、物理治疗、运动疗法、手术等,在众多疗法中,运动疗法是非常积极而且有效的一种。自1955年Arderson首次报道股四头肌力量训练能使膝关节稳定性改善和步行距离增加以来,人们对肌力训练在膝OA治疗中的作用与应用等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肌力的改变在膝OA病程中有重要意义。膝OA可导致膝屈、伸肌力的下降,而肌肉是重要的震动吸收装置,有利于稳定关节,因此肌力的下降导致关节稳定性的下降;此外,关节疼痛、活动受限,也使得膝周肌腱、韧带等组织的强度下降,导致关节的稳定性进一步下降。膝关节不稳,导致胫股关节、髌股关节面应力分布异常,促进OA的恶化。增强肌力,提高膝关节的稳定性,是OA康复的关键之一。因此无论是从打破肌萎缩、关节不稳、疼痛三者之间的恶性循环考虑,抑或从提高功能性行为能力出发,肌力练习均不可缺少。

  (四)肌力训练与血浆成份的改变

  Hakkinen的研究表明,肌力训练可能是降低患心血管疾病危险性的重要措施。肌力训练可以增加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糖耐量,轻微降低舒张压和改变血浆成份。Danny报道经10周的肌力训练有效地降低了基础胰岛素水平和糖摄入后的反应曲线。胰岛素水平的降低与净体重的增加有直接关系。Harin报道,16周的肌力训练后,口服糖耐量试验者胰岛素反应明显降低。研究中还发现肌力训练可以提高体内高密度脂蛋白的水平。肌力训练后高密度脂蛋白浓度水平升高13%。据报道肌力训练可改变血浆成份,认为坚持肌力训练可以增加高密度脂蛋白浓度、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和甘油三酯浓度。Kimeo对癌症患者进行肌力训练,患者化疗和放疗后的疲劳感下降,步行速度和步行距离增加,血内乳酸浓度降低。建议减轻癌症患者化疗后的疲劳感不应只靠增加卧床时间,而应进行适当强度和时间的肌力训练。

  二、运动与骨质疏松症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大约占骨质疏松症的90%。一般正常人骨皮质量在25岁左右停止增加,此后每年减少0.3%~0.5%,但女性绝经期以后的5~10后每年骨皮质量下降2%。有研究报道美国20%的50岁女性,40%的60岁女性有骨质疏松症。目前普遍认为引起骨质疏松症主要与激素调控、营养状况、物理因素、免疫状况及遗传因素这5方面有关,其中运动是一个重要的物理因素。

  许多研究认为,活动水平和BMD(骨密度值),呈正相关,运动员比非运动员有更高的BMD,且与运动关系密切的部位的BMD比其它部位的BMD高,运动负荷是引起BMD增加的主要原因,同时年轻时长期的运动训练和老年期的短期训练都能有效提高年老时的BMD。锻炼引起BMC(骨矿物质含量)和BMD增加的可能原因:一方面,锻炼可引起机体内分泌加强,如增加睾酮的分泌,睾酮的分泌下降是引起骨质疏松的主要原因,这也是老年妇女骨质疏松症发病率远高于男性的原因之一。另一方面锻炼还能增强机体免疫物质的分泌,如IL-6等能减少骨吸收。再则锻炼对增强机体的肌肉力量,增加钙等微量元素的吸收,减少钙的排泄都有积极作用。健身锻炼有利于提高50岁以上绝经妇女的BMC和BMD,这可能与锻炼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降低骨转化有关。提示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可预防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或推迟其发生。Robert和Alan的研究表明通过肌力训练可以促进骨的形成,增加骨的强度,因为在持重状态下,骨蛋白分子呈纵向排列。Wade对跑步者与举重者的骨密度进行比较发现,后者上肢骨密度增高,但两者下肢无差别。Chandler报道服役的和退役的举重运动员的脊柱、骨盆、胫骨的骨密度均比非举重运动员高。在对女性举重、自行车、滑雪、越野赛选手的比较研究中发现,举重者的桡骨小头、腰椎、骨盆等处的骨密度最高。Warren报告8个月的肌力训练后,腰椎的骨密度高于对照组。心脏移植术后,由于术后常规应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骨密度经常减低。Randy对一组心脏移植术后的患者进行6个月的肌力训练后,发现其全身骨密度接近正常水平。

  三、运动处方与体质测试

  (一)我国进行体质测试的背景

  体质简单地讲就是人体的质量,是人体在形态、功能、素质等方面的综合反映。良好的体质是健康的物质基础,体质与健康是紧密联系、相互依存的。我国是从1993年开始对成年人进行体质测定的。 1995年6月20日国务院发布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提出“实施体质测定制度,制定体质测定标准,定期公布全民体质状况”。2000年12月15日,国家体育总局发布《2001-2010年体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提出了2010年我国体育改革与发展的主要目标,其中国民体质主要指标是:在经济发达地区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在经济欠发达地区达到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2001年2月12日国家体育总局、全国总工会、国家计委、教育部、科技部、国家民委、民政部、财政部、农业部、卫生部、国家统计局发出了关于印发《国民体质监测工作规定》的通知。

  (二)成年人体质测试的主要内容

  成年人体制监测的指标共26项,主要测试形态(如身高、三围)、机能(如肺活量、脉搏) 和体能(如平衡能力、反应快慢、背力等)。成年40—59岁组有15项指标,它们是身高、体重、胸围、腰围、臀围、皮褶厚度、心率、血压、肺活量、台阶实验、坐位体前屈、握力、闭眼单脚站立、选择反应时、简单反应时;老年组(60岁—69岁)有13项指标,分别是身高、体重、胸围、腰围、臀围、皮褶厚度、心率、血压、肺活量、坐位体前屈、握力、闭眼单脚站立、选择反应时。但在对个体进行评价时,一般分为甲、乙两组,其中乙组为41—60岁(女41—55岁)的人群,其测试指标为身 高 、 体 重 、 肺 活 量 、 台 阶 试 验 、 坐 位 体 前 屈 、 握 力 、 反 应 时 、 闭 眼 单 脚 站 立。其中,身高、体重是形态类指标,对中老年人而言,根据其身高而换算出的标准体重主要反映了受试者是否已步入肥胖的行列;肺活量和台阶试验属于机能类指标,代表了受试者的心肺功能;其它为素质类指标,如握力反映了手及前臂屈肌力量、坐位体前屈主要反映机体的柔韧性、闭眼单脚站立代表了机体的平衡能力、反应时主要受神经系统的动态反映速度影响。

  (三)国外体质测试的简况

  根据体质测试的结果,进一步在仔细询问充分了解受测者情况的基础上,开具针对性的运动处方,这是许多国家的普遍做法。在日本,体力测定与评价的工作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其体力测定分6—9岁、10—11岁、12—29岁、30—60岁四个年龄组,设置了不同的测验项目和评定标准,内容包括背力、握力、坐位体前屈、垒球掷远、曲线运球、斜身引体、游泳、反复横跨等;美国曾选用的体质测试项目有,皮脂厚度、坐位体前屈、引体向上、一分钟仰卧起坐、一英里走或跑;新加坡体育理事会从1981年8月29日起正式推行一项新的全国体能测验奖,新测验是通过用简单易做的项目来测验参加者的体能状况。具体的方法是参加者根据仰卧起坐、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引体向上(女子斜身引体)、10米×4往返跑、2—4公里跑或走这六项的测验结果进行积分,并依此分别获得金牌、银牌、铜牌和各等级证书。

  四、肥胖与运动处方

  (一)肥胖的危害

  肥胖是人体内的脂质代谢紊乱,造成脂肪在皮下和脏器周围堆积所致。它对人体的危害性很大,主要表现在肥胖者易发生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据统计,我国心脏病患者中肥胖症是常人的2.5倍;高血压患者中肥胖人是常人的3倍;糖尿病和动脉硬化的病人中,平均每4人中就有3个胖子。由于脂肪的大量沉积,增大了机体的负担和耗氧量,氧消耗较常人高34%-40%;胸腹部大量脂肪的堆积,近使膈肌上移,限制了胸廓和横膈的运动,进而防碍心,心.的舒缩活动,加之心肌脂肪的喾,使其收缩机能降低,心搏出量减少,血流减慢,导致肥胖者头晕,头疼.乏力或冠心病;

  (二)运动减肥的原理

  1、运动增加热能消耗、调节脂类代谢:

  肌肉运动需要大量能量。长时间低强度运动时,供应肌肉能量的主要为游离脂肪酸(运动初期,主要由肌肉中的肝糖原和血中的葡萄糖供能),其来源为:脂肪组织贮存的甘油三酯、血浆脂蛋白中的甘油三酯、肌肉中的甘油三酯。运动中,游离脂肪酸被释放至运动肌肉,被肌肉氧化利用并清除。尤其是运动时,儿茶酚胺及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多,胰岛素分泌减少,从而使脂肪的分解、脂肪酸的摄取、酯化、动用加快;同时,运动时肌肉摄取血中葡萄糖增多,而减少脂肪合成,结果,使体脂下降而达到减肥的目的,同时使血脂质代谢改善而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糖尿病等并发症的发生。

  2、规律的有氧运动使胰岛素受体功能增强:

  经常的有氧运动能使肌细胞的胰岛素受体功能增强,改善组织与胰岛素的结合能力,这样,使机体分泌较少的胰岛素;胰岛素具有抑制脂肪分解的作用,当机体内的胰岛素分泌减少时,脂肪分解加快,而使体脂减少。

  3、 运动可改善心肺功能,提高体力:

  肥胖者体内脂肪堆积,一方面使体重、体积增加,再加重心肺负担;另一方面,使横膈抬高,心肺活动受限;从而导致心肺功能受损、体力下降。运动则可加强心肌收缩力、增加血管弹性及肺的活动度,而改善心肺功能、提高体力。

  4、提高肌肉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敏感性:

  经常从事耐力运动的人,外围组织,尤其是肌肉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敏感性提高,与胰岛素的结合能力增强.胰岛素对脂肪的分解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它的减少伴有儿茶酚胺和生长激素等的升高,最终加快游离脂肪酸作用。

  (三)肥胖症运动处方的原则

  1、儿童少年

  运动项目宜用以移动身体为主的运动项目,如长跑、散步游泳、踢球、跳绳、接力跑,骑自行车和娱乐性比赛。有条件者可在室内的跑步器或活动平板上锻炼。肥胖儿童由于自身的体重大、心肺功能差,运动强度不宜过大。以心率为标准,运动时应达到个人最高心率的60-70%,开始运动时心率可稍低些,如100-110次/分。对肥胖儿进行运动减肥不仅是要减掉现在体内的脂肪,而且是要培养其长期坚持运动的良好习惯,以致成年后达到理想的体重。因此适当的运动频率可使肥胖儿不至于对运动产生厌恶或害怕的心理而中止运动,一般每周锻炼3-4次为宜。30分钟。

  2、青年

  青年肥胖者相对于儿童和中老年肥胖者来说,体力好、对疲劳的耐受性强,因此运动强度和运动量可适当加大。一般运动强度可达本人最大吸氧量的60-70%,或最高心率的70-80%。由于青年肥胖者多有减肥的主观愿望,自觉性较强,为提高减肥效果,运动频率可适当增大,一般每周锻炼4-5次为宜。运动时间:每次运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持续时间可视减肥要求而定。

  3、中老年

  由于年龄增大,中老年人的各器官机能相对衰退,肥胖者更是如此,特别是有些中老年肥胖者往往伴有不同的合并症,故而在制定中老年运动处方时更要注意安全性。运动时心率为本人最高心率的50- 60%,一般40岁心率控制在140次/分;50岁130次/分;60岁以上120次/分以内为宜。中老年人,特别是老年人由于机体代谢水平降低,疲劳后恢复的时间延长,因此运动频率可视情况增减,一般每周3次为宜。每次运动时间控制在30-40分钟,下午运动最好。为了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中老年人最好养成长年进行运动锻炼的良好习惯。

  五、肝、肾疾病人运动处方原则

  肝,肾疾病常称富贵病,不能运动。实践证明,适当活动是有利于病情的恢复。肝肾病种类较多,尤其是肝炎,肾炎较为普遍,肝炎的传染性较大,对中年人正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在急性期,肝肾病人应以休息为主,作适当的走动,活动肢体,呼吸新鲜空气,积极治疗与调理是有利于康复。在病情稳定后,或慢性肝肾病人,应积极治疗的同时加强功能锻炼,提高肝肾机能,可采用:练气功,打太极拳,或走跑健身方法,调动内脏自身的调理,在练习中应动作缓慢,呼吸自然,节奏放慢,意守丹田,练习时间不宜过长,运动量小,循序渐进,巩固提高。还可以练习自我腰腹部按摩,早晚各一次,按摩手法,以擦揉为主,由慢到快,然后放慢结束,有活跃内气,经络穴位通畅,帮助恢复机能,提高健康水平的功效。  另外生活中的调理也很重要,应注意饮食以清淡,低盐,低脂肪食品为主,补充高而精的食物,如瘦肉汤,鸡鸟汤等,多吃水果疏菜,有利疾病康复。同时注意个人,环境,家庭卫生;调节心情,保持积极平衡的心理状态,是有利于病人加快康复。

  六、肺结核的运动处方

  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以前,人们对肺结核的体育疗法还是心存疑虑。直到有了高效的抗痨药物之后,医生们才真正开始对此进行偿试,并很快就获得了出乎意料的疗效。

  据国内外的呼吸疾病专家和运动医学专家认定,许多类型的肺结核都适合体育疗法,特别是浸润型肺结核的早期、吸收期、钙化期。这是因为,前者病变范围很小,病人还没有出现明显的自觉症状,体能和精神状况并不十分衰弱。后者则因病变处于恢复状态,症状己不太显著,全身情况也已有较大的回升。另外,那些多年未愈的迁延性肺结核、肺硬变、顽固的纤维空洞性结核患者,在病变稳定期间也可适当进行一些体育锻炼,但疗效常常不佳。而那些处于进行期或急性期的各型肺结核;全身一般状较差、重度衰弱和消瘦(体重减轻四分之一以上者)的;有咯血症状,或合并有活动性淋巴结核、肠结核、肾结核、腹膜结核者;以及日间发热,体温在摄氏38度以上者都于禁忌使用体育疗法的范围。肺结核患

  者不宜进行耐力性运动,如长距离的步行(3公里以上)、游泳(800米以上)、骑车(10公里以上)等。也不要做深呼吸运动,特别是在病情尚不稳定时期,以免引起咳嗽和胸痛。对于那些造成用力憋气的运动如举重、单双杠等也都不应参加。对于游泳,痊愈一年以上的病人可以参加,特别是在浸润型肺结核进入钙化期之后。每次可游10~20分钟,既不要在水中停留过久,也不要在池边晒太阳过久,以免使尚不稳定的病变重新活动和扩散。

  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运动处方

  COPD是一种重要的慢性呼吸系疾病,患病人数多,病死率高,由于其缓慢进行性发展,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本病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在我国COPD同样是一种常见病,影响广大群众健康。近年对我国北部及中部地区102230成年人调查,COPD约占15岁以上人群3%,其患病率之高十分惊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主要致病原因是吸烟、大气污染和感染。由于吸烟率的增高和人类寿命的延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其相关疾病的发病率不断增高。目前,它已被列为美国人死亡原因的第四位。在我国尚无最新的死亡率报告,但是已经引起了医学界的重视最近的研究甚至预测,到2020年时COPD即将成为致死原因的第三位。

  COPD病人运动能力往往低于正常同龄人,活动时容易出现肢体疲劳,心悸气短而被迫中止活动,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除运动能力的降低外,COPD病人与正常人相比,在运动后有较长时间的相对呼吸过速、高代谢和心动过速状态。尽管COPD病人极量运动及其恢复期气体交换参数的绝对值明显低于健康人群,但他们的气体交换参数仍然存在恢复速度缓慢,恢复半衰期明显延长的现象。

  对慢性阻塞性肺疾患的治疗包括药物疗法、物理疗法、运动疗法等,其中以医疗体育为主的康复治疗是近30年发展起来的主要治疗措施。药物疗法、物理疗法主要起到对症治疗的作用,包括抑制无效咳嗽、祛痪、防止感染和缓解支气管痉挛等。但由于这些药物的效应时间较短,且不能根本或彻底治疗,因此,在进行康复治疗时必须同时考虑长期治疗,包括改善心肺功能、提高对体力活动的耐受性。康复治疗的目的主要有,最大限度地恢复腹式呼吸;消除支气管的分泌物,减少引发炎症的因素;减少并发症;恢复活动能力。也有的研究表明,运动不仅可以改善COPD患者的呼吸功能和全身的耐力,对改善大脑皮层的功能也有积极的意义。对于COPD患者的运动疗法,国内外都提出过许多方案,较为科学和安全的是采用运动处方的形式进行锻炼,锻炼内容主要是全身有氧运动和专门的呼吸练习。为了科学地制定出针对COPD患者的运动处方,最关键的是要准确地评定出其运动能力。呼吸运动在一定程度内可随意调节,因此可进行主动训练;加大呼吸肌的随意运动时可明显使呼吸容量增加,从而改善了气体代谢。同时,通过呼吸运动可改善胸腹腔的血液循环,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心血管的循环;胸廓的顺应性在主动训练下可有所改善,还可改善肺组织的顺应性和弹性。并随着血液循环的改善,有利于肺及支气管炎症的吸收及肺组织的修复;在呼吸运动中吸气是主动过程,呼气过程在安静时是被动的,且吸气中横膈活动对增进肺容量有较大影响,通过训练可以明显改善横膈活动,因此宜重点训练吸气肌,适当训练呼气肌;辅助呼吸肌在一定程度上可增加呼吸深度,但当使用不当时,作用反可相互抵消,增加无效耗氧量,加重呼吸困难症状。因此,当出现辅助呼吸肌过度紧张时应进行放松练习,可减轻呼吸困难症状。随意运动可反射性地刺激呼吸运动,因此,在进行医疗体育时,应注意全身运动的协同配合。

  八、心肌梗死的运动疗法

  心肌梗死(AMI)患者发病4天内梗死灶有炎症需绝对安静。这个时期应密切观察病情,判断心功能不全的分级。发病后的第4~8天炎症虽然消退,但在这个时期心肌是最脆弱的容易发生心脏破裂,特别要注意血压升高的倾向,这个时期的运动疗法从腹式呼吸、被动运开始到作轻微的自主运动,发病第8天以后逐渐增加运动程度,分阶段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在增加新的负荷之前,必需作安静时、运动当中、运动后(即时)、1min后、3min后(根据需要还有5min后、10min后)的生命指标(血压、心率、心电图、自觉症状)检查。血压:收缩期无30mmHg以上的增高或无20mmHg以上的降低。心率:依不同年龄的生理最大心率的70%~75%。ERG:ST段下降≤1mm以上,ST段上升(梗死部位)≤2mm,无重症的心律不齐。自觉症状:无胸痛、心悸、气急、疲劳感、眩晕、走路蹒跚等。

  大量动物实验证实,运动疗法可大大增加心肌的供血,促进心肌侧枝循环的形成和发展,这为急性心肌梗塞后早期进行体疗提供了有力的依据。运动疗法还可直接改善心肌代谢及心肌收缩力,并提高肌肉氧化酶的活性和线粒体的质和量,使外围组织对氧的摄取和利用增强。再有运动可明显改善机体内的脂质代谢,减轻易AMI易患因素的威胁。实践证明,运动可提高血液中纤维蛋白酶的活性,使血甘油三酯浓度降低,有利于缓解动脉粥样硬化,减少冠脉血栓的形成

  九、有氧运动与海洛因依赖者的康复

  70年代初证实了脑内阿片受体存在,阿片受体的发现提出脑内可能存在相应的内源性阿片样活性物质,不久成功地从脑内分离脑啡肽(ENK)、β-内啡肽(β-EP)及强啡肽(dynorphine)等内源性阿片肽。阿片类药物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和大脑区的阿片受体结合,模拟体内阿片肽发挥作用。海洛因依赖者血中β-EP明确低于正常人的水平,当停用阿片类药物时,由于内源性阿片肽合成减少,受体密度和亲合力降低,依靠阿片肽和阿片受体所维持的有关机能或功能出现严重紊乱,导致戒断症状发生和不良情绪出现,并长期处于抑郁、焦虑状态,直到新的生化平衡重新逐渐建立。实验证明,不同种类、不同程度的运动可使受体阿片肽产生应答,较多涉及的是β-EP、ENK等。内源性阿片肽介导运动可改善不良心境(抑郁、焦虑),介导运动提高痛阈,并可调节免疫力、心血管、消化、呼吸系统。且运动能改变海洛因依赖者原有的生活态度,重建积极的生活模式,重建健康的平衡的方式和应付方式,从而提出运动疗法对海洛因依赖者成瘾机理的可能治疗作用。运动方式以步行为主,辅以慢跑、跳绳、健身操及各种球类活动、家务活动等有氧训练法。

  参考文献:

  1、魏国荣 肌力训练与老年人健康状态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9年第5期第14卷

  2、倪国新 肌力训练在膝关节骨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1999年第6期第14卷

  3、郭海英王茂朱冬冬 健身锻炼对老年妇女骨密度的影响 《现代康复》 2000年第4期第4卷

  4、张文平 体育锻炼对绝经期妇女雌激素、骨代谢和骨密度的影响 《现代康复》 2000年第9期第4卷

  5、冯丽娟 任路  循环系统疾病的运动疗法 《现代康复》 2000年第6期第4卷

  6、张明 运动对心脏康复的作用《现代康复》1999年第7期第3卷

  7、张中汪涛  运动疗法在冠心病康复治疗中的运用 《现代康复》 2000年第6期第4卷

  8、章晓霜 高顺生 李青南 运动对实验性骨质疏松大鼠骨量的影响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00年第4期第15卷

  9、黄赫 杨芬 杨双石等 有氧运动对海洛因依赖者康复的影响  《中华理疗杂志》2000年第23卷第5期

  10、荣湘江 孙绪生 杨霞 《体育康复、运动处方、医务监督》 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年

[责任编辑]杜新忠
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