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
联系杜新忠:13757963812 | 网站地图
戒毒专家—杜新忠记事 《中国禁毒工作》
首页 > 当前位置:>杜新忠文集 > 讲座 > 正文
讲座
讲座:毒品及其危害
2010-09-24 22:06:57 来自:杜新忠戒毒网 作者:杜新忠 阅读量:1

  第一节 毒品的国际流行趋势

  一、吸毒与贩毒,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当今世界范围内,毒品泛滥已成为危害人类最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据粗略统计,到1995年,全世界至少有5000万人吸食各种毒品,其中至少有500万人注射毒品。每年约有20万人因吸毒而死亡。世界各地有上百万人在从事毒品原植物( 罂粟、大麻、古柯叶) 的种植、加工、精炼、贩运走私及洗钱活动,并逐渐形成以东南亚“金三角”、西南亚“金新月”和南美洲三大毒品产地为主的、迫及全球的庞大地下经济产业。据联合国麻醉品专门委员会的一项估计,当今毒品贩售已成为年产值近 6000 亿美元的跨国经营活动。这意味着毒品贸易占世界贸易总额的10%—13%,仅次于国际军火交易。

  东方某些发展中国家的毒品问题与错综复杂的经济贫困问题、民族问题交织在一起;拉美部分国家的毒品经济与毒品政治的形成,构成了西半球毒品犯罪的特殊模式。世界上毒品新品种的出现和毒品价格的下降,刺激了毒品消费群体的不断扩大。尤其是冷战结束后,毒品问题伴随着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而呈现新的特点。毒品犯罪已日益严重地威胁着许多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的伦理道德、身心健康、民族素质。惩治毒品犯罪、阻止毒品蔓延,已成为世界各国刻不容缓的共同责任。

  然而,尽管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把禁毒、肃毒视为当务之急,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布下天罗地网,但毒品的生产、提炼、走私和吸食,非但从未禁绝,反而花样翻新,变本加厉,日益猖撅。与历史上的毒品相比,当前流行的毒品种类繁多,纯粹度高而成瘾性强,再加上走私贩运猖獗,致使成瘾人群连年上升,这一趋势迄今尚未得到控制。

  大家注意到,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毒品的制造和贩运数量连年上升。以麻醉品中的阿片和古柯叶的制造为例,阿片1995年的产量是1985年的3.5倍,古柯叶为2倍多。

  此外,现代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环境的急剧变化,深刻地改变着人们传统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及道德观念。一些人有意无意地逃避现实生活,去寻求所谓“解脱”、“松弛”、“刺激”。这种特殊需求,为最易使人达到此目的的毒品提供了市场。尤其是近年来在许多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快节奏高收入的优越生活,使许多人易于到毒品中寻求所谓“安慰”和“快感”,成为毒品泛滥的温床。

  更为严重的是,在吸毒人群中,青少年占了很大比例。在马来西亚,70%的吸毒者是30岁以下的青少年;在泰国,大中学生吸毒者占全部吸毒者的82.5%;中国的吸毒者中,青少年占85.1%。

  二、当前国际毒品的流行趋势

  (一) 滥用毒品已成为全球性现象

  现已公认,自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毒品制造和贩运猖獗,国际上出现了滥用毒品的新的发展倾向。自此,滥用毒品已成了全球性的问题,不再局限于发达或不发达国家,成为无国界现象。到了20世纪90年代,一度下降的美国吸毒人数又开始上升,接着东欧与独联体各国的吸毒浪潮也后来居上。在中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吸毒人数迅速增加。事实上,大凡毒潮侵袭之处,皆无净土。这一局而完全有别于19世纪毒品局限在特定区域中流行的特点。

  (二) 静脉注射毒品与艾滋病毒感染密切相关

  吸毒者为获取吸毒的最大快感,相当一部分人改吸食为静脉注射,因而吸毒者由共用不洁注射器而导致感染艾滋病毒者近年来有上升趋势。据联合国资料显示,在全球的艾滋病毒感染者及艾滋病患者中,至少有22%的人与静脉注射毒品有关。如意大利达69%,巴西为39%,美国为30%,中国为65%以上。

  (三) 兴奋剂滥用上升是否标志21世纪的新毒潮

  近年来,除了传统的麻醉品以外,兴奋剂在全球各地的滥用又形成一股新的毒潮。为此引发了舆论界的新忧虑:兴奋剂是否即将取代海洛因与可卡因

  这里讲的兴奋剂指的是苯丙胺类兴奋剂,其中包括人人皆知的“冰”毒。苯丙胺兴奋剂是合成的精神药品,合成步骤简便,造价低廉,可以从不同的途径滥用,兴奋能强,间断使用毒性较低,故此易为不同社会群体所接受。近年世界各地普遍出现苯胺类兴奋剂,尤其是“冰”毒的地下加工厂,“冰”毒的缉获量逐年上升。所以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苯丙胺类兴奋剂或许会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播散开来。事实上,许多国家的统计表明,苯丙胺类兴奋剂的滥用已经成倍地高于可卡因加海洛因的总和。其中,亚洲的韩国、日本和菲律宾三国的滥用率已高于传统商品的6—7倍。但是,有毒品滥用并未由此减少。更有甚者,苯内胺类兴奋剂毒品中,现又出现一种称为致幻型兴奋剂的“狂欢九”(或称“爱他死”),中国称为“摇头九”,是一种新的人工合成精神药物,其化学名称为MDMA,即亚甲基二氧基甲基苯丙胺。国际禁毒界把这类药物统称为人工策划性药品。摇头丸滥用后使人兴奋,产生无拘束感和亲切感,或出现心理迷幻与恍惚。有的人使用过量易产生精神错乱,甚至产生攻击性行为,易导致血压高、心律不齐、中风或脑出血。据美国统计,在1991~1994年间,因滥用此类毒品的致死者已占所有成瘾物质致死者的4%。

  三、中国毒品泛滥的现状及特点

  20世纪80年代中期,首先在中国西南边界靠近缅甸的村落与乡镇出现吸食海洛因的现象。随后,海洛因滥用径向云南省内陆城市蔓延。再后,波及云南的临近省份,如贵州、四川乃至陕西省几个主要城市。到1990年,上述各省已出现了流行趋势,并向农村扩展。与此同时,在东南沿海的省区,如广东、广西和海南省也渐次出现一些问题。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到现在,吸毒现象进一步蔓延,在1—2年的时间,不同程度扩散到全国范围所有省、自治区的1600多个县市,一些地区吸毒者人数呈逐年猛增的势头。至1997年,中国登记在册的吸毒人数已达54万多人。以北京市为例,从1992至1996年,全市查获的吸毒人数就增加了11倍。

  据有关部门的调查,中国的吸毒者中,35岁以下的青少年占80%以上。近年来,中小学生群体吸毒现象有所增加。例如广东省某市1994年12月查获12名正在吸毒的14岁和15岁的少年。深圳市1993年查获的青少年吸毒者中,属结伙吸毒的占82.6%。1994年广西灵山县破获一起吸毒青少年团伙抢劫案,该团伙4名作案成员年龄最大的14岁,最小的才12岁,都是在校学生。广州市槎头戒毒治疗康复中心,吸毒者中67%为青少年,年龄最小的才10岁。尤其令人深思的是,大部分吸毒者之所以染上毒瘾,是由于对毒品的无知。国家禁毒委员会曾对北京安康医院收治的96名戒毒者进行过匿名问卷调查,其结果显示:42.1%的吸毒者在吸毒以前并不知道毒品为何物;71.6%的吸毒者在吸毒之前没有看过有关禁毒的资料;92.7%的吸毒者在吸毒前不了解国家的禁毒法规;有60.2%的吸毒者表示,假若在第一次吸毒前就知道毒品的危害,他们根本就不会去吸毒。由此可知,愚昧和无知是导致青少年吸毒的主要原因。如果我们能在中小学校开设禁毒教育课程,是不是可以大大减少或避免这一悲剧的发生呢

  其次,作为烟草、酒精的生产和消费大国,吸烟、酗酒对中国民众尤其是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危害也是不容低估的。但是,目前社会上和青少年本身,并未认识到吸烟、酗酒实质上也是一种药物滥用行为,滥用问题普遍存在。大中学生中吸烟人数逐年增多,近年来,女性青年抽烟人数也在大幅上升,这是值得引起重视的问题。根据美国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人们使用合法“药物(legal drugs)”,特别是香烟、酒精造成的死亡及有关的疾病、暴力犯罪、经济损失和其他社会问题较其他违禁“药物”更为严重。例如,使用烟草造成的死亡率较所有“硬性毒品(hard drugs)”高13倍之多。另有研究表明,青少年吸烟、喝酒的年龄愈早,愈有可能滥用和依赖可卡因、海洛因等违禁毒品。

  面对越来越严重的吸毒、贩毒问题,中国政府在1997年4月6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声势浩大的禁毒专项斗争。仅短短的3个月,全国共破获各类毒品违法犯罪案件39015起,抓获涉案人员55211名,缴获海洛因1623千克,“冰''毒400多千克,“摇头九”2万余粒,剧毒化学品100多吨,摧毁了499个毒品分销网络和1196个地下销售市场,2888名毒品违法犯罪分子投案自首。这一系列令人触目惊心的数字,说明贩毒集团之猖狂,也说明毒品消费群体的庞大。随着禁毒斗争的深入,毒品问题的严重情况也愈加明显地暴露出来。首先是境外毒品对中国“多头入境,全线渗透”的态势有增无减;传统毒源“金三角”罂粟连续十年丰收,加上受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毒品的售价下降从而刺激了消费热潮;而中国坚挺的货币又使国际毒贩们把目光瞄向中国;“金新月”及中亚地区毒品也有向中国渗透的迹象;国内罂粟零星种植问题反复性大;毒品新品种不断出现;毒品加工规模扩大;中国戒毒场所数量有限,大量吸毒者散流在社会上,往往是一人吸毒,导致与之交往的一群朋友、伙伴均染上毒瘾,使吸毒活动继续蔓延,祸及家庭,危害社会。

  据国内多方资料分析,中国现时毒品流行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吸毒人群年轻化。中国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中,25岁以下的青少年已占65%,初次吸毒年龄已降至9岁,甚至更低。吸毒男性远高于女性(<中国妇女报>1997,8.27) 。

  (2) 滥用的毒品以海洛因为主。多分布在云南省和广东、广西、海南等省区与闽浙的部分地带。内蒙古、贵州和四川农村仍有吸食阿片者。陕西、甘肃、河南的部分城乡则滥用含量较低的粗制海洛因,俗称为“黄皮”。

  (3) 滥用毒品的途径。边境和沿海城市静脉滥用者日渐增多;其他地区采用烫吸或“追龙”方式或肌肉注射法。

  (4)1992年间发现,在静脉滥用海洛因人群中,有较高的艾滋病毒感染者。静脉滥用海洛因构成艾滋病传染与播散的主要渠道。这一问题主要发生在云南,其他各地也有散在类似的报道。

  就1997年中国公布的全国54万人吸毒这—保守的数字估算,平均每人每日最低消耗的毒资为100~200元,全国一年直接用于毒品消耗金额即达200亿~400亿人民币。结果自然会造成吸毒者家庭崩溃,个人无法从事正常工作,甚至铤而走险,造成对他人的经济和人身安全的威胁,严重地影响中国经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影响人口素质,阻碍国家的发展。

  凡此种种,充分反映出我国当前面临毒品危害的严峻形势,因而应当正视现实、积极行动。

  第二节 滥用毒品的代价

  一、毒品与精神药品的类别

  常见的滥用药物可以分为以下十类。

  ( 一 ) 阿片类

  包括海洛因、吗啡、阿片、杜冷丁、可待因、美沙酮、盐酸二氢埃脱啡等。阿片是由罂粟未成熟的浆果中直接提取或用提取物加工而成。阿片类药物具有镇痛、镇静和致欣快作用。反复使用既可引起躯体依赖又可引起精神依赖,而且可以引起很高的耐受性,一旦成瘾,治疗非常困难。当前中国的药物滥用问题主要是此类药物中的海洛因滥用。

  ( 二 ) 可卡因类

  包括可卡因和克赖克,由生长于南美的灌木古柯加工提取而成。其短期作用可使滥用者思维敏捷、抑制食欲、睡眠减少、心率加快和呼吸困难,大量使用时易引起偏执观念、刻板动作和冲动行为。此类药物的精神依赖性非常强,耐受性形成非常迅速,反复使用也可引起躯体依赖但不及阿片类严重。目前中国尚未见此类药物滥用的报告。

  ( 三 ) 安非它明类

  包括苯丙氨、甲基苯丙氨、亚甲基二氧基甲基苯丙氨 (MDMA) 、亚甲基二氧基苯丙氨 (MDA) 、利他林、匹莫林等。其中,利他林和匹莫林可以治疗突发性猝倒嗜睡综合征和儿童多动症。这是一类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具有中枢兴奋作用,使用后可引起高度警觉、注意力集中、活动增加、睡眠减少、食欲抑制、心慌和血压增高等。 MDMA 等还可使滥用者出现幻觉。大量使用可引起以妄想为主要表现的苯丙氨中毒性精神病。苯丙氨类药物具有很强的精神依赖性,可引起躯体依赖和耐受性。

  ( 四 ) 大麻类

  来自一种叫做大麻的植物,包括由大麻直接干燥切割而成的与普通烟草相似的大麻烟、由大麻茎及叶加工而成的玛莉华纳和由大麻雌株顶部的花和部分叶片加工而成的哈希什,其主要有效成分是四氢大麻酚。大麻类的主要心理效应是感知功能增强,对声音和颜色的感受能力增强,精神松弛,此外,大麻类还可引起思维联想障碍、记忆障碍、操作能力下降等。大麻的耐受性和躯体依赖产生得较慢,久用也可以产生,但不及以上药物严重。在中国大麻滥用只在部分地区流行。

  ( 五 ) 催眠镇静剂

  指用于镇静、催眠、治疗焦虑、解除肌肉痉挛、控制癫痫发作的一类处方药物。此类药物品种众多,可以分为巴比妥类和苯二氮卓类两大类。共短期作用是使服药者容易入睡。同时,催眠镇静剂还可引起宿醉现象、记忆力及注意力下降和操作能力下降。催眠镇静剂久用可产生躯体依赖和耐受性。其中,巴比妥类药物可引起非常严重的戒断症状,部分依赖者会出现惊厥、意识障碍、高热和死亡。在中国,大部分此类药物成瘾者是由于服药治疗失眠而成瘾的。在吸毒人群中,催眠镇静剂滥用和依赖的发生率远远高于一般人群。

  ( 六 ) 致幻剂

  也称迷幻药,是一类在不影响意识的前提下改变人的知觉、思维和情感活动的药物,包括麦角二乙胺 (LSD) 、苯环己哌啶 (PCP) 、南美仙人球碱 ( 麦斯卡林 ) 和西洛西宾等。滥用后可产生幻觉、错觉、空间评价能力受损、被害妄想和冲动伤人行为;过量可引起心律失常、抽搐和死亡。目前中国尚未见此类药物滥用的报告。

  ( 七 ) 挥发性有机溶剂

  来自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胶水、去指甲油液、稀料、汽油、涂改液及多种燃料。滥用后可引起欣快感、话多、夸大、幻觉、言语不清、共济失调、恶心和呕吐。部分滥用者会在滥用后立即出现大小便失禁、呼吸和心脏受抑制而死亡。长期使用对肝脏、心脏和神经系统有严重毒性作用。反复使用可引起明显的耐受性,躯体依赖较轻。

  ( 八 ) 酒类

  包括啤酒、果酒和白酒等各种含有酒精的饮料。酒精对人体的作用因摄人量的不同而不同。少量摄入时,饮酒者自觉轻松、愉快,言语轻度增多,这是人们在社交场合饮酒时希望得到的效果。当酒精摄入量增加时,饮酒者会逐渐出现口齿不清、自我节制力下降、行为轻浮、冲动、好斗和有攻击行为。当饮酒量进一步加大时,饮酒者就会出现嗜睡、昏迷和死亡。长期、频繁饮酒可使饮酒者对酒精发生躯体依赖、心理依赖、耐受性和多种躯体和精神疾病。酒依赖的戒断症状非常严重,可引起部分患者死亡。酒精的心理依赖非常强烈,以致成瘾者行为失控,戒除非常困难。酒精的耐受性也非常高,酒依赖者每日饮高度白酒量常超过 500 克也不出现中毒症状。在中国约有 4700 万酒依赖者。

  ( 九 ) 烟草

  烟草滥用即吸烟是 20 世纪引起人类多种疾病和死亡的最重要的原因之—。烟草中含有多种成分,其中主要有效成分是尼古丁。尼古丁可使吸烟者自觉喜悦、敏捷、脑力增强、减轻焦虑和抑制食欲。同时,尼古丁和烟草中的其他成分可使吸烟者和周围的被动吸烟者罹患咽喉炎、气管炎、肺气肿、高血压、心脏病、脑血管意外和肺癌、乳腺癌等。烟草可引起躯体依赖性。目前,中国的吸烟人数近 3 亿,而且还在逐年增长。

  ( 十 ) 咖啡因

  见于咖啡和可口可乐等饮料中。茶叶中的茶碱与咖啡因作用相似。咖啡因具有加快心率和利尿的作用。长期大量饮用咖啡可引起耐受性,量大时还可引起咖啡因中毒。后者主要表现为焦虑不安、高度紧张、烦躁和悬念迭起。滥用咖啡因纯品可产生躯体依赖和戒断症状。

  二、吸毒者的上瘾表现

  ( 一 ) 药物成瘾的概念

  世界卫生组织专家委员会对“药物成瘾”一词的解释是:由于反复使用某种药物 ( 天然或合成药 ) 所引起的一种周期性或慢性中毒状态,具体有以下特征:①有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强迫性地驱使人们连续用药并且不择手段地去获取它;⑦有加大用药剂量的趋势;③对该药的药效产生精神依赖性并且一般都产生身体依赖性,断药后产生戒断症状;④对个人和社会都产生危害。

  对化学物质成瘾是动物的一种很原始的本能,以致很低等的动物在一定的强化条件刺激下,都可获得这种本能。从成瘾性物质的多样性和截然不同的药理学作用,反映出药物成瘾的属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和文化背景的影响及其在某种特定背景下生活的个体的精神状态。

  ( 二 ) 毒品的躯体依赖性

  毒品对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具有广泛的作用,会引起人体的一系列改变。 当人反复使用某种毒品时,为适应毒品的存在,身体会发生一系列适应性改变,在继续吸毒时机体仍然能保持“正常”的机能状态。医学上把因吸毒造成的机体适应性改变叫躯体依赖,又叫身体依赖、生理依赖。在这种状态下,毒品已经成为机体正常运转的必要条件;突然停止或减少吸毒,会使机体业已形成的代偿平衡破坏,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医学上称之为戒断综合征,它标志着身体依赖性的形成。绝大多数滥用药物都可能产生身体依赖,最明显的例子是海洛因依赖。

  一般说来,反复使用毒品后身体依赖性会迅速形成,但具体发生时间与毒品的种类有关,难以预测。身体依赖性往往在不知不觉中形成。有人有时未及时用药。当出现戒断综合征时,方知道自己已经成瘾。

  阿片类药物的身体依赖性发生很快,戒断症状非常严重。 治疗剂量吗啡或海洛因一日 4 次, 3~5 天后便可用阿片受体拮抗剂纳络酮诱发出戒断症状,躯体依赖已经形成。绝大多数海洛因依赖者报告,他们在连续吸毒一周后就开始上瘾 ( 俗称“上道” ) 。躯体依赖发生的速度也受吸毒方式的影响。吸毒间隔越短、吸毒量越大,成瘾越快。绝大多数吸毒者,在吸毒伊始,为追求毒品的致欣快作用,会毫无克制地使用毒品,躯体依赖性迅速形成。

  戒断综合征有轻有重,取决于以下诸因素:①吸毒种类。很多药物,如含有乙醇的饮料、苯巴比妥类药物、苯丙胺、大麻及烟草等均可引起生理依赖,其中海洛因最重;②每日剂量。剂量越高越重,戒断综合征越重;②每日吸毒次数。次数越多越重;④吸毒持续时间。持续时间越长越重;⑤依赖者的健康状况、性格特征和成瘾愿望的强烈程度。

  戒断综合征的发生时间与滥用方式有关。吸毒间隔时间短者,出现早。海洛因类的身体依赖性发生很快,戒断综合征大约在停药8—12小时出现,最初表现为哈欠、流泪、流涕、出汗等类似感冒的症状,随后陆续出现瞳孔扩大、打喷嚏、起鸡皮疙瘩、寒战、厌食、恶心呕吐、腹绞痛、腹泻、全身骨节和肌肉酸痛及肌肉抽搐、软弱无力、失眠易醒、脉搏加快、血压升高、情绪恶劣、烦躁不安、抑郁,甚至出现冲动及攻击性行为。以上症状伴有强烈的心理渴求。这些戒断症状通常在36~72小时之间达到高峰,其中大部分症状在7~10天内自行消失。

  从以上表现可以发现,戒断症状有两方面特点。其一,戒断症状表现多种多样,使成瘾者戒断时非常痛苦;其二,以上症状有自身发生、发展和消退的规律,不经任何治疗也可在7~1O天内自行消失。如果吸毒者对躯体依赖的特点有正确认识,可以增强克服戒断症状并最终摆脱药物依赖的勇气。

  在戒断症状的急性期过后,有些依赖者会出现稽延性戒断症状,即指发生在脱瘾治疗后期较轻的一系列症状,表现为顽固失眠、身体各部位疼痛、胃肠道不适、全身不适、无力、不安、易激动、过度关注身体等。此外,患者还表现为对挫折耐受性降低,情感脆弱、焦虑、抑郁等。以上症状可在2—6个月内持续存在。稽延性戒断症状是导致重新吸毒的重要原因之一。

  有些类型药物依赖的戒断症状非常严重。酒精和巴比妥类药物依赖的戒断症状就较严重,可出现意识不清、肌肉抽搐、癫痫大发作及震颤谵妄等。

  ( 三 ) 毒品的精神依赖性

  精神依赖又称心理依赖性,俗称“心瘾”,它表现为对药物的强烈心理渴求。毒品通过两种方式引起心理渴求。用药后产生强烈的欣快感和松弛宁静感,这种感觉能满足依赖者的心理需要,称为正性强化;停药后会产生难以忍受的熬煎与痛苦,依赖者只得继续追求药物,后者称为负性强化。这两种强化使人成瘾并难以自拔。

  身体依赖性消除以后,精神依赖仍然长久顽固存在。这往往是导致脱毒后重新吸毒的原因。尤其是回到原有的吸毒环境,重见旧日毒友、吸毒工具等,都会使心理渴求异常增强,使脱瘾者摆脱毒品的决心彻底瓦解。正像成瘾者自己说的那样:“戒毒容易,操守难。”

  依赖者的行为完全受心理渴求的驱使,以强制性用药为中心,行为具有以下特点:

  (1) 把吸毒看做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事。依赖者几乎每时每刻都对毒品念念不忘,只要手头有毒品,不管是否犯瘾,心理总惦记着吸毒。没有毒品,要盘算着如何去搞到钱来买毒品。用吸毒者的话说:毒品这东西真怪,成瘾后每天都要用,而且必须用不只—回,所以,手头没有毒品时心里特别不踏实;可是费了千辛万苦把毒品搞到手时又留不住,只要手里有毒品就想用,直到用完为止;一旦用完了,就又开始发毛,于是又要去搞毒品,结果整天都在为毒品忙碌。

  (2) 生活规律改变。依赖者每天可 3 次、 4 次甚至多次用药。白天用药的目的在于不犯瘾。临睡前一次用量大,目的在于过瘾,求得最强的快感和松弛宁静感。吸毒初期还能坚持工作,随着耐受性的产生,贪吸者吸几小时才能得到快感,往往吸至深夜,甚至黎明。他们往往睡到次日中午,甚至下午也不起床。每天只吃一餐饭,吃得少,不愿活动,更不要提工作了。

  (3) 生活中很多重要内容让位于毒品。在经济生活中,买毒品第一重要;在日常生活中,吸毒第一重要;吸毒比工作学习重要,甚至比进食、睡眠等基本需求重要。为了吸毒可以牺牲一切,放弃对家庭、社会的责任,放弃自尊自爱,放弃前途,放弃健康,放弃一切。

  (4) 交友的范围缩小。只剩下与之有相同嗜好的毒友;性欲消退,为了避免夫妻间矛盾,只好拉配偶吸毒,故而夫妻双方都吸毒者并不少见。

  (5) 说谎。吸毒是违法行为,需要隐瞒;用非法手段弄钱购买毒品更需要隐瞒,所以,吸毒者说谎是必然的。由于经常说谎,他们谎言已编得自然流利,天衣无缝,说真话的习惯反而没有了。

  (6) 为获得毒品而不惜犯罪。成瘾后,购买毒品很快成了问题。毒品价格昂贵,手头的积蓄很快花光,加之正常收入减少,于是就向家人要,向朋友借,甚至变卖家中财产。当合法手段搞不到钱时,就转向非法渠道。转卖毒品是常见的手段,称为“以贩养吸”。他们买来大包装毒品,留出自己用的量,再把剩下的分成小包卖出去。为筹毒资,男子偷窃、抢劫,女子卖淫。有些地区的刑事案件中,吸毒者所占比例在逐渐增大。

  (7) 反复出入戒毒机构。几乎每个成瘾者都有过不止一次的戒毒经历。他们戒毒的动机很复杂,可能由于眼下搞不到钱;可能由于吸毒量太大,想通过戒毒降低耐受性,以便在重新吸毒时得到快感;也可能是由于身体状况太差,想借戒毒之机休养生息。但每当想要戒毒时,他们对毒品的渴求就会显着增强。他们一方面主动要求戒毒,另一方面又千方百计地偷吸毒品,治疗往往 难以成功。

  对于瘾君子的甄别,照医务人员的说法简直就太简单了:让对象静静坐上几个小时,一般只需四五个小时足矣,就可立见真章,那些瘾君子到时候必定哈欠连天、涕泪交流。这是吸毒者特有的症状。

  三、滥用毒品,后果严重

  ( 一 ) 吸毒对生命的威胁

  有资料表明,吸毒者的平均寿命较一般人群短 10~l5 年。 25 %吸毒成瘾者会在开始吸毒后 10~20 年后死亡。吸毒人群的死亡率较一般人群高 15 倍。根据美国的估算,海洛因滥用者不到全美人口的百分之一,但每年直接死于海洛因中毒者就高达 6000 人。根据英国的估算,每年海洛因吸食者的死亡率可高达 16 % ~30 %。

  多种原因可以造成吸毒者死亡率高于一般人群,现归纳如下:

  1. 吸毒过量死亡

  吸毒者尤其是静脉扎毒者,每次使用毒品时都有过量中毒的危险。很多吸毒过量死亡者甚至没有来得及把注射器拔出来就死了。统计表明,过量吸毒致死多见于年龄较轻者。

  黑市上出售的海洛因纯度极不稳定,吸毒者每次获得的海洛因纯度不尽相同,他们根本无法判断其含量。偶尔买到高纯度的毒品,极易引起过量。吸毒者为最大限度地追求快感常冒险使用超大剂量毒品,也可引起过量中毒。另外,有些人为增强快感,把多种毒品混在一起注射,更易引起呼吸中枢抑制而死亡。不仅如此,多药滥用还会造成诊断困难,使抢救难以成功。

  2 .吸毒者的自杀率远远高于一般人群

  有资料表明,吸毒者自杀发生率较一般人群高 10~15 倍。吸毒者每时每刻都处于严重的应激状态中。他们时常受到戒断症状的折磨;他们时时为如何获得下一次毒品而谋划和忧虑;他们营养不良,时时忍受吸毒引致并发症的痛苦;他们众叛亲离,被家庭和朋友所抛弃;他们时时受到执法人员的监察;他们经常受到贩毒者的威胁;有时,他们还会受到自身后悔、内疚感的折磨。以上种种原因常常会驱使吸毒者选择自杀来了结自己年轻而可悲的生命。

  3 .吸毒者参与犯罪死于非命的发生率高于一般人群

  吸毒这一恶习的花费非常巨大,常常使吸毒者倾家荡产。他们为获得买毒品的钱常冒险参加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在从事这些活动的过程中他们互相杀害的机率显着提高。

  4 .吸毒者易死于各种吸毒引致的并发症

  毒品可对中枢神经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造血系统、免疫系统等会造成直接损伤而引起死亡。注射毒品者易发生各种感染,其中,化脓性感染的发生率可达 40 %,此外,病毒性肝炎、心内膜炎、肾炎、结核等的发生率也很高。吸毒者艾滋病的发生率更是显着高于一般人群。在中国现有的艾滋病患者中, 50 %以上是通过静脉注射毒品感染的。还有一部分吸毒者因对毒品或毒品添加成分过敏而发生过敏性休克死亡。

  5 . 吸毒者患病后不积极求治而发生死亡

  吸毒成瘾者以获得和使用毒品为生活中心。他们不关心身体健康,即便发现身体不适也常常不会及时求治,失去最佳治疗时机,造成治疗困难。毒品常常掩盖疾病的主观症状,造成延误治疗时机。此外,吸毒者生活不规律,常不遵守医嘱,影响治疗效果。

  6 .吸毒者常死于各种意外事件

  毒品可影响吸毒者的精神活动,使吸毒者出现认知功能障碍、注意能力下降和操作能力下降。有些毒品使吸毒者不能正确判断高度和距离。吸毒者本来在 20 层楼上,却可能错误地判断自己在平地上,于是,本想“走”到街上,却从 20 层楼跳了下来。迎面而来的汽车离自己已经很近了,吸毒者却错误地判断车离他还很远,于是,迎着车走过去 …… 吸毒者操作能力下降发生车祸和各种工伤率增高。根据美国某中等城市的统计,在因危险驾驶而被捕的人中,有 16 %是在吸食大麻后驾车的。

  ( 二 ) 吸毒对身体的危害

  吸毒对身体各个系统均可造成损害:

  1 .对心血管系统的危害

  很多毒品可以对心血管系统产生直接毒性。静脉注射毒品引起的感染也可对循环系统产生不良影响。海洛因成瘾者在吸毒 24 小时后, 55 %有异常心电图表现,出现心动过缓、心律不齐、传导阻滞等,严重者可引起心跳停止。细菌性心内膜炎是注射使用海洛因者最常见的全身化脓性并发症之一,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最常见的致病菌,如不及治疗,可引起死亡。

  2 .吸毒导致的呼吸系统并发症

  吸毒可通过三种主要途径对呼吸系统造成严重破坏。经呼吸道滥用毒品对呼吸道有直接刺激;通过不同途径进入体内的毒品对呼吸道有特异性毒性作用;由吸毒引起的营养不良和感染也可能涉及呼吸系统。反复吸食毒品会引起慢性咽炎、鼻炎和鼻窦炎,并会使毒品沉积在肺部,对肺造成损害。

  毒品中的很多掺杂成分也可损害呼吸系统。毒品中的不溶于水物质,如淀粉、滑石粉等,静脉注射后可引起肺栓塞,从而使本已严重受损的肺功能进一步下降,进而出现缺氧症状。由于吸毒者普遍体质虚弱,易并发呼吸道感染,较重的感染可引起呼吸衰竭,也较易感染肺结核。

  3 .吸毒导致的消化系统并发症

  绝大多数毒品均有抑制食欲的作用。部分吸毒成瘾者就是误以为毒品可以减肥而开始吸毒的。毒品的抑制食欲作用不仅可使身体消瘦,还可引起某些人体必需的维生素和矿物质缺乏,从而引起一系列营养不良综合征。维生素 B 族缺乏会损伤中枢神经系统,导致注意力、记忆力、学习能力显着下降,甚至引起意识障碍。维生素 B 族缺乏还会引起末梢神经炎和各种皮炎。铁元素缺乏常使吸毒者出现缺铁性贫血。

  吸毒常引起胃肠蠕动缓慢而导致使秘。这种便秘非常顽固,成为长期令吸毒者苦恼的痼疾。胃肠蠕动缓慢还可引起肠梗阻。

  肝炎在吸毒者中广泛流行。国外有人提出:“只要是确定的吸毒者,就一定合并有肝炎。”有项研究称,对 69 名吸毒者在封闭条件下进行半年的观察,发现有 52 人至少有一项或多项肝功能化验结果异常。一般认为,乙型肝炎是由于公用被污染的注射器所传染。吸食海洛因可引起慢性肝功能损害,可能与海洛因对肝脏的直接毒性作用有关。

  4 .吸毒对神经系统的损害

  吸食拌有杂物的海洛因后,会引起一系列的神经系统病变,如惊厥、震颤麻痹、周围神经炎、弱视、远离注射部位的肌功能障碍。长期吸毒可引起智力减退和个性改变。神经系统的病理变化包括:周围神经的慢性炎性改变及退行性改变。临床检查如发现有神经系统体征,应考虑是否有其他合并症引起的脑部病变。如急性节段性脊髓炎,化脓性脑膜炎,败血症引起的脑脓肿,细菌性心内膜炎引起的脑栓塞,海洛因过量引起的呼吸抑制及进一步造成脑缺氧。

  另外静脉注射拌有杂物的毒品,也可直接引起脑栓塞。有学者认为, 60 %的脑水肿病人是由吸毒过量引起的。

  5 .静脉注射毒品导致感染艾滋病毒

  来自多个国家的流行病学研究均发现静脉注射毒品与 HIV 感染有密切关系。 HIV 感染之所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蔓延,与药物滥用问题的愈演愈烈不无关系。

  在中国的 54 万吸毒人群中,采用静脉注射方式的人越来越多。在中国云南省局部地区,静脉扎毒者中 HIV 的感染率竟高达 82 %。感染 HIV 的可能程度取决于接触病人体液或组织的机会、接触次数、体液病毒含量以及采取的保护措施等。吸毒者通过以上途径感染 HIV 的机会均远远高于一般人群。采用注射途径吸毒者常常共用一个注射器,感染的机会极大。在国外,注射毒品是继性传播途径之后的第二种常见的传染途径;而在中国,静脉注射毒品是感染 HIV 的首要原因。此外,滥用毒品所致的免疫功能变化还可能对 HIV 的发展有一定促进作用。

  第三节 青少年吸毒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一、青少年为何易沾染毒品

  吸毒者越来越趋向低龄化是国际社会一个共同的问题,也引起了各国政府的普遍关注。据中国的调查,青少年吸毒占整个吸毒者的 85.1 %。青少年为什么容易沾染毒品?

  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好奇心驱使。有的青少年从电影中看到吸毒者很“酷”的形象,或是认识吸毒的朋友,并有机会目睹对方吸毒的情景;看到吸毒者吞云吐雾,一副自我陶醉的模样,想试试吸毒到底是怎样的滋味,到底有多舒服,于是主动提出试一口。

  (2) 幼稚轻信,上当受骗。一些贩毒分子将毒品伪装成健身品,吹嘘有健身、增强智力等功效,向青少年兜售,使许多青少年在对毒品一无所知的情况下沾染上了。不少毒贩采取的是一步步诱骗青少年吸毒上当的办法。他们开始是大肆吹嘘毒品的“神奇”作用,引起青少年的好奇和兴趣,继而白送一点给他们吸食,等他们上瘾后,就逼使他们去偷、抢、骗钱来买毒品。最后使吸毒者再也离不开他们,钱也源源不断流入他们的腰包。

  (3) 喜欢模仿,不辨是非。许多青少年未确立正确的人生准则,也缺乏足够的社会经验,往往容易模仿别人的行为,亦步亦趋,带有很大的盲目性,他们并不知道自己跟着学的东西是对是错,是好是坏。

  (4) 精神空虚,寻求刺激。据调查,中国青少年吸毒者中,大多数是在小学或中学毕业后 1~3 年里染上毒瘾的。他们中部分人精神上缺少追求,生活没有目标,抱着过一天算一天的态度,“今朝有酒今朝醉”,很容易以毒品作“兴奋剂”获得刺激和欣快感。

  (5) 缺乏顽强的意志同挫折和不幸抗争。有的青少遇到学业压力,或在学校、家庭中缺乏关爱呵护,或父母离异,造成自身心理失衡;或遇到不顺心的事,内心苦闷抑郁,怨天忧人,自暴自弃,于是把毒品作为麻醉剂,使自己逃避现实,由此而陷入毒沼,难以自拔。

  (6) 朋友的负面影响。为什么一个吸毒者会引发周围数名青少年一起吸毒  这是因为相当多的青少年难以拒绝来自朋友的不良诱惑。他们怕失去朋友,怕扫朋友的兴,或者要在朋友面前显示自己的勇气等等。青少年的行为容易受到其关系密切者的影响,这种影响的力量可能会远远超过老师、家长的说教。如果某人有很多伙伴吸毒,而唯独他不吸,他就有与朋友的疏离感。朋友们也会不断地劝他,甚至手把手地教他。大多数吸毒的青少年第一次获得毒品是从朋友处,吸毒地点也是在朋友家。

  二、预防青少年吸毒的教育和措施

  ( 一 ) 找出青少年走向吸毒的危险因素

  青少年吸毒的原因尽管各种各样,但他们的家庭环境、自身身体和心理状况以及社会环境如何,与他们是否会走上吸毒之路有密切的关系。而由于他们思想的幼稚和不成熟,很难与不利的成长因素抗争,这就需要教师、社会工作者对他们给予特别关注,找出青少年走向吸毒的危险因素。这些因素大致有以下几方面:

  (1) 家庭中的危险因素:酗酒或吸毒者的子女。

  (2) 体质、素质上的危险因素:早期吸烟、嗜酒 (15 岁以下 ) ;身体缺陷;其他生理上不良因素。

  (3) 心理上的危险因素:存在心理卫生方面问题;有过情绪障碍或受过性虐待。

  (4) 社会文化与家庭环境因素:父母不反对毒品;父母离婚或分居;家庭内有难于处理的问题;家长对子女期望甚低。

  (5) 友伴间危险因素:朋友间有滥用毒品者;存在有对毒品有好感的朋友;本人有过一些犯罪或反社会行为遭朋友们的排斥。

  (6) 学校内危险因素:学校中纪律松弛;不认真上学;被开除或辍学;转学或跳级。

  (7) 社区危险因素:社区生活中法纪松弛有利于酒药滥用;缺乏社会凝聚力;失业与社会生活孤独;烟、酒、毒品在社会中广泛存在又缺乏制止措施。

  ( 二 ) 学校中预防吸毒教育的重要性

  青少年是最易受到毒品侵袭的高发人群,因此是进行预防性教育的重点。现今社会中,青少年均有机会在初等或中等学校中接受基础教育,故而在学校内进行预防毒品教育,仍然是当前各国在反毒品危害工作中经常采取的教育形式。

  学校教育均采取课程体系,因而易于将预防烟、酒和毒品危害的教育列入课堂教学的内容,即列为一门必修课。有些国家将上述课程安排在小学的高年级或初中,一般分为 10 次左右的讲座,然后在初、高中交迭班级,每学期按当时校内外的形势安排一次强化讲座课。

  ( 三 ) 学校中预防性教育的基本内容

  (1) 讲授成瘾物质的类别及其危害:课程讲授成瘾物质包括烟、酒与毒品的作用特点,指出吸烟、酗酒是滥用毒品入门的物质,对此决不能掉以轻心。关于滥用毒品的后果严重,可举实例说明或利用影像故事进行教育。

  (2) 抵制毒品开始入侵的方法:主要是防止同学、友伴之间施加影响,包括朋友间的好言诱导、劝说及警告等各种方式,使毒品不在学生身上打开缺口,建立足以抵制团伙压力的信心与手段。

  (3) 进行角色示范:利用学校具有教学条件的特点,可由教师聘请抵制毒品侵袭成功、不吸烟、不酗酒的同学进行现身说法,以便引起学生的兴趣和信心。

  ( 四 ) 学校预防性教育中不可忽视的几个问题

  (1) 学校预防吸毒教育应与整顿校风,加强全校、全班团结相结合。这包括德智体各项教育水平的提高、校内纪律性增强以及学习成绩提高等内容。

  (2) 预防吸毒教育应与价值观教育紧密结合。包括使其了解正当的社会行为规范、幸福观、人生理想与人生观,目的在于使学生逐步建立积极向上的生活价值观。

  (3) 在学校中建立具有积极意义的替代性措施和精神生活,目的在于使学生从事体育、文学、艺术等活动,使其充沛的精力得以发挥。

  (4) 配合好心理卫生教育:纠正某些青少年存在的反常心理倾向,如自卑感、逆反心理、焦虑情绪或其他精神障碍,借此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青少年人格的成熟性,使学生可以应付各种心理压力,增强自身的心理耐受性和适应性,从而能从容地面对现实生活,而不是稍遇逆境就沉沦或陶醉于烟、酒、毒品中而不能自拔。

  近年来,专家非常强调训练青少年人格成熟性的重要。专家指出,应从下述七种个性品质方面来进行训练和提高。它们是:积极乐观,富同情心,有自知之明,智力发展较好,自重,有生活目标,遇事果断。青少年的人格成熟性提高之后,他们就可以较好地调整个人情绪,处理人际关系,恰当地对事态变化作出反应,并能具有一定的谋生能力和生活技巧,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学会应付环境的改变,而不致沉溺于酗酒或吸毒之中。

  (5)学校内反吸毒教育可与其他行为障碍的预防性措施结合在一起。例如,美国学校保健学会和美国全国疾病管理中心就倡导把校内反毒教育与防艾滋病感染、防暴力防少女怀孕、防止形成犯罪团伙结合在一起同时进行预阶性教育,以减少各种行为障碍的危害。

[责任编辑]杜新忠
杜新忠戒毒网--戒毒门户 权威媒体